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施蛰存文学翻译选择.docx

    • 资源ID:4350329       资源大小:25.8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施蛰存文学翻译选择.docx

    1、施蛰存文学翻译选择施蛰存文学翻译选择/h1 -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英语论文外语翻译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施蛰存文学翻译选择 1949-1957年夏这段时期是施蛰存从事文学翻译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施蛰存的生活待遇和

    2、经济境况都有明显改善,且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使其有充裕的时间从事文学活动。他翻译的大量东欧国家的小说佳作,成为其建国初期绚烂的文艺风景。查施蛰存年谱初编(1951年)我们发现,施蛰存以曾敏达的笔名翻译俄国格里戈洛维岂的渔人;1952年翻译保加利亚伐佐夫的轭下和苏联巴希罗夫的长篇小说荣誉;1953年与王仲年、王科一合译苏联爱伦堡的第九个浪头和匈牙利莫列支的火炬;1954年翻译波兰显克微支的为了面包和奥索尔;1955年与周启明合译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编译尼克索短篇小说集,翻译波兰莱蒙特的死和汤美克?巴朗;1956年翻译丹麦尼克索长篇小说征服者贝莱第一卷,翻译以色列罗丝?吴尔的儿童故事集智慧帽,翻译

    3、出版雷蒙特短篇小说集;1957年和1958年继续翻译征服者贝莱第二卷、第三卷。翻开各种文学翻译史,几乎很难找到关于施蛰存的独立章节,也鲜有对他文学翻译的评价。 相对于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古典文学研究和碑帖研究,文学翻译活动在他艺术生命中持续时间最长,成果较丰富,影响却不大,这与施蛰存翻译选择的对象文学声誉不大的作家和作品有关。尤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众多翻译名家选择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世界文豪的代表作品进行翻译时,他选择了东欧弱小民族和前苏联的作家作品。施蛰存很早就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这依赖于他在上海大学扎实的法文和英文训练。他基本以这两种语言的文本为翻译对象,在上个

    4、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过意大利濮加屈十日谈选,英国司各脱劫后英雄,英国劳伦斯意赛尔,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多情的寡妇、蓓尔达?迦兰夫人、爱尔赛小姐、毗亚特丽思,挪威哈姆生恋爱三昧,德国小说家格莱赛一九二级,美国里德今日之艺术等等。与此同时,施蛰存在其主编的期刊杂志上大量介绍西方各派文学思潮,以现代杂志为阵地,编选出版美国文学专号等,介绍西方当代文学的现状。整体观之,这一时期施蛰存明显偏爱欧美国家,尤其是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的作品,这与此一阶段施蛰存实践的现代派小说创作有关。 自1936年开始,施蛰存逐渐开始关注和翻译东欧弱小国家和民族作家的作品。1936年他编译出版匈牙利短篇小说集,

    5、1937年编译波兰短篇小说集,1945年翻译波兰显克微支战胜者巴尔伐克和匈牙利莫尔那喜剧丈夫与情人,以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瑞典、捷克、南斯拉夫诸国短篇小说集老古董俱乐部。1948年正言出版社重版了老古董俱乐部一书,施蛰存将其改名为称心如意欧洲诸小国短篇小说集,可见他对西方小国小说的喜爱。施蛰存翻译选择的前后转变说明,前期因小说创作的缘故,他陶醉于现代派技巧的运用,关注心理分析和人物内心活动,因此,施蛰存选择与他这一阶段审美品味类似的劳伦斯、显尼志勒等作家的作品来翻译,无疑是“翻译”与“创作”相得益彰,同步发展的,且他对于显尼志勒的喜爱终其一生。但这并不妨碍施蛰存喜爱东欧弱小国家的文学作品,他的

    6、选取眼光和审美标准更多的是隐藏在作品中悲凉的人生情绪。弱小民族因为国际地位低下和国内遭压迫的情形,使得生活其间的人物更多一层令人悲悯的力量,加之战乱中的现代中国国民的飘零心态,与东欧弱小民族感同身受。其实,施蛰存对欧洲诸小国的文学发生兴趣由来已久,他说:“最先使我对于欧洲诸小国的文学发生兴趣的是周瘦鹃的欧美短篇小说丛刊,其次是小说月报的弱小民族文学专号,再次是周作人的现代小说译丛。这几种书志中所译载的欧洲诸小国的小说,大都是篇幅极短,却强烈地表现着人生各方面的悲哀情绪。这些小说所给我的感动,比任何一个大国度的小说给我的更大”(施蛰存,1948:1)。可见施蛰存并不在意翻译对象是否为名家名作,而

    7、钟情于文本表现的深刻的人性和婉转的情致。他这种翻译选择的标准,一直贯串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翻译活动中,建国后他翻译了前苏联、匈牙利、波兰、丹麦、奥地利、保加利亚等国的一些不太出名的作家的重要作品,内容涉及民族斗争、农庄集体生活、底层农民的苦难、儿童文学等等。仔细比较,这些作家作品固然是施蛰存早年翻译选择标准的延续,但社会环境和政治气候的变化,也一点一滴表现在施蛰存的翻译选择中。 首先,施蛰存在此期间翻译的作家作品,既是他以前关注欧洲弱小民族文学的继续,同时也可看作他有意无意地实践和继承了鲁迅的翻译选择眼光。1909年鲁迅和兄弟周作人一起编译域外小说集,坚持选译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开拓了现代翻译

    8、文学史上独有的“弱小民族文学翻译模式”,即王友贵提出的“鲁迅模式”(王友贵,2005:32),有大批的后继者和追随者。或许施蛰存本人也未察觉自己追随了鲁迅的翻译道路,这应是艺术心灵的契合和共鸣。他选择东欧弱小民族不太出名的作家作品,如巴希洛夫及其荣誉、格里戈洛维岂及其渔人、莫列支及其火炬等,但这些作品至今仍不为广大读者所知。施蛰存孜孜不倦译介他们的作品,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国家间人民的互相了解与信任。萧乾认为翻译的选题应“依着目前国内文艺界客观的需要,看看一般译者们忽略了什么不该忽略的作品,这种客观的选择对弥补空白有莫大的好处”(孙致礼,1996:138)。如此看来,施蛰存为

    9、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学翻译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为中国读者了解与自己有着相同苦难历史和斗争经验的其他弱小民族的文学开了一扇窗户,这可以看作是施蛰存对鲁迅翻译选择标准的一种继承。施蛰存认为:“我的前辈翻译家,一向注意于东欧国家的民族革命文学,尽可能介绍给我国的读者。现代伟大的作家鲁迅和茅盾,都曾翻译过东欧文学作品。我是在这样的文学翻译传统中成长起来的”(施蛰存,1994:365)。施蛰存对“鲁迅模式”更重要的继承表现在,他翻译最有影响的作品轭下和为了面包,其作者伐佐夫和显克微支恰恰是鲁迅生前特别重视的外国作家。伐佐夫和显克微之的小说大多表现爱国主题,宣扬民族正义,反抗压迫势力,鲁迅和施蛰存都被他们小

    10、说中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和艺术表现力所吸引。1921年8月6日鲁迅致信周作人,提及他正在翻译伐佐夫的战争中的威尔珂,月底将译文与译者附记一起寄送沈雁冰,最初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2卷第10期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鲁迅对伐佐夫赞赏有加,他说:“跋佐夫(伐佐夫)不但是革命的文人,也是旧文学的轨道破坏者,也是体裁家”(鲁迅,1921)。鲁迅认为伐佐夫的小说自有他独特的魅力,他说:“这一篇小说(指伐佐夫的村妇)虽然简单,却写得很分明,里面的地方,人物,也都是真的。固然已经是六十年前事,但我相信,它也还很有动人之力”(鲁迅,1935)。显克微支对于鲁迅意义更加重大,直接影响鲁迅的小说创作。鲁迅说:“记

    11、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鲁迅,2005:525)。鲁迅在评价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的创作时,以显克微支为参照,认为王鲁彦的小说“有时如波兰的显克微支的警拔”(鲁迅,2005:246)。施蛰存翻译伐佐夫的轭下和显克微支的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一方面是这些作品的艺术气质和内涵深深吸引并打动了施蛰存;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施蛰存与鲁迅的欣赏眼光相契合,成为“鲁迅模式”的接力者。因此长年(周作人)这样评价轭下在文学生产环节中的重要意义:“保加利亚跋佐夫的轭下现在都已经由别人译出来了,也完了他(指鲁迅)的一件心事”(周作人,1956)。赵昌平在追悼施蛰存的文章中认为:“只要了解,先生

    12、(指施蛰存)的译着多集中于显克微支那样的弱小民族的作家群中便会明白,后来的批斗,只是非常时代中某些非常心态人的播风弄雨。在反对专制、民族自强的总方向上,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指鲁迅和施蛰存)其实声同气应”(赵昌平,2003)。这些说法不无道理。 其次,施蛰存翻译苏联和东欧弱小民族文学恰好也与当时的文艺政策吻合。1949-1957年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国内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经济、文化体制都模仿苏联,全国不断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在与西方大国无外交的情况下,与苦难的中国有着同构命运的东欧弱小民族国家成为当时中国外交发展的重点对象,这也是促成施蛰存在这一阶段达到翻译高潮的原因之一。有人提出:“毛主席

    13、指示我们: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加速度地吸收苏联和各人民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和文化思想成就,因此就要大量地翻译它们的各种书籍”(董斯秋,1951)。文学翻译甚至成为一种促进世界和平的工具。郭沫若提出:“在今天来讲,翻译工作对保卫世界和平,反对新战争威胁,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因为是生活的反映,更能使这种相互了解深入。这样,就可以消除人为的障碍,人为的隔阂,所以翻译工作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郭沫若,1954)。施蛰存选择苏联、保加利亚、波兰、丹麦、匈牙利等国的文学作

    14、为翻译对象,也与当时的外交政策有关,这些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新中国有较为密切的外交关系,其中以苏联为最,不再赘述。东欧各国与中国亲密的政治关系带来了良好的文化互动交流,当时,屈原、李白,王维、鲁迅、茅盾、巴金、张天翼、丁玲、周立波等人的作品在苏联和东欧国家风行,有报道记载:“在最近五年来,苏联用各民族文字翻译和出版了二百六十三种中国书籍。在这段时间内,单是中国的文艺作品就发行了约一千万册”(解放日报,1954)。“波兰人民对中国着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许多中国着作都被翻译成波兰文出版。到目前为止,波兰出版的中国书籍共达七十多万册”(解放日报记者,1954)。与此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的小说

    15、和科学着作也被译者纷纷引进中国,为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有报道记载:“今年一月到九月底全国已翻译出版了二百十二种苏联文艺书籍,共发行七百七十八万多册。十月间全国各地出版社又出版了大批新的文艺书籍”(新华社,1955)。华东作家协会甚至将翻译苏联和各民主国家的文艺作品列为工作计划,“有重点地组织翻译工作者翻译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作品、世界古典文学作品以及其他国家的进步作品,今年估计可翻译小说十部”(解放日报,1954)。外国文学翻译工作在这一段时期有个宗旨“为革命服务,为创作服务”,由此看来,施蛰存以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与所处时代的历史要求达到统一,也是他在这一

    16、阶段获得翻译丰收的原因之一。今天看来,虽然施蛰存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选择翻译的作家中显克微支和爱伦堡较有影响,但其知名度是不能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世界文学巨匠相提并论的。不过显克微支和爱伦堡被当时广大读者所熟悉,为施蛰存译作的阅读和发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显克微支在波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有评论称赞“他把波兰的小说创作推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谢天振、查明建编,2004:551)。周作人和鲁彦是译介显克微支作品用力最多的人,在周氏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就收录了周作人翻译的显克微支的天使、酋长等篇什。1921年至1947年,沈雁冰、赵景深、汪倜然、南海冯六、梁指南

    17、、胡行之、薛镜秀、魏信、斯人、孙用、老饕等人就曾在小说月报、晨报副刊、现代文学评论、东方杂志、艺术界周刊、黄钟、文学知识、开明少年、译文和中学生、新民报等刊物上介绍过显克微支及其作品。1951年,神州国光社出版了由费明君翻译的显克微支的小说你往何处去。 爱伦堡是苏联着名作家,社会活动家,诗人和记者,其作品和言论常常引起激烈的论争,鲁迅曾在多篇 /h1 -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

    18、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英语论文外语翻译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施蛰存文学翻译选择杂文中对爱伦堡发表过褒贬不一的看法。建国后,由于中苏友好的缘故,他也是我国报刊重点报道的作家之一。众多报刊报道了爱伦堡参加各种会议,为保卫和平和保卫文化而努力的活动。他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情,解放日报曾发表了他的一篇演讲稿,他在文中这样深情地对宋庆龄说:“请容许我以个人的名义补充几句,我以自己能担负起授给您以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的任务而感到荣幸。这使我有机会看到了名副其实是人类

    19、文明的摇篮之一的土地,看到了在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子毛泽东的领导下,在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建设新的生活的人民,这使我能够和您握手,亲爱的宋庆龄先生”(爱伦堡,1951)。宋庆龄欢宴爱伦堡和聂鲁达,朱德、周恩来受邀出席,一时间,各大报刊纷纷以诗歌、评论、报告文学等方式积极宣传和高度评价爱伦堡及其文学创作,发出向爱伦堡学习的倡议,成为当时文坛一大热点。全国文联和全国文协还在爱伦堡六十岁生日时致电祝贺,电文高度赞扬爱伦堡:“您在保卫世界和平斗争中的功绩,鼓舞着爱好和平的新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十分爱好您的作品,它们曾经给我们以很大的教益。最近您的关于保卫世界和平的讲演和论文,也成为我们工作与学习的范例。我们深

    20、深地感谢您”(解放日报,1951)。1951年3月施蛰存、王仲年和王科一合译爱伦堡的第九个浪头,诚如在译者题记中所说的那样:“因为爱伦堡同志的暴风雨在我国已经有了好几个译本,也就已经有了不少的读者在迫切期待着它的续集”(施蛰存、王仲年、王科一,1953),正是顺应了全国文化界和广大读者的呼声。现在看来,施蛰存选择的外国作家似乎名声不大,其作品在今天也不大被人提及,但其中部分作家在当时确实为报刊重点报道的对象。如轭下的作者伐佐夫,因之前经鲁迅介超到中国,又受鲁迅推崇的缘故,他逐渐被一部分读者记住,这对译作轭下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翻译出版轭下后不久,即引入其电影版本,在中

    21、国热播,为其扩大读者市场推波助澜。后来轭下被改编成电影在压迫下,1953年荣获了季米特洛夫奖。该片由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赶译完成,于1953年12月9日起参加上海“保加利亚电影周”映出,各地报刊广为宣传报道。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也表现出对保加利亚人民和他们的文化的喜爱。依凡?伐佐夫,约尔旦?岳符科夫,赫列斯托?瓦切夫,赫列斯托?斯米尔宁斯基,尼古拉?瓦普察洛夫和其他作家以及保加利亚人民领袖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的作品都已经译成了中文。保加利亚的影片警钟,祖国的早晨,在压迫下以及其他影片也在中国的影院放映(尔?斯皮里多诺夫,1955)。1953年12月11日文汇报重点推出伍伦撰写的影评保加利

    22、亚民族解放斗争的史诗介绍影片在压迫下,同版发表了施蛰存的伐佐夫和他的轭下。在上海举行的“保加利亚电影周”中,轭下等影片轰动一时,好评如潮,据解放日报报道: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电影周,已于十二月十一日胜利结束,上海市十家首轮电影院在电影周期间放映了祖国的早晨、警钟、妲卡、在压迫下四部影片,总共映出三百零三场,观众达三十万零六千一百八十九人次(解放日报,1953)。新民报也发表影评,认为在压迫下“成功地描绘了十九世纪保加利亚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者奴役的英勇的民族解放斗争”(高扬,1954)。 施蛰存盛赞电影在压迫下对原作的补充,他说:“影片的作者把失败的四月起义和一八七八年的胜利结合起来,更使观众体会

    23、到奥格涅诺夫及其同志们的血并没有白流,这个诗意的年轻民族是必然要获得胜利的”(施蛰存,1954)。众多报刊对轭下及其改编电影在压迫下多有报道,无形中助推了轭下的传播与阅读,扩大了施蛰存译作的影响。伐佐夫的轭下以其彰显的爱国思想和细腻的感情与艺术魅力,打动无数的中国读者和观众。1952年,译着轭下首次由文化工作社出版发行;1954年轭下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主持外国文学名着丛书,轭下入选。征服者贝莱的作者是丹麦无产阶级作家尼克索,他不仅活跃于当时的文学舞台,还参加一些国际公益活动,如出席世界保卫和

    24、平大会,签名支持“世界和平理事会宣言”,并与郭沫若、法国作家阿拉贡、智利诗人聂鲁达、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爱伦堡及德国作家凯勒曼一起成为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成员。他的逝世也成为报刊报道的重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特为丹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去唁电,悼唁尼克索逝世(中共中央委员会,1954)。对此国内很多报刊都有专文报道。一些文学期刊也组织发表专文悼念尼克索,如1954年第7期文艺月报发表施蛰存的马丁?安德逊?尼克索,1954年第12期文艺报发表袁湘生的悼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和战士尼克索,1960年第9期世界文学发表成时的论尼克索的三部曲等文,深切怀念和祭奠这位伟大的作家。施蛰存翻译显克微支的为了面包等

    25、小说和爱伦堡的第九个浪头,以及伐佐夫的轭下和尼克索的征服者贝莱、一辈子做奴隶、空座位的旅客、候鸟等作品,一方面因为这些外国作家在建国初期受广大读者欢迎,各大报刊对他们的报道为读者理解他们扫清了障碍,营造了良好的文学对话环境;另一方面,施蛰存也确实被其中的人物命运、爱国情怀和追求真善美的灵魂所打动,他在寻找对民族和国家有益的东西,一次次为读者奉送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施蛰存选择了几位冷门作家的译作,如匈牙利的莫列支的火炬、俄罗斯19世纪的小说家格里戈洛维岂的渔人、苏联(鞑靼)作家巴希罗夫的火炬、以色列儿童小说家罗丝?吴尔的儿童文学智慧帽等等。当时国内报刊对这几位外国作家鲜有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

    26、有何家槐在1953年第2期人民文学发表莫里兹(即莫列支)的译作宰猪大宴、悲剧;1954年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我国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文化交流的发展一文中提到将出版莫里兹短篇小说集;1956年第32期译文发表由陈伯吹翻译的露丝?芙尔(即罗丝?吴尔)的童话不愿意开花的秋海棠和野东西;1956年第2期少年文艺发表露丝?芙尔的译作蟋蟀、蚯蚓、蝴蝶和蚂蚁;1958年第38期苏中友好杂志发表巴西罗夫的论文鞑靼人民的文化和艺术可以想见,这几位外国作家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当然,施蛰存的这种“冷门”选择不排除政治因素以翻译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为主的影响,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施蛰存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追求,坚持以自己的艺术敏感来挑选值得翻译的作家作品。事实上,火炬、荣誉、渔人等小说各有特色,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和人文关怀,在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上多有独到之处。既与大的时代背景、政治标准趋同,又不全为政治所左右,不全为名家名作左右,以艺术和审美的标准看取苏联和东欧文学,是施蛰存这一时期翻译之旅上的独特选择


    注意事项

    本文(施蛰存文学翻译选择.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