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厦大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 资源ID:4417545       资源大小:118.60KB        全文页数:1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厦大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1、v 元明清交通 元代的驿站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城市v 域外交通 丝绸之路 海上交通中国历史农业地理v 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金元明清时期v 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华北平原 关中平原 成都平原 长江下游平原v 蚕桑、植棉与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一) 运河v 隋朝以前运河的开凿v 隋唐大运河v 京杭大运河v 运河的漕运与帝国的存亡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二) 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v 经济重心的南移 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北方经济的日渐衰弱 南方经济的日渐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v 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三) 区域文化的形成及

    2、其特征v 概述v 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v 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地理环境 政治 交通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四)长城v 战国长城v 秦长城v 汉长城v 西晋至明代长城所发挥的防御作用 v 明长城 明朝对长城的修复与修建 九边重镇 长城景观v 长城的历史地理意义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五)城市v 北京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v 西安 周丰、镐 秦咸阳 汉长安 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v 洛阳 东汉雒阳城 北魏洛阳城 隋唐东都 v 开封 魏大梁 宋汴京 v 南京v 杭州v 安阳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六) 人口与移民v 人口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v 移民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

    3、人口南迁 秦汉时期的移民措施戍边郡 、实关中 移民的构成 移民的典型案例阅读文献v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v 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v 史念海:河山集(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的运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v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v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香港:三联书店,1981v 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v 葛剑雄等:移民与中国,香港:中华书局,1992v 葛剑雄:普天之下,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v 任美锷主编:中国

    4、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v 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v 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v Preston E. James: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ls, 李旭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v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民国丛书第三编69册)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影印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 : 地图出版社, 1982v 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万有文库本。v 史记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v

    5、 汉书地理志,北京:v 隋书地理志,北京: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介绍 一、正史中的地理文献v “地理志”系统 汉书地理志正史第一部地理志(1)体例 以疆域范围内的政区及其沿革为纲,以人口、山川、物产等为目。(2)内容 首篇:禹贡、周官职方 正文:政区沿革以及各级行政区划中的户口、山川、古迹、物产等情况 附录:“风俗”篇(域分、风俗)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平乐道,沮,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

    6、入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莽曰杨德。鲁国,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属豫州。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县六:鲁,伯禽所封。户五万二千。有铁官。卞,泗水西南至方与入沛,过郡三,行五百里,青州川。汶阳,莽曰汶亭。蕃,南梁水西至胡陵入沛渠。驺,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峄山在北。莽曰驺亭。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 正史中的“地理志”系统(1)二十四史中的“地理志” (“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 除汉书地理志外有十五种: 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南齐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

    7、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 此外,清史稿也有地理志 (2)缺编地理志的正史 缺编的有八种:史记、三国志、南史、北史、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 补充工作: 隋书地理志对北齐、北周、梁、陈政区沿革的追溯,被称为“五代史志”; 清代学者的补志:补三国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补梁疆域志补陈疆域志等(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v “河渠书(志)”系统 史记河渠书开创河渠书体例(1)体例:以水道为纲,记载其流域的经济与自然地理 (2)内容:主要记载历代水利工程的兴修情况极其利弊 正史中的“河渠书”系统(1)正史中“河渠书”系统的文献共有五种:

    8、汉书沟洫志、宋史河渠 志、金史河渠志、元史河渠志、明史河渠志 此外,清史稿也有河渠志 (2)后汉书至两唐书之间的正史没有河渠志v “食货志”系统 两个源头史记平准书、货殖列传 正史的第一部“食货志” 汉书 食货志 “食货志”系统的经济地理学价值 正史“食货志”的内容涉及特定地域的生产和开发情况,具有一定的经济地理价值。v 民族地理和域外地理 民族地理夷、蛮、戎、狄的列传(1)史记开创为周边民族作列传的体例 相关篇目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西南夷列传(2)民族列传因为不同朝代而名称有所变化 魏书有蠕蠕传,新、旧唐书有吐蕃列传等。 域外地理(1) 史记开创为域外国家作列传的体例朝鲜列传、

    9、大宛列传(2)旧五代史开始,域外国家列传称为外国列传二、类书和政典中的地理文献 如艺文类聚、玉海、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中的地理文献都是对前代地理书的汇集,其价值在于对已经佚失的古地理书的保存。v 政典中的地理文献 地理文献以“州郡典”、“舆地考”等形式分布在“十通”中 第一部政典通典 唐杜佑:通典历代典章制度的汇编 其中卷171184为“州郡典” “十通”中的地理文献 通志 卷56”职官略“有“州郡”、卷66”艺文略”有“地理”,文献通考卷315323“與地考”,续通典卷107120“州郡”,清朝通典卷9096“州郡”,续文献通考卷229236“與地考”,清朝文献通考卷26

    10、9292“與地考” ,续通志卷103109”地理略”,清朝通志卷2431”地理略”三、地方志v 地方志的起源 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 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v 地方志的种类 根据行政区层级而有不同层级的地方志 如“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等 行政区之外的各种专志 如山水志、湖堤志、盐场志、寺观志等v 地方志的历史发展及其利用 宋元方志(1)方志编撰体例的日臻成熟 代表作:“临安三志”(乾道、淳祐、咸淳)、景定建康志、吴郡志 (2)宋元方志丛刊 明代方志(1)方志的普遍修纂“今天下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 如:康海的武功志和韩邦靖的朝邑志 (2)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11、、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清代方志(1)地方志修撰的鼎盛时期(2)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与实践 理论:撰成修志十议、方志立三书义等文和方志略例,提出 “方志乃一方全史”。 实践:主修湖北通志、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 历代方志的著录 朱士嘉 :中国地方志综录及其增订本、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四、地理文献的历史发展v 先秦时期 山海经“开了幻想的一派”(1)山经(五藏山经):以东周都城洛阳为中心,分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五个部分 (2)海经:中国四方有海的原始观念的反映,以神话幻想为主。(3)大荒经:是对海经的诠释 禹贡中国沿革地理的第一篇(1)内容:“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12、 (2)禹贡“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其他地理文献(1)穆天子传(2)周礼职方(3) 尔雅释地 (4)管子:地员篇专论土壤;度地篇专论水利;地图篇强调地图的重要,阐述地图的基本内容;地数篇讲述古代矿物 v 两汉时期 史记河渠书 汉书地理志 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 v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华阳国志(1)东晋常璩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2)地域范围:晋代梁、益、宁三州,相当于今天云、贵、川三省和鄂、甘、陕三省部分地区,为禹贡梁州之域:“华阳黑水惟梁州。” (3)时间范围:始于开辟,终于晋永和三年。(4)内容: 一、沿革地理部分,包括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1-4卷)。 二、以

    13、编年体形式叙述历代在四川的割据政权(5-9卷) 三、记载西汉迄东晋初年的“先贤士女”(10-12卷) 法显传(佛国记)(1)晋释法显撰(2)法显西行的经历和见闻 记事以佛教胜迹和佛事为主,同时对各地行程、地理概貌、文化习俗等都有真实而详细的记载。(3)关于佛国记的史地研究 (民国)丁谦:佛国记地理考证(载地学杂志,1915年,6:12) 水经注(1)北魏郦道元著(2)关于水经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隋书经籍志著录郭璞注,唐六典著录汉桑钦著,清代学者考证认为三国时人所撰。(3)体例与内容 开创了以水道为纲,因水证地的撰述体例 注记水道时穷源竟委,详细描述了水道所经各地的历史地理和人

    14、文风俗; 对 水经 经文的讹谬之处作了许多匡正。 洛阳伽蓝记(1)北魏杨衒之撰 “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2)体例和内容 “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五卷: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 以记佛寺为纲,通过正文和子注,由伽蓝(正文)旁及附近的官署、里巷、名胜乃至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子注)。“盖都邑之事,尽在是矣。 佚失的重要地理文献(1)阚駰十三州志 (2)晋书地道记 (3)晋太康三年地记(4)六朝地志v 隋唐时期 正史地理志(1)隋书地理志 (2)两唐书地理志 反映的是晚唐区划建置情况 地理总志(1)括地志 唐太宗时魏王李泰主持编修,反映了盛唐贞观时期的区划

    15、建置。(2)元和郡县志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总志 李吉甫撰,记载了中唐时期的区划建置。 佛教游记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撰。 “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v 两宋时期 太平寰宇记 (1)乐史撰(2)“太平”是宋太宗的年号“太平兴国” (3)编撰体例的突破 增加和丰富了人文地理的内容,表现在“风俗、姓氏、人物、艺文”等项目。四库全书总目说:“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乐)史。 元丰九域志(1)王存撰(2)“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3)内容 记载熙宁、元丰间“九州封域”之官修地理总志(4)体例 纲要性的地理书 舆地广记(1

    16、)宋欧阳忞撰(2)编撰风格 着重叙述政区沿革,在叙述政区沿革时结合历史典故(诗、书、左传) 舆地纪胜(1)南宋王象之撰 南宋十六路版图(3)是一部以形胜为主题的地理总志”诗”、”四六”两个门目的开创 作者自序说要“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于地理志中开创了歌咏地方山水的“诗”和“四六”两门。 通鉴地理通释 (1)南宋王应麟撰 (2)就资治通鉴的地名作一般地理沿革和位置的考释 诸蕃志 (1)南宋赵汝适撰(2)研究宋代南洋历史地理和海上交通的重要文献 v 元明清时期 官修地理总志一统志的出现(1)大元大一统志 赵万里辑本: 元一统志 以行省为纲,以路和直辖府、州为目,体例上开了明、清一统志的

    17、先河。(2)大明一统志 明英宗天顺年间敕修。同时敕修的还有 寰宇通志 ,后书版毁。 体例因袭 元一统志 ,取材以天顺间全国行政区划为准,以布政司(行省级)为纲,以府、州为目,下系建置沿革、山川、风俗、土产、人物等二十个门目。(3)嘉庆重修一统志 三次撰修: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五年开始,乾隆八年成书,主修为徐乾学 ;第二次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四十九年成书,习惯上称为“续志”,主修为和坤;第三次是嘉庆二十五年开始,道光二十二年成书,因为书的取材以嘉庆二十五年为下限,因此称嘉庆重修一统志,简称“嘉庆一统志”,主修为穆章阿。 西北史地文献(1)祁韵士:西陲要略、西域释地(2)徐松:西域水道记(3)张穆:蒙

    18、古游牧记(4)何秋涛:朔方备乘 域外文献(1)真腊风土记 元周达观撰。记载了柬埔寨吴哥时代的灿烂文化。(2)长春真人西游记、西使记元代两部西行晋谒的游记 (3)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清魏源撰(4)瀛环志略 清徐继畲撰 航海文献(1)元汪大渊:岛夷志略(2)郑和下西洋随行游记 马欢:瀛涯胜览 费信:星槎胜览 巩珍:西洋番国志(3)郑和航海图(4)航海针经 如张燮的东西洋考,其中的“舟师考“分“东洋针路”、“西洋针路”。 无名氏:两种海道针经(顺风相送、指南正法) 徐霞客游记(1)明徐弘祖撰 (2)体例与内容 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徐霞客旅行中的足迹所至和观察所得(3)对徐霞客与游记的评价 钱

    19、谦益称徐霞客为“千古奇人”,游记为“千古奇书” 蔡尚思称徐霞客为“集地理考察大成的徐霞客” 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1)顾炎武撰。 关于沿革、建置、山川、名胜等舆地方面的内容称为肇域志; 关于水利、资源、户口、田赋、兵役等经济、军事关系的部分称为天下郡国利病书。 读史方舆纪要(1)顾祖禹撰 “以史为主,以志证之。”是一部将历史与地理糅合在一起的沿革地理学著作。全书贯串着极为强烈的军事地理思想。 内容分四个部分:一、历代州域形势,二、分省方舆纪要,三、川渎、四、天文分野 汉唐地理书钞 清王谟辑,所辑为汉唐间地理古籍。十三经-尚书 十三经-尚书 夏书禹贡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

    20、刊木,奠高山大川。知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従,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主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斋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菜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古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21、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

    22、至于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従,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

    23、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

    24、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版式:静远一、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 考古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前(before 500 BC),依靠地层沉积相、考古、孢粉分析; 2.物候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至500年前(500BC1400AD),根据物候


    注意事项

    本文(厦大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