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4461810       资源大小:19.0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1、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二 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

    2、和心理(精神)自我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从实际存在还是观念存在的角度) 实际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内在价值定位)

    3、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个体最希望具备、给予最高评价的自我概念。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现实自我产生于自我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想自我则产生于这种相互作用中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内化后在个体头脑中整合形成的自我的理想形象。理想自我形成建立的两种情况:当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对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自觉内化(价值条件不多且很合理不存在价值强求)之上时,理想自我可以指导现实自我积极地适应和作用于社会环境。当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条件极为苛刻、强求或不一致(完全的外在价值定位)时,必然同现实自我、社会现实发生矛盾冲突,引发个体内心的混乱,从而造成生活

    4、适应上的困难,严重的可能引发心理疾患。(三)1975年三人的观点: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他们认为,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为他人不可获得的隐秘,即私我;而另一些自我的方面则是公开的、社会的,是与他人密切相关的,即公我。对这两者的不同注意而产生的意识为私我意识和公我意识。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道 他人知道 公我 自我的盲点 他人不知道 私我 无意识的自我(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1.引导个体的行为:个体需要与自我概念保持一致的方式去行动。2解释个体经验: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经验,但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 (高自信型与低自信型)消极的自我概念:抑郁是由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受到无价值、罪

    5、过和剥夺的主题所控制。(贝克)3.决定个体期待:抱负水平;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个体生理和心理能力一定程度的成熟基础上发生、发展的,也是在其与社会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许多社会因素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自我意识发生的三个标志 (1)物我知觉分化(又分三个阶段) 物我感觉分化;1岁末分化知觉;出现最初的随意性动作(标志主体意识的出现) (2)人我知觉分化(两个阶段) 对人微笑;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2岁零2个月,准确认识自我形象,标志出现了最初的(相对他人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觉 (3)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我”的掌握在儿

    6、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是一个质的变化,从把自己当作客体的人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最终形成了自我意识)值得指出的是,在最初的意识发生和发展中,主体意识是先于自我意识而发展的,主体意识是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但在5个月以后,当婴儿能对他人微笑时,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就开始相互作用了,共同发展了。特别是在后来随意性动作与言语的掌握相结合,当婴儿能逐步意识到活动本身的进程和结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观力量时,主体意识就同自我意识融为一体了。三 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生理的成熟和发展只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前提,并不能必然保证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

    7、心机制,是其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存在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1902年,库里就指出,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根据他人对本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发展的,由此产生的自我观念称为“镜中我”。米德1934进一步发展了库利的思想。他指出,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是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逐步形成的。通过角色扮演,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将自己视为一个被评价的客体。这不仅有助于人际间的适应,更重要的是在与具体他人的互动中个体产生了暂时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逐渐定型,就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将自己确定为某一类客体的“自我观念”客我。这样一来,人不仅和他人、环

    8、境发生互动,还和自己的内心交往,和自己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被定义。米德把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1岁以内)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妈妈拒绝了他的某种要求而使其感情受到挫伤时,他就会领悟这一点。作为反应,孩子开始扮演他人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看看别人对他的期待如何。孩子所扮演的他人经常是“重要他人”(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和利益关系的人)游戏阶段(24岁)在此阶段孩子做扮演他人的游戏,并通过游戏来试验重要他人的态度和动作。在这些游戏中,孩子可能开始扮演“偷吃”的“坏孩子”,后来扮演“父母”、“警察”。在此阶段,孩子开始把自己视为社会客体。此时,“客我”已经产生。博弈阶段(4岁以后)在

    9、此阶段,孩子开始与家庭以外的人有了亲密的接触,而且开始从外部把家庭作为一个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群体。孩子开始关心自己在非家庭群体包括整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他们在头脑中开始形成社会要求和期待的概念,即米德所谓的“概念化他人”。当一个人能做到这一步时,就有了内在化的社会,“客我”也就完全形成了。四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角色扮演;他人的评价;参照群体 第三节 自我过程自我过程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一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做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它常常发生在我们希望准确地、客观地描述自我的时候。自我评价最终决定一个人的

    10、自尊以及与此相关的自我表现。自我评价通常依赖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来实现。(一)社会比较 就是将自己与他人比较而获得的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社会比较过程理论。他说,当我们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时,或者失去了判断的客观标准,我们要与自己地位、年龄、职业等属性相类似的那些人进行对比。(二)自我估价通过自己对自己的分析观察来进行自我评价的,我们通过完成一项任务,该任务能提供评价自己能力和品质的准确信息。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重要品质、价值与作用的整体性评价(综合评价)。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何提高一个人的自尊

    11、:对于你扮演的重要角色给予积极的评价会提高人的自尊水平;对于你给予积极评价的那个角色,我们尽量说这个角色是很重要的,那么这个人的自尊水平就会提高。二自我增强(自我美化)当个体接收的信息对其自我概念构成威胁时,个体的情感状态就会发生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显的选择就是重新认识自我,即自我增强。自我增强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来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人们常用的自我增强方式 6种(一)向下的社会比较当个体无法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时,为对付社会比较的痛苦,常常会贬低他人的能力或品性。(二)选择性遗忘更多是无意识的过程,叫动机性遗忘。(三)有选择地接受反馈(四)缺陷补偿(职业与婚姻)(

    12、五)自我防御性归因(利己性归因,歪曲有偏差的)进行自我防御归因是有条件的,有制约因素。第一,行为结果对维护和增强自我价值是不是很重要第二,要估计一下别人接受不接受(一是候选原因的合理性,二是会不会被别人否定,三是自己随后会不会继续做这个事情)第三,矛盾的东西。追求逻辑、精确内化,追求准确归因的动机强烈,他会遵从这样一个准确的动机,放弃利己性归因第四,自我表现的动机,在有的文化下,崇尚真实(六)自我设障(运动员)自我意识是一个实体的还是建构的?即“实体自我”or“建构自我”。科学心理学的几种主流理论都认为,自我是隐藏于行为背后的一个内在的精神实体。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也就是后现代心理学,他们认为自我并非是人的内部的本质,而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互动的结果,他们认为是话语建构的。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