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历史课程的地方文化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4524251       资源大小:34.3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历史课程的地方文化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1、欧洲文化的“家园”古希腊、古罗马,虽曾极盛一时,但也先后中断世界上那些一度星汉璨灿的古老文明几乎全部光华暗淡过,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大幅度的“断层”,只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经磨难,一次又一次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成为世界文化中不曾中断的古代文化,成为联结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炎黄子孙的强大纽带,成为中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丰富源泉。2民族历史由本土文化资源组成,继承和发展地方本土文化是历史教育的使命地方乡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地方本土文化资源一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即使历史不是很长的国家,他们也积极发掘乡土文化中的亮点,来培养

    2、学生的乡土情怀。日本提出了“使学生从广阔的视野领会日本文化与传统的特色,培养他们的国民觉悟”,“培养他们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与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的态度”; 英国提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所属的群体、社区、国家、机构、信念、价值观、习俗等事物的由来和经历”,“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和共享的遗产”; 美国提出了“使学生能够在比较广大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中明确自己的地位和有所造就的可能性。”历史教育在其教育功能上,各国都比较重视使学生了解本国的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乡土情感,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本国的文化传统。我国在充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对学生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的研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了学校德育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把地方历史文化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则并不多见。3常州历史和地方乡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常州地方文化,是常州社会经济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包括常州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常州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灵毓秀之地。自从2500年前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

    4、)在常州开邑以来,常州这块土地就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从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明清之际,常州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等。在近现代,有被称为“常州三杰”的矍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有数学家华罗庚、企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等。常州人不仅为常州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全国、为世界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常州无愧于“德业之盛,代不乏人,文学甲于天下”的美誉。常州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谦和坚毅、诚信守仁

    5、、厚德兼容、崇文重教的常州人文精神,回顾和研究这种历史文化现象,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宝贵经验,对于五中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加深对家乡的认知度以及推进我校社团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从历史学科学习的角度,地方史的专题考核和学业评价也是近几年的高考热点。4. 学科交叉和渗透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途径课程是一个学校的特色基础和保障,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课程作为支撑,没有一定的课程支持,学校特色是难以形成的,各个学校在开发本校特色课程时,都应该注意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基于基础课程的特色课程开发,往往关注学科交叉和渗透,而历史学科与地方文化的紧密结

    6、合,则是一个很好的特色课程案例。以历史组教师为核心成员,基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学习,拓展常州地方文化研究的校本课程,丰富“思勉史学社”社团活动内容,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在高一、二年级开展了基于历史课程的地方文化研究的探索与尝试,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还是历史课程中对地方文化素材的挖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地方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融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的配合,大量学生深入参与课题,搜集、调查、采访、参观、分析、总结,以弘扬常州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寻访常州历史文化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寻访常州历史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7、,以期培养善于合作、渴望学习、开放自信、视野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推动了校本课程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推进等特色课程。(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1. 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认真总结,搭建切实可行的研究平台,致力研究:如何将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渗透到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基于历史课程的地方文化研究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开展?我们将广泛征求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本着培养善于合作、渴望学习、开放自信、视野宽广的复合型人才和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目的,拟通过两年

    8、左右的课题研究,开发和实施基于历史课程特色的地方文化研究校本教材,推进丰富侧重于地方文化研究的学生社团,使之提升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介入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使地方文化研究从历史课程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等协调发展,探索基于历史课程的地方文化研究的方法、途径,推演其可行性,积累成熟经验。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实现学生以下方面的历史学科能力:(1)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2)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3)注重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历史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4)重视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学习的独

    9、立性和自觉性,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5)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总的来说,是使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健康的心理人格。对教师来说,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有三个方面:(1)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订常州地方文化研究课程讲义,并实施校本课程(2)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历史组开发的“思勉史学社”为活动基地,推进“寻访常州地方文化”系列活动(3)历史课程中地方文化素材的开发:结合历史必修和选修教材,挖掘地方文化素材3.课题研究的内容:(1

    10、)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订常州地方文化研究课程讲义,并实施校本课程。其一,关于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是一本校本课程讲义汇编,其科学性体现在:它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式的无所不包,它应有适度的范围和重心。它既以常州地方人群为主要对象,当探求和介绍各个社会各个时代“常州人”所创造的生活情境、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所期盼的人生意义、所遗留下来的特具文化价值的成果。常州地方文化研究首先应该是一面镜子,客观、准确地反映历史,所有史料的取舍都应该有根有据,切忌任何意义上的主观臆断和歪曲虚构;同时它又不是形而上学地反映历史,而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做到有取有舍,体现“厚今薄古”、“古为今用”、为现代教育

    11、服务。丧失了科学性,则失去校本教材的灵魂。其二,关于校本教材的普适性。所谓广义的“普适性”,是指不受地域、民族、阶级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局限,被全人类共同接受、共同享用、共同创造和发展。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所体现的“普适性”是狭义的,它是有特定区域限制的普适性,它以五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可能的常州地区的中学生的阅读需要。教材的编写语言应准确、简洁、活泼、明快、易懂、宜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鲜明的教育实效。失去了读者群的校本教材会成为丧失生命力的“废品”,普适性是校本教材赖以存在和实施的根本。其三,关于校本教材的创造性。课题组成员对自己和他人的成果,不轻易确认和接受,而应在经验和逻辑的基础

    12、上反复考察、避免谬误。创新是科学生命力的体现,是批判的继续和必然发展。批判和创新始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衍生出校本教材的创造性,构成校本教材的鲜明个性。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从批判开始,批判与创新相辅相成,推动教材编撰工作持续不断地发展。因此,戮力同心,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教材的创造性,是课题组的重要使命。(2) 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思勉史学社” 由历史组指导建立,成立于2006年,先后由戚逍逍、薛海波老师指导社团活动,成员以高一、高二文科班学生为主,前期侧重于常州地方文化研究和历史课本剧活动, 2011年与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签订德育基地协议,成为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青少年爱

    13、国教育的活动基地之一,也是常州市唯一一所挂牌研究地方文化的高中。社团特聘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州方言专家范炎培老师为校外辅导,为学生提供地方文化相关的活动和讲座。具有专业研究经验和社会影响力的地方文化研究会,是思勉史学社活动的强大后盾,也是本课题得以开展的社会保障。课题组以 “思勉史学社”为活动基地,推进“寻访常州地方文化”系列活动,将社团活动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讲座、参观、调查等方式,带领学生,脚步踏遍常州大街小巷,组织学生撰写心得、感悟,制作PPT和微视频,以校园网、化龙巷、武进网为网络平台,发布活动报道,赢得社会关注。用地方文化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

    14、千百年积淀的乡土文化,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所以,地方文化不仅拓宽历史学习资源,更丰富了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名人为常州留下数量可观的名人故居,仅市区就有30多处名人故居。名人名居成为常州文化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到苏州看园林,到无锡看太湖,到常州看名人故居”之说已为世人所公认。再让学生亲身体验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颂、锡剧、常州梳篦、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金坛抬阁、金坛董永传说、金坛刻纸、常州留青竹刻等非物质遗产这些地方文化的挖掘,有助于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亲历活动过程,了解当今社会,了解常州历史,从而在感受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而在研

    15、究过程中,触发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我们的追求。(3)历史课程中地方文化素材的开发结合历史必修和选修教材,挖掘以下地方文化素材:1 灿若繁星的名人文化常州历史哪里寻,名人名居做文章。在诸多名人中,最突出的有春秋大贤季札,齐梁年间撰写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和撰写文心雕龙的刘勰,明代任永乐大典总编纂官的陈济和文武全才的抗倭名将唐顺之等。至于清朝,常州更是人才辈出,“五大学派”催生了众多全国一流的学者和文人,学者如段玉裁、孙星衍、洪亮吉、赵翼、刘逢禄,文人如号称“清代李白”的黄景仁。晚清至今,常州出的文化名人依然很多:盛宣怀、吕思勉、刘半农、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

    16、良、赵元任、华罗庚、刘海粟,等等。 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 灿烂的文明史为常州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各类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我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其中,有以圩墩、寺墩、三星村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国内外罕见的最为古老的春秋地面城池淹城遗址,有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禅寺,有因苏东坡泊舟而得名的舣舟亭,有始建于北宋的文笔塔和建于唐昭宗年间的红梅阁等。常州园林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曾盛极一时,现保存较好的尚有近园、约园、未园、意园等。2006年,包括常州梳篦、天宁寺佛教音乐、锡剧、常州道情、常州吟诵、董永传说、茅山道教音乐等在内的

    17、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我市有9项榜上有名,分别是: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颂、锡剧、常州梳篦、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金坛抬阁、金坛董永传说、金坛刻纸、常州留青竹刻,成为全省一次入选数最多的城市。 3 源远流长的工商文明 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历史悠久的工商业名城,常州在中国经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晋后期,常州就出现了梳篦生产。唐代,常州是全国15个产纸地区之一,而且,常州“透额罗”风行天下,“新妆巧样画双蛾,漫裹常州透额罗”,大诗人元稹的两句诗形象地刻画了常州绸缎的流行程度。宋代,“晋陵绢”曾名

    18、极一时,常州与苏、杭、湖、松并称江南五大丝织产地。近现代,是常州工商业上升为“工商城”的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可是,早在洋务运动之前的1859年,常州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和第一家商业企业就诞生了。常州先后走出了盛宣怀和刘国钧这两位享誉国内外的工商业巨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著称,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今天的常州正大力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名城。以上为从历史教材中挖掘地方素材的分类。例如:在必修1第一单元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的教学中,可以引用常州历史的沿革:“原始社会常州先民;奴隶社会季札和延陵;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延陵置县、齐梁故里;隋唐江东之

    19、洲,常州为大;五代宋元时期毗陵驿;明清时期“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在第五单元近代民主革命历程的过程中,提及“八七会议”,可见瞿秋白在党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常州工艺的发展可以展示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繁荣,在必修2第三单元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引入对盛宣怀、刘国钧等常州近代企业家的介绍。必修3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等学派群体的影子。二、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有关教育方面的文件:2004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教育部国家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二)、历史科学、教育科学及课程论等基础理

    20、论:1. 历史研究理论及相关学派(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辩证的科学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常州地方文化研究重要理论支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同时强调社会意识的能动性和反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劳动在自然界中创造出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关系,地理环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人口作为自然前提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生产方式本身的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论,在理论

    21、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劳动生产观点、群众观点等等,以及作为观察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实事求是的方法、经济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等,对我们编撰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校本讲义汇编,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即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课题组组织社团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访问、调查等搜集信息活动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关于世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按照规律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观点、关于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以及唯物辩证

    22、法的诸多规律和范畴、关于认识和实践的观点以及衍生出来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到具体的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等等,都是课题组在组织学生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2)英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史学派的历史研究法英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史学派,亦称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史学派,持一种人本主义的社会史观。代表人物希尔、希尔顿、霍布斯鲍姆、E.P.汤普逊(著有1819世纪初的英国工人阶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史反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决定论模式,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财产关系、风俗民情、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内的整个文化的变迁过程。其中,汤普逊的“体验”论和“阶级”观可

    23、视为代表。相对于某些传统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解而言,汤普逊以人本主义的视角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是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批判了机械化的经济决定论。他们反对把阶级视为生产方式或经济结构的消极被动的产物,而认为阶级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由共同的实践经历、感受而形成的共同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人群。此外,他们也赞赏“从地层往上看”的研究角度和整体的历史观。而课题所关注的地方文化研究,正是基于人本主义的视角,探究常州名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例如:课题组特邀专家指导、作家沙漠子根据齐梁故里(萧氏)相关历史改编的小说江左齐梁,正是运用了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史学派的社会史观。(3)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研究

    24、法19世纪上半期的历史学家基佐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类过去的文明,这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世纪中期的法国史学家米什列在法兰西史序言中指出,传统的由杰出人物组成的历史有两大主题:第一,在物质方面,它只看到人的出身和地位,看不到地理、气候。食物、人的影响;第二,在精神方面,它只谈君主和政治行为,而忽视了观念、习俗以及民族灵魂的内在作用。法国历史学家亨利贝尔(18711954)提倡历史学家打破过分专门化所造成的历史研究的狭隘性,主动同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运用历史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解释历史。年鉴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认为要把过去被传统

    25、史学所忽视的日常生活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他的学说影响了年鉴学派总体历史学的思想:从内容上扩大了历史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地理、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在内的各方面。年鉴史学派和英国新社会史学派关系密切,这种把历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关注社会文明发展的史学观,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历史理论基础。2. 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从做中学”, 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26、”。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学生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而本课题强调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探究性学习都是形成研究结论的主要方法,研究成果多以学生自己搜集、分类、总结等方式呈现,真正体现“做中学”。(2)布鲁纳的认知理论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 1915 ) 在其认知,发展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对教材结构的一般理解”,使儿童“对教材能有直觉的理解”,并达到“学会如何学习”和促进

    27、智力发展。他认为,教学论必须考虑三个方面:人的天性、知识的本质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性质。基于历史课程的地方文化研究,正是基于对历史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建构,促进对教材的理解。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动机原则,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结构原则,强调要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识结构;序列原则,教师传授新科目、新课题时,最初宜用非语言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运用由图表或图画表示的再现表象,最后用符号,也即通过语言的使用进行教学;反馈原则,为掌握某个课题,学生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他强调,“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

    28、,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布鲁纳的四条原则,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师生互动中,教学相长,实现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能力提高。(3)现代课程论相关理论:新课改中课程与教学论层面的理论基础,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基础上,综合多学科理论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历史学科亦不例外。因此,基于现代课程论的历史课程,与地方文化研究的结合,与其说是按照课程基础理论施工的工艺学过程,倒不如说是在一定课程理念与课程框架体系基础上的理论探索的过程。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把握和方法运

    29、用回顾两年的研究历程,我们在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上下功夫,作了一番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一)强调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大兴科研理论学习之风。教育的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显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靠“加法”是不可取的,根本出路在于把立足点转移到依靠教育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轨道上,唯有教育科研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课题组活动期间我们从增强历史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入手,大兴科研理论研究之风,为课题研究进一步夯实思维理论基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组织课题组老师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文献资料、党的决议和意见文献资料,以教研组为

    30、单位,购置或租借一批地方史专著和史学理论专著,引导课题组老师认真研读,提高课题组教师进行教学钻研、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为实现课题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奠定理论基础。2、组织学习经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审定的常州历史与常武文学读本,及原五中史品南校长和常州方言专家范炎培老师共同编订的校本教材常州方言,从中领悟和借鉴编写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校本教材的模式和方法。3、聘请常州地方文化研究会相关专家作专题讲座,更新和重构教师的地方史观念,为课题研究指点迷津。积极参与常州地方文化研究会的社会讲座和理论研究活动,拓展地方文化研究的范围,提高研究能力。(二)凸显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严格课题管理,分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科研课题的运作关键在管理,管理可以出效益,课题管理是课题主持人的第一责任。我们从严格课题管理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历史课程的地方文化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