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4554487       资源大小:87.73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docx

    1、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黄土夯(hng)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p),却依旧雄伟壮观;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车水马龙、磨肩接踵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B. 谁人不骂驿站长?

    2、哪个不跟他们吵架?有谁在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在那“功过册”,枉费笔墨控告他们盛气凌人、冥 (mn)顽不灵和消极怠工呢?有谁不把他们当成不耻于人类的坏蛋?简直如同往日包揽讼(sng)狱的刀笔吏。C. 在我右侧,绯(fi)红色窗幔的皱褶(zh)挡住了我的视线;左侧,明亮的玻璃窗庇护着我,使我既免受十一月阴沉天气的侵害,又不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D. 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zhu)、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既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y),逐步发展到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

    3、通话常用字的字形、字音的能力。题干问“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选项中A夯(hng)筑 磨肩接踵-摩肩接踵 B不耻-不齿 冥 (mng)顽不灵 D热熨(y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不题。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甲】“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终生一直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栖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犹如一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恰如其分讲,他是个堂吉诃德。【乙】他是那般执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即使走投无路之时,也不推脱自己的责任。孔子不是神,只是人,一个感情炽热的人。【丙】他会怒不可遏地呵斥昼寝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他欣赏的颜回微微颔首, 对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一笑,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虽然论语以记言为主,但我们从中不只可以了解他的思想,还可以看到一个惟妙惟肖的孔子形象。2. 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栖皇 B. 推脱 C. 不以为然 D. 惟妙惟肖3. 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 B. 乙 C. 丙【答案】2. D 3. C【解析】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中,应该用“栩栩如生”。栩栩如生:艺术形象生

    5、动活泼、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和模仿的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形容孔子的形象,所以用“栩栩如生”。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

    6、的现象。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标点有误的一项”,题中C项,“也会对他欣赏的颜回微微颔首”后应当用分号。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 是一些大家。B. 7月8日清晨,山东省临沂市一位出租车司机因操作不当,开车冲进在机动车道的左侧快车道 暴走晨练的暴走队伍,造成一死两伤。对于在机动车道暴走这样显而易见的危险,为何能让马 路暴走人士视而不见?C. 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

    7、标。D. 伊拉克总理阿巴迪7月10日在位于摩苏尔前线的反恐部队指挥部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能否被刊用”与“没抱太大的希望”照应失当。B项,后半句无主语,应改为“对于在机动车道暴走这样显而易见的危险,为何马路暴走人士还视而不见?” C项,“推进”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搭配不当。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

    8、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在摩苏尔的统治已被彻底推翻,这个城市于当天全面解放。但摩苏尔被收复是否意味着这一极 端组织走向终结?多名观察人士给出否定答案。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9、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这也就是和谐。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围绕从“灰色与其他色彩搭配”到“思想与多彩世界结合”的思路展开:只有灰色人们不喜欢-与其他色彩搭配-链接多彩世界-世界色彩缤纷-思

    10、想与纷繁-总结。6.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A. 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时组织“复社”,有书斋名为七录斋集。B. 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中国现当代诗人,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C. 荀子,名况,春秋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辛弃疾,字稼轩,号幼安,著有稼轩长短句。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只能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答案】B【解析】试题

    11、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题中,A项,“七录斋集”改为“七录斋”; C项,“春秋”改“战国”;D项,应该是字幼安,号稼轩。7. 下列各句对课文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祥林嫂死去的欣慰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恶。)B. 微风过处,送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了通感手法,写出了荷香幽微清雅、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特点。)C.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用了语言描写和

    12、动作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D.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经过挣扎,一切希望都破灭后悲哀痛苦的心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不正确的一项”。题中A项错误,主要的手法是反语,而不是对比。“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其意思是:然而在现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

    13、黑暗社会的憎恨。8. 下列各句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以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咬文嚼字”,通常是指过分的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儿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赋予这个成语以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B.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通篇用白描的手法,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在一次一次交往中,“我”对格斯拉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说的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情节发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读者在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中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C. 祝福采

    14、用倒叙的手法,以祥林嫂的“半生事迹”为纵线展开情节,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遭遇。其中,“两次微笑”“三写眼睛”“四场飞雪”“五处写钱”等精彩细节,对刻画人物、描摹环境、渲染氛围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全文朴实冷峻的叙述语言中,蕴涵着不可遏制的躁动、激愤的情感潜流。D.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作的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与贾母见面,牵动的是“亲情”,是令人心颤的“泪”;与王熙凤见面,牵动的是“交情”,是颇有意味的“笑”;与宝玉见面,牵动的是朦胧的爱情,是石破天惊的“惊”!“摔玉”的情节是全文的最高潮,既表现了宝玉在家中所受的娇惯,也透露出他要寻求知音的迫切心情。【答

    15、案】B9. 用“遗憾”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酌情增减词语)。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另一些东西,所以无论你怎么选,都难免会有遗憾,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你做到十全十美。【答案】示例:遗憾在做选择时难免会有,无论你怎么选,都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做到十全十美,因为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另一些东西。【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用遗憾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答题注意点“用遗憾开头”“ 不得改变原意”。答题主要要变换句式的是“以无论你怎么选,都难免会有遗憾”这一句,可以改为“遗憾在做选择时难免会有,无论你怎么选”,变换句式后,注意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病

    16、句。10. 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_ _,_ _,_,范增无奈的心情。【答案】示例:张良机智的安排刘邦圆滑的表演樊哙忠勇的行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一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理逻辑。作答本题首先需要对鸿门宴一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关的情节有基本的掌握,然后才可以根据题目画线处前后文的句式进行仿写。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其中

    17、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并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也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

    18、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流传久远,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以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不断汇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因此杂剧由开封传来,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

    19、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合于南人口味。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融合。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未逸出杂剧的范畴。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

    20、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此而产生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11. 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分别对不同时期杂剧繁荣的盛况有所记载。B. 南曲产生于临安,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合于南人口味。但

    21、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属于杂剧。C. 元明之际的传奇出自杂剧,但与之前的杂剧有不同之处:后者有折数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个人独唱。D. 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据说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12. 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中引用柳永的鹤冲天的词句,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B. 宋室南渡后的杂剧,保持了当年开封时期的特点,也难免受到南朝陈事旧音的影响,这使杂剧更为繁复多变。C. 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

    22、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D. 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汇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13. 南宋杂剧、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非常繁荣,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这三者繁荣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答案】11. C 12. D 13. 南宋杂剧:杂剧数量繁多。 元杂剧:杂剧名家辈出。 传奇:涌现了不少很有分量的名家与名作。)【解析】11.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中记载的内容,称不上是“杂剧繁荣的盛况”;C杂剧折数与主唱人数的确有限制,但出场人物并无限制;D在北京演出,并曾轰动一时的是洪昇的

    23、长生殿,原文并无桃花扇在北京演出的信息。12. A引用柳永鹤冲天的词句,并非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而是为了说明当时北宋都城开封有浅斟低唱的风气;B“杂剧更为繁复多变”以偏概全,应该是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多变;C或然理解成必然,琵琶记曾在南京演出只是推测,并无确实演出的实据。13. 繁荣的标准要么是数量多,要么是质量高,还有就是名声大。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与小鱼(1)那时这世界上还没有我,但已有那个人。据说那个人常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母亲那时包了歌剧团中所有的主角,风头足极了,一匹黑缎子样的长发

    24、,被她编成这样那样,什么佩饰都不用,却冠冕似的华丽。十八岁的母亲,眼睛骄傲天真,却有了一个人。 (2)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3)一天,她忽然对他说:“你有许多抄不完的稿子?” (4)他那时是歌剧团的副团长,能拉几弓小提琴,或画两笔舞台布景,但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写书的小说家。 (5)在抄得工整的书稿中夹了张小纸签:“我要嫁给你!”她就真嫁给了他。 (6)我还是个小小姑娘时,发现妈妈爱父亲爱得像个小姑娘,胆怯,又有点拙劣。她把两岁的我抱着,拍着我,荡气回肠地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那时我还不明白她是在唱给父亲听。她无时无刻地不从父亲那里邀来注重、认同。她拿起小提琴开始拉“哆、咪”。要么,她大声朗读普希

    25、金,把泡在阅读中的父亲惊得全身一紧,抬头去找这个声音,然后在厌烦和压制厌烦的矛盾中,对她一笑。 (7)她拿这一笑,去维持后面的几天、几年,抑或半辈子的生活,维持那些没有钱也没有尊严的日子。父亲的薪水没了。妈妈早已不上舞台,身段粗壮得飞快,坐在一张小竹凳上,“吱呀”着它,一晚上在桌子上剖小鱼。小鱼在父亲有薪水的时候是我家猫吃的,现在都要托人送给在乡下劳动改造一年没音信的父亲。 (8)几百条小鱼被串起来吊在屋檐下晾,最终干缩成一片枯柳叶。我和哥哥被哄得早早上床,她才来煎这些小鱼。煎鱼的腥气胀在房子里,我和哥哥醒了,起身站在厨房门口。 (9)“小孩子大起来有得吃呢!”她发现我们,难为情地红了脸,像个

    26、小姑娘偷递信物时被人捉了个准,“爸爸现在好瘦好瘦。”好像在征得我们原谅一样,喃喃地说。带信的人只说父亲黑瘦了些,她心里的丈夫便形同枯骨了。 (10)她一条小鱼也没请哥哥和我吃。我们明白那种酥、脆,连骨头都可口。而我们只是咽下一泡又一泡的口水。(11)父亲回来后,只提过一回那些小鱼,说:“真想不到这种东西会好吃。”后来他没提过小鱼的事。几年中,成百上千条小鱼,使他仍然倜傥地存活下来。妈妈围绕着父亲,以她略带老态的粗壮身段在父亲面前竭尽活泼。她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变化,也没意识到父亲的变化。(12)又有许多出版社邀他写作了。他又开始穿他的风衣、猎装、皮夹克,在某个大饭店占据一个房间。他也有了个像妈

    27、妈一样爱他的女人,只是比妈妈当年还美丽。 (13)一天,哥哥收到爸爸从北京寄来的信。他对我说:“是写给咱俩的,完了,他要和妈妈离婚。”父亲说,他一天也没有真正爱过妈妈。可是这个呕心沥血爱了大半辈子的妈妈呢?(14)妈妈读完信,一点声音也没有地靠在沙发上。好像她辛辛苦苦爱他这么久,终于能歇口气了。“他怎么会吃好饭住在那种大饭店里。”几小时内,这是她唯一的话。 (15)这一夜,我们又听到了那只竹凳的“吱呀”声,听上去它要散架了。第二天一早,几串被剖净的小鱼坠在了屋檐下。初阳中,它们是纯银色的。(16)父亲从此没回家。 (17)一天妈妈对我说:“我的探亲假到了。”我问她去探谁。 “去探你爸呀。”她瞪

    28、我一眼,像说:这还用问?!“我知道他不会好好吃饭。”(18)又是一屋子煎小鱼的气味。哥哥跑到我房间,说“叫她别弄了!现在谁还吃那玩意儿?”我们却都忍不下心对她这么说,我还陪她上了“探亲”的路,提着那足有二十斤的小鱼。 (19)朦胧中听说父亲在杭州一个饭店写作。我们在一家廉价旅馆下榻。 (20)四月,杭州雨特稠。等找到父亲住的那个饭店,他已离开了杭州,无处追踪。我对妈妈说:冒雨游一遍西湖,就乘火车回家。妈妈却说她一定要住满七天。看着我困惑并有些气恼的脸,妈妈闪开眼睛,小姑娘认错般地嘟哝:“邻居、朋友都以为我见到你爸了,和他在一起呆了七天。”她想造一个幻想,让自己让所有的邻居、朋友都相信:丈夫还是

    29、她的,起码眼下是的,她和他度过了这个一年一度仅有的七天探亲假,像所有分居两地的正常夫妻一样。 (21)她如愿地在雨中的小旅馆住满七天。除了到隔壁一家电影院一遍一遍看同一部电影,就是在对门的小饭馆吃一碗又一碗同样的馄饨,坚持过完了她臆想中与父亲相聚的七天。 (22)等上了火车,我发现行李中少了那个装小鱼的竹篓。我没有提醒妈妈,它该是个最痛的提醒。抑或,她有意将它遗失在那个角落。 (23)父亲再婚后很幸福。妈妈见到我就问:“会做菜吧?”我当然明白她指谁。我说:“做得很好。爸爸也戒烟了。”她赶紧垂下头走开,不敢再听。 (24)临回北京,我见她又把那竹凳搬到厨房。竹凳也上了岁数,透着灵肉般的柔韧光色。

    30、还有一堆小鱼。我不阻止她,欣赏着她工匠般的操作。她将一条小鱼铺平在案上,拇指的指甲一推,去了鳞,再以小刀一剜,去掉内脏。她已架起老花眼镜来做这桩事了,竹凳叫疼一样的“吱呀”。她说:“再有场劳改就好了,你爸又被罚到乡下,低人九等,就没有女人要他了,只有我要他。”她不敢抬头看我,怕我看见她眼里还是那片无救的天真,还是小姑娘那张因非分之想而绯红的脸。 (25)我将一篓子烘熟的小鱼捎到爸爸那里。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满桌是继母的国宴手艺。我对爸爸使了个眼色,将他熟识的竹篓搁在一边。他瞪了它一会儿,似乎也愁苦了一会儿,又去和一桌朋友嘻天哈地。 (26)这天父亲醉倒,当着七八个客人的面,突然叫了几声母亲的名

    31、字。客人都问,叫的是谁啊。我自然吞声,继母善良美丽的眼里,全是理解全是理解(有删改)14. 母亲对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15. 赏析画波浪线句子。16. 文中第(7)(15)(24)三段中,都描写了“竹凳”的“吱呀”声,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三处“吱呀”声的不同意蕴。17. 小说以“母亲与小鱼”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鱼”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4. 无私忘我、无怨无悔、坚贞不渝、单纯又有些拙劣、一厢情愿。 15. 运用了反复、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母亲没有见到父亲却又不愿立即回去的失落、寂寞、无奈、痛苦、沉湎于幻想无法自拔却又无比执着的复杂心理,也为下文母亲在父亲再婚后仍然送烘熟的小鱼埋下了伏笔。 16. 第段写竹凳的“吱呀”声,表面上写母亲身体变得粗壮,暗示生活艰辛,母亲内心沉重;第段写竹凳的“吱呀”声,意指父母婚姻的破裂,传达出母亲面对父亲的无情打击,内心无比痛苦;第(24)段中竹凳的“吱呀”声,暗示母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17. “小鱼”本是猫食,却被母亲精心制作成酥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