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Word下载.docx

    • 资源ID:4568166       资源大小:91.3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Word下载.docx

    1、知道的还挺多,难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一些特征。那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由长方形纸片叠加、积累,过渡到长方体的字典的演示,并相机提出一系列问题:一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把80张、200张、1000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呢?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完成由“面”到“体”的过渡,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导入新课。这一过程新颖、有趣、增强了直观性和活动性,使新课引入成为一个认识的过程,强化了首次感知的实效,学生的思维也渐次展开。教师还

    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对长方体的原认知,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为后面学生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操作梳理,探究特征 (一)从实物到图形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长方体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电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3:许多做房子用的砖,形状也是长方体的。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的实物。(指着课件中的抽纸盒)这个抽纸盒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是的。这个抽纸盒,抽去它的颜色、花纹、材质,只留下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一个立体几何图形长方体。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长方体物体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利用课件演示将“抽纸盒”抽象出它的几

    3、何图形“长方体”,初步感知从实物到图形的过渡,这样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来组织教学,既让学生感觉自然、放松,又让学生感受了抽象的数学思想。 (二)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演示切土豆成形的过程,渐次展示长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这颗土豆是长方体的吗? 生:不是。对,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但老师却要用这颗土豆来介绍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想看看吗? 生(兴致盎然):想看。这刀切下去,会出现什么?平平的面(师板书:面)(垂直于刚才的面)从这个方向切下去,又会出现什么?又出现一个平平的面。这两个面相较于一条直直的边,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4、多媒体辅助演示棱的概念。(垂直于刚才的两个面)从这个方向再切一刀,又会出现什么呢?3个面,3条棱。 师(指着土豆上的面和棱):对,有三个面。上面和前面相交于这条棱,上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前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这3条棱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多媒体辅助演示顶点的概念。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要切成长方体,还要切几刀?一共要切几刀?还要切3刀,一共要切6刀。 (3)学生找出长方体物品中的面、棱、顶点。你能在你的长方体盒上指出它的面、棱、顶点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生饶有趣味的与同桌互指长方体盒上的面、棱、顶点。)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长

    5、方面、棱、顶点的特征。 【评析】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个环节,陈老师安排了当场切土豆的演示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切一刀得面,切二刀呢?切三刀呢?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想象、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现场切土豆验证,先切得面,再切得棱、顶点。教师接着追问,要切成一个长方体,还要切几刀?问而不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着力于想象与思考。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新鲜有趣,一边想象、思考,一边切后验证。学生的思维活动非常活跃,兴趣浓厚,有浓浓的“数学味”。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演示“切土豆”过程的“慢镜头”,清晰地、渐次地展示了“面” 、“棱” 、“顶点”的概念,丰富了学生建立面、

    6、棱、顶点概念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利用学具,感悟长方体的特征。 每个小组发一张“探究长方体特征”的答题纸: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为观察对象,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完成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讨论题,小组长作好记录。音乐响起讨论开始,音乐结束讨论结束。(教师巡视,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利用学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 面的特征。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谁能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看? 生1转动长方体任意数。 生2(急不可耐地):老师我有不同的数法。你看,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一共有6个面。 这

    7、时,几位活跃的学生赞同的说:“这种方法好,这样数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是的,这位同学数面时,固定了长方体的位置,把相对的面一组一组数出来。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的,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有序的数一数长方体的面吧!(师生一起用手势有序地数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有补充吗?有的时候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见学生有些疑虑)是吗?你见过这样的长方体吗?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我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这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 教师边顺势展示这种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学具,边说:”大家在不明白的时候,像这样学会举例

    8、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 多媒体课件演示6个长方形动态围成长方体的过程。这6个长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我们说长方体是由6个 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又有什么特征呢?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长方体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也就是说长方体相 对的面完全相同。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呢?我可以把上面剪下来贴到下面,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长 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了。这个办法不错,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 。我可以用尺子量出一个面的长和宽,再量出相对的面的长 和宽,也能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哦,你是用测量法,用数据比对来验证的。如果不用尺子测

    9、量,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长方体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 生3(指着长方体学具):前面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 面的长等于下面的长。左面也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宽等于下面的宽,因此,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种逻辑推理法。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棱的特征。长方体有几条棱?长方体有12条棱。你是怎样有序地把这12条棱数出来的? 生1先数左面4条棱,再数右面4条棱,最后数中间4条棱。 生2把相对的棱一组一组数出来的。 师(边指边说):第二位同学先数了这中间4条棱,这条棱和这条棱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也是相对的棱,所以

    10、我们把这4条棱叫做一组相对的棱。还能找到其它相对的棱吗? 生用手指出其它两组相对的棱。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棱? 生(极有自信地):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为起点,(师用手势指棱)这是一组相对的棱,这也是一组相对的棱,这还有一组相对的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的特征。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8个顶点。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我把它们留在黑板上。(老师贴出讨论的表格作为板书)【评析】为了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陈老师设计了上面的统计 表

    11、,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有序地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学具,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写一写等方式,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完成统计表。教师非常注重学法的指导,且落到实处。如,当学生交流长方体有6个面时,教师追问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分“上下“左右”“前后”三组相对的面来数,突出“相对“,并且带着学生一起用手势有序的数一数。又如,在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数棱的时候,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教师教学生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为起点来数,每组4条,有3组,共12条。这样教效果很好。教师还不时地穿插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教会学生学习、激励学生学习。如,“像这样就是有序的

    12、思考,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移面重叠,这个办法不错,叫重叠法”,“量一量,用数据来比对,叫测量法”,“ 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种逻辑推理法。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等。 另外,在学困之时,疑难之处,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举例子来 说明问题。如,有学生说:“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教师带暗示性的接着问:”有补充吗“?马上有学生说:“有的时候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问:”是吗?你们明白了吗?“,见学生有些疑虑,教师马上问”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边指边说:”我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这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顺势展示这种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

    13、殊长方体学具:“大家在不明白的时候,像这样学会举例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教师还运用课件演示,移面重叠、移线段重叠、6个长方形围成立体图形,8个顶点的显示等过程,帮助学生强化思维表象,加深学生对面、棱、顶点之间关系的理解。特别值得赏识的是陈老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经历“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的数学模型思想,在验证“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时,让学生经历验证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法验证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果不用尺子测量,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这样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体

    14、现了浓浓的“数学味“。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指导看直观图。这个长方体的直观图只看到3个面,实际上有几个面?实际上有6个面。这两个面看上去是平行四边形,其实是什么图形?其实这两个面也是长方形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我们的视觉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视现象。画长方体时,把能看到的棱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棱用虚线表示。 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图上添加三条虚线,引导学生感受透视现象。 2.介绍长、宽、高。相交于长方体的同一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于同一个顶点有3条棱。这三条棱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呢?请大家在学习材料上找一找。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你们

    15、真善于自学,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就叫高。(利用课件在直观图上标出长、宽、高。 3.变式呈现,辩证理解长、宽、高。 (1)多媒体演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的三种不同位置。这个平放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长是6米,宽是2米,高是3米。现在把这个长方体立着放,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呢?长是3米,宽是2米,高是6米。把这个长方体侧着放,长、宽、高又分别是多少呢?长是6米,宽是3米,高是2米。 (2)师质疑: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量出的长、宽、高却各不相同呢?这说明了什么呢?因为长方体的位置变了,所以长、宽、高就不相同,说明长、宽、高是会变的。长方体摆

    16、放的位置不同,它的长、宽、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它摆放的位置而言的。 【评析】从具体事物抽象出几何图像,突出本质属性,强化对长体的认识。教师设问:“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而画出的直观图为何只有3个面?且有些面像平行四边形?”师生分析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没有过多的去纠结,而是点到为止,由教师说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我们的视觉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视现象”。点到要害、点得精彩、点得必要。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这样教,不但能教会学生识图、画图,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长、宽、高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在较短

    17、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陈老师通过先设问:“相交于长方体的同一个顶点有几条棱?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在书本上自学,然后交流,课件演示,师生归纳小结。这样教,旨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长、宽、高,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的三种不同位置,得到三组不同的长、宽、高数据,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样又说明了什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变”中有“不变”,蕴含了辩证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认识到长方体因摆放的位置不同,它的长、宽、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认识到了长、宽、高的本质内涵,避免了认识上的片面和僵化。 三、巩固发展,应用提高 1.针对性练习

    18、。(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同学们,仔细看看图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我们一起用手指举出长方体的序号,准备,开始。 学生用手指出1号和2号。图为什么不是长方体?它是一个长方形。它只有一个面,是一个平面图形。图为什么不是长方体?它前面的面是梯形的,长方体每个面应该都是长方形的,有时是正方形的。是呀,图中却有个面是梯形的,从长方体面的特征来判断它不是长方体。它前面上下两条棱不一样长,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个图形相对的棱不相等,所以,它不是长方体。你真善于思考,会从长方体棱的特征上来判断它不是长方体。(2)看图填一填。(单位:厘米) 长方体前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上面的长是(

    19、 )厘米,宽是( )厘米。 右面是个( )形,左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道题,请大家一边思考,一边在答题纸上完成。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完成练习,然后汇报答案。关于第题我有个疑问,从图上看不到它的左面,你们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呢?因为长方体左右两个面完全相同,右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所以左面的面积也是16平方厘米。哦,原来是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征来推断出左面的面积的。2.发展性练习。只告诉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学生闭目,展开想象。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了吗?生(自信地):想象出来了。是

    20、吗?那请你回答下面四个问题。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多少? 还有哪个面的面积是50平方分米? 两个面的面积是70平方分米?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迅速准确地一一作了回答。) 一旦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3.创造性练习。 选择小棒拼搭长方体 绿 红 黑 黄 蓝(1) 师:如果有一堆小棒,你能从中选择一些拼一个长方体吗?想一想,你会选择哪几种小棒?每种各几根?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然后独立完成这张表格。(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表。. (3)归纳方法。看了这些方法,你觉得怎样选择小棒就能拼成一个长方体 呢?一共要选12根小棒。要选3组小棒

    21、,每组4根,每组一样长。特殊情况下,有两组小棒一样长,所以就是选8根一样长的,再选4跟一样长的。 【评析】练习环节,陈老师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新颖有趣,使学生将获得的新知逐步转化为技能。习题的形式不拘泥于课本,呈现多样化,针对性强,体现了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加深了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 练习时,教师尽可能做到每一道题均能面向全体学生,如,运用手势法,全员参与,看得清,反馈快。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讲解练习时,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时刻引导学生紧扣教学目标(长方体的特征)来表述、思考、评价。如

    22、,判断针对性练习第一题第三个图为什么不是长方体?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长方体面的形状、相对面的大小、相对棱的长度等方面思考,不仅紧扣了教学目标,还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针对性练习第二题,教师设计了一个非常有价值而且问到了关键点上的问题:“关于第题我有个疑问,从图上看不到它的左面,你们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呢?”问的好、问的妙,使学生的回答能很快地紧扣教学目标。二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如,发展性练习,教师只告诉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形状,然后再回答问题。创造性练习, 选择小棒拼搭长方体。教师的重点不是真要学生用小棒拼搭,而是着力于拼搭

    23、之前如何选择小棒的思考。小组合作,先在统计表里用枚举法列举,学习交流后,再归纳小结。这两个情境的创设都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梯度,加深了对长、宽、高的理解,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长方体只是立体图形的冰山一角,以后还有更多的立体图像等着我们去研究,去发现。 【评析】课尾,教师让学生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网状结构,并就学习方法进行小结,便于今后的学习。同时对今后的学习也作了延伸,含而不发,留下思考的空间。【总评】陈老师这节课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重视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不时激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引领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数学味”浓厚,学生学得愉快幸福,教师教得酣畅淋漓。(本节课获江西省第三届赣教杯小学数学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注意事项

    本文(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