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

    • 资源ID:4724752       资源大小:209.7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

    1、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重难点第三章 课文目录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梳理】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对 地 理 环 境 影 响大气圈大气中的氧气来源于光合作用,氮气一部分来自于生物作用。水圈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岩石圈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周围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防止海浪侵蚀海岸(1)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生物的演化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生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

    2、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恐龙的繁荣在中生代;人类出现在新生代。(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二、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

    3、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改善环境,造福于社会,又能给环境带来各种破坏。例如:由于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三、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由 、 、 、 、 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 循环、 循环、 循环和 循环等过程,进行着 迁移和 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如生物循环: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

    4、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 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成为生物循环。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作用: (1)改变大气成分。 (2)改变水的成分。(3)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4)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1、协调性每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它

    5、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形成:地表水贫乏,河流少,且多内流河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微弱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戈壁和荒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2、随变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五、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彼此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推动了环境的发展变化。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6、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导致陆地乃至整个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所谓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人类耕作培育土壤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土壤形成阶段土壤性状及肥力状况成土母质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少量矿物养分原始土壤岩体风化加速,有机物质积累,母质性能改善,增加了氮素养分,

    7、肥力不断发展成熟土壤有机物质更加丰富,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促使土粒团聚,形成养分,肥力不断发展耕作土壤表层形成肥沃高产的耕作层;下层形成了紧实的犁底层,具有保肥、保温和蓄水作用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在 与 的长期作用下,逐渐转变成可生长 的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 ,含 和 较多,含 较少;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 ,含 较多,含 和 较少;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 较多;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有明显的 特征。2、成土母

    8、质的化学成分与土壤的化学成分和养分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母质虽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如钾、磷、钙、镁等。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由上述整体性分析,可看出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重视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否则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反过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要素中某种成分,必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

    9、森林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后果: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状况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下降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破坏野生动物生境自然环境恶化,食物来源缺乏对小气候产生影响湿度降低、温差增大,水旱灾害加剧全球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已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土壤盐碱化严重(3)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它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如:每生产出1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

    10、35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出142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是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沙暴盛行读环境问题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A、气候恶化 B、水旱灾害增多 C、农业减产 D、土壤肥力下降E、威胁人类生产F、全球变暖 315264【要点详解】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植物依次经历了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及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依次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11、、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及人类时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b)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了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4)生物促进了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

    12、交换,联系了无机界和有机界;改变了水的化学组成,改造了水圈;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从而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重要标志是生物进化和环境灭绝。古生代末期(如三叶虫)和中生代末期(如恐龙),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拓展提示绿色植物对地理环境发挥的独特作用:(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保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净化了大气;(2)绿色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条件,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3)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

    13、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作用。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a)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因此,人类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b)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又能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

    14、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拓展提示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b)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a)自然地理环境

    15、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关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土壤圈等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和生物循环联系在一起。小尺度范围而言,某一要素的变更容易对其他要素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

    16、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决定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主导因素是水,西北地区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特征都与干旱的气候相一致。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关系。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b)成土母质

    17、: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如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或因坡度、坡向的变化,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

    18、为突出,如农业生产活动。拓展提示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是培育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如采伐森林,不仅改变植被状况,还会引起土壤和径流变化,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小气候也会产生一定影响。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b)

    19、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既有大尺度的,也存在小尺度的差异。例如: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区(100N-100S),埃塞俄比亚高原为热带草原区(100-200N),撒哈拉沙漠为热带荒漠区。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导致热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形成大体沿纬线方向延伸(东西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南北更替)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以低纬、高纬地区最为典型。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热量条件。拓展提示探究以下案例中的主导因素:(1)我国海南岛到黑龙江漠河的自然带变化: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

    20、叶、针叶混交林带;(2)赤道到两极地区自然带变化(非洲中部亚洲北部):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形成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南北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东西更替)的“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以亚洲大陆中纬地区最为典型。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拓展提示欧洲西海岸沿400N向东的自然带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垂直分异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干湿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相应的由气候、植被、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带,表现为随等

    21、高线延伸(水平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垂直更替)的现象。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拓展提示珠峰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的成因:南坡朝向印度洋,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南坡的相对高度大,带谱较北坡复杂。地方性分异规律:在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岩性、土质、地貌部位等不同的条件下,自然带发生一定变化的规律,它具有重复性、有序性的规律,是属于一种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拓展提示天山南坡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利于棉花种植)、南半球缺失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等。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

    22、素热量;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垂直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热条件的组合;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热情况。8主要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a)陆地自然带基本类型分 布特 征森林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湿润、半湿润地区(1)生产量较大;(2)赤道到两极热量差异草原自然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1)降水量差异;(2)以草本植物为主荒漠自然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干旱地区(1)降水量少;(2)植物少,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寒带自然带冰原、苔原带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等全年严寒,植被很少,被冰雪覆盖

    2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综合检测时 间:90分钟 分 值: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图1读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图1),判断12题。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3黑土是一种在温带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肥沃土壤。黑土之“黑”是因为土壤中的A水分充足 B无机养分多 C腐殖质多 D黑色矿物多4有关气候与土壤关

    24、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慢C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现碱性D气候直接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图2图2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亚寒带6. 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的主导因素是A水热差异 B水分状况C热量条件 D土壤差异7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

    25、少图38图3中各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可能是 9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A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B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C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10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物质迁移速度快 B抗风化能力强 C光热条件不足 D水分条件太差图4图4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动植物遗体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12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大面积破坏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加 造成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物种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A B C D13

    26、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的大片的生物礁,近年,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CO2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差异性 C独特性 D复杂性14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A有机进化 B化学演化 C生物进化 D有氧环境演化15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A.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域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6亚欧大陆东岸3550N之间和西岸4060N之间的自然带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7下列自然带中,生产量最大的是 A.热带

    27、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荒漠带18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19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A.尼罗河绿色走廊 B山有四季C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 D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20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 岩石 B成土母质 C原始土壤 D耕作土壤21一般来说,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A. 北纬10,海拔4000米处 B北纬40,海拔4000米处C北纬10,海拔1000米处 D北纬40,海拔1000米处图522读回归线穿过的某大陆示意图(图5),图中处的陆地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3不

    28、具有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高山植物区24我国东部自南向北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A. 从赤道到两极 B从沿海到内陆 C从山麓到山顶 D局部地方分异25下述的地理环境中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分布规律的是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C秦淮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植被呈明显的变化图6图4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2628题。26下列图示含义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27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8图中内容造成的结果

    29、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 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 B C D29自然带明显呈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A亚欧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30人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列四幅景观图(图7),哪一个图的树木毁坏后会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31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图8),回答下列问题。(6分)图8(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自然带名称:A B C (2)A.、B、C自然带的更替属于 分异规律叫主要是因 的变化引起的,就纬度位置看,它们同属于五带中的

    30、 。图932读“我国某地农村土壤污染因果关系示意图”(图9),分析回答有关问题。(8分) (1)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方框内。 A. 饮用水 B.水体 C. 食品 D.农作物 (2)为使该地土壤免受污染和破坏,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图1033读图10,回答有关问题。(9分)(1)图中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布规律,该规律是以 为基础。(2)从,随着 的逐渐减少,自然带的变化过程是 、 、 。(3)与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布规律,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4)在自然状态下,最容易导致荒漠化的地区是 。34读“亚欧大陆自然带示意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8分)(1)从高纬度到低纬度依次


    注意事项

    本文(湘教版地理必修一.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