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资料.docx

    • 资源ID:486018       资源大小:371.13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资料.docx

    1、高二化学寒假作业资料寒假作业 1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 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2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

    2、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氢能 A B C D5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2(g)=CO2(g);H = 392KJ/mol,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2O(g)=H2(g)+CO(g);H = +131KJ/mol,CO(g)+1/2O2(g)=CO2(g);H = 282KJ/mol,H2(g)+1/2O2(g)=H2O(g);H =241KJ/mol,由以上

    3、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C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D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6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2 A(g)+ B(g) 2 C(g);H0B. 2 A(g)+ B(g) 2 C(g); H0C. 2A + B 2 C;H0D. 2C 2 A +B ;H0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N2(g)+ H2 (g) NH3(g) ;H46.19kJmol1H2(g)+ Cl2(g)HCl(g) ;H92.36kJmol1I2(g

    4、)+ H2 (g) HI(g) ;H25.96kJmol1A. HClNH3HI B.HI HCl NH3 C.HCl HI NH3 D.NH3 HI HC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kJ/molCO(g)1/2O2(g)CO2(g) H283.0kJ/mol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CH4(g)2O2(g)CO2(g)2H2O(l) H89.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 H2(g) B CO(g) C

    5、C8H18(l) D CH4(g)9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 1/2O2(g) H = +241.8kJmol H2(g)+ 1/2O2(g) H2O(1) H = 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

    6、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 B 吸热2.44KJ C放热44kJ D 吸热44KJ1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 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

    7、量为 A 196.64kJ B 196.64kJmol C 196.64kJ D 196.64kJ13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 C(s、石墨)= C(s、金刚石) H= +1.9 kJmol-1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寒假作业 21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 2Al

    8、2O3 (s) H = -3119.91 kJmol-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 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 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 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 为放热反应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稀醋酸 浓硫酸 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1H3H2CH1H2H3H23已知:CH4(g)+2O2(g)CO2(g)

    9、+2H2O(g) H- Q1 ; 2H2(g)+O2(g) = 2H2O(g) H- Q2; H2O(g) = H2O(l) H- Q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 4Q1+0.5Q2+9Q3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 = 4CO2(g)5H2O(l) H2 878 kJmol-1(CH3)2CHCH3(g)6.5O2(g) = 4CO2(g)5H2O(l) H2 86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5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 CuSO4(s)+5H2O(l) H=+Q2 kJmol1则Q1、Q2的关系为 A. Q1Q2 C. Q1=Q2 D. 无法确定6.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

    11、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J。(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4)已知N2(g)+2O2(g)=2 NO2(g);H=+67.7 kJmol-1, N2H4(g)+O2(g)= N2(g)+2H2O (g);H=-53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5)已知: N2 (g) 2O2 (g) 2NO2 (g) H

    12、= + 67.7kJ/molN2H4 (g) O2 (g) N2(g) 2H2O (g) H = -543kJ/mol1/2H2 (g) 1/2F2 (g) HF (g) H = -269kJ/molH2 (g) 1/2O2 (g) H2O (g) H = -242kJ/mol有人认为若用氟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则反应释放能量更大,肼和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7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

    13、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8(1)据了解,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提供的水力发电功率相当于3000万kW的火力发电站。因此,三峡建设将有助于控制(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 D. 长江中、下游的

    14、洪涝灾害(2)已知1 g碳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2.8 kJ(与1g 原煤相当),试写出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 。(3)若以火力发电,要达到3000万kW的功率,每天至少要消耗原煤多少吨(1千瓦时3.6106 J,燃煤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为50 )。9在一定条件下,CH4 和CO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 ( g ) + 2O2 ( g ) = 2H2O ( l ) + CO2 ( g ) H = 890 kJ/mol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 = 566 kJ/mol一定量的CH4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62.9

    15、 kJ,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 g白色沉淀。求混合气体中CH4 和CO的体积比。我的收获:寒假作业 31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电解熔融Al2O3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炸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2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1。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HCl(aq)NH3H2

    16、O(aq)=NH4Cl(aq)H2O(l);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3 kJ的是()A和 B C D以上都不对3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17、 kJmol14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 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C101 kPa时,2H2(g)O2(g)=2H2O(l)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D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5已知:H2(g)F2(g)=2HF(

    18、g)27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和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 kJ热量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s)O2(g)=CO2(g)H1 C(s)O2(g)=CO(g)H2S(s)O2(g)=SO2(g)H3 S(g)O2(g)=SO2(g)H4H2(g)O2(g)= H2O(l)H5 2H

    19、2(g)O2(g)=2H2O(l)H6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A B C D7已知下列几种烷烃的燃烧热数据如下:烷烃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燃烧热(kJmol1)8901 5602 2202 880据此判断,表示戊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5H12(l)8O2(g)=5CO2(g)6H2O(l) H3 540 kJmol1BC5H12(l)8O2(g)=5CO2(g)6H2O(g) H3 540 kJmol1CC5H12(l)8O2(g)=5CO2(g)6H2O(g) H3 540 kJmol1DC5H12(l)8O

    20、2(g)=5CO2(g)6H2O(l) H3 540 kJmol18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正丁烷H2 878 kJmol1(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异丁烷H2 86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大题,共26分)9(6分)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大小关系:(1)S(s)O2(g)=SO2(g)H1 S(g)O2(g

    21、)=SO2(g)H2H1_H2(填或“”,下同);(2)CH4(g)2O2(g)=CO2(g)2H2O(l)H1 CH4(g)2O2(g)=CO2(g)2H2O(g)H2H1_H2;(3)4Al(s)3O2(g)=2Al2O3(s)H1 4Fe(s)3O2(g)=2Fe2O2(s)H2 H1_H2。10(8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请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_(填

    22、“需要”或“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H_(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241.8 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11(12分)下表是几种常用燃料(1 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物质炭粉(C)一氧化碳(CO)氢气(H2)甲烷(CH4)乙醇(C2H5OH)状态固体气体气体气体液体热量(kJ)392.8282.6285.8890.31 367(1)从热量角度分析,目前最适合家庭使用的优质气体燃料是_。(2)写出管道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3)充分燃烧1 mol表中各种

    23、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量最多的是_。(4)矿物燃料储量有限,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根据能源多样化的发展战略,我国开发利用的绿色能源有氢能、_等。我的收获:寒假作业 41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化学授予理查德赫克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方面的研究。下面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B催化剂通过升高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2关于下列过程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S0 B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CO(g),S0CH2O(g)变成液态水,S0 DCaCO3(s)加

    24、热分解为CaCO3(s)和CO2(g),S03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 )4已知反应A(g)3B(g)=2C(g)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 mol/(Lmin) B1 mol/(Lmin) C2 mol/(Lmin) D3 mol/(Lmin)5反应2A(g) 2B(g)E(g)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 B减压 C减少E的浓度 D降温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反应

    25、MgCl2(l)=Mg(l)Cl2(g)的H0S0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C常温下,2H2O2H2O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D对于反应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7现有下列各组溶液:10时10 mL 0.1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50 mL0.05 molL1的H2SO4溶液;10时10 mL 0.05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30时10 mL 0.05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若同时将它们混合发生

    26、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8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 4NO(g)6H2O(g) H905.9 kJ/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905.9 kJB平衡时v正(O2)v逆(NO) C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9由丙烯合成正丁醛的反应:CH3CH=CH2(g)COH2CH3CH2CH2CHO(l)该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

    27、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10双选题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升高温度,利于A的转化率增大C加入催化剂时,该反应的反应热发生改变D增大压强,能够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速率11(2011天津高考)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12将4 mol A和2 mol B放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 (g)B(g) 2C(g);H0,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s内,v(B)0.075 mol/(Ls) B4 s后平衡状态下,c(A)c(C)21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只升高温度,则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D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则A的转化率降低T/KK1K29731.472.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化学寒假作业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