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一年级数学浅谈一年级课堂课程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doc.docx

    • 资源ID:5517395       资源大小:43.0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年级数学浅谈一年级课堂课程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doc.docx

    1、一年级数学浅谈一年级课堂课程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doc小学教育科研论文浅谈一年级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广德县实验小学 余爱英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本人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隐藏在教学和习题中的数学思想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结合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形

    2、成数概念,理解算理,发展数感。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在一年级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一点对于许多学生都是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形,探索结合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数概念,理解算理,初步发展了数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实验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内容时,实质上就是先对主题图上的实物进行分类(启发学生:你观察到了什么?),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学生:分别有大象、犀牛、长颈鹿、羚羊、小鸟

    3、、鲜花等),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一、二、三、四、五一一对应(师指着某一个集合图中的对象进行数数),指到最后一个元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由此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的实物集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感。例如在教学人教实验版一年级上册数数 数的组成内容时,首先就要求同学们动手操作数出100塑料小棒,学生将小棒与自然数一一对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将“捆”和“十”一一对应了起来,一捆就是一十,二捆就是二十,三捆就是三十,;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

    4、一大捆,将“一大捆”同“百”一一对应了起来,在“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数活动中抽象出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接着让学生数一个特定的100以内的数(如:35),数出十根要捆成一捆,说出数的组成(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十位上拨3个珠,个位上拨5个珠)。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读数和写数的教学。在以上的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运用一一对应、数形结合、集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学生对于数概念的掌握就比较清晰,对于接下来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就不是什么难题了。二、数学习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教师应善于运用教

    5、学资源,向学生渗透重要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 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6页思考题:平平和芳芳都集邮。平平给了芳芳3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平平的邮票比芳芳的多几枚?我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平平: 3 芳芳: 3这样,从图中很容易看出:3+3=6(枚),原来平平比芳芳多6枚。2组合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一一求解。同上教材的第97页的思考题:用 、 、 三张卡片,可以摆出

    6、6种排法,例如: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这道题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排列,学生的做法杂乱无序,既有重复又有遗漏的情况产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对学生进行有序化思考的培养:先将 排在首位,把所有可能的排列都摆出来,即: ,再将 排在首位,把所有可能的排列都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摆出来:即: 和 ,最后让学生自己说出还有什么排列,你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摆出吗?学生很快就摆出: 和 、 。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渗透了组合思想,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今后学习更深的排列组合知识有了一个铺垫。3、函数概念的渗透。小学数学教材从低年段开始,就开始出现有关函数概念。如一个加数不变时

    7、,“和”随“另一个加数”变化而变化,也是找出其对应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中的有关练习题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思想。例如同上教材第76页的练习题: -7 +826 2445 7672 53这道题在训练学生熟练进行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同时,也蕴含着重要的函数思想。学生做完后,我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减数不变时,“差”随着被减数的变化而变化,被减数越大,差越大,反之亦然;一个加数不变时,“和”随“另一个加数”变化而变化,另一个加数越大,积越大,反之亦然。4、符号化思想是指用符号化的语言( 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 来描述数学的内容。用符号化思想解题,能起到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例如人教

    8、实验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2页:从前面数,我排在第10个,从后面数,我排在第6个。这一队共多少人?这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用符号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小英小英的前面有9个人,后面有5个人,小英既不属于前面的9人,也不属于后面的5人,所以很容易列式:9+5+1=15,算出共15人。5、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 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例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6页: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两个男生之间插进一个女生。一共可以排进多少个女生?这一题的教学中,我先让三个男生站成一队,按每两个

    9、男生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要求,让女生插进队伍,发现能插进2个女生,然后增加一个男生,变成4个男生排成一队,发现能插进3个女生,再变成5个男生,发现能插进4个女生。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问一队有12个男生,能插进多少女生呢?学生通过类比,很快得出一共可以插进11个女生。我又问:如果一队有19个男生,可以插进多少女生?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很快得出可以插进18个女生的正确答案。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已经单列出了有关分类、统计、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对于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有序思想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了较系统的渗透,我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极为丰富,随着学生学习得不断深入,思维的进

    10、一步成熟,会接触到更多的重要的数学思想:诸如化归思想、概率思想、极限思想、优化思想、猜想与证明等等。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做教学有心人,有意渗透,有意点拨,让学生通过现实活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数学素养得到加强,真正成为能适应21世纪创新型社会的有用之才。赠送以下资料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选取动人情景,生动描写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懂得感受爱,也懂得回报爱的优良品德。【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

    11、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方法。2、儿子对父亲的关心的不解、顿悟、感念的过程。【预习设计】1、学生需认真朗读全文,弄懂重点词语的音、形、义;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注意事件发生的背景;3、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和儿子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并欣赏一首小诗。“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背影,看看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二、检查预习(小组之内检查)1、正音练习:给加粗的词注音。变卖典质(din

    12、zh) 颓唐(tu) 狼藉(j)交卸(xi) 奔丧(bn sng) 簌簌(s)晶莹(yng) 迂腐(y) 琐屑(suxi)栅栏(zh) 差使(chi) 照看行李(kn)妥帖(tu) 蹒跚(pn shn) 踌躇(chu ch)2、根据解释填词语。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失业在家。赋闲凄惨暗淡,不景气。惨淡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迂腐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不幸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祸不单行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变卖典质精神不振作。颓唐三、朗读课文,交流探讨1、刚才我已经说过,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这说明大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给大

    13、家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或者产生了某方面的疑惑,那么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或疑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画下来,然后用“我觉得。”的句式来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篇文章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朴实特点,通过读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虽然平实,但是却很感人。(2)引导体会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文中写了几次“背影”?那一次写的最详细?作者是如何来详细刻画“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的?(播放电视散文背影片段)边引导,边朗读,边体会,重点解决:A、“背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

    14、“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写得最详细。B、在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时,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入手,细致入微的刻画。如:“蹒跚”、“探”、“爬”、“攀”、“缩”、“微倾”等词语中体会父爱。C、从父亲的衣着上来体会、父子衣服的对比(他给儿子做了紫毛大衣)及营造的氛围和心情(悲凉、沉重),帮助学生分析特定背景(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等等)。教师总结:作者刻画的这个背影,是自己终生难忘的父亲的背影,他通过写父亲的体态动

    15、作、穿着打扮,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在奔波劳累中,依然为儿子尽心尽力的伟大的父亲,这也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深沉的父爱。(3)在送行中,父亲除了为儿子买橘子外,还用什么来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八年以后,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怀的是怎样感情?教师总结:浦口送别的时候朱自清才20岁,因为年轻,所以他当时也会对父亲的琐碎的表达爱的方式表示不满,可是当他在八年后,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对父爱的感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当时的自以为是也感到非常的后悔,自责。他把自己这种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勇敢的展现在了众人面前,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最感

    16、人至深的地方。(4)面对父亲,作者当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教师总结:觉得父亲迂腐、令人讨厌。四、引深拓展1、同学们,看到20岁的朱自清,你是否想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有一些对父母、老师、长辈的关心的不耐烦,是否在有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某些言语和举动太过多余,是否有过觉得自己要比他们聪明得多想法?那现在呢?你又怎样看待这些事情呢?学生讲述感人的故事。2、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小文章。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

    17、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五、情感迁移,感受深情。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误解过.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学生写作练习,朗读展示。)六、结束语:(播放歌曲懂你)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同学们,不要再把年少无知当作我们可以对爱麻木不仁的理由,不要等到我们失去了爱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既然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爱,我们就应该有责任读懂爱、感受爱、回报爱。


    注意事项

    本文(一年级数学浅谈一年级课堂课程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