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案.doc

    • 资源ID:5550135       资源大小:337K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案.doc

    1、第一章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充分认识新疆与内地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和新疆地方史实,牢固树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念,无论在哪一个时期,新疆都与内地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统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教学重点:1、国家主权2、“西域”与“新疆”的概念3、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及制度教学难点:1、古代国家的边界与古代国家的主权 2、结合主权理论探讨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3、“新疆”的概念本章教学课时:6课时第一节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家与国家主权(一)国家的产生及其特点1.人类

    2、社会发展的演进模式 2.国家产生的原因 3.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国家的四个要素国家、领土、政府、主权。(三)、古代边界与近现代边界问题 1.边界的定义 2.理想的边界 3.边界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4.古代的边界 5.古代边界与近现代边界的联系与区别 6.关于中国的领土和边界问题(四)、国家主权1.古代国家主权2.西方关于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3.国家主权的属性二、国家与民族(一)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国家:四个要素国民、领土、政府、主权民族:四个共同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参见第四章第一节之一“民族的形成”)(二)国家与民族的区别1.产生的原因不同2.国家的消亡与民族的消亡规律不

    3、同 3.国家和民族的表现形式不同 4.国家与民族的“边界”不同5.国家与民族的稳定性不同(三)国家与民族的联系1.国家的形成与民族的形成有联系2.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民族有联系3.民族是国家的依托,国家存在的基础是民族4.国家的疆域与民族的分布区域常常交错重叠(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单一民族国家的不同三、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一)古代“中国”的涵义历史上的“中国”其涵义也在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不能把历史上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完全等同起来,但也不能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完全没有联系。1.“中国”一词的出现2.“中国”一词的地域涵义“中

    4、国”一名自西周初年出现以来,迄于战国,其所指地域随着对象与时代的不同,也不尽一致。 以“中国”指称内地或中原,主要是为了区别于边疆及其它地区。不过边疆及其它地区也是一相对的概念。 秦汉以后之“中国”,也时时指称全国,即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3.“中国”一词的文化涵义4.“中国”一词的王朝或政权“法统”涵义5.历史上的“中国”所指的范围总之,“中国”一词不同涵义的变化,充分反映了这样的史实: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各民族无论文化高低,地域远近,是汉族抑或非汉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版图是由中原和边疆共同组成的;现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

    5、成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左右,中国古代社会正处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在古代氏族制度解体并向早期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但它们最终结合而形成了统一的政治一体化的国家夏朝。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有着深厚基础的。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秦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秦朝之后,相继有汉、唐、元、明、清等强大的多民族统一政权统治中国,其间虽然统一的国家有分裂割据时期,但却乱而不散,分而复合,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没有中断。而且每一次新的统一,都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各民族

    6、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表明了中国的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3.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从国家的四个要素即国民、领土、政府、主权为原则,根据历史史实,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四个特点、课后反思:第二节 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一、“西域”与“新疆”的概念(一)“西域”的概念1.“西域”一词的出现及其含义2.“西域”一词的狭义所指3.“西域”一词的广义所指4.“西域”概念的变化反映的问题(二)“新疆”的概念 清朝统一全国后,把那些被清朝重新统一的一些地区都称为“新疆”,之所以称这些地区为“新疆”,就整个清代以前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说,并不是“新辟疆土”之意,

    7、因为上述地区自秦汉时期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历代中央政权都在这里设官置守,行使主权。之所以将其称之为“新疆”是由于清朝取代了明朝,原来属于明朝管辖的地方或明朝以前历朝管辖的地方,自然应当归于清朝,因此,这些地方只不过是由清朝重新统一了而已。清朝在平定准噶尔政权和大小和卓叛乱以后,在各类文献包括皇帝的谕旨和大臣的奏折中,都把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新疆”,或并称“西域新疆”。 在当时清政府看来,“西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总称,它包括今青海、西藏、新疆,并且一直到达清朝统治势力所达到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此范围比当时清朝政府称为“新疆”的范围大得多。 由于在乾隆帝完全统一新疆之前,当时的新疆

    8、东部地区巴里坤、哈密早已为清朝统治,为陕甘总督所辖,是属于甘肃省的一部分,因此,乾隆帝就把巴里坤、哈密称为“内地”。加之乾隆帝自称为“十全老人”,为了炫耀自己的“十全武功”,他往往把在自己在位时统一的我国某一地区称为“新疆”,由此,清朝政府就把乾隆帝之前已属于自己管辖的今新疆东部地区看作为“旧部”,而把乾隆时期归属自己管辖的今新疆中部、西部地区称为“新疆”。对乾隆帝个人而言,今新疆东部地区在他当皇帝之前就已归属于清朝管辖,是“旧部”,不是属于自己的“武功”。而今新疆中部、西部地区,却是他在位时期,消灭了准噶尔势力和大小和卓叛乱势力之后才纳入清朝的管辖之下的,这属于自己的“武功”,因此,对乾隆帝

    9、个人来说,这一地区确为乾隆“新开辟的疆土”。二、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一)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的经济交流1.文献资料记载的新疆与内地的联系2.考古资料所反映的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二)汉代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与内地经济联系 (四)隋唐时期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五)明代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六)清代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七)结论新疆与内地经济的一体性三、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一)汉代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三)隋唐时期西域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四)宋辽夏金元时期(五)清朝时期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六)结论文化有着强大的穿透力和粘合力,中华民族文化的

    10、最重要的物质就是其开放性、融合性。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早就说过“有教无类”。任何一个人,无论其民族、种族、地域,都可以通过教育、教化使成为“君子”,正是这样一个博大的胸怀,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把边疆与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熔铸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课后反思:第三节 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汉代:西域都护、西域长史唐代: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元代:别失八里等处、 行尙书省明代:哈密卫等清代:伊犁将军府、新疆省(一)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二)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对西域的管理(三)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管理(四)元朝统一西域及对西域的管理(五)

    11、清朝对新疆的管理1.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2.清朝后期对新疆的管理二、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在国家拥有的领土上设立军事机构并驻军,是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历代中央政权在西域一直设立有军事机构,并派驻大量军队,行使管辖权和自卫权 。 (一)汉朝在西域的驻军与屯田(二)唐朝在西域行使驻军权(三)元朝在西域的驻军 (四)清朝在新疆的驻军三、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在所辖领土内,征收赋税,推行中央政府统一的法律制度,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之一。新疆历史的发展证明,历代中央政权在这里也有效地行使了赋税征收权和最高司法权。(一)汉朝时期西域的贡赋(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2、三)唐朝在西域的赋税制度 (四)元朝在西域的赋税制度 (五)清朝在新疆的赋税制度四、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在封建帝制时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往往是把一家一姓的专制君主、君主世袭的王朝视为国家认同的对象,即使在一个王朝灭亡后,人们仍将新兴起的王朝视为中国的“正统”而加以认同,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朴素的认同观念。课后反思:第二章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开发的地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西域诸民族从先秦至魏晋至明时期迁徙与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后新疆民族格局是在清至民国时期形成的。先秦时期至清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另外,还要

    13、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和新疆的民族概况及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教学重点:1、先秦至民国时期不同民族的迁徙分布 2、秦汉至清代各民族在经济开发中的贡献 3、当代中国和新疆的民族概况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的认识游牧民族的迁徙与定居 2、新疆民族格局的形成 3、各民族在经济开发中的交流 4、如何正确认识人口的增长民族分布的变化本章教学课时:6课时第一节 新疆的民族迁徙与发展变化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的西域诸民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曾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关于新疆的远古居民,我们仅在塔什库尔干、和阗、洛甫、民丰、吐鲁番、乌鲁木齐、尼勒克等地发现的距今约2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14、中找到了一些具有人工加工和使用痕迹的石器及用火的遗迹,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也就无法知道这一时期新疆居民的种属。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新疆古代居民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生存遗迹。从出土的大量石器和陶器,以及聚落的遗址来看,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并且已经有了种植业和畜牧业,但仍然没有发现能够说明当时新疆居民种属的人类学资料。进入青铜时代的新疆古代居民为我们逐步揭开了新疆古代居民种属的神秘面纱。在罗布泊等地的考古发掘中,通过对先后采集到的300多具人头骨的测定分析表明,这些距今约38002000年间的古代居民中,既有属于蒙古利亚人种的黄种人,又有属于欧罗巴人种的白种人,还有兼具两者的混血

    15、种,说明了早期新疆居民种属的多样性。关于先秦时期新疆居民的族属问题,史籍并无明确记载,我们只能从具有明确文献记载的秦汉时期开始。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形成的时期。此时,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的族属已较明确,除以地名称谓的当地居民外,有明确记载的主要居民有:塞人、月氏(rou zhi)人、乌孙人、羌人、匈奴人与汉人。塞人 是公元前65世纪左右从中亚及西伯利亚进入伊犁河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汉初,塞人在月氏人的打击下,主支南徙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留居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则相继融入后来的月氏人与乌孙人之中。月氏人 早期主要活动于今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到天山、阿尔泰山东端之间的草原地区,以游牧为生。

    16、秦汉之际,月氏人被匈奴人打败,被迫西迁。他们打败当地塞人,进据伊犁河流域。后来,月氏人在匈奴人和乌孙人的不断打击下,被迫离开伊犁河流域向西南方向迁徙,进入中亚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留在伊犁河流域的月氏人逐渐融入乌孙人和当地居民中。乌孙人 早期与月氏人和匈奴人一起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天山与阿尔泰山东端之间,以游牧为生。秦末汉初,乌孙人受到月氏人的毁灭性打击,部落瓦解。后在匈奴的支持下,打败月氏人,据有伊犁河流域的丰腴之地。张骞通西域后,乌孙与汉朝结盟抗击匈奴,成为汉朝抗击匈奴的有生力量。羌人 早期活动于今陕西西部至甘肃和青海的河湟流域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向西、南地区迁移。其中,西迁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若

    17、羌等,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当地居民的组成部分。并由此为我们新疆留下了“若羌”这个地名。匈奴人 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在蒙古高原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崛起,控制了西域,并设置“僮仆都尉”进行管理。二.魏晋至元时期的西域诸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处于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混乱时期。鲜卑、柔然、高车、口厌哒(ye da)、吐谷(yu)浑等民族相继进入西域,促进了西域各民族的大交汇与大融合。首先进入西域的是继匈奴之后崛起于蒙古高原的鲜卑人。鲜卑人 早期生活在乌桓以北的大鲜卑山一带(今大兴安岭北段)。东汉后期,鲜卑崛起。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

    18、统一了中国北方,与柔然在漠北和西部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公元439年北魏攻灭北凉,进据河西,兵锋直达伊吾(今哈密一带)。随后,北魏先后派兵将柔然势力逐出鄯善、焉耆、龟兹(qiu ci)等地,并在鄯善和焉耆设立军镇,驻兵镇守,并设西域校尉,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在鲜卑人立国及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与其争锋的则是原属鲜卑的柔然人。柔然人 是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继匈奴、鲜卑之后在蒙古高原兴起的一个新的民族。402年,柔然首领社仑统一蒙古高原,自称“丘豆伐可汗”(意为驾驭开张之王),建立柔然汗国,柔然人的足迹 已到达焉耆以北地区。414年以后,社仑从兄大檀为汗时,柔然已控制了西域的伊吾、高昌、车师、焉

    19、耆、龟兹、姑墨等地,与北魏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后在以北魏为中心的北魏、口厌哒、高车联盟的不断打击下,终于在555年被后起的突厥所灭。在柔然汗国灭亡的过程中,高车人起了重要的作用。高车人 是丁零人的后裔。魏晋南北朝时,称为敕勒或高车。公元4世纪,高车游牧于色楞格河、土拉河及阿尔泰山东部一带,役属于柔然。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及其兄弟穷奇,率所部十余万户脱离柔然,进入西域,在车师前部西北(今乌鲁木齐市一带)建立高车国,并与北魏结盟,很快就控制了高昌、焉耆、龟兹、鄯善、于阗等地,成为西域的主导力量。吐谷浑人 吐谷浑原为人名。4世纪初,吐谷浑率部由西拉木伦河西迁至青海湖一带立国。5世纪中叶,

    20、吐谷浑人进入西域,控制了于阗等地。490年以后,随着柔然、高车、口厌 哒在西域争夺加剧,吐谷浑乘机从高车人手中夺得鄯善、且末。突厥人 早期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于贪汗山(今东部天山地区)。5世纪中叶,被柔然人征服,迁居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成为柔然的“锻奴”。552年,突厥在其首领土门的领导下打败柔然,正式称汗建国。此后,突厥先后攻灭周邻各部,控制了以郁督军山为中心,东自辽河以西,西到西海(今里海),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的广大地区。583 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到统叶护可汗时,西突厥势达极盛,控弦数十万,建牙帐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657年,西突厥被唐朝所灭,突厥汗国

    21、灭亡。吐蕃人 是藏族的祖先,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6世纪末,吐蕃建国。7世纪初,松赞干布执政后,统一西藏,定都逻些(今拉萨),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650年,松赞干布死后,吐蕃与唐交恶,先后占据鄯善和且末等塔里木盆地东南地区。“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乘机攻取安西四镇,并且攻陷北庭,占据天山南北大部分地区。866年,随着回鹘西迁进入西域,吐蕃在西域的势力逐渐退出,返归本土。蒙古人 最初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12世纪末,蒙古贵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与其子孙们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三、明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族格局的形

    22、成元朝建立时,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已处于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所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的控制之下。公元1348年,察合台后裔秃黑鲁帖木儿登上汗位,建立东察合台汗国。他在位期间,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的16万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到叶尔羌汗国时,新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部分蒙古人逐渐融入当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就在西域地区的蒙古人逐渐伊斯兰化,并融入当地居民中的时候,生活在漠西地区的卫拉特蒙古人却迅速崛起,进入西域,成为当时控制和主宰西域及中亚局势的又一强大民族力量。蒙古人 明清之际,分布在今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西部的蒙古族,称为西蒙古。该部蒙古人蒙元时期称之为“斡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

    23、特”、“厄鲁特”或“ 额鲁特”。 13世纪时,斡亦剌人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后扩展到额尔齐斯河两岸。16世纪时,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部附之)、土尔扈特和和硕特四大部。17世纪初,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洪台吉(洪台吉即大台吉)作盟长时,准噶尔部势渐强盛,迫使土尔扈特部迁牧于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部迁牧于青海,杜尔伯特及辉特部依服准噶尔。到噶尔丹时,准噶尔东进青海,南破叶尔羌汗国,西征中亚,控制了新疆及中亚的广大地区。 1759年,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统一新疆后,将战后余生的准噶尔人组成“厄鲁特营”,部署在伊犁和塔城一带,巡边戍防。1762年和1763年,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防务力量,清朝政府先后两次

    24、将驻守在张家口外的察哈尔蒙古官兵调至伊犁,组成察哈尔营,部署在今伊犁东北塔尔奇山之北,赛里木湖周围及博尔塔拉等地,屯牧戍防。1771年,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后,清朝政府将由渥巴锡率领的旧土尔扈特部安置在喀喇沙尔(今焉耆)以北的裕勒都斯山、塔尔巴哈台的和博克萨里(今和布克赛尔)、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的济尔哈朗和精河一带。将由舍楞率领的新土尔扈特安置在阿勒泰一带。同时,将与土尔扈特一起回归的和硕特蒙古安置在博斯腾湖畔。维吾尔族 到清朝统一新疆时维吾尔族已成为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初期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区,其次是哈密、吐鲁番一带。1680年准噶尔攻灭叶尔羌汗国后,将南疆部分维吾尔人迁至伊犁为他们种地纳

    25、粮,并将他们称作“塔兰奇”人(即种地人)。清朝统一新疆后,清朝政府又先后从南疆各城迁移维吾尔族居民6000多户至伊犁,开荒种地。伊犁地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随后,迁居北疆乌鲁木齐一带的维吾尔人不断增加,逐渐分布到乌鲁木齐、阜康、绥来(今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形成了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分布格局。回族 是由来自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细亚的穆斯林与汉人等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新疆地区的回族,除元朝在新疆屯田、牧养的人员外,多是清朝统一新疆后,从陕甘迁移而来的。1777年,清朝政府将河州回民2万多人发遣新疆,安插在今乌鲁木齐、昌吉、米泉等地。1781 年,甘、宁、青地区哲合忍耶

    26、教派的回民反清运动被镇压后,大批回民被遣发伊犁安插。1877年,清朝平定阿古柏后,将被阿古柏裹胁至南疆的回民及白彦虎残部安置在喀喇沙尔(今焉耆)。还有一些是定居新疆的绿营屯田回族士兵。另外,从清朝统一新疆开始,回族商人的足迹就踏遍了天山南北的每一个角落。至清末,回族已遍布全疆各地。民国年间,随着马仲英入新,大批回民涌入新疆,散布天山南北,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达斡尔族 是契丹人的后裔。17世纪以前,达斡尔人主要分布在外兴安岭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一带。17世纪中叶,随着沙俄殖民者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达斡尔人被迫陆续南迁至嫩江一带,被清廷编入索伦八旗建制。1764年,为了加强与

    27、巩固西北边防,清廷征调黑龙江索伦兵1018人携眷驻防于伊犁霍尔果斯,组成伊犁索伦营,右翼为达呼尔驻防,是为新疆达斡尔人的来源。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索伦营人员辗转到塔城,成为达斡尔人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达斡尔官兵退伍为民,主要分布在塔城的额敏县一带。锡伯族 锡伯族的祖先拓跋鲜卑早在东汉以前便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以“嘎善洞”为中心的地带,以射猎为生。1692年,锡伯人被编入满洲八旗之列。1764年,清朝政府为了加强新疆伊犁地区的防务,从盛京将军所属的盛京、开原、辽阳、抚顺等17处,抽调锡伯官兵1018人,连同眷属2146人迁移到新疆伊犁河南岸一带屯垦戍边。自1802年起,锡伯军民经过6年的艰苦

    28、奋斗,在伊犁河南岸开凿出了一条长达200公里的大渠,引伊犁河水垦荒造田。从此,锡伯人民就在这里落脚扎根,建设新家园。总之,经过长期不断的民族迁徙、融合,到清朝末年,新疆地区已形成了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13个民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成份并存的民族分布格局,同时也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为今天的新疆各民族。无论是当代的新疆各民族,还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后已经消失的民族,他们都是或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课后反思:第二节

    29、 历史上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一、先秦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吐鲁番、乌鲁木齐和鄯善一带的居民,就已经开始使用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石器石叶端刮器。这些端刃刮削器的使用,说明当时这些地区的居民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已经开始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用火,并从事狩猎活动。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器已逐渐在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种类包括斧、铲、凿、镰、锥、刀、矛等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及各种装饰品,但大型石器并没有完全被摒弃于生产活动之外。发现的青铜器物明显受到了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新疆居民主要以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以狩猎和打渔作为经济生活的补

    30、充手段。木器,在日常生活用器中仍有重要地位。纺织、皮革、制毡等家庭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大量使用织造粗陋的平纹毛布,用原始竖机织造毛毯。擀毡用粗毛,织布制毯用细绒,这既符合经济原则,同时也说明了毛纺织业水平的提高。哈密五堡地区还出现了彩陶制造业。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织造斜纹织物的技术和毛纱染色的工艺。与东南沿海和内蒙古地区已建立了商业贸易联系。进入铁器时代,约在战国中、后期,铁质兵器和铁质工具在新疆居民中的使用已较普遍,冶铁、加工制作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农业、牧业、纺织、皮革、制毡、木器、制陶等其它手工业生产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全疆各地发现了许多铁制器具,如小铁刀、铁锥、铁环、

    31、铁剑、铁矛、铁簪、带钩、扣环,以及马衔、马镳、铁镞以及一根至今不朽的针。上述这些用具,特别是铁镞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冶铁、制作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另外,在扎洪鲁克和苏贝希发现的以皮革为面、内里填毛的马鞍,也说明了这一时期新疆居民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成就。总之,尽管我们无法确知先秦时期新疆地区居民开发新疆的详细情况,但他们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并推动新疆社会向前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当新的居民来到这里的时候,新疆地区的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秦汉时期,随着塞人、月氏、乌孙、汉人、羌人等在新疆的迁转和定居,新疆地区的开发有了明显的进步。张骞通西域后,为了保证汉朝使节的安全和供给,汉朝政府在公元前105年就开始派军队在眩


    注意事项

    本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