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docx

    • 资源ID:5660278       资源大小:21.7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docx

    1、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 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提炼当 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 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特征:1.一般字数控制在 4000-6000 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 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 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 15-20 篇,英文参考 20 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 最好为 3 年内的文献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 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 结构

    2、,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范文:摘要: Web1.0 主要解决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 Web2.0 主要 解决了在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沟通、 交往、参与、互动的需求, Web3.0 则主要解决用户对机器理解、信息集成和语义服务的需求, Web技术从Webl.O发展到Web3.0,使用户得到了更好的服务。文章对Webl.0 Web2.0和Web3.0的发展、特征、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 Web技术的 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Web 技术;Webl.0; Web2.0; Web3.0引言Web 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可以突破时空局限、交流各种信息的互 动平台,使得用户无论身在何处

    3、, 都能够通过网络充分共享全社会的 智慧。在Webl.O时代,网站提供的信息只能阅读,不能添加或修改, 作用相当于图书馆 ;Web2.0 的本质是互动,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 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它进行交流, 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 传播 和分享 ;Web3.0 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信息服务方式,为更好地实现个 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 1 。一、 Web 1.0最早的网络构想1980年由Tim Berners-Lee构建的ENQUIR项 目,这是一个超文本在线数据库, 尽管看上去与现在使用的互联网不 太一样,但是在许多核心思想上却是一致的。 Web1.0 时代开始于 1994 年,其主要特

    4、征是大量使用静态的 HTM网页来发布信息,并开始使 用浏览器来获取信息,这个时候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递。通过Web万 维网,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地表示出来,而 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任意链接。Web1.0 的本质是聚合、联合、搜索,其聚合的对象是巨量、无 序的网络信息。Web1.0只解决了人对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没 有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和参与的需求,所以 We b2 . 0应运而生2。二、 Web2.02.1Web2.0 简介Web 2.0 始于 xx 年 3 月 O Reilly Media 公司和 Media Live 国际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 Tim O

    5、Reilly 在发表的“ What Is Web2.0 文中概括了 Web2.0的概念, 并给出了描述 Web2.0的框 图 Web2.0 MemeMap该文成为 Web2.0研究的经典文章。此后关 于 We b2 . 0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迅速发展, We b2 . 0的理念与相关技术日 益成熟和发展, 推动了 Inter 的变革与应用的创新 3 。在 Web2.0 中,软件被当成一种服务, Inter 从一系列网站演化成一个成熟的为 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 强调用户的参与、 在线的网络协 作、数据储存的网络化、社会关系网络、 RSS应用以及文件的共享等成为了 Web2.0发展的主要支

    6、撑和表现。Web2.0模式大大激发了创造 和创新的积极性, 使 Inter 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4 。2.2Web2.0 的特点Web2.0 是区别于 Web1.0的一种新型In ter应用。Web1.0的主 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用户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 ; 而 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性,用户不仅是网站使用者和信息接受者, 更重要的是能参与其中,成为信息内容的制造者。在 Web2.0时代,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消费, 开始拥有了信息生产者的权利。 用户在 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行为, 展现自我信息和观点的同时, 也无形中影 响了社会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 5 。Web2.0 的本质特征是

    7、参与、展示和信息互动,它的出现弥补了 Web1.0的不足。如果说 Web1.0主要解决的是人对于信息的需求,那么 Web2.0 主要解决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参与、互动的需 求。2.3Web2.0 的典型应用Web2.0 的典型应用包括 Blog 、Wiki 、RSS、Tag、SNS、P2P、IM 等6 。Blog(博客)。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用户可以在其 中自由发布信息、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 Blog 能让个人在 Web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获得志同道合者的反馈并与其交流。Blog的 写作者既是档案的创作人,也是档案的管理人。 Blog 的出现成为网 络世界的革命, 它极

    8、大地降低了建站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 使每一 个 Inter 用户都能方便快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网上空间, 满足了用户 由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提供者转变的需要。 特别是目前流行的微 博(MicroBlog),成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 的社交网络平台,xx年1月,据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7 显示,截至 xx 年 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 数达到 2.5 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 296.0%,网民使用率为 48.7%。微 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 Inter 应用。 Wiki( 百科全书) 。 WiKi 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

    9、,同时 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Wiki 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 的网络系统,网民可以方便地在 Web的基础上对 Wiki文本进行操作; 同时 Wiki 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 供了必要的帮助 ; 最后, Wiki 的作者构成了一个群体, Wiki 系统为这 个群体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 Wiki 有使 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 Wiki 系统可以帮助网民在一个社群内共 享某个领域的知识。RSS(站点摘要)。RSS是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RSS订阅Blog的文章,也可以从相关站点订阅各种新 闻。对用户来说,RS

    10、S订阅没有广告或者图片来影响标题或者文章概 要的阅读,同时RSS阅读器会自动更新你定制的网站内容, 保持新闻 的及时性。用户可以定制多个RSS摘要,从多个搜集新闻整合到单个 数据流中;对于网站来说,通过RSS扩大了网站内容的传播面,也增 加了网站的访问量,因为访问者调阅的RSS文件和浏览的网页,都是 从网站服务器上下载的。RSS的出现是In ter时代信息爆炸的必然产 物,它能帮助忙碌的现代人在海量的信息中, 获得自己关心的新闻 和观点。目前,RSS已被广泛地应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 等。 Tag( 标签)。是一种更加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我们 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

    11、Tag,可以看到Blog空间上所有具 有相同Tag的日志,并由此建立起与其他用户更多的联系和沟通。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显示和突出搜寻的重点关键词或者词条, 以便更好地 索引和指导用户浏览和索引。Tag体现出群体的力量,它增强了日志 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 让 Inter 用户看到一个更加多样 化的世界,一个关联度更大的 Blog 空间,一个实时播报热点事件的 新闻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SNS(社会网络)。SNS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通过Inter的方式,可以将人际关系网的资源完全挖掘出来。在 SNS的帮助下,可以轻松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 扩展自己

    12、的人脉, 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人际网络资源, 为自己赢得更 多的机会。目前世界知名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有 Facebook, Myspace, Twitter , Google orkut 等,在中国有人人网、 开心网、 腾讯朋友等。P2P(对等网络)。P2P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 思,是让所有的客户端都能提供资源,包括带宽,存储空间和计算能 力。因此,当有节点加入且对系统请求增多, 整个系统的容量也增大。 IM( 即时通讯 ) 。 IM 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频 率最高的软件。 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网上聊天的 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 论坛变为以MSN

    13、QQ为代表的即时通 讯软件。即时聊天已经突破了作为技术工具的极限, 被认为是现代交 流方式的象征,并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三、 Web 3.03.1 Web3.0 简介Web3.0 是Inter发展的必然趋势,是Web2.0的进一步发展和 延伸。Web3.0在Web 2.0的基础上, 将杂乱的微内容进行最小单位的继续拆分,同时进行词义标准化、结构化,实现微信息之间的互动 和微内容间基于语义的链接。 Web3.0能够进一步深度挖掘信息并使 其直接从底层数据库进行互通。 并把散布在 Inter 上的各种信息点以 及用户的需求点聚合和对接起来, 通过在网页上添加元数据, 使机器 能够理解网页内容,

    14、 从而提供基于语义的检索与匹配,使用户的检 索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8 。3.2 Web3.0 的技术特性 智能化及个性化搜索引擎。为用户营造个性化的信息空间, 是未来搜索引擎应该追求的方向, 包括如何表达信息需求, 如何改变 浏览搜索结构,如何针对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建立模型等。 Webl.O中用户的被动角色以及在 Web2.0中用户的有限参与必须得到改变,因 为网络看起来是供给者的网络,但实际上应该是消费者的网络。 数据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 只有克服数据信息的不兼容性, 才能实现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 任何一个用户通过一台连接网络的计 算机,就应该能获取到他在技术可能下所可以获取的信息,

    15、 这符合用 户浏览网络的根本目的。 也只有这样, 网络提供者才能获得更高的效 、人 益。 适合多种终端平台, 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 方便地获取信 息就应该让用户可以离开电脑屏幕,也就是说 Web3.0应该实现不同 终端之间的兼容。3.3Web3.0 与 Webl.O Web2.0的区别Web3.0 与 Webl.O及Web2.0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9。从用户参与的角度来看:Webl.O特征是以静态、单向阅读为主, 用户仅是被动参与 ;Web2.0 则是一种以分享特征的实时网络,用户可 以实现互动参与,但这种互动仍然是有限度的 ;Web3.O 则以网络化和 个性化为特征,可以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服务

    16、, 用户可以实现实时参与。从技术角度看:Webl.O依赖的是动态HTMI和静态HTM网页技 术;Web2.0 则以 Blog、TAG SNS RSS Wiki、六度分隔、XML AJAX 等技术和理论为基础;Web3.0的技术特点是综合性的,语义 Web本 体是实现Web3.0的关键技术。从应用角度来看:传统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是Web1.0的代表;博客中国、校内网、Facebook、YouTube等是 Web2.0 的代表;iGoogle、阔地网络等是Web3.0的代表。四、Web技术展望Web1.0 主要解决的是人对于信息的需求, Web2.0主要解决的是 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

    17、参与、互动的需求,而 Web3.0主要解决机器理解、信息集成和语义服务的需求。万维网从 Web1.0到Web3.0,使万维网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Web2.0的技术和服务在未来将是一种长期、普遍化的存在。应用程序 Web化,软件和服务都基于 Web操 作,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Web2.0在继续实现自身创新与提升的 同时,与传统In ter的各项应用也正加速融合,而随着 Web2.0的逐 渐成熟、整合,最终必然向Web3.0方向发展。Web3.0的时代是让Inter 真正互联起来,人与 Inter 的融合会更加和谐。对于Web3.0的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在研究手段和方法方面, 将 会有更多的计

    18、算机科学、传播学、情报学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手段 被引入Web3.0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研究关注 Web3.0的整体建设问题,将会有更多的研究关注 Web3.0的具体技术 实现。在应用研究方面将进一步深入,例如:如何建设标准化的、统 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在Web3.0背景下如何解决版权问题;如何改造现 有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使之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等。 相 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新的信息服务形式的出现, 未来的 Inter 必 将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设置、人性化的设计、友好的界面、简 单易用的信息服务平台。参考文献:1李超.Web3.0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科

    19、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xx.21(7) :118-1202刘畅.“网人合一”:从 Webl.O到Web3.0之路J.河南社 会科学, xx.16(2) : 137-1403王伟军,孙晶 .Web2.0 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J. 情报科学,xx.25(12) : 1907-19124李湘媛 .Web3.0 时代互联网发展研究 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xx.4 (17) : 54-565单成现.Web2.0时代SNS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网 络安全, xx.6 : 60-626叶小路,邹霞 .Web2.0 综述及其发展趋势展望 J. 软件导刊, xx.12 : 72-747NIC.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EB/OL. :/.nic./dtygg/dtgg/xx01/W0xx011633-7628870651.pdf(xx-5)8熊回香,陈姗,许颖颖.基于Web3.0的个性化信息联合技术研究 J. 情报理论与实践, xx.34(8) : 95-999肖红,童静 .Web3.0 相关研究评述与展望 J. 农业图书情 报学刊, xx.23(7) : 59-61


    注意事项

    本文(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