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资料下载.pdf

    • 资源ID:5976118       资源大小:740.2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资料下载.pdf

    1、关键词:植被变化;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中图分类号:P935文献标识码:A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因子,同时也是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植被覆盖度极低。观测、实验表明,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对土壤侵蚀有重要的影响 1。因此,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就成了黄土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受到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 5。在今天西部大开发中,恢复和重建黄土高原植被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6。1黄土高原植被现状黄土高原受长期人为开垦、破坏,天然林草植被多已不具有连片的地带性分布,森林植

    2、被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残存在秦岭北坡、崤山、中条山、太行山、吕梁山、黄龙山、子午岭、陇山、六盘山等石质和土石山地,广大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植被破坏殆尽。目前黄土高原草地占30.5%,森林覆盖率12.0%,若去除灌木林和疏林,森林覆盖率仅6.5%。其中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西吉、海原、固原)森林覆盖率仅 2.7%,是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已被开垦,草场资源严重退化,达到中度、重度退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68.8%,草场覆被度仅为 25 65%,产草量平均 1500kg/hm2,一般需1hm2才能养 1只羊 8。2黄土高原植被的地带性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是:

    3、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带、温带半干旱草原带、温带干旱草原及荒漠带(图 1)7。各自然带的分布是:(1)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渭河中游,泾河下游,宜君?黄龙以下的洛河下游,灵石以下的汾河下游及沁河流域。以上地区年均降水量 550 600mm,干燥度 1.3 1.5。主要包括太行山南端,吕梁山南*收稿日期:2004-04-19;修改稿:2004-07-12。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2000ZDXM770013)。作者简介:桑广书(1963-),男(汉族),陕西陇县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地貌学、土壤侵蚀与治理,旅游地理的教学与研究。E-mail:sgs63 。

    4、图 1 黄土高原植被自然带Fig.1 Vegetation zones on Loess Plateau端,中条山、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地区。(2)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带: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上游、汾河、洛河、泾河中游及渭河上游。区内年降水量 450 550mm,干燥度 1.4 1.8。主要包括太行山、吕梁山中部、子午岭、六盘山等地。(3)温带半干旱草原带: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上游、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流域,洛河、泾河、清水河、祖历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区内年降水量300 400mm,干燥度1.8 2.2。主要包括吕梁山北部、白于山、屈武山、积石山东部等。(4)温带干旱草原及荒漠带:主要分布在清水河中下

    5、游、祖历河下游、兰州以上黄河干流。区内年均降水量 200 300mm,干燥度 2.4 3.5。主要包括拉脊山、达坂山等地。3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黄土高原显域生境下的地带性植被从东南部向西北部呈带状变化,四个植被带基本上在全新世早中期已经形成,特别是在距今3000 2200年的西周至战国时期已与现代植被带基本相似,其间伴随气候变化植被带界线虽有南北移动,但植被带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7。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很大,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的不断缩小和破坏 2。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破坏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而外,主要是人为开垦土地,人为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所以黄土高原历

    6、史时期植被变化主要是在人类生产和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按照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程度和时间先后顺序,可将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分为四个时期。3.1西周以前黄土高原植被自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砍伐林木作为原燃料一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从考古资料看仰韶文化时期如山西夏县的下冯村遗址,甘肃秦安的大地湾遗址,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遗址,陕西宝鸡的北首岭遗址,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甘肃广河的齐家文化遗址都有残留的木炭,以及用木柱、木橼搭建房屋的遗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开始烧制陶器,烧陶的燃料主要为木材。黄土高原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不下数百处,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部渭河流域,汾河流域,西部洮河流域,说

    7、明当时这些地区森林繁茂,采集、狞猎及采伐林木都较便利。先周?亶父迁歧?后以周原为中心前后历时一百多年 9。诗经?大雅?绵 记述,?周原瞴瞴,堇荼如饴。?皇矣 写到?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髹其柘。生动地描写了周原的肥沃和先周人在周原砍伐树木,开辟农田的过程,也说明当时周原森林,草原植被的繁盛。在周原考察中可以看到,法门?京当?岐阳这一周原的中心区域地表以下 80 120cm 处有一层 40 110cm的灰色文化层,主要为树木燃烧后的灰烬。另外召陈发掘的宗庙遗址柱础直径达 90 100cm。这些都可以说明先周时期周原及附近有可供大量、长期采伐的森林

    8、作为燃料、建材,而且不乏直径达 90 100cm 的大树。西周以前人类活动虽对黄土高原植被有影响,但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和台塬地区,人类开垦土地,采伐林木的范围主要在聚落、城邑附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相当有限,黄土高原广大地区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3.2西周至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西周时期黄土高原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商末西周初年,气候的冷干化使植被带南移 10。小雅?鹿呜 描写鹿群?食野之苹?,食野之蒿?,食野之芩?。吉日 ,史记?秦本纪 中记述周天子、秦文公驱车在陕北、陇东追逐鹿群,射杀野兔的情景,可见陕北、陇东一带有广阔的草原。商末至战国时期,延安、离石、庆阳一线以北长期是游牧民族的分布地区

    9、,西周末年游牧民族南侵可到达关中地区,西周的灭亡就是因为犬戎南侵造成的。在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大举南侵往往与气候突变,草场退化,植被带南移相关联 11,植被带的南移使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农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黄土高原南部如关中平原、汾河中下游平原被大量?55?第4期桑广书?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开垦成耕地,平原地区的森林、草原植被逐步为耕地所取代。大量的事实表明,战国时期是黄土高原植被仍保持原始天然状态的时间下限。这一时期黄土高原的山地植被仍保持着较好的状态,山海经?山经?西次四经 记道?阴山(陕北黄龙山)?上多毂柞(楮树)?、?申山(延河上游山地)

    10、?其上多毂柞,其下多杻橿?鸟山(清涧河上游山地)?其上多桑,其下多楮(漆树)?诸次之山(米脂佳县之间山地)?多木无草?号山(榆林东部山地),其木多漆?白於之山(白于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以上记载也被孢粉分析所证实 12。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周至春秋时期,黄土高原植被受人类活动破坏轻微,基本保持着原始天然状态。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以北、长城以南的黄土高原主体部分既有面积广大的草地,也有广泛分布的灌丛,河谷低地和山地则以乔木植被为主。离石?延安?庆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植被分界线,此线以南显域性植被虽以疏林灌丛草原为主,但以栎属、桑属为主的落叶阔叶乔木占有较大比重。此线以北主要为半旱生和

    11、旱生草原 4,5。3.3秦汉至宋元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战国后期秦的势力不断增强,向渭河上游和泾河流域扩展。渭河流域,泾河流域天然植被被翦除,渐成农田。秦王政十年(前 237 年)秦修郑国渠,?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可见到秦汉时关中平原地区天然植被已不多见。战国中后期赵国向今山西北部、陕西榆林扩展,使这些地区的游牧业逐步为农耕代替,原有的灌丛草原被大片开垦,秦汉时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农耕业向黄土高原的第一次大举扩展。此次扩展对黄土高原天然植被的破坏是严重的。例如秦统一全国后修直道,?三十五年(前 212 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直道自陕西淳化梁武帝

    12、村附近的秦甘泉宫到内蒙古包头附近的九原郡,全长 725km 左右,循子午岭主脊北上,考古发掘路基残宽 4.5m,所经之地森林植被全部被铲除。蒙恬?将三十万众?北修长城,长城沿线兵民屯田开荒,使林草植被遭受很大破坏。到秦末汉初黄土高原北部形成一条农牧分界线,大致沿秦长城经东胜东、榆林北、靖边北到环县一线,此线以北为游牧民族活动的草原地带,此线以南为疏林灌丛草原。秦汉以后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黄土高原人口减少,农业萎缩,天然植被得以恢复。南北朝初年郭仲产著 秦州记 ,描写关中?登陇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墟宇桑梓与云雾一片。十六国时夏国首领赫连勃勃称赞其都城统万城(靖边县北红柳河

    13、北侧)?美哉,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之南,未之有也?北魏郦道元在 水经注 中也记道,榆林东北尚有成片榆、柳,被称为?榆柳之薮?由此可以得出,秦汉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虽遭破坏,农耕业向黄土高原不断推进,但直到两晋、南北朝时黄土高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面貌。唐宋时期是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隋唐初关中平原、汾涑河流域平原已没有天然森林植被 2。隋唐时期农耕业继秦汉以后达到新的高峰并不断向黄土高原中北部、西部推进,原有的林地、草地变为农田。同时唐长安人口达百万以上,建筑用材,生活用柴需求量很大,除就近在终南山采伐外,还在关中西部的岐山、陇山

    14、、山西北部的离石、岚县,采伐木材,使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大范围遭到破坏。唐末随着隋唐暖湿期的结束,黄土高原气候趋于干化,加之隋唐长达三百多年对植被的开垦破坏,黄土高原植被已发生很大变化,北部毛乌素沙漠南侵,植被带界线南移,植被覆盖度大大降低。唐后期?夏之属土(靖边、榆林一带),广长几千里,皆流沙。其所产无农桑,唯畜马、牛、羊、橐驼。天然森林植被仅保存在太行山、吕梁山、芦芽山、云中山等山地。北宋时黄土高原植被状况进一步恶化,北宋初京城开封大兴土木,但附近的山地如蒿山、太行山南段、中条山已无林可采,采伐中心进一步向黄土高原腹地推移。北宋初年采伐中心位于天水西北的夕阳镇,三十年后进一步西移到武山县东的洛

    15、门镇。横山是北宋与西夏的界山,北宋政府禁止在横山采伐木材,但驻守官兵为谋利仍任意采伐,使横山?暴雨之期,湍湍大石?,如果横山植被不被破坏,土壤侵蚀也不至如此严重。总之,到唐宋时期黄土高原汾渭谷地等河谷平原,黄土台塬及黄土塬区已没有天然森林。黄土丘陵地区天然植被已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尚没有达到毁灭性的程度,天然森林残存在黄土高原的石质和土石山地。长城?56?干?境第19卷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蒙恬列传 元和郡县志 卷 4 夏州逆方县 全唐文 卷 737 夏平宋史 卷270 高防传宋史 卷266 温仲舒传 范文正公集 卷 19 上枢密尚书 沿线沙漠南侵,土地沙漠化凸显。3.4明清时

    16、期黄土高原植被金元时期黄土高原进一步开垦坡地,?田多山坂硗瘠?坡地的开垦不仅使丘陵区疏林灌丛草原破坏,人为松动土体也造成严重的人为土壤侵蚀。金曾以开封为都城,皇统元年(1141年)?营建南京(开封)宫室,大发河东(吕梁山地区)、陕西材木,浮河而下?元代兴建大兴城(北京),大量砍伐山西北部林木,沿桑干河顺流而下。明初在黄土高原北部修筑长城,驻守大量兵士,为解决驻军给养,发关内居民在长城沿线屯垦,黄土丘陵坡地和长城沿线草原遭受毁灭性破坏,明代官员庞尚鹏在 清理山西三关屯田疏 中记述山西北部宁武、偏关、雁门等地,山地几乎全被开垦。明中叶这些地区?百家成群,千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林区被延烧

    17、者一望成灰,砍伐者数里为扫?经此破坏晋北长城沿线再也难以找到成片的森林了。植被的破坏,加之明代中叶?小冰期?的到来13,黄土高原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明末许论在 九边总论 中写到:镇城(榆林)四望黄沙,不产五谷,不通货贿,一切草粮仰给腹里矣。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修延绥镇志 中写道:镇(榆林)之山荡然黄沙而已,连冈迭阜而不生草木,间有层崖,又率皆顽石。同时 延绥镇志 中记道:靖边?城中无泉,山中无薪,颇有水火不足之虑。从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可以看到,只有延安以南的崂山、桥山、黄龙山等地才有森林的记载,广大黄土丘陵区天然植被已荡然无存。4二十世纪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进入 20世纪,黄土高原植被继续破

    18、坏,特别是建国前由于连年战乱,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黄土高原丘陵山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建国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主要有三个时期,即 50 年代末?大跃进?;60 70年代?文革?70 年代?农业学大寨?建国后人口的快速增加,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惊人,例如子午岭林区 50 80 年代林线后退20km,平均每年后退 0.5km。林地面积减少了 42.0%14。宁夏固原县 50 年代初有天然次生林 48000hm2,到 1981 年仅剩5333hm2,减少了 88.9%。西吉县 50年代有天然次生林 2593hm2,到 1981年仅剩 300hm2,减少了88.4%。山西吕梁山北部 50 年代还生长着茂密

    19、的乔木和灌木,到 80年代从山麓到分水岭已成裸露的山地,山坡几乎全部被开垦为农田 8。70年代末以来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日渐被重视,截至 1995 年共造林种草 1.01?107hm2,其中营造乔木林386.7?104hm2,灌木林320?104hm2,经济林74.2?104hm2,种草234.5?104hm2。植被破坏的状况被初步扼制,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提高,生态环境改善。5结语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可归结为:西周以前及西周战国时期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自东南向西北分别由落叶阔叶林、疏林灌丛草原、温带典型草原和温带荒漠化草原构成,不仅陇中、陕北南部、晋西有面积较大的森林分布,就是陕北北部的横山、

    20、白于山,甚至更北的秃尾河上游,晋西北山地森林分布也相当广,广大黄土丘陵地区呈现森林和草原相互交错的状况。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面貌。唐宋时期关中平原、汾涑河流域已无天然森林,黄土丘陵、山地植被也遭到破坏,黄土高原北部沙漠开始扩张,自然环境处在恶化之中。黄土高原历史植被的毁灭性破坏主要在明清时期。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人为开垦土地,人为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根据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森林分布图推算 15,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为 53%,秦汉时期下降为 42%,唐宋时期下降至 32%,明清时期下降至

    21、4%。所以,黄土高原濯濯童山主要是近 600 多年来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的结果。57?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金史?石抹元毅传金史?货殖志明经世文编 卷 63,马文升 为禁伐边山林木以资保障事疏 明经世文编 卷 232清康熙 重修延绥镇志 卷 1 山川 明万历 延绥镇志 卷 1 山川 参考文献 1贾绍风.根据植被估算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以安塞县为例 J.水土保持通报,1995,15(4):25 32.2史念海,曹尔琴,朱士光.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3史念海.河山集(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王守春.论古代黄土高原植被J.地理研究,1

    22、990,9(4):72 78.5王守春.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及其变迁 J.人民黄河,1994,(2):9 12.6甘枝茂,桑广书.关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问题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16(1),62 65.7雷明德.陕西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及其演变 M.科学出版社,1991.9桑广书,甘枝茂,岳大鹏.历史时期周原地貌演变与土壤侵蚀J.山地学报,2002,20(6):695 700.10 黄春长.渭河流域3100 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 J.地理科学,2001,21(1):30 35.11 许靖华.太阳、气

    23、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J.中国科学(D 辑),1998,(4):366 384.12 刘东生.黄土与环境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3 黄春长.环境变迁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 任瑾.子午岭森林植被的破坏与对流性降雨J.地理研究,1992,11(1):70 76.15 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Vegetation Variation of LoessPlateau During Human HistorySANG Guang-shu(College of T ourism&Resource M anagement,ZhejiangNor

    24、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AbstractIt is the basis t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by researching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ofLoess Plateau.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vegetation variation during human history on Loes

    25、s Plateau and som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Firstly,before Bronze Age and Bronze Age-Zhanguo period,the vegetation kept natural condition.Secondly,Qing-han period,in large-scale,Loess Plateau was covered by forest and forest steppe.Inthat time,human activity had not changed natural vegetation of L

    26、oess Plateau.T hirdly,T ang-Songperiod,in river valley and plain there was no natural vegetation,in the same time vegetation in hilly andmountains region had been damaged.Desert had expanded i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the environ?ment had begun to worsen.Fourthly,it was the time that the natural

    27、vegetation was been destroyed inMing-Qing period.How about those above mentioned results,cultivation,deforestation,excessive u?sing pasture are the essential reasons.From calculation,the vegetation cover rate of Loess Plateau dur?ing human history is 53%in Chunqiu-Zhanguo period,descended to 42%in Q

    28、ing-han period,de?scended to 32%in Tang-Song period,finally descended to 4%in Ming-Qing period.So now baringmountains on Loess Plateau,are produced by human being through destroying the natural vegetation?mainly since about 600 years.?Key words:variation of vegetation;human history;Loess Plateau?58?境第19卷


    注意事项

    本文(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资料下载.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