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教学模式及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有效教学模式及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2009-4-11 合肥168中学网站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高耗低效,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领导管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教学效率与课业负担是一对孪生兄弟,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则必然加重。新课程强调“建设轻负高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
2、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强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但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是传统课堂的革新与发展,由于受长期以来陈旧观念与思维定势影响,教师们观念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各种教学方法及技术运用也有一个实验过程,因此,新课堂上会现出传统课堂的积弊,也会有追求新意的浮躁,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高耗低效”的问题,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产生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
3、一是课堂教学不优化,有的教师备课时间不充分,弄不清本课教学目标,上课抓不住重点,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或面面俱到,主次不分,知识点分散,重点不突出,难点突不破。二是有的教师受旧教学习惯的束缚,没有从陈旧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教学中按预设计划进行,由教师全程控制,教学不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与体验,教学方法刻板与单一,运用教师逐步设计为主的学习形式,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教师在新课改的认识上出现偏差,导致一些困惑,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误区,有的教师淡化“教者的主导性”,完全放手让学生无目的地去读书去发言,没有相应的指导、检查与反馈,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把学生的“自主
4、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要“少讲”甚至“不讲”,就是要多问学生,于是教学从“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有的盲目追求“信息化”,注重课件的“装饰”效应,不注重教学效果。用课件演示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代替学生的实验和情感体验,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自主探究。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热闹”与“花哨”的课堂形式,无论大课小课、大问题小问题,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一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时个别优生讲,大多数学生当听众,有的学生讨论聊天说笑话,有时看起来争执不下的讨论场面其实偏离了教学主题。 综上所述,“重负低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严
5、重阻碍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个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而且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三是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
6、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四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职业型为事业型,“教书匠”为教育家,力求成长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也不能把自己的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
7、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这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能一味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对优秀教师来说,固然是成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师适用,而有的教师就有可能不适用,只可以适当借鉴,切不能盲目跟从。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更
8、适用于自己教学的策略。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1缺少教师精心准备和系统反思首先,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教师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其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再次,许多教师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
9、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2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3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照不够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以学习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一工作却很少有人能出
10、色完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天的大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往往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却不够重视。4缺少学生智慧的生成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也就是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学生若有疑问,老师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照我说的没错”或“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建构有效课堂的建议1、教师教学行
11、为应尽量合理规范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学生所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妥善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使用时间,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时调整预案,不能以某种原因(如练习课等)提无效的问题、进行重复的讲解,并及时准备好教学所需各种教具学具,应尽量做到能在教室里候课。上课时,教师也应和学生一样,养成听到上课铃声响、人在教室里就位的习惯。上课中可多多借鉴以下几种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语言幽默、有趣、生动,富有意境,体态语言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与张扬学生的个性,课堂气氛和谐;公平客观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
12、不袒护;学会自我控制,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学会忍耐;提炼备课内容,立足课文备课又能脱离课文执教,在大脑中形成清晰教学框架,能抓住目标与要点;教学方法有效、多变、新颖,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究评价艺术,及时、适可、有针对性、有效刺激,能促进知识的生成;富有教学机智,及时捕捉教学资源,处理好课堂生成知识;合理调控“听、读(看)、思、说、练(用)”过程,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自主建构;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会自己面对问题。课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做到精练、合理。首先杜绝“拿来主义”及随心所欲,要有计划、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另外,每次作业都要先于学生做过,以防有错题现象,对于那些学生有一定困难的习题可在课
13、堂上进行适当的讲解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还有,练习题的设计最好能一题多练、一题多用、一题多效。2、教师须做到有效调控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感召正常的教学活动,近期课堂纪律问题,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要达到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调控。一是积极的预防,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之后就是防患于未然。教师要使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一件事,并尽量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二是要掌握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技巧,应做到“二要、八不”。“二要”
14、指要对事不对人,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八不”指不忽视年龄特征,按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待问题行为;不混淆实施与谣传,作判断时不以部分事实为依据;不忽视情景因素,多考虑环境影响和客观原因,少将过失归咎于个人品质和主观意图;不做简单推论,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以以往过失来推断当前的问题行为;不以感情代替理智;不按个人好恶来取代原则;不做主观判断,即不把个人观点为依据来看待周围的人与事;不投入个人情绪,处理问题时应摆脱个人情绪的影响。3、教师应借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由于教育媒体日益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选择和利用媒体日益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能
15、合理运用电脑、电视及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合理使用优秀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对教学中需要出示、演示、操作的内容精心设计或制作课件、学具等,有效缩短学生的理解时空,提高教学效率。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注意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内容灵活调整教学媒体的运用。比如,在外语教学中,当要求学生掌握某一语法规则时,往往采用教师讲解、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帮助学生在井井有条的教学安排中形成清晰的语法规则;而在要求学生就某一题材进行英文对话时,则适合采用角色扮演,辅以幻灯或录像材料,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条件写掌握真正的语言技能。其次是注意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教学方
16、法是教学的中介,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媒体教学方法的协调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与之配合的媒体,并使之协调,以产生最佳效果。第三是注重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由于认知水平不同,对媒体的相容性也不同。在选择教学媒体必须考虑它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注意力难以持久保持,对他们可以较多的使用色彩鲜艳的幻灯和录像,但每次篇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届时力求细致,尽量避免抽象概念。此外,在选择和利用教学媒体时还要注意形式上的美观性和手法上的创新性。媒体的画面构图要匀称、色彩逼真,字体大小适度排列适当。在
17、使用手法的设计上,防止单纯模仿,要有所创新。防止因过多的追求情节和画面美,而引起的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外的信息”,形成教学上的干扰因素。4、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18、,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再如:江苏淮阴中学编制了教师教学反思提纲,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用设问的句式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在课堂上对学生始终是尊重和鼓励的态度吗?”“你觉得学生的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吗?”“你经常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你的讲授和解释清楚吗?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识规律吗?”“你的讲解是陈述式,还是启发、引导、点拨式?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训练是充分的吗?”这些问题既是提醒
19、,也是督促,同时也引领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的途径。有效教学研究目标分解(一)“有效使用教材策略”研究1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深入领会教材内涵,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2改变教材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教材资源。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提供动手操作材料等手段协助教学,力求把教材静止的信息资源变为动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合理提出教学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开发新的教材信息资源。利用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或当地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教学所用,大胆、合理地进行补充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有利于突出教育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
20、点,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总之,就是要提倡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衡量、分析教材,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力求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的研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利用一切可用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能更好地体现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二)“有效备课策略”研究1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规范的目标设计,应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学生)。由于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21、所以,它的行为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可测的、可评价)、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2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教学材料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材料的选取或开发利用应是学生所熟悉的、能理解的。教学材料的处理应是符合教师个性与水平的。教学材料的处理应是科学的。3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选择应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行为的选择应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应与教材内容是相协调的。对教学方案设计的管理,应提倡个性化、层次化。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就必须作规范要求,但对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来说,则
22、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对教学方案的管理只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所以,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三)“有效上课策略”研究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二是管理行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以下“教学细节”在有效教学的实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1)有效讲授。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离不开讲授。但是“讲亦有道”,一是讲授必须是必要的,这是从内容的选择上来说
23、的,“当讲则讲”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必须通过讲授来完成的就不必害怕讲,但不当讲时就不必讲;二是讲授必须是清晰的。三是讲授必须是适时的,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此意。(2)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把握空间上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首先,有效的提问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第二,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把握好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的问题中的比例,过难与过易的提问无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有效的提问要注意对象的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均有收获。(3)有效倾听。首先要求教师养成倾听学生的习惯,把课堂的“中
24、心工作”从关注教案转移到关注“学况”上来。第二要善于发现,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回答、作业之中的问题。(4)有效反馈。有效的教学依托有效的反馈。首先,反馈宜适时,适时的反馈有利于学业的提高。同时,反馈宜“积极”,所谓积极的反馈是指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反馈,而不是通过反馈挫伤学生。(5)有效活动。有效教学应该追求有效活动,有效活动是指向目标的活动,而不是盲动,如果通过活动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无效活动;有效活动的根本是一种智力活动,热闹的形式下如果离开了紧张的智力活动,那样的活动形式是无效的;有效活动的表现是一种生成,在讨论、合作、动手等活动中共享课堂生成着的精彩。(6)有效管
25、理。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管理需要辩证法的支持,管得太死与放得太散的课堂都不是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既要让学生放开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要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活动有收益。同时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四)“有效评价策略”研究教学评价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考试、测验。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整个教学领域,包括教与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定量与定性
26、分析相结合。教学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与发展。教学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即改进的、开放的、可持续的。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反思有多种形式,如:回忆课堂、录音、录像、日记、同伴互助、专家诊断、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个性化地进行。有效教学的反思实质上就是关于“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是如何实施教学的有效的?”“为什么我的教学效益不高?”“我怎样做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重点尝试以切磋课艺为核心的教学反思,以问题研究为起点,开展持续的、合作的、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2010-4-1
27、4 大兴五中 李剑英 【内容摘要】反思是人们对客体认识操作的内化过程,是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的再认识和再检验。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重视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常常忽略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被动接受。为此,我们试图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学生作业反思能力的研究,使学生认知结构得以完善。达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正文:学生作业是检验学生在一天中的学习质量,掌握知识程度,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作业总会出现书写马虎大意,计算错
28、误,作业不完成或有抄袭等不理想的现象,从而违背了教师留作业的初衷,教师想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发现问题的目的不能达到,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出教师自身的劳动成果。逐渐地形成了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而教师不能从作业中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状况和实际水平的恶性局面。 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较重,作业量较大,每天的学习时间较长,对学习失去兴趣等原因,多数学生对作业持应付态度,不能把作业等同于考试那样反复检查,不以深思熟虑保证正确为目的,而是以交差为目标。 我曾就全班50名学生对课后作业从反思的角度进行现状调查:设置十个调查题目:(可多选) (1)作业前先回顾当天学习的主要知识点、重温所学法则、公式再做作
29、业; (2)边做作业边检查,做到会做的肯定正确; (3)做完作业总体检查,确定无误才算完成; (4)发现作业有错立即改正,不拖拉,或得过且过; (5)乐于做有挑战性的题目,乐于创新做法或一题多解; (6)拿出来就做,没有任何温故的环节; (7)做完即可,从不检查; (8)发现作业有错不愿改正,逃避错误; (9)偶尔有抄作业现象; (10)较有难度的习题不愿做进一步思考,轻意放弃。 在50名学生的问卷中,回答前五个问题中的至少三个的只有9人;绝大多数都是选择后五个问题中的至少三个。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做作业的质量不能保证,自我反思意识很差。每天的作业白白浪费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却没有起到应有的
30、效果。 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没有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接触所学知识,让学生有充足的反思时间和空间;在课上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反思习惯,在课下没有很好地教会学生如何写好家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研究和探索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 一、课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案导学”和“团结协作”小组研究式学习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封闭、专制的课堂传授式学习;每节课前,鼓励学生在对“学案”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问题在课前解决在课上。而不是课上提出问题利用有限的时间必须解决,使学生有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自己的问题有所反思。对老师给出的“学案”
31、提倡有所创新;或自己编写“学案”推荐给老师;或课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大部分未知问题,鼓励在小组中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存优弃劣。 反映出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个人的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 课堂教学环境转化为开放、民主、研究式的师生共同学习的模式,不仅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而且解放了他们的手、嘴和时空。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都为学生反思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一、课上教师引导反思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每节课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即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哪些定理或公式去
32、解决问题,使学生领悟出分析与解决问题思路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简捷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探索问题、概括规律的能力,使他们头脑中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 如在分析完一道几何题时,教师提问:本题有什么可反思的知识?同学们会总结:本题用到了哪几个定理或公理、性质,它们是如何联系并应用的?自己在分析过程中是因为哪一个定理不熟或不灵活才导致思维受阻,别人的思路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能否还有更多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此问题和以往的哪些知识有些类似,能否把它纳入你已有的知识系统?等等。每天坚持这样和学生共同反思题目,哪怕少做一题,哪怕是一个小题,也要把所解决的问题研究透彻,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思维定势,只要有问题就要从各个角度,各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