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解析版.docx

    • 资源ID:6065181       资源大小:112.9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解析版.docx

    1、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解析版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A卷)一、单选题(本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毛泽东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该材料体现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从材料中毛泽东的表述可以看出涉及到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问题,依据史实,所谓的“几个党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民族区域制度是我国的民族管理制度,故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不是政党制度,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莫定了基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

    3、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不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新中国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而不是村民选举制度,故D选项错误。3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B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宣告

    4、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应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本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所以宣告“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故答案为A项。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第一部宪法制定于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排除C项;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确立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排除D项。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方面作出

    5、的一大创造性贡献。这说明政治协商制度(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为各国政党建设提供了借鉴C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热情 D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期【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方面作出的一大创造性贡献”可知,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为各国政党建设提供了借鉴,也不能体现出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热情,故BC错误;政治协商制度产生于1949年,故D错误。5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

    6、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答案】D【解析】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在1954年召开此次会议上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的作用自动消失。故D项描述错误。6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来拜访民主人士黄炎培时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由各党派斟酌制定了共同纲领,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我们自己有了剧本,自己怎能不登台去唱呢?”关于“剧本”的说法正

    7、确的是( )A在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 B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C体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的方针 D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性质【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剧本”指的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1949年-1954年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是在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的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7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推动了中国工业

    8、化的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图一是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图二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B正确。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大会和营造会议气氛的标语口号可能有( )A“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现” B“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斗争”C“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答案】A【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正在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故A正确,B错误;“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方针,排除C;D属于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9、方针,排除D。9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 )A开展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C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D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故选C项;开展农村土地改革是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A项

    10、;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也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B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是“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故排除D项。10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反映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特点来分析。根据材料“新政府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

    11、”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故B选项正确;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和苏联结盟的外交政策,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才是不结盟,故A选项错误;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C选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是指要清除列强在华的侵略特权,故D选项错误。11“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根据

    12、“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并结合所学内容判断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故选B项;ACD项与“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B。12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修改完成于( )A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

    13、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初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在亚非会议上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其他都不符合史实。13“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14、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所签订的一切条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和平共处”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与题意无关,排除。14“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 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

    15、分析:根据材料“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可以知道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农业信息,故A项错误;工业布局主要体现在地域上,材料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非“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15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十几年间,整个国家从上至下都笼罩在一种激昂、兴奋,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毛泽东的文化理想主义追求有着直接关系。这一文化艺术氛围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繁荣

    16、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并作为党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指导方针,令全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心潮澎湃、激情涌动,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的繁荣,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繁荣是这一文化艺术氛围的表现,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是这一文化艺术氛围出现的背景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16新中国从1956年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间充满曲折,下列哪些活动显露了党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 )中共八

    17、大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1956年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左”倾错误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符合题意,而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不属于“左”倾错误,排除,故选B。17“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

    18、理想。”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了解到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中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等,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A、B两项较容易排除,与材料反映的状况完全无关;D项“大跃进”主要指片面要求发展工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本题选C项。18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有过短暂的恢复和发展,其原因是( )A粉碎“四人帮”集团 B主要领导人的“两个凡是”C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D邓小平的“全面整

    19、顿”【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975年,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故D项正确;A项,粉碎“四人帮”集团标志文革走向结束,排除;B项,“两个凡是”束缚人的思想,不利于经济恢复,排除;C项,1975年邓小平主导调整国民经济,并非周恩来,排除。19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这可以佐证该时期(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GDP总量(亿元)82485991010281068A工业化战略助推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B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C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D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完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

    20、值的变化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原有工业基础,而是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B错误;据所学可知,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故C与材料时间不符;社会主义改造本身就是“一五”计划的内容之一,D不准确。20“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B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D【解析】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追求高指标,导致国

    21、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正确;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的是人民公社化,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化,故B项错误。“滴滴汗珠变钢水”可知民歌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最终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错误。21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为( )A稳定物价 B解决财政困难C建立国营经济 D巩固新政权【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不法的金融、商业资产阶级,即投机商人囤积货物,哄抬物价,加剧物价飞速上涨,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物价,故答案为A项;“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没有增加政府

    22、收入,与解决财政困难无关,排除B项;“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建立国营经济无关,排除C项;D项是根本目的,不是直接目的,排除。22“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甚至剥夺生命等。这( )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答案】C【解析】文革期间可以随意对他人进行批判、抄家、拘禁乃至剥夺生命,这是对宪法规定的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漠视与践踏,本质上是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故排除AB,选C;1956年底,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国内阶级

    23、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排除D。23“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次会议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是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C项正确。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排除A。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城市、由革命斗争转移到恢复发展生产,排除B。

    24、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41972年,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战略政策的调整 B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C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推动 D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在外交政策上一直追随美国,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日本与中国建交,故B项正确;A项,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未出现明显调整,排除;C项,中、美、苏并未形成三角关系,排除;D项,经济贸易并非中日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25从田中内阁成立到完成田中访华的准备工作,仅用了两个多月时

    25、间;从7月7日田中声明到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声明,只用了82天。这是国际政坛上闪电般的速度,就连日本国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感。促成该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D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成中日邦交迅速正常化的直接原因在于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了正常化进程,C项正确;1953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在第三世界国家推动下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二战后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的努力,都不是促成中日邦交快速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ABD三项不符合题意。二、材料

    26、分析题(26题26分,27题24分)26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材料三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

    27、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二章政权机关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第四章经济政策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城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构.(1)指出材

    28、料一中图1所示中央机构的名称。与图1相比,图2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三中摘录)材料二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答案】(1)三省六部制,(2分)废丞相、皇帝掌管六部。(2分)说明:君主专制加强。(2分)(2)原始史料:“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3分)史料解释:“即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历史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3)主要内容:规定

    29、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4分)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6分)【解析】(1)机构:根据所学可知,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称为三省六部制。变化:根据图片2可以看出,明朝与唐朝相比,中央机构中丞相被废除,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说明:废除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说明明朝君主专制加强。(2)原始史料内容: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原始史料来源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本内容,即“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史料解释:根据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指的是对文献内容的解读,即“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历史评价:根据所学可知,所谓历史评价指的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和意义的评价,即材料

    30、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中第一章总纲内容可知,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从共同纲领第二章中政权机关内容、第四章、五章、六章政策内容中可知,该文献规定了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地位:根据所学可知,在宪法颁布之前,共同纲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7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

    31、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一中国外交史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