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财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参考答案1.docx

    • 资源ID:6241606       资源大小:20.6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财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参考答案1.docx

    1、东财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参考答案1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B.科技发展史C.思想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答案:D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人劳动D.社会劳动答案:A3.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争论焦点在于( )。A.是否坚持辩证法B.是否坚持实践观点C.是否坚持反映论立场D.是否坚持能动的反映答案:C4.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是( )。A.休谟B.康德C.柏拉图D.马

    2、克思答案:D5.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事求是的方法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6.决定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点是( )。A.社会历史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合规律性答案:C7.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其决定因素是( )。A.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B.使用价值和价值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答案:A8.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比。A.正,正B.正,反C.反,反D.

    3、反,正答案:B9.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A.太阳城B.乌托邦C.自然法典D.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答案:B10.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 )来实现的。A.垄断制度B.垄断价格C.垄断政策D.垄断资本答案:B11.“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知它。”这句话说明了( )。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C.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答案:C12.人的“物的依赖性”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

    4、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B13.资本的直接表现形态是商品生产物的要素,但其实质是一种(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所有制关系答案:B14.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人民的观点B.实践观点C.物质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答案:B15.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答案:C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16.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具体劳动是指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C.具

    5、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答案:BCD17.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B.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C.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D.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答案:ABCD18.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应该( )。A.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B.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C.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D.必须照搬先进的模式答案:ABC1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D.英法

    6、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BD20.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A.直接现实性B.主观创造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ACD21.社会形态包括( )。A.经济形态B.政治形态C.观念形态D.意识形态答案:ABD2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有( )。A.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B.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C.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D.可能性与现实性答案:ABC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有(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感性认识依赖于感觉器官,理性认识借助抽象思维C.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思维”D.感性认识是错误

    7、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答案:ABC2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CD2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关系包括( )。A.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两种互相补充的观点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答案:ACD26.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它的基础有( )。A.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雇佣劳动D.社会化大生产答案:AC27.下列观点体现矛盾观的有( )。A.物生有两,相反相成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C.一分为二,合二为一D.和而不同,

    8、执两用中答案:ABCD28.下列做法符合唯物辩证法条件论的有( )。A.揠苗助长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事在人为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答案:BCD29.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 )。A.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B.柏拉图的“认识即回忆”C.洛克的白板说D.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答案:AC30.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答案:AC31.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

    9、组织D.联合国答案:ABC32.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为( )。A.生产力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B.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C.社会实践中的人与人的关系D.物质生产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AB33.以下关于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有( )。A.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B.与经济基础相比较,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C.在实践中,经济体制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D.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对生产力发展起到根本的决定性作用。答案:ABC34.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C.意

    10、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答案:ABCD3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蕴含的哲学原理有(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质变决定量变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答案:ACD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36.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 )答案:错误37.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错误38.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答案:正确3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

    11、想体系。( )答案:正确40.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答案:错误以下内容可以删除: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

    12、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于单位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的SOHO一

    13、族就是典型例证。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小办公室、居家办公室)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如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广告工作者、咨询师等。 非标准劳动关系面对的挑战我国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僵化的固

    14、定就业模式刚性太大,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方便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等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非标准劳动关系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内涵,对原有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需求。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法律适用和劳动主体方面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主要以标准劳动关系为主,很多非标准劳动关系被排斥在基本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外。 此外,我国劳动法主要覆盖

    15、的是传统行业的劳动者,范围狭窄。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中有些是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如劳动者派遣关系中的劳动者等,但还有很多人被排斥在这两部法律的调整之外,如家政人员等。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现状要求劳动主体适用范围必须扩大。 2.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才能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但不能是个人。但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领域,用人的一方有可能是个人、家庭和自营经济实体等。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这种法律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之间仅被视为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

    16、义务关系。发生民事权益问题,按民事诉讼的程序处理。实际上,无论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还是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都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为国家和社会承认的社会工作,并以此获得用以维持本人及家庭生活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因此,将非标准劳动关系放在劳动关系调整之外不符合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也容易导致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丧失本该享有的劳动权利。 3.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处理劳动关系中对劳动者的保护比较全面,它包括了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除法定的劳动标准外,还包括无过错责任的工伤保护原则和接触劳动关系的补偿原则等。而雇佣关系中的劳动者的权利仅受私法的调整,按照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

    17、如出现劳动中的人身伤害,只能根据过错程度来分担责任。但实际上,雇佣关系跟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两种关系中间的劳动者都不拥有生产资料且劳动的目的都是生产过程和获得劳动报酬,而且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一样,具有从属性,雇员接受雇主的指挥、管理和监督,雇主为雇员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因此,如果直接用雇佣关系的原则来调整一些非标准劳动关系不符合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一劳动法宗旨。 4.社会保障方面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护的核心所在,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项宪法权利。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都是按照标准就业的特点设计运作的,包括计费年限、缴费办法和待遇标准等。这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的稳定性和缴费的连续性为基础,而这种制度不完全适合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的特点。比如社会保险的转移由于各地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待遇标准等不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注意事项

    本文(东财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参考答案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