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大自考环境心理学笔记完整版.docx

    • 资源ID:6308040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大自考环境心理学笔记完整版.docx

    1、北大自考环境心理学笔记完整版环境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 绪论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2、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更多的强调物理环境,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3、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这种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指向的。环境心理是一门交叉学科。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

    2、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4、透镜模型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5、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在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6、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

    3、“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81年欧洲成立了“国际人类及其物理环境研究学会,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国际应用心理学联合会。7、环境心理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8、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不同。随着社会的发

    4、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和控制的因素。2、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主试与被试;变量;高限效应;低限效应;额外变量;3、收集数据的测量技术(需要记住几种测量技术的名称,包括自我报告中所包含的三种具体方法的名称):观察;自我报告;档案检索4、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假装电击”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1、叶克斯-多德逊定律,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佳水平点时,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此外,唤醒和操作任务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

    5、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简单任务则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2、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理论或刺激过载理论。按刺激负荷理论的观点,负荷过载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到行为。定向注意疲劳症状(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减弱)3、行为局限理论行为局限理论中的“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事。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干扰。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丢失阻抗以及习得无助感。*4、适应水平理论5、 环境应激理论前面提到的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结构

    6、体系中。例如,刺激过载可以看作是应激的结果;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最佳适应水平是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行为局限是应激的标志。应激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噪音、污染等环境刺激对人行为的影响。6、 生态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生态理论运用的最多。第四章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1、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2、汉尔森(1978)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填多选)3、环境知觉理论:(1)格式塔理论; (2)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这种理论也称为生态学观点,强调知觉

    7、反应的先天性;(3)学习理论认为;(4)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做一可能性的判断。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4、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5、研究认知地图的方法:画草图:图示反应: 再认任务: 距离估计6、影响认知地图的因素:(1)环境熟悉程度;(2)社会阶层;(3)在个体差异。7、

    8、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填空2002.4)8、认知地图的获得对环境的认知地图的获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另一个是个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何获得其认知地图。儿童大约7岁左右开始具有了与成人差不多的认知地图。儿童对环境发展出认知地图要经历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即注意并记住路标,构建路标之间的路径,对一些路标形成组块、群集,这些组块、群集再与其他特征一起整合进总体认知地图的框架中。成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发展出认知地图的过程与以上四个阶段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成人还会利用出版的地图,帮助自己对环境的探索,从而有助于很快建

    9、立起对新环境的认知地图。9、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另一是命题式的。10、寻路是非常复杂的活动,包括计划、决策、信息加工,所有的这些都依赖于理解空间和心理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即为空间认知能力。11、促进寻路的情境特征:三方面的情境特征可以促进寻找路径,它们是:不同地点和位置的可区分性,视觉接近的程度,空间规划的复杂性。12、标准指路地图的各方面还是客观的,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而认知地图是主观的,很多主客观因素会影响它的准确性和对客观环境的吻合程度。【掌握指路地图的特点(P57),以便问答题中和认知地图相区分。认知地图可能的错误(p50-51

    10、)】第五章 气候与行为1、周围环境是指我们周围摸不到、看不见的一些稳定的环境特征,例如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2、环境负荷指的是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环境负荷有三个特性: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环境负荷可以分为高负荷环境和低负荷环境。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3、对气候和行为之间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气候决定论,气候可能论,气候概率论。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

    11、变化范围。气候概率论则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质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大。4、温度与行为(1)温度可以分为周围温度与有效温度。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2)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身体的温度调节。周围环境的知觉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湿度和风力。5、与操作行为:长时间在热环境中会妨碍智力型任务的操作;在热环境中的时间稍短一些,完成机械操作会受到干扰,担是对警觉性的任务则可能产生干扰,随后得到促进。6、热与社会行为(1)高温减少人际吸引,特别是当热与拥挤相伴随时。在某些情境中,

    12、热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与他人分享同样的环境遭遇时,高温不会降低人际吸引,相反,高温会减少人际吸引。(作为热与人际吸引的一个特例解释)(2)热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可以用“消极情感逃离模型”来解释:消极情感可能是热和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形来表示。在U形的某一段区间内,消极情感增加了攻击性行为,但是超过这一个区间,攻击性随消极情感的增加而下降,因为此时尽快消除不适感成为个体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P74页第二段)。(3)热与利他行为:热使利他行为减少。7、冷与行为8、大气压变化对医疗、情绪和行为的影响9

    13、、风与行为第六章 光照、颜色、气味与行为1、光的心理意义(1)光照通常比无光使人愉悦,从而使人更愿意做出利他行为。(2)如在阳光明媚的条件下,向路人征集实验的志愿者,报名的人更多;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餐馆侍应生得到的小费也要多。2、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人类是昼行动物,光照增加唤醒水平。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如秋冬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会抱怨、瞌睡、疲劳、嗜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情绪不高等,这种人为光饥饿者。光饥饿的问题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这些问题与季节有关,也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季节性情感障碍是光照不足造成的,因而,如果对人进行有效的光照补偿,可减轻甚至消除上述症状。清晨

    14、和傍晚给予光照、戴在头上的日光帽,可有效地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3、什么是最佳光环境?光环境的设计不应只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一个方面。光环境设计应具有明亮、 舒适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4、颜色有三个心理特征分别与光的物理特征相对应:色调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波长相对应;饱和度与光纯度的物理特性相对应;明度与光的物理刺激强度相对应。5、按人们的主观感觉,彩色可以分为 暖色:指刺激性强引起皮层兴奋的红、橙、黄色; 冷色,指刺激性弱,引起皮层抑制的绿、蓝、紫色。非彩色的白、黑也给人不同的感觉。6、颜色对行为的影响:(1)色彩影响我们的情感,这与人的个性密切相关。(2)蓝色和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也

    15、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可使:皮肤温度下降,脉搏减少,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自杀人数下降。(3)粉红色给人温柔舒适的感觉,具有息怒;放松; 镇定的功效。当犯人闹事以后就将其关进粉红色的禁闭室,10多分钟后,犯人就会打瞌睡。(4)画廊的墙及地毯的颜色会影响参观者运动和停留的时间。宜采用亮米色。(5)给家庭主妇试用不同颜色的颗粒状洗涤剂,当颗粒颜色从白色换成红色时,主妇的反应是这种洗涤剂使 手变得粗糙了,烧手。当颗粒颜色从白色换成黄色时,主妇们大多抱怨洗不干净衣服。当白色换成蓝色时,洗涤剂效果很好。(6)病人的房间: 淡蓝色可使高烧病人情绪稳定, 紫色使孕妇镇定, 赭色则能帮助低血压的病

    16、人升高血压。总之,最理想的色彩莫过于大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绿色和水与天的蓝色。它们是大脑皮层最适宜的刺激物,能使疲劳大脑得到调整,并使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7、气味与行为有六类基本气味,依次为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恶臭。香与臭是一种主观评价,香味使人感觉舒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一种气味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就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时对一种气味也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第七章 噪音与行为1、声音的属性:声波有频率、振幅和频谱三种物理属性。声波的频率决定了音高;振幅决定了响度;频谱,即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声波合成的复合音决定了音色。2、噪音,决定噪音对人行为影响的变量

    17、(1)就人对声音的感受效果而言,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一般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则变成噪音。等强度的所有频率声音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白噪音。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2) 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三个重要的变量: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噪音音量越大,越有可能干扰人们的言语交流,会引起个体生理的唤醒和应激,注意力分散等。不可预测、无规律的噪音比可预测的、持续的噪音更让人厌烦。如果噪音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那么,它产生的干扰要强于能够控制的噪音。(3)以上三个变量能以任何形式组合,但当噪

    18、音的音量很大、不可预测、不能控制时,造成的干扰是最大的。3、噪音的种类及其特点(1) 噪音分交通噪音和职业噪音(2)职业噪音的特点:都为宽带噪音,具有广泛性和音量都很大。(3)听力损伤。包括两种情况:暂时阈限改变: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改变的患者能够在噪音消除后的16小时内恢复到正常阈限;永久性阈限改变:当听力损伤为永久性阈限改变时,则在噪音消除后的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听力都还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4噪音对健康的影响: 5噪音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引发心理疾病的。在噪音环境中,会使个体知觉到的控制感减弱,以及产生无助感;这些心理反应会更容易引发心理疾病。6、噪音与操作的关系(1) 噪音呈现期的影响:个体的

    19、忍受性(敏感程度)和人格特点等。实验研究发现,噪音为90dB100dB,并且是有规律的发出时,对简单的运动任务和心理任务不会有干扰。但是,当噪音是不可预测的(无规律发出的),会对需要高警觉性的任务、记忆任务和复杂任务产生干扰。个体的敏感程度不同、性格不同,受噪音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某些外向的个体更喜欢在有适当噪音的环境下工作。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其他特征都可能会影响对噪音的不同感受。(2) 噪音过后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噪音呈现时的影响。添加p104第一段(3) 噪音可能对儿童的认知有损伤。对于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的儿童会引发其长时间的应激,也会损伤其认知操作能力。7、噪音对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1) 噪

    20、音与人际吸引:噪音使人们要求有更大的个人空间,降低了人际吸引。居住区周围的交通噪音使邻里间的交往减少。噪音使人的注意范围缩小了,因此人们只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在对其他人的知觉便受到了影响,导致极端或不全面的负性判断。(2)噪音与攻击性:噪音增加了唤醒水平,也应该会增强攻击性,特别是对于具有攻击性倾向的人。不可预测的噪音带来的有害影响更多。噪音不直接增强攻击性,只有当个体被激怒或情绪不佳时,噪音才对攻击性产生影响 (3) 噪音与利他行为:噪音会减少利他行为。个体的助人行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比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要多。因为噪音会导致消极情绪,所以噪音会影响到助人行为。另外一些心理学空则用

    21、环境负载说来解释。噪音分散了个体的部分注意力。8、怎样控制噪音?(1)对噪音的控制首先是对噪音源要严加控制;(2)其次可以从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上采用隔离、屏障等保护措施;(3)通过变化家具摆设也可以削弱噪音;(4)主动降低音量;(5)采用新技术。第八章 灾害、污染与行为1自然灾害的特征: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2、影响人们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效应、堤岸效应以及适应。(1)危机效应指的是在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对它的意识和注意最为深刻,但是,很快在下次灾难到来之前就消失了。(2)堤岸效应是指:一旦采取某种措施来避免灾害,人们总是倾向于采用以

    22、前的方案。(3)适应,就像我们适应噪音和气味一样,我们也对威胁和灾难产生适应。3、自然灾害的影响(1)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能列出几种即可):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2)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

    23、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4、霍布富尔提出资源保存理论:人们损失的资源以及降低资源损失的能力,将决定人们是否能经受压力。资源指的是一切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的实质性的东西。包括金钱、社会家庭支持以个人资源。损失资源或者资源受到损失的威胁会加剧应激。5、技术灾难的特点(1)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它通常是由人类的错误引起的。技术灾难的持续时间是不一定的,它们可能非常激烈而突然。(2)使我们控制世界的感觉受到威胁。技术灾难是因为失去了我们本以为应该拥有的控制,它们动摇了我们将来继续保持对事物控制的信心。(3

    24、)会减弱我们对控制的感觉,从而导致应激。(4)相对不常发生,但其潜在的影响却往往更加广泛。(5)可能根本无法预测。技术灾难则没有明确的最低点。(6)有其正面的后果,可以增强凝聚力,提高社会归属感。人为事故似乎不是这样,它可能引起更多的冲突。技术事故受害者可能会有更长期的痛苦。6、技术灾难的影响当技术灾难影响的持续时间增加时,技术灾难和自然灾难之间就没什么不同了。技术灾难的效果更加持久,复杂。灾难的明显的后果是强制性念头和记忆。灾难的许多情绪影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强制性念头可能是灾难后果中最致命的方面,它还可能影响到人们寻求治疗和帮助。7、两种有毒物质泄漏:

    25、(1)工作泄漏,发生于工作场所;(2)发生在家里或附近。8、大楼综合症症状:只是感到不适,却没有什么真正的疾病,症状的某些特征显示它有心理起源。9、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娱乐行为、人际关系、攻击。第九章 领地与个人空间1、动物的领地性(1)动物领地性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占领一定地区,以保卫它不被侵入的一种倾向或特性。(2)动物领地性的功能:繁殖功能:雄性动物会以占据领地作为一种争夺配偶的方式,与种内其他个体展开争斗。保护功能:动物多会占据那些周围有食物源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领地,领地性不仅有利于动物寻找食物,也有利于保护食物;减少冲突的功能:“优先居住效应”,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

    26、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在人类的领地性中也有优先居住效应现象。2、人类的领地性:人类领地性:指建立在对物理空间的拥有权知觉上,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表现出的一套行为系统,它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1)人类领地性的种类:主要领地: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次级领地: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对它的控制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归属。如酒吧、教室里的座位等。公共领地: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极为临时的领域,人一旦离开就对它失去了控制。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占用而

    27、采取强硬措施。人类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的标记形式,比较多的表现为一些精细的行为或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放置一些物品等。(2)人类领地性的功能:保护、调整私密性:个体能够拥有一个可以调节私密性和自由控制支配的地方,对维持身心健康和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个体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领地,可能产生压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领地性强的人对未经允许入侵的人极为敏感,他们对门铃的反应要更快。组织功能与动物不同,人类领地性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维持生存,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组织的作用。这里的组织是多方面的,包括:A组织日常生活:使生活可预测、有条理和更稳定;B提供稳定的社会组织,维持

    28、和发展社会组织;C.此外,领地还是地位的象征。对群体而言,人类的领地性行为也有与动物领地性行为相同的一个作用,就是社会组织功能。可以支持和清楚地划分社会角色,调整人际关系并减少冲突的发生。 优先居住效应:类似于动物减少冲突的防卫功能。在体育比赛上也体现出优先居住效应,它可以称为“主场优势”,在自己的运动场或国家进行比赛,要比在其他地方比赛发挥更好,在主场赢的机会更多。3、动物和人领地性作用的区别:在动物主要是关系到生存和繁殖;在人类主要是组织的功能,当然,它还能增加个体的安全感。除了领地性,个体还有个人空间和私密性的需求。 4、举例说明领地性对环境设计的启示(不限于书上的例子)。P153-15

    29、45、个人空间与领地的区别: (1)个人空间是无形的、不见边界的、可移动的、以个人为中心的、调整与自己进行交互对象的远近距离;(2)领地是可见的、划分好的、相对静止、以家为中心或居住地为中心、调整与自己进行交互作用对象是谁。(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6、Hall是怎样划分人际距离的?霍尔(Hall)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进行了观察,得出人在社会交往中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1)在045厘米的范围内称为亲密距离:这种空间距离只出现在特殊关系的人之间,(2)个人距离的范围大约在45120厘米

    30、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3)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交距离是1.202.10米,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是这种距离。(4)公众距离的范围是在3.607.60米间:它属于人际接触中的正式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通常公众距离为单向沟通时采用。7、个人空间的功能(1)非语言交流功能。(2)边界调整功能:边界调整可以维持个体或群体处于独处状态,满足个体和他人交往中需要保持的空间范围。 (3)平衡亲密程度模型平衡亲密程度模型,又称之为舒适模型。在很多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都想维持一

    31、个最佳亲密距离。如果个体间的亲密水平太高,平衡作用就会发挥它的功能,个体采取各种补偿行为,如把身体移远一些、调整眼睛的注视和脸的方向;如果个体认为亲密水平不够高,平衡作用会促使个体缩短个人空间距离,如更多的眼睛接触等。(4) 保护功能:控制他人的侵犯,保护自己免受情绪威胁或物理刺激的威胁,减少压力。个人空间越大,就越能做好充分的准备逃离危险刺激。可以调整感觉输入,即具有边界调整功能。可以作为身体缓冲区。当处于过分亲密、刺激量超负荷时,可以利用个人空间作为自我保护机制,提高私密性和防止过载的刺激,以维持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5) 交往功能:个人空间可以传达和调整人际交往中的互相沟通。他人传递给人体的感觉信息,如气味、身体接触、眼神接触和言语信息,都决定了互动中的个人空间距离。8、测量个人空间的方法:实验室止步距离法,投射法,自然距离法。9、影响个人空间的情景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情境因素包括物理情境,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类型;个体差异因素包括文化种族,性别,年龄,人格。10、最适空间(1)学习环境:被试在个人距离下的学习成绩最好。亲密距离下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注意力都高于教室其他位置。(2)小群体中的最适距离:在公共场合,非


    注意事项

    本文(北大自考环境心理学笔记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