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自然辨证法华南理工大学大学期末复习总结提纲.docx

    • 资源ID:65739       资源大小:18.5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自然辨证法华南理工大学大学期末复习总结提纲.docx

    1、(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主要观点: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 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2.基本特征: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量的差异 和变化”。不彻底性。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上帝的“第一推 动”等。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最终

    2、却归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的唯心主义营垒 里”。3.自然科学基础: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 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2) 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 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 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它先于人而存在,是“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

    3、具有社会历史 属性,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它不断地”生成着和消逝着”以及循环着,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遵循客观规律且相互转化,其“运动的 量是不变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它反对孤立的、非此即彼”的认识方法,主张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运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 界。它“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2.基本特征:(1)实践性。它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对认识自然界起到决定性作用。(2)历史性。它主张自然界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

    4、史,认识自然界也是以实践为基础 的过程。(3)辩证性。它以实践论为基础,达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 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4)批判性。它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说”,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 法从德国唯性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3.科学基础: 康德的“星云假说”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取消了由 于造物主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把知性带进地质学”。 维勒完成的人工合成尿素填平了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鸿沟;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揭 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5、“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 麦克斯韦等人的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和磁的统一性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迈尔等人的能 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4)施旺和施莱登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统一,达尔文等人的生物进化论为辩 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自然的基础”。(三)系统自然观1.系统的几个要素及相互关系:从系统的定义可知,要完整的规定或描述系统,必须包括如下五个基本因素:系统 的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功能,系统的边界。系统的思维要求我们在 考察自然物质系统时,不仅要分析系统的组成,而且要分析系统的结构,系统的边界, 系统所处的环境,并且从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关联

    6、中,从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联中 把握系统的功能和行为规律。 系统的组成一一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基本组成是指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 特别重要的或无须再分解的那一个层次的组成。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 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系统的结构一一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 素相互结合的方式(结构与元素的关系)系统的环境一一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对 系统的作用: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 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4)系统的功能一一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

    7、的行为、特征、 能力和作用的总称。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才表现出来。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是自然界系统中的一对矛盾。这里的整体是指自然系统的有机整体,部 分是指自然系统的组成元素。自然系统整体与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如 下两个方面:(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首先,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元素)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保 留了其组成部分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致使在质上系统整体中的个组成部分(元素) 可以分辨,在量上系统整体的某些属性的量是它组成部分的量的加和,即在自然系统中,整 体和部分之间存在

    8、着某种加和性关系或守恒关系。第二,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部分有赖于整体,整体也有赖于部分。由于系统的整体 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而且在某些属性方面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质的继 承性和量的加和性关系。因此,系统的每一组成部分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影响着系统整体的性 质和行为,这体现出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系统整体的制约作用。(2)整体突现性原理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种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处于系统联系中 的组成部分的性质不同于出于自然状态下的性质,使组成部分的原有的某些性质呗屏蔽起来; 另一方面使得系统整体产生出他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甚至对于组成部分来说是毫无 意义的新

    9、性质。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或被 屏蔽),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又称非加和性原理。系统整体的突现性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激发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即 所谓结构效应或结构增值,单个组成是不能产生这种效应的。另一个说法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一一加和性关系 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 生出新质。因此,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一一 非加和性关系整体突现性

    10、关系: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3.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在不同的环境和边界条件下,同一结构产生不同的功能。(2)同一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的结构去实现。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4)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系统功能在实现和发挥的过程中对系统的结构还具有反作用,促进结构的改变。总之,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辨证的。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 决定功能,而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11、,这也是自然物质 系统的一条基本规律。(四)生态自然观1.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口的原因、经济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原因, 而所有的原因都与人类行为的失当有关。行为的背后是观念,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 类的观念,是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1)生态环境问题的人口根源。生态环境恶化与全球人口剧增直接相关。人类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 活需求,就要消耗资源。人越多,消耗的资源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越大,因为在一定的时间空间 内,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系统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时,自然环境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反过来危机人类的生存

    12、与可持续发展。(2)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技术根源。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必然要消耗大量的 自然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还有技术根源。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甚至完全不能 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3)生态环境问题的观念根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人类行为的失当直接相关,人类行为的背后是 人类观念,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价值观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种传统的价值观 就是人类中心主义。他把人看成是大自然唯一具有内在价值

    13、的存在物,是构成一切价值的尺度,自然及其 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具有工具价值。人类生态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人的利益,人类对自然并 不存在直接的道德义务,没有道德责任去维护非人类的生物的利益。2.生态自然观的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 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

    14、建设生态文明。3.生态自然观的特征:(1)全球性。它是以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 的自然观。(2)扑匕判11生。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这种生态视角的批判可以说是人 类视角的批判或代表人类的批判”。(3)和谐性。它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 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3、生态自然观的特征(或核心思想):(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5)树立尊

    15、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要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而作出的一项共同的战略选 择,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的,生态自然观称为可持续发展 理论和战略的重要哲学基础。(原则)(1)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不仅指自然生活,还包括经济和社会方面,持续性原则包 括自然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自然持续性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受能力相协调。发 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考虑环境自净能力,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试用自然 资源和考虑环境成本。经济持续性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而不是以

    16、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可持续 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倡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文明精神。社会持续 性强调社会公平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环境得以实现的机制。自然持续性是前提,经济持续性是基础,社会 持续性是目的,他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公平性原则。在可持续发展中,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 公平两个方面。代际公平强调在发展问题上要足够公正的对待后人,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 展能力为代价。代内公平强调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别的国家的发展为代价, 特别要注意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需求。(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

    17、展着眼点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发展,而是全人类的发展。人类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在 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包含这样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发展的问题,任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 以全球行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方针。(-)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1.科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内涵:(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属于知识范畴,但科学只是知识的 一部分,是知识的较高状态。局部的经验、行家的判断等零碎的知识还不是科学。(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 即是一种科学生产。”(

    18、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 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科学的一种简单 的定义。(4)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科学家遵循 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5)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 产力(6)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既是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 跃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科学文化,强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7)科学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 控制人的力量。特征(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

    19、分析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第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第五,科学具有双刃剑作用,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力 量。(2)国外学者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界对科学本质的思考。(3)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 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 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

    20、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 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 本的组成部分。(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发展的模式:归纳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1.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科学知识是真命题的集合,源于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发展是知识的渐进积累,没 有中断、革命;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陈述的经验内容;经验、观察、事实是中立和客观的;缺点: 累进理论不能说明被摒弃的科学理论,如地心说和燃素说。2.逻辑实证主义:(1)逻辑实证主义以经验为依据

    21、,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 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方法。(2)逻辑实证主义以可证实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并将科学术语与命题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理论术语、理论命题,另一类是观察术语、陈述命题。前一类术语与命题对应 于科学理论,后一类术语与命题则对应于经验事实,其划分的原则就是在于是否通过人的感 觉直接观察到。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证实的观点,实际上肯定了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有是不确定的观点,肯定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总是 具体的历史检验。因此,在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同时,必须懂得个别的局部实践 不足以完全论

    22、证局部实践的作法,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在实践上必然是有害的。3.证伪主义:证伪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检验蕴涵与观察试验结果不相符时,不能唯一的得出假说被证伪 的结论,辅助性假说和观察、实验也是要被怀疑和被审查的。观察实验的结果与蕴涵不一致, 有可能是辅助性假说或观察实验的错误造成的,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假说已经被反驳了。4.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2)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3)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归纳与演绎1.归纳: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归

    23、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 结论具有或然性。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归纳是从与其情境密切相关的特定研究中得到在此情境使用的 一般性结论。把归纳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情境时需要注意其适用性0特点:从个别推出一般结论是未经证实的,具有或然性2.演绎: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演绎推理的结论 是必然性的,只要其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其结论就必然正确。在科学研究中,演绎常常用在科 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特点:(1)从一般到个别;(2)结论是必然的,只要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其结论就 必然正确3.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获得的结论可以成为演绎的前提;演绎是归纳的指导

    24、,演绎得出的结论可以成为进一步归纳的事实来源。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 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4.解释归纳法的合理性: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一 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前提是对若干个别事物的认识,是 单称判断,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到的一般原理,是全称判断。归纳是我们用来预测事件进程的一种策略,尽管这种策略不能保证人们一定获得真理, 但它的合理性在于:它是人们为获得真理所能采取的诸多策略中的最佳策略;并且,归纳是一个自我修正的 过程,它让过去的经

    25、验决定对未来的预测,并且让新的经验修正、否定虚假的信念。如 果我们始终一贯地坚持归纳策略,我们最终总会达到真实的归纳结论。5.正确看待归纳法:(1)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归纳论证本质是不保真的论证;(2)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结论,大大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3)在科学认识中,科学工作者不是单独使用归纳法,他们往往把归纳法和其他科学方法 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克服单独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总之,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仍然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它不但过去是,今后仍然会是科学 发现和科学理论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二)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1.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观察与实验科学观察(1)科学观察:是人

    26、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 性材料的基本手段。(2)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它是一种有理性目标的感性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 活动;它是对于自然状态下客体的感知过程,它不干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 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2)科学实验的特性:科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观察对象;强化对象及其条件;具有可重 复性;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可以较为经济可靠地认识和变革被带入实验 室的“自然对象”。2.科学仪器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

    27、)科学仪器、工具和设备对于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科学实验时,科 研之成败决定于探测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研制。(2)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物质性的科学实践。其中科学仪器有突出的地位。3.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观察中渗透着理论: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特定观察者的背景理论知识特定时期的科学发展.理论渗透在观察陈述的表达之中。观察陈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而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 论联系着理论影响观察(1)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定向作用。观察过程中背景理论的可靠性影响观察可靠性;科学 理论背景的转换有助于科学事实的发现(2)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加工改造作用。观察者的背景经验、信念也会影响

    28、观察的过程。4.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 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 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 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5.观察的客观性问题:观察的客观性的含义一般来说,是指观察陈述要能真实地反映观察对象,包括对象的状 态、性质、规律等。但是,很多时间,客体的属性并没有直接显露出来,或者由于人类感官 的局限,不能直接观察到客体。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观察的客观性是有保证的。(1)要求观察结果可

    29、以重视;(2)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3)观察中应尽量使用先进的实用设备和观测技术。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变革与调整生产关系; 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保证;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以现 代科学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为标志。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 迅猛发展;第二,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 基础上

    30、,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第二,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解 放的杠杆的科学技术,能够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 面、自由的发展。2.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如实地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做出了重大 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探讨。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背 景下,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技术沦为资本家牟利的工具,这是技术应用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 原因;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就必须把技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非理性动力中解放出来。(二)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1.科学共同体的伦理规范:从研究伦理的视角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 个人、动物以及研究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公众利益优先原则”。2.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 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自然辨证法华南理工大学大学期末复习总结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