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docx

    • 资源ID:6678593       资源大小:75.83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docx

    1、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20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有人听过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二、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感知“伊人”的形象,领会人物情感,感受“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2、再次体味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3、领会古人纯朴而丰厚的情感,欣赏简单却不直白的美丽,提升审美品味。三、原文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

    2、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四、注释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从:跟随、追寻。宛:好像、仿佛。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跻:(路)高而陡。坻:水中的小块高地。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未已:没有完,还没有干。涘:水边。右:向右迂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五、诗意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所爱的人,正在水

    3、的对岸。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央。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上。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2、总结开篇以水岸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能相见的惆怅。中间段落用反复咏叹,心上人

    4、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主人公失望和愁闷之情。结尾反复咏叹写出追求之路的漫长艰辛,突出主人公感情的持久急切。七、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

    5、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2)三大表现手法:“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八、问题探究(1)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参考:金秋时节,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矗立水畔,他热烈而急切的追寻所爱的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2)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通过描写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3)全诗重章叠句,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有何作用?参考:1)重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2)一再“溯洄”“溯游”,几度求索,不避险阻,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情真意切。3)渲染凄清朦胧的气氛,也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焦急、惆怅的心情。(4)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参考:每章一、二句,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

    7、章五到八句,写主人公渴慕心上人,历经艰险,对爱情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这样构思,给诗歌增加了朦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5)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参考: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苦闷感伤。主人公渴慕心上人,执着追求,不怕道路险阻,然而心上人却飘忽不定,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6)你认为主人公是怎样的人呢?对于“伊人”你是否有更丰富的理解呢?参考:主人公:热烈向往爱情,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伊人”:爱人,伟大的事业,可贵的亲情,纯洁的友情,美好的理想,自由,还

    8、可以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九、诗歌主旨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十、板书设计【基础过关】 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答案】 诗经【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蒹葭: (2)苍苍: (3)伊人: (4)在水一方: (5)溯洄: (6)阻: (7)溯游: (8)从: (9)宛:(10)萋萋:(11)晞: (12)湄

    9、: (13)跻: (14)坻: (15)采采: (16)未已:(17)涘:(18)右:(19)沚:【答案】(1)芦苇。(2)茂盛的样子。(3)那人,指所爱的人。(4)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5)逆流而上。洄,逆流。(6)艰险。(7)顺流而下。(8)跟随、追寻。(9)好像、仿佛。(10)茂盛的样子。(11)干。(12)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13)(路)高而陡。(14)水中的小块高地。(15)茂盛鲜明的样子。(16)没有完,还没有干。(17)水边。(18)向右迂曲。(19)水中的小块陆地。【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 ,

    10、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2、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3、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4、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5、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 。6、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答案】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2、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3、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4、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5、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6、宛在水中沚【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蒹葭”“溯洄”“溯游”“晞”“湄”“跻”“坻”“涘”“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1、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了“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是有:“道阻且长”“_”“_”。(蒹葭)2、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

    11、诗和远方”,读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_”,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朦胧之美。3、蒹葭一诗,通过“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答案】1、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2、白露为霜3、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跻”“溯洄”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课内诗歌鉴赏(一)(2018湖北初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

    12、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5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答案】 重章叠句(复沓)【解析】 考查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章叠句,也就是篇章相同结构的重复。这种重复可以说结构完全相同,更替的只是其中一两个字,这样写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以达到充分抒怀的功效。6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答案】 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解析】 考查诗句的作用。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根据诗句的上下文来推断诗句的作用。这些诗句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

    13、、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营造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伊人的忧郁感伤的情怀。7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答案】 D【解析】 D项“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

    14、的。(二)古诗词赏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8根据下面几句诗,解释其中“萋萋”一词。(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 茂盛的样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1)“蒹葭萋萋”意思是“芦苇凄清一大片”。(2)“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上的青

    15、草十分茂盛”。(3)“萋萋满别情”意思是“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由此可见,“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9这首诗前两句属于诗经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 用的是“兴”的手法,诗人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象征、对比、比兴、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先说出手法,再分析效果即可。“比”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16、要歌咏的内容。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比兴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冷清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求伊人不得的惆怅。(三)(2015广东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0“萋萋”、“跻”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 萋萋:茂盛的样子;跻:高。【解析】 这道题

    17、目考查的是古诗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古诗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诗文的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萋萋”意思是茂盛的样子。1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清(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抒发的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概括分析。此诗曾被认为是用

    18、来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通过描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表达了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四)(2019全国初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19、【答案】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结成白茫茫的浓霜。(符合诗意即可)【解析】 描述诗歌画面: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13这首诗开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使用了起兴的的手法。用蒹葭起兴,渲染了朦胧冷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皆可)【解析】 考查诗歌开头使用的表现方法及其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20、一方”使用了起兴的的手法。前两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继而引出该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求见恋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五)(2019江苏初三月考)诗歌鉴赏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_。【答案】 重章叠句【解析】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21、,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5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答案】 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暗示随着时间推移,表现主人公的执著追求。【解析】 这首诗每章开头的两句诗用的是“兴”,诗人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6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诗中三处“宛”字句,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

    22、若现的感觉,暗示了伊人飘忽难寻。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C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D意境朦胧,含蓄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答案】 C【解析】 C项“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表述错误,主人公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故选:C。【点睛】 要理解全诗的内容,从诗人所铺陈的内容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读懂诗歌。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中心、意境、写法、修辞等方面的理解,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六)(2017莆

    23、田第二十五中学初三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7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案】 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解析】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在常见的表现手法中,托物起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起兴,先言他物。

    24、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注意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特别是对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1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

    25、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更生动、鲜明的印象。【答案】 A 【解析】 蒹葭和关雎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关雎长于叙事,而蒹葭则没有明确的故事。(七)(2016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初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26、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9请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答案】 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清虚寂寥中略带凄凉哀婉的色彩。【解析】 在翻译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描写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注意不要生硬翻译,二注意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注意适当想象,四注意顺畅表达。20诗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 重章叠唱。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了主人公追寻过程的艰

    27、难,凸显了主人公执着坚持的精神。【解析】 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八)(2018山东初二期中)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

    28、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答案】 D【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D项的理解有误,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描写,而歌者忽上忽下下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这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给读者留下

    29、了深刻的印象。(九)(2019厦门市松柏中学初二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D蒹葭

    30、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答案】 D【解析】 D“都是动态描写”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蒹葭、霜露、小道、湄等都是静态描写。2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来起兴,渲染了深秋时节迷离、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和孤独。(答出“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解析】 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把握。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即用来起兴的。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用以怀“伊人”,烘托抒情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和孤独。同时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加了诗歌意蕴。(十)(2018广东华南师大附中初二期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