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doc

    • 资源ID:6752133       资源大小:5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doc

    1、湖州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实录种树郭橐驼传教学实录 安吉县高级中学 蒋红卫教学目的:学习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读写互动,学习寓言的写作。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提问引导法;讨论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对象: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110班(省一级重点中学高一普通班学生)教学时数: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指导:对照注释读通课文;能熟读成诵;找出字、词、句、文意等方面的疑难之处,准备好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教学过程描述一、导入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

    2、义。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1病偻,隆然伏行。 (病:名次活用作动词,患病) 2故乡人号之驼。(号:名作动,起外号)3 名我固当。 (名:名作动,给起名) 4且硕茂,早实以蕃。(实:名作动,结果子;蕃:形作动,多结果)5 其筑欲密。(筑:名作动,捣土) 6其莳也若子。 (子:名作动,对待孩子)7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作动,抓破) 8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名作动,管理,统治)9 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10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使动用法,使早结果;使多结果)1

    3、1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烦:使动用法,使繁多)1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三、引导学生提问师: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提出一些字词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一一帮助解决;其中一学生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生1:我觉得本文的题目好像有点特殊。师:“特殊”在什么地方?生:我们平时读的传记,一般都是“某某人传”,而这篇传的题目在“郭橐驼传”前面还要加上“种树”两个字,是否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转向大家)大家平时读到过的传记,通常都是给怎样的人作传?生(纷纷答):给名人、伟人作传。师(插问):记录他们的什么情况?生:记录

    4、他们的生平,至少记录他们的某一段比较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师(追问):那么这篇传的“传主”是怎样一个人?作者记录了他的哪些情况?生2:“传主”是郭橐驼,是一个驼背,没有名字,“郭橐驼”只是他的外号。生3(补充):作者并没有记录他的生平事迹,只是记录了他的一种“种树”技艺。(听过几位同学的发言后,教师总结。)师:传记,通常记录名人、传人的生平事迹。而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只是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首先,我来指导大家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师:在朗读古文时,句读的准确停顿非常重要。你只有准确地判断出句中的停顿,

    5、才能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看看以下句子该怎样停顿。(投影):1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3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4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教师先指名朗读,让学生暴露断句时的问题,教师指正。)师:断句时要注意句中的虚词,如、句中的“也”、“而”、“以”等词,它们是句中语气停顿的标志性词语;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如第句“既/然矣”不能读作“既然/矣”;要看清词与词之间的界线,如“争/迎取/养”不能读作“争迎/取

    6、养”。(学生齐读以上4句话)五、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师:郭橐驼种树有他的绝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本“种树经”(板书“种树经”)。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种树经”的?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相关语段。(此时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问题就举手提问;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提问。学生自读课文毕。)师:大家找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了吗?生(齐答):找到了。师:请大家齐声读出相关的语句。生(齐读):“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师:大家觉得这段话中最关键的语句是什么?生4:“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师:还有吗?生5:“则其天者

    7、全而其性得矣。”师:这两句话连起来,正好能组成一句假设复句。大家连起来读一下。生(齐读):“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教师投影这句话)师:这句话最关键的词有哪些?(学生纷纷说出“顺”、“天”、“性”等词,教师顺势板书“顺天性”。)师(追问):什么叫“顺天性”?你能结合郭橐驼的“种树经”说说它的含义吗?(说明:此环节意在为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作好铺垫。)生6:比如种树的时候,要适应树木的本性和自然生长规律,才能使树木长得茂盛,使它早结果多结果。“顺天性”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师:说得很好,那么,我再问一句:“顺其自然”是否就意味着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8、?生(纷纷答):不是。师:何以见得?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根据。(学生再次细读“种树经”。)生7:郭橐驼在种树时能做到“顺其自然”,但并不是放任自流。他在种的时候是非常小心谨慎的。文中“其莳也若子”说明了这一点;种好之后,他才撒手不管,文中“其置也若养”说明了这一点。师:是啊,顺其自然并不表示人们在自然面前无所人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手时才放手。那么“他植者”是怎样种树的呢?请大家将“他植者”的种植方法和郭橐驼的“种树经”对比起来阅读一下。(说明:此教学环境意在指导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文句及文意。)(此时学生活动:大部分同学能准确地将相互对比的语句对照起来阅读。)(投影:明确学生的阅读结果。

    9、)郭橐驼的“种树经” 对比 他植者的种树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既然已,勿动勿虑,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离矣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二)重点指导学生比较“郭橐驼的种树经”和“他植者的种树法”,领会文章的寓意。(说明:这是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与学生的生活

    10、体验结合起来,对“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含义有真切的心理体验,求得一种“心领神会”的体验效果。体验要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在认识过程上要体现一种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师:他值者种树与郭橐驼种树的区别是显而易见。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生(纷纷答):他们都想把树种好。师:对。其实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情感”和“欲望”。(教师板书这两个关键词),但为什么结果却截然相反呢?生8:因为他们的方法不同。师(追问):那么方法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师:方法是从思想中来。一个人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取决了他对这件事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思想。我再问一句:什么叫“思想”?生:师:我查了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思想”这

    11、个词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既然如此,那么必定有些思想是正确的,有些思想是错误的。这决定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那么什么样的思想才是正确的呢?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才是正确的。师:说得对。做事情要“理智”地把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得最漂亮的事情肯定是“情感、欲望”与“理智、规律”和谐统一。如果只以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出发做事,有时难免会好心办坏事,或欲速则不达,就像“他植者”种树那样。(板书“理智”“规律”两个关键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郭橐驼的“种树经”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大家是否看到或听到过和“他植者”类似的情形呢?请大家结合

    12、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来谈谈,思维越开阔越好,大家可以相互讨论。(此时学生活动:纷纷互相讨论,气氛热烈,兴致很高。讨论毕,踊跃举手发表看法。)(以下是对学生所发表见解的摘要汇总)有学生联系到“教育培养子女”问题。学生对眼下盛行于大学中的“父母陪读”现象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做法利大于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学生联系到最近暴发的“印度海啸”现象,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能理智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顺应自然规律办事,对沿海地区进行过度开发利用,比如搞建筑、开发旅游项目等活动,破坏了沿海的红树林和近海的珊瑚礁,致使海岸线上失去许多对海浪袭

    13、击具有阻挡作用的天然屏障,所以海啸造成的灾难特别巨大。有学生联系到“大跃进”现象,认为当时提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七年赶上英国,十年超过美国”等口号是很荒谬的,虽然当时人们改造旧中国的热情值得赞赏,但做法却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有学生联系到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不能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妄图搞独裁,结果被人民战争所打败。 教师(小结):所谓“小寓言大智慧”(板书之),寓言是可以常读常新的,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读同一则寓言,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同学们刚才从“种树经”中获得的启示都有独特的理解,很好。 当年柳宗元写这则寓言时,或

    14、许没有我们现在想得这么多,他给郭橐驼作传,介绍他的“种树经”的意图是什么?请找出相关的段落。 生(齐答):最后两段。(学生齐读这两段。)师(问):这两段中有一个词正好与前文的“种树经”形成对应关系,大家能否把这个关键词找出来?生9:“官理”。生10:“养人术”。(教师赞许,板书之。)师(追问):大家怎么理解“养人术”的含义?生11:“养人术”就是治理百姓的方法。师:那么应该写成“治民术”了,可作者为什么用“养”呢?生12:我觉得柳宗元说的“养人术”是指“休养生息”的意思。师:说得好。那么“休养生息”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你能否根据文意来谈谈自己的理解?生:我觉得“休养生息”就是官吏在治理百姓时

    15、能顺应百姓生活生产的自然规律,让他们自主地安排生活和生产,并能解除过重的捐税,使他们自由地繁衍生息安居乐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无为而治”。师: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提出“休养生息”的主张?谁能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来谈一谈?生13:柳宗元是唐朝人。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他生活在哪个时代?生(语塞):师(补充):柳宗元主要生活在中唐时代,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可是在郭橐驼的描述中,当时的官吏又是怎样做的呢?生(齐声读出):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

    16、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师:谁能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一下官吏们的所作所为?生14:名为“爱民”,实为“繁政扰民”。师:对,“繁政扰民”这个词用得好。大家在他的其他文章中读到过类似的批评时政的文字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纷纷背诵出初中读过的捕蛇者说中的一段话。)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师:大家再来仔细研读这两句话,品味一下语言中的意味。(投影,学生齐读)仔细体味下列句子中所蕴含的意味:1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7、。2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话中柳宗元所要表达的感情?生15:第一句中的“好、烦、若、而”这些词有强烈的嘲讽意味,揭开了这些官吏们伪善的面纱,他们表面上打着“爱民”的旗号,实际上干的都是“扰民、害民”的勾当。生16:我说说第二句。这句话中用了“又何以耶”的反问句式,语气特别强烈,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官吏们的“扰民”行为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师:说得很好。以后大家读文言文时,请不要忽视品味虚词,它们有时在表达情感时会起到很重要得作用。(回到课堂开始时得提问,作为小结。)刚开始上课时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柳宗元为什么要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

    18、,而且介绍的是他的一种“种树”的技艺,现在大家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生17:我觉得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是“传记”,实际上是一篇“寓言”。传主“郭橐驼”这个人物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作者虚构的,叫“张橐驼”“李橐驼”也无所谓。重要的是他的“种树经”,作者是想借“种树经”来表达“养人术”的政治主张,建议统治者引以为戒,整顿吏治。(学生再次齐读全文,结束对课文的阅读。)六、指导课后“探究性学习”。课前的准备:教师课前指导学生阅读“高考优秀作文寓言故事类”(包括最美丽的鸟、上帝的回答、“诚信”漂流记、百元钞票的自述等五篇满分作文。)过程描述:师:同学们看过这些优秀作文后,有怎样的评价?生18:这些

    19、作文在文体上都用了寓言故事的体裁,比较新颖。生19:故事讲得比较生动,读起来很有趣味。生20:作者所构思的故事都有比较深的寓意,耐人寻味。其实作者就是把要阐述的道理用一个故事来表现了,感觉比读议论文要生动有趣些。师:是啊!应该说寓言是一种不错的文体,值得借鉴模仿。现在高考作文要求“文体自选”,大家多练习一种文体,就意味着多一条写作的路子。那么写作寓言有哪些最基本的要求呢?(投影展示)怎样写“寓言”?1、编故事:可以是虚拟的,动物故事或生活小事;叙事要有“情趣”;2、一定要有耐人寻味的“理趣”;3、“事”与“理”之间一定要有隐喻、象征的关系。师:今天老师布置给大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读寓言

    20、,明事理,学创作”。希望大家课后多阅读一些古代经典寓言故事,比如柳宗元的三戒、刘基郁离子中的一些名篇,领会这些优秀寓言的深刻寓意,多揣摩古人创作寓言的取材方式和写作技巧,平时多练习构思和写作,“三年磨一剑”,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成功的寓言的。下课。(下发“探究性学习”材料。)附:【探究性学习】(摘要)读寓言,明事理,学创作一、学习寓言,要注意从作品记述的故事和描写的形象人手,看看作者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文中点明或包含了什么道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来理解寓意。说说以下这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柳宗元寓言: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罴说、蝜蝂传 刘基寓言:卖柑者言、工之侨献琴等二、学习构思寓

    21、言故事:认真阅读古代的经典寓言故事,揣摩古人创作寓言的取材方式和写作技巧;根据提供的话题,尝试构思寓言。话题:心存善念 懂得感恩 利己与利人【教后感言】提起文言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已经太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了:先指导学生朗读,尔后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翻译,尔后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反复练习加以巩固,尔后学生背诵课文,尔后老师累了,学生烦了,兴趣没了。是不是所有的文言文都只能这样教?是不是除了语言学习之外,可以抛弃其他的重要文化信息?把语言学习的重担交给学生吧,因为每篇课文下都有那么多注解,相信他们能读懂,老师只要在紧要处点拨一下就行了。老师,请你学会偷懒。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吧。老师是一

    22、名指挥,演奏交响乐的任务就交给每一位乐手。你的指挥棒上发出的指令应该是有价值的提问,是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理解、探索的信号。课堂需要热闹,那是学生朗朗的书声;课堂需要沉默,那是学生潜心的品悟。我们老师总是用心良苦,希望眼前的每一位学生都同样的优秀,像自己一样的博学;我们老师总是慷慨得无以复加,总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传递给学生。所以我们总是不停地讲、讲、讲。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我们的知识宝库中,有多少知识和情感是我们的老师填入我们的大脑?又有多少知识和情感是由我们自己的阅读品悟获得?的确,每一篇文章都已经“死”了,因为它们从远古传来,只是静静地躺在语文课本中;但每一篇文章又都是“活”的,它们“色香味”俱佳:那是字里行间闪烁的人生智慧、作者的悲喜交加、行文构思的苦心孤诣这些都是一种“大文化”,是潜藏在语言背后更鲜活的宝物。难道一篇文章的千古流传不是靠这些而是靠“通假”“词性活用”“宾语前置”?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些宝物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买椟还珠”的故事,不可忘记。把学生唤醒!把文章唤醒!


    注意事项

    本文(《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