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程设计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

    • 资源ID:6887291       资源大小:89.9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程设计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

    1、5、原料纯度及配比:原料其中的杂质可能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而活 性下降,如乙炔和硫化物使催化剂永久中毒, 乙炔和银形成的乙炔银 受热会发生爆炸性分解;使选择性下降(铁离子) ;使反应热效应增 大(H 2、C3 以上烷烃和烯烃) ;影响爆炸极限,如氩气是惰性气体但 其会使氧的爆炸极限浓度降低而且增加爆炸的危险性, 氢也有同样的 效应,故原料中的杂质含量要严格控制。 (乙炔 5ppm,C 3 以上烃 1ppm, 硫化物 1ppm,H 25ppm )进入反应器的混合气组成:由于反应的单程转化率较低故采用 具有循环的乙烯环氧化过程, 进入反应器的混合气是由循环气和新鲜 原料气混合而成的,

    2、其组成既影响经济效果也关系生产安全。 氧的含 量必须低于爆炸极限浓度, 因乙烯的浓度影响氧的极限浓度而且影响 催化剂的生产能力, 所以其浓度也需控制。 乙烯和氧浓度有一适量值 (如浓度过高,反应快,放热多,反应器的热负荷大,如放热和除热 不能平衡,就造成飞温) ,以氧为氧化剂为使反应不致太剧烈仍须加 入稀释剂, 以氮作稀释剂进反应器的乙烯浓度可达 15-20% ,氧浓度 为 8% 左右。由于反应的转化率比较低,为了充分利用原料从吸收塔 出来的气体须循环, 由于循环气中含有杂质和反应副产物所以需要在 循环之前将一部分有害气体排除, 即脱除二氧化碳。 从吸收塔排出的 气体,大部分( 90% )循环

    3、使用,小部分送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用 碱洗法(热碳酸钾溶液)脱除掉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环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但适量提高其含量对反应 的选择性有好处, 且提高氧的爆炸极限, 故循环气中允许有一定量二 氧化碳,但不宜过多,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须脱除。6、反应器的选择:由于此反应为气固相反应,并且催化剂比较贵所以选择固定床 反应器。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须换热介质进行换热, 采用对外换热 式换热,根据反应的热效应求得反应的温度在 180-250 ,所以选 择矿物油作为换热介质。 反应器为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采用外部循 环式换热。7、能耗: 关于能耗方面,除了反应选择性和反应热的利用等影

    4、响因素外, 环氧乙烷吸收液的浓度和吸收水热量的利用,对能耗也有显著影响。 在环氧乙烷吸收系统和解吸收系统设置多个换热器, 以回收不同位能 的热量;低位能热量的回收和利用, 降低吸收水温度以提高吸收效率, 提高吸收液中环氧乙烷的浓度, 减少循环水量, 二氧化碳系统热量的 回收和利用等,均可降低能耗。、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一)、氧气氧化法反应部分1、工艺流程草图二)、流程草图说明乙烯催化氧化法制环氧乙烷的工艺需注意以下两点;1、安全性的保障:对此工艺,由于副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若 反应热未及时移走,就会导致温度难于控制,产生飞温现象。由于是 氧气做氧化剂, 还存在爆炸极限的问题,

    5、所以反应气体的混合至关重 要。可借用多孔喷射器对着混合气流的下游将氧高速喷射入循环气和 乙烯的混合气中,使它们迅速进行均匀混合。为控制氧气、乙烯的浓 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也为使反应不致太剧烈,需采用惰性致稳气,可 采用 N2或 CH 4做致稳气。2、生产经济性的保障:对化工行业的生产工业来说, 经济性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满 足此要求, 应想办法使反应的选择性提高, 故应采用性能良好的催化 剂,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决定着反应的选择性。 并用抑制二氯化烷来抑 制副反应的发生。 还应考虑能量的利用律, 想办法利用生产流程中各 种位能的热量,充分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新鲜原料氧气和新鲜原料乙烯与循环气

    6、混合后, 经过热交换器预 热一段时间后, 从反应器上部进入催化床层。 自反应器流出的反应气 环氧乙烷含量仅 1-2% ,经热交换器利用其热量并进行冷却后,进入 环氧乙烷吸收塔。 由于环氧乙烷能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 故采用水做 吸收剂以吸收反应气中的环氧乙烷。 从吸收塔排出的气体, 大部分(约 90% )循环使用,而一小部分需送 CO2 吸收装置,用热碳酸钾溶液 脱除掉副反应所生成的 CO2。送 CO2 吸收装置那一小部分气体在二氧 化碳吸收塔中与来自再生塔的热的贫碳酸氢钾 - 碳酸钾溶液接触。在 二氧化碳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钾。 自二氧化碳吸收塔塔顶排出的气体 经冷却,并分离出夹带的液体后,返回

    7、至循环系统。二氧化碳吸收塔 塔釜的富碳酸氢钾 - 碳酸钾溶液经减压入再生塔,经加热,使碳酸氢 钾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碳酸钾, CO2 自塔顶排出,再生后的贫碳酸氢钾 -碳酸钾溶液循环回二氧化碳吸收塔。三、物料衡算一)、已知数据(1)用 N2 作为惰性致稳剂时的原料气组成组成C2H4O2N2CO2CH4C2H6ArH2Omol,%15.007.053.2710.550.630.8712.400.28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 12.3%选择性: 73.8%环氧乙烷的吸收率: 99.5%O2中夹带 Ar 0.00856 mol ,循环排放气中含 Ar 为 12.85% ,产品 环氧乙烷中含 Ar 0.006

    8、31 mol 。2)用 CH4 作为惰性致稳气时的原料气组成mol , %25.007.8-6.4153.790.076.900.03 8.14%73.8%99.5%O2 中夹带 Ar 0.00856 mol ,循环排放气中含 Ar 为 12.85% ,产品 环氧乙烷中含 Ar 0.00631 mol 。二)、乙烯催化氧化制环氧乙烷物料衡算框图图-2其中: FF新鲜原料气MF 混合原料气RP混合反应气SP混合分离气RC循环气P产品环氧乙烷W排空废气SPC未脱除二氧化碳的循环气SRC脱除二氧化碳后的循环气(三)、衡算过程衡算基准:进入反应器的混合气 100mol 衡算范围:以下各步的衡算范围如图

    9、 -1 所示 反应器中的反应:混合气中乙烯的转化量: 100 15% 12.3%=1.845mol 生成环氧乙烷的量: 1.845 73.8%=1.3616mol 生成二氧化碳的量:(1-73.8% )2=0.9668mol 生成水的量: 0.9668mol消耗氧气的量: 1.3616 1/2+0.9668 3/2=2.1310mol 由此可得反应混合气 RP 的组成:乙烯:15%-1.845=13.155mol氧气:7%-2.1310=4.8690mol环氧乙烷: 1.3616mol二氧化碳:10.55%+0.9668=11.5168mol水:0.28%+0.9668=1.2468mol其他

    10、气体因未参与反应,故它们的量仍与原料气一样。所以反应气出口的气体组成( RP)为:13.155+4.8690+11.5168+1.24678+1.3616+53.27+0.63+12 .4+0.87=99.3192molC2H4O13.2454.911.5950.6341.3711.2550.87612.48553.635(2)以吸收塔为衡算范围来确定 SP 的组成在吸收塔中, 99.5% 的环氧乙烷被吸收,故产品中环氧乙烷的量为:1.3616 99.5%=1.3548环氧乙烷中夹带的 Ar 的量:1.3548 0.00631=0.008549mol对 Ar 作物料衡算, RP 中 Ar 的量

    11、=SP 中 Ar 的量+ 产品 P 夹带的Ar 的量SP 中 Ar 的量:12.4-0.008549=12.39145mol对C2H4O作物料衡算, RP中C2H4O的量=SP 中C2H4O的量+P 中C2H4O 的量SP中C2H 4O 的量:1.36161-1.3548=0.006808mol ,很小,故不考虑。SP 中 H 2O 的量不计,其他气体的量不变。 (单位: mol )C2 H 4:13.155 O2:4.8690 CH 4:0.63 H2O:1.2468C2H6:0.87 CO2:11.5168 N 2:SP 中与 W 各物质的组成相同, SP 中 Ar 占 12.85% 吸收

    12、塔出口的气体量( SP)=12.39145/12.85%=96.4315molC2H 4O13.6425.04911.9430.650.90212.55.2485(3)、确定新鲜原料 FF及循环气 RC 的组成设 FF中 O2为 x mol ,C2H4为 y mol ,RC中 O2为 z mol , C2H4为 s mol以整体为衡算范围, 对 Ar 作物料衡算新鲜原料中 Ar 的量等于 产品中夹带的 Ar 的量与排放气中 Ar 的量之和。即: 0.00856x=0.0085488+W 12.85% 以吸收塔为衡算范围,分别对 O2、C2H4作物料衡算,RP中 O(2 C2H4) 的量等于 R

    13、C 中 O2(C2H 4)的量与排放气 W 中 O2(C2H 4)的量之 和。且排放气 W 各物质的组成与 SP 中的组成相同。对 O2 有: 4.869025=z+W 5.049% 对 C2H4 有: 13.155=s+W 13.642% 根据 A 点物料平衡, MF=FF+RC由A 点O2平衡,有: 7=x+z 由A 点C2H 4平衡,有: 15=y+s 联立上述五式,解得: w=0.07789mol x=2.1679mol y=1.8556mol z=4.8321mol s=12.1444mol即新鲜原料 FF中O2为 2.1679mol ,C2H4为1.8556mol 新鲜原料中 O2

    14、 夹带的 Ar 的量: 2.179 0.00856=0.0186mol 由 A 点 Ar 平衡, MF 中 Ar 的量=FF 中 O2夹带的 Ar 的量 +RC 中Ar 的量,故循环气 RC 中 Ar 的量为: 12.4-0.0186-12.381molRC 中其他物质的量与 MF 中的量一样。 mol ) C2H 4:13.1444 O2:4.8321 CH4 :10.55 N 2:53.27 Ar : 12.381循环气体的组成( RC)为:13.1444+4.8321+0.63+0.28+0.87+10.55+53.27+12.381=95 .9765mol13.6955.03710.9

    15、90.6560.2920.90612.955.5(4)、确定未脱除 CO2 的循环气 SPC 的组成根据 B 点 CO2 平衡, SP 中 CO2的量= 脱除的 CO2的量+ 循环气 RC 中 CO 2的量,又循环气 RC 中 CO2 的量与混合原料气 MF 中 CO2的 量相同。脱除的 CO 2的量: 11.51678-10.55=0.96678mol 根据工艺条件,可设 CO 2脱除装置中 CO 2的脱除效率为 70% ,则送 入 CO2 脱除装置中 CO2 的量为: 0.96678/70%=1.3811mol脱除 CO2 后的循环气 SRC 中 CO2 的量为:1.3811-0.9667

    16、8=0.4143mol根据 C 点 CO2 平衡,RC 中 CO2 的量=SRC 中 CO2 的量+SPC 中 CO2的量SPC 中 CO2 的量:10.55-0.4143=10.1357molSPC 与 SP 中各物质的组成相同,故 SPC 中 CO2 占 11.943%未脱除CO 2的循环气( SPC)的总量:10.1357/11.943%=84.867molSPC/SP=84.867/96.43153=88% ,即从吸收塔出来的混合气有88% 直接循环,有 12% 送入 CO2 脱除装置中根据 SPC 与 SP 中其它物质的组成相同,可得 SPC 中各物质的量,由 C 点物料平衡,有 R

    17、C=SRC+SPC95.9765-84.867=11.1095mol14.14.923.730.722.50.9413.357.5C2 H 6:0.1045CO2:0.4143N 2:6.39 Ar :1.4756(四)、数据校核及结果评价(1)、校核数据 总物料衡算: FF=P+W 吸收塔物料衡算: RP=SP+P 结点 A 物料 衡 算 : MF=FF+RC 结点 C 物 料 衡算 :RC=SPC+SRC 根据上述物料衡算式对总气体量及各物质的量分别进行校核, 计算结 果基本符合上式。(2)、结果评价在实际工艺过程中, 由于在环氧乙烷吸收塔中, 水也溶解了其它 微量气体, 所以产品 P 中

    18、并非仅有环氧乙烷及微量的氩, 而在计算过 程中没有考虑那部分气体的量, 视产品中仅有环氧乙烷和氩, 所以导 致 SP 的气体总量及部分物质的量不精确,但误差很小,并不影响整 体结果。在计算过程中,将 SP 中水的量视为零,因 SPC 与 SP 的组 成相同,所以 RC 中的水考虑为从 SRC 中来,即从 CO2 脱除装置中 出来的循环气带出了少量的水,从而满足水的平衡。四、计算结果概要气1.8561513.1611.581.56713.1445.913.2513.6413.72.16874.8694.2850.5474.83253.646.886.3953.6411.5210.140.4141

    19、.5511.611.940.550.080.7650.1050.01912.412.3910.911.47612.380.4612.4912.851.2471.3621371总计4.04210099.3296.4384.86711.1195.980.719( mol )五、工艺流程及控制点说明(一)工艺流程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流程1、 主要流程(1 ) 原料流程原料乙烯、 氧气和致稳氮气来自界区, 它们与循环物料气的混合 气体在氧气混合站(H-102 )充分混合后,进入气-气换热器(E-111 ) 与反应生成气换热后,从充填银催化剂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D-110 )的上部进入催化床层,在一

    20、定温度( 220 260 )和压 力( 2Mpa )下,进行氧化反应。(2 ) 吸收流程已反应的气体自氧化反应器( D-110 )下部流出,进入气 - 气换 热器 ( E-111 ),被 反应 原 料 气冷却 后进入 环 氧乙 烷 水吸收 塔 ( D-115 )。在吸收塔中,以水做吸收剂,吸收反应气体中的产物环氧乙烷。 吸收剂自塔上部进入, 环氧乙烷吸收液自塔中部流出, 进入环氧乙烷 精制流程。为提高环氧乙烷的吸收率, 从吸收塔顶部排出的气体, 再送入塔 下部,进行循环吸收。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吸收气, 一部分作为循环排放气排至蒸气加 热器( B-110 )中烧掉;另一部分作为循环气与致稳气氮气

    21、进入循环 压缩机( C-110 ),加压后,混合气大约有十分之一送至二氧化碳脱 除流程,脱除二氧化碳,再返回至循环气系统;一部分经添加抑制剂 二氯乙烷后,进入氧气混合器( H-102 ),与原料乙烯、氧气混合, 成为原料气。2、 辅助流程(1 ) 热油循环流程乙烯的环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其副反应为乙烯完全氧化为二氧 化碳和水的反应, 是强放热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应及时将所产生的反 应热移走,否则不仅会使选择性下降,甚至会产生飞温现象。本方案 中,用矿物油作冷却剂,移走反应热。循环载热的热油经热油冷却器( E-110 )冷却后,进入氧化反应 器(D-110 )的上部,吸收反应热后从反应器下部流

    22、出。由于此时热 油温度较高,为防止热膨胀使输油管变形, 应与热油膨胀罐( F-110 ) 连接。同时为了补充循环过程中的矿物油损失,设一热油贮罐 ( F-115 ),并以 2kg/cm 的蒸气加热,经加热的热油由输送泵 ( G-115 )打出,与反应器下部流出的高温热油混合后,由热油泵 ( G-110 )送入热油冷却器( E-110 ),如此不断循环。2 ) 、蒸汽流程在热油冷却器( E-110 )中,热油在换热冷却的同时产生高压蒸 汽,一部分送至用户,另一部分进入蒸汽加热器( B-110 )进一步提 高起热位。蒸汽加热器( B-110 )以燃料油及吸收塔中排出的循环排 放气等作燃料,通入空气燃烧,来加热蒸汽,产生高热位蒸汽,经循 环压缩机( C-110 ),减压变为低压蒸汽,作为流程中其他设备热源 之用。(3)、抑制剂流程 为抑制副反应,氧化反应过程中需有抑制剂二氯乙烷( EDC)加 入,用中压氮气作载气。抑制剂由抑制剂罐( F-1308 )送入抑制剂 蒸发器( F-30A ),经加热蒸发与压缩后的致稳气、循环气混合,进 入混合器。二氧化碳脱除系统工艺流程1、 脱二氧化碳循环气流程经循环压缩机( C-110 )加压后,循环气的一部分进入接触塔 ( D-21


    注意事项

    本文(课程设计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