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197861       资源大小:21.9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Word文档格式.docx

    1、选C。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导致官方与民间态度不同的原因,故C项正确。3(2016山西晋中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

    2、政”,据材料“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可知孟子主张以父母论君民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论及君民关系,故B、D两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故C项错误。4(2016陕西宝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孔子“仁”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选B。材料重点讲了君主要善待老百姓,从而让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安定太平,这正好体现了孟子

    3、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思想家主张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5(2016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材料中“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信息说明荀子强调“礼法并用”,对传统礼治思想进行了改造,发展了传统儒家中“礼”的思想,故B项正确。6(2016湖南怀化高三模拟)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

    4、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 B韩非子C老子 D墨子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选择C项符合题意。7(2016河北邢台高三摸底)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

    5、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A无为而治 B礼法并用C礼乐仁政 D严刑峻法选D。材料关键信息“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意思是明君懂得这些,所以不培养仁爱之心而加强威严之势。材料体现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故D项正确。8(2016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董

    6、仲舒把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不是吸收,故B项错误;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并没有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材料中未体现“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故D项正确。9(2016河南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根据“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将“天”与“人事”结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7、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可知,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提出这一理论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这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10(2016河北邯郸高三模拟)“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以后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材料中“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

    8、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表明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11(2016湖北黄冈高三质量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12(2016河北邯郸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

    9、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A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D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强调“三纲五常”,妇女地位低下,而材料反映了宫廷女性可以参政议政,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朝廷对女性参政的鼓励,故B项错误;宫廷女性不能代表所有女性,故C项错误;女权运动开始兴起是在近代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016山东淄博高三模拟)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0、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材料二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材料三据新华网报道,2005年是孔子2 556岁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

    11、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曲阜是祭孔的主会场。9月28日8时10分,万仞宫墙城门徐徐打开,浩浩荡荡的祭孔队伍沿孔庙中轴线,徐徐前行,来到大成殿前参加公祭及传统祭祀活动。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用3个小时的宏大篇幅向全球直播。(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6分)领域信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10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

    12、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8分)(1)第一小问政治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鲁哀公下令”说明诸侯强大,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兴起;第二小问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来答;第三小问文化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来答。(2)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二中的四次祭孔可以得出特点,即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秦汉政治、经济、思想和教育的举措来答。(3)第一小问继承,结合材料三中的信息可以得出沿袭传统祭孔仪式(或者重视仪式);以曲阜孔庙为主祭

    13、地点;以褒奖孔子发扬儒学为目的。第二小问创新,结合材料三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作答。第三小问益处,可从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分析。答案:(1)每个领域任答一点即可。诸侯强大(祭孔);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崛起衣冠车琴的生产;建造房屋儒学产生;祭祀文化流行;制作使用书册(2)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

    14、学校的建立,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3)继承:沿袭传统祭孔仪式(或者重视仪式);创新: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共同主办;世界各地的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等共同参与;CCTV向全球直播活动实况。益处:有利于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开展全球性研究与普及。(其他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

    15、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

    16、,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即可,表现在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从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角度回答。(1)主张:兴办学校;教化人民行仁、义、礼。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者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力更大),阻碍了学术思想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或阻碍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