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产实习报告论文.docx

    • 资源ID:7484530       资源大小:151.3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产实习报告论文.docx

    1、生产实习报告论文第一章 生产实习概述 第一节 生产实习的作用 生产实习在这里所指的生产实习不是单指生产,而包括生产、经营、服务等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学校的生产实习从广义来说包括:实践实习、课程实习、顶岗生产实习等几个部分。而这里主要谈的是毕业前的狭义的顶岗生产实习,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学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到企事业单位去顶岗作业,在学校看来是实习,对用人单位看来相当于既是实习又是工作。生产实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是区别于认识实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它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因此

    2、生产实习是培养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是校内教学的总结。可以说,没有生产实习,就没有完整的教育。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生产实习管理的质量。生产实习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及学生的就业前途,也间接地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现在的生产实习的特点是:学生的生产实习活动是在生产实习单位进行的,生产实习在我国一般是结合产品的生产进行的。其形式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习实践。而领队的教师是校内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部分职能部门和毕业班段长班主任)和学校聘请的校外生产实习指导员(如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生产实习是与

    3、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中,生产实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生产实习区别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领会,而生产实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向生产向实际学习。通过现场的讲授、参观、座谈、讨论、分析、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来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生产现场的实际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第二节 生产实习的意义生产实习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的群众性观点、劳动观点、工程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认识和了

    4、解焦炭从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培养我们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我们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 焦炉第一节 炼焦炉技术的发展炼焦炉是将煤料炼制成焦炭的大型工业炉组,由于炼焦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5、和化学产品的回收利用,是炼焦炉的炉型得到逐步改进。现代焦炉以室式炼焦为主,焦炉炉体由耐火材料砌筑而成。 现代炼焦技术到20世纪20年代已经基本定型,但各项工艺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又有重要发展。主要成就有焦炉容积大型化、干法熄焦及其大型化、装炉煤预处理、焦化厂环境保护和生产自动化等。现代焦炉有多种炉型,炉体结构不断改进,到那焦炉的发展应该满足下列共同的基本要求:(1) 焦饼均匀成熟,焦炭质量好,块度均匀而适度;化学产品二次裂解损失少。(2) 生产能力与相关工业要求相适应,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高。(3) 加热系统阻力高。(4) 热工效率高,能耗低。(5) 炉体坚固、严密,炉龄长

    6、。(6) 生产操作可靠,热工调节方便,劳动环境好,便于维护与检修。第二节 焦炉炉体概述 现代焦炉主要由炭化室、燃烧室、斜道区、蓄热室和炉顶区组成,蓄热室以下为烟道与基础。炭化室与燃烧室相间布置,蓄热室位于其下方,内放格子砖以回收废热,斜道区位于蓄热室顶和燃烧室底之间,通过斜道使蓄热室与燃烧室相通,炭化室与燃烧室之上为炉顶,整座焦炉砌在坚固平整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烟道一端通过废热开闭器与蓄热室连接,另一端与烟囱连接。根据炉型不同,烟道设在基础内或基础两侧。而首钢焦化厂则采用下喷式焦炉,因此,焦炉结构多了地下室。 以下分别简介焦炉各部分的结构:(1) 炭化室炭化室是煤隔绝空气干馏的地方,是由两侧炉

    7、墙、炉顶、炉底和两侧炉门合围起来的。炭化室的有效容积是装煤炼焦的有效空间部分;它等于炭化室有效长度、平均宽度及有效高度的乘积。炭化室的顶部设有25个装煤口,其顶部还设有12个上升管口,通过上升管桥、管与集气管相连。这样虽然一次投资较多,但有利于荒煤气的导出,这不仅对装煤操作有利,而且可以减少煤气向大气逸出和防止护炉铁件烧毁为了推焦顺利,焦侧宽度大于机侧宽度,两侧宽度之差为50,大容积焦炉锥度为60.炭化室的锥度不宜太大,否则将扩大机、焦侧结焦速度差,导致焦块度不均。(2) 燃烧室燃烧室与炭化室依次相间,为调节和控制燃烧室长向的加热,现代焦炉的燃烧室均分隔成若干立火道,大型焦炉的燃烧室为2632

    8、个立火道。(3) 斜道区蓄热室与燃烧室相连接的通道称为斜道。斜道区位于炭化室及燃烧室的下面、蓄热室的上面,是焦炉的重要部位,进入燃烧室的高炉煤气、空气及排出的废气均通过斜道。(4) 蓄热室为了提高焦炉热效率,充分利用焦炉加热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现代焦炉设有蓄热室。蓄热室位于斜道的下部,通过斜道与燃烧室相通,是废气与空气(高炉煤气)进行热交换的部位。蓄热室预热煤气与空气时的气流称为上升气流,废气称为下降气流。(5) 炉顶区炼焦炉炭化室盖顶砖以上的部位称为炉顶区。在该区有装煤孔、上升管孔、看火孔、烘炉孔、拉条孔等。第三节 我国现有炉型及主要设备 我国使用的炉型较多。在1953年以前主要是恢复和改建

    9、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奥拓型、考贝型、黑田、日铁、亨塞尔曼和索尔维型等老焦炉;随后又兴建一批前苏联设计的BP-56型和JIK-49型焦炉;1958年以后,我国成功地设计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8型焦炉、JN55型焦炉、JN60型焦炉。目前,对原有焦炉基本上都进行了大修和改造,炉型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炉体结构更加先进。我国目前使用的焦炉炉型主要有JN60-82型和58-型407等。常规炼焦生产工艺设备除焦炉砌体外,还有护炉设备炉门设备加热设备导出煤气设备焦炉机械熄焦设备筛焦设备及其他附属设备等。其中焦炉机械包括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和熄焦车。第三章 粗煤气的净化回收第一节 概述炼焦煤在焦炉经高温炭化,对

    10、干煤而言,月75左右变成焦炭,另25左右生成各种化学物质(称炼焦副产品),以荒煤气的形式自上升管逸出。此外,通常炼焦的装炉煤为湿煤,约含10的水分,并且在炼焦的过程中还有化合水生成,这些水都成为蒸汽随荒煤气一起逸出焦炉。荒煤气必须经过净化使之成为洁净煤气,才能够通过煤气管道外送及供用户使用。在荒煤气的净化过程中,经过冷却、吸收、解吸、化学转化、蒸馏分离等单元操作,可分离出焦油、氨水、粗笨(或轻苯重苯),并将煤气和氨水中的氨、硫化氢、氰化氢等有害物质去除且制成有用的化学产品。荒煤气冷却后,其中沸点较高的物质冷凝为液态称为焦油。目前技术可行且具有经济性的产品可达上百种乃至数百种。主要的大宗产品有酚

    11、类、萘、沥青及轻油、酚油、洗油、蒽油等馏分。这些馏分还可以进一步地分离提纯出各种有用的产品。由于煤焦油廉价易得,因此到目前为止,仍是有机化工所需的芳香烃的重要来源。煤气中的苯族烃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一个洗油吸收、脱苯蒸馏以回收,获得粗苯。粗苯精制可得苯、甲苯、二甲苯及古马隆-茚树脂、重苯溶剂油等产品。因此,焦炉煤气的净化过程就是分离出有用的产品,去除有碍煤气使用的物质的过程。第二节 粗煤气的净化回收工艺 煤气净化的最基本原理就是基于吸收时的汽液平衡,而平衡关系是随温度变化的,温度低一些,净化效果就好一些。煤气经鼓风机压缩后,其温度可达2030,为了满足后续净化工序的需要,必须将其进行冷却降温,

    12、茚该冷却是煤气进化工序的需要,必须将其冷却降温,茚该冷却时煤气净化系统中煤气的最后一次冷却,故称为终冷。最常用的终冷工艺是用循环水直接喷洒冷却煤气。煤气中的硫化氢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其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且与氮氧化物一样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各种不同的煤气净化工艺其本质的区别是在于脱硫脱氰工艺的不同。焦炉煤气脱硫通常分为干法脱硫、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一般用于煤气量小、脱硫要求高的场合,在焦化厂很少采用。脱除煤气中的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水洗脱氨,一种是硫酸或磷酸吸收脱氨。后者是化学吸收。首钢采用的是AS工艺,是典型的水洗脱氨工艺,脱氨后的富液依次进入脱酸塔、蒸氨塔,用蒸汽加热解吸,解

    13、吸出的氨气可分解制低热值煤气或制硫酸铵、无水氨等。煤气中苯族烃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其回收的工艺过程为吸收-解吸的联合过程。从焦炉煤气中回收苯族烃常采用工艺简单、经济可靠地洗油吸收法。第四章 煤焦油的精制第一节 概述 煤焦油是一种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是煤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产品。按照热解温度的不同可把煤焦油大致分为3类,即低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煤焦油一般是由煤高温干馏得到的,高温干馏是在焦炉的炭化室中进行的。煤在炭化室内经干燥、热解形成胶质体,生成半焦,经过进一步炭化而形成焦炭。由于焦炉的特点,在炭化室内的结焦是成层结焦。在成层结焦过程中,胶质体内发生激烈

    14、的热解反应,形成大量的初次热解产物。煤焦油中的组分非常复杂,其有机化合物组分估计上万种,已被鉴定的约有500种。但大多数组分含量很少或极微。其主要组分可划分为芳香烃、酚类、杂环氮化合物、杂环硫化合物、杂环氧化合物以及复杂的高分子环状烃。第二节 煤焦油的精制 煤焦油的组成复杂,为了从煤焦油中分离加工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首先应对其组分进行初步分离,包括加工前处理和焦油蒸馏,以切割分离成一系列的窄组分,再作进一步的分离和深加工。焦油在蒸馏前必须脱水,焦油含水多,会使焦油蒸馏系统的压力显著提高,阻力加大,甚至打乱蒸馏操作制度。煤焦油的蒸馏按操作的方式可分为间歇式焦油蒸馏和连续式焦油蒸馏。焦油加工规模

    15、小的可采用间歇式焦油蒸馏,而较大规模的焦油加工可采用管式炉连续焦油蒸馏,此时设备的生产率最高,焦油的分离效果最好,各种馏分产率高,酚和萘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馏分中,效益明显。焦油连续式蒸馏一般采用常压蒸馏工艺,可分为一塔式,两塔式和多塔式。目前国内大多采用一塔式或两塔式焦油蒸馏工艺,为提高萘集中度,一般切取二混或三混馏分。第五章 实习心得 通过在首钢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我了解到,作为一个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人来说,能够不断地学习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快速的学习能力。任何单位都会人同一位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才,而且可以为单位节约很多。虽然环境很苦,但是适应能力是必须的提高的,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展现一

    16、个人真正的意志与毅力。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书本的知识微不足道,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总结了经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看的就是你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因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一个人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他在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就会很快的得心应手,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培训一个员工。同时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因为在工

    17、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到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实践中去。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顺利进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接轨做好准备。毕业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更好服务做好了准备

    18、。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英文文献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ASM International200910.1007/s11665-009-9564-xEvaluation of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

    19、c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omposites J.Li1 and X.Z.Li2(1)School of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P.R. China(2)Shouguang Shiyanzhongxue, Shouguang, 261041, P.R. ChinaX.Z.LiEmail: lishuyang2003.studentReceived: 24September2008Revised

    20、: 29August2009Published online: 31October2009 Abstract: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s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an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F/PVDF)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 Different contents of carbon fibers were employed as reinfor

    21、cement. All filled and unfilled polyimide composites were tested against CGr15 ball and representative testing was performed. The effects of carbon fiber content on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worn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neat PVDF and its composites were examine

    22、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he wear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Moreover, all filled PVDFs have superior trib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unfilled PVDFs. The optimum wear reduction was obtained when the content of carbon fiber is 20 vol.%. Keywords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SEM-

    23、tribological-wear reduction Introduction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have shown the ability to balance traditional polymer properties such as low part weight and ease of processability with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reinforcing agents.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have become an area o

    24、f increased interest due to their shorter cycle times and greater potential recyclability compared to thermosetting polymers (Ref 1). Additionally, thermoplastic polymers have long elongations to break which can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in unidirectional fiber composites (Ref 2). Fluoropolymers ca

    25、n be found in applications where abrasion, chemical resistance, as well as thermal stability are requi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luoropolymers used today is 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 (PVDF) (Ref 3) which is used in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where chemical resistanc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w

    26、ear resistance are required (Ref 4). To date, there have only been a few studies that have investigated routes to reinforce fluoropolymers with carbon fiber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s based on thermoplastic fluoropolymers is a field that has generated thus far little attention within academia;

    27、however, industry seeks materials solutions for applications which require superior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VDF represents a material that could be used in applications where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toughness are both required, such as in the oil and ga

    28、s industry, where currently conventional monolithic materials are used in deep sea applications but will reach their limit if deeper reservoirs are to be exploited .Fillers, in the form of particulates and fibers, are often added to polymeric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ir stiffness and strength. This s

    29、econd phase filler material will influenc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There are many references that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 of fillers and fiber reinforcement on the abrasive wear resistance of polymeric composites (Ref 5, 6). Fiber reinforcements, e.g. carbon, glass and aramid

    30、 fibers, are the main candidates and have been widely employed. Many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fiber reinforcement improved the wear resistance and reduced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ribological conditions (Ref 7-12).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mo

    31、difications i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polymers with the addition of fillers or fibers reinforcements have been made by many researchers (Ref 10, 13). Except for a few exceptions (Ref 14), the wear resistance was improved with lower fiber content generally, e.g. GF or CF filled PEN, PEEK, P

    32、A, and so on (Ref 15, 16). This was attributed to a reduced ability of ploughing, tearing and other non-adhesive components of wear by the fibers, provided good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the matrix and the fiber reinforcement existed (Ref 14).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dominates in high-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due to its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bined with low weight. The research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thermoplastic PVDF and its composit


    注意事项

    本文(生产实习报告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