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docx

    • 资源ID:7569457       资源大小:24.3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docx

    1、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一、全文讲解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

    2、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

    4、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9.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二、重点复习(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二)词的积累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蒙乃始

    5、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一词多义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乃:1.乃不知有汉(竟)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2.

    6、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三)句式积累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3.大兄

    7、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五)解释成语1.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六)问答题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

    8、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

    9、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

    10、事耳 但当涉猎1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文学常识】1.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我们所熟知的“司马光砸缸”说的就是他小时候的事。2.出处: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止,涵盖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课文精讲】 原文: 孙权劝学初1,权2谓吕蒙4曰3:“卿5今6当涂7掌事8

    11、,不可不学。”蒙辞9以10军中多务11。权曰:“孤12岂13欲卿治经14为博士15邪16!但17当18涉猎19,见往事20耳21。卿言多务22,孰23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4。蒙乃25始26就学27。及28鲁肃过29寻阳30,与蒙论议31,大32惊33曰:“卿今者34才略35,非复36吴下阿蒙37!”蒙曰:“士别三日38,即39更40刮目相待41,大兄42何43见事44之晚乎45!”肃遂46拜47蒙母,结友而别48。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书籍,了解历

    12、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字音】 卿( qng ) 邪( y )孰( sh ) 更( gng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

    13、,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5、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也可以用“卿”做爱称,如卿卿我我。6、今:当今。7、当涂:当道,当权。8、掌事:掌管政事。9、辞:推辞、推托。10、以:介词,用。11、务:事务。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也可称寡人。13、岂:难道。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研究经书)。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15、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6、邪:同“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17、但:只,只是。18、当:应当。19、涉猎:粗略地阅读。20、见往事:

    14、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24、益:好处。25、乃:于是,就。26、始:开始。2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28、及:到,等到。29、过:经过。30、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31、论议:讨论议事。32、大:非常,十分。33、惊:惊奇。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

    15、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39、即:就。40、更:重新。4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待:对待、看待。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43、何:为什么。 44、见事:知晓事情。见,认清,识别。4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46、遂:于是,就。47、拜:拜见。48、别:离开。【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成语】1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2吴下阿蒙:比

    16、喻人学识尚浅。【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耶”,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呢”。【特殊句式】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托。2.省略句孰若孤?译文:你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有那么多事务)? 【重要句子理解】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书籍,了解历史罢了。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了。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掌握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17、】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关心爱护要求却很严格,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吴国名将。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进步十分高兴。【内容理解】:1、本文记述了两件事:(1)孙权劝学,吕蒙就学;(2)鲁肃叹学,结友而别。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首先向吕蒙提出了学习的必要性。(2)“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又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可看出孙权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善劝。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写出:鲁肃为吕蒙才能的惊人长进而惊叹,侧面表现了吕蒙才能的惊人长进。4、“士别三日

    18、,大兄何见识之晚乎”写出:吕蒙为自己才略的长进之快之大而坦然自得。【真题演练】(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

    19、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 今义: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

    20、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翻译下列各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蒙乃始就学。 结友而别。 (二)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2、找出孙权劝学一

    21、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三)提高阅读【甲】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22、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 师旷问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注释】秉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

    23、过寻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 。(不超过五个字)4、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 【拓展训练】四、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24、别。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宋何罪之有 D肃遂拜蒙母 遂与外人间隔2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五、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甲】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25、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傅永发愤读书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让责备。 露布公开的文告。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

    26、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课后作业】六、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27、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划线词。(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28、 。 七、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更刮目相待 释担而立 但手熟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4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2)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3)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5 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高度概括。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