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36661       资源大小:81.0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基础测评题(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评书联播节目正在播讲隋唐演义,如果按朝代顺序,接下来要播讲的是()A三国 B两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2历史上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你一定结识了很多民族。其中,金政权是由()民族建立的A回纥 B女真 C契丹 D党项3课外活动小组将举办“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故事A孙武 B卫青 C韩信 D岳飞4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近年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 粮食产量提高,苏

    2、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A B C D 5几位同学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南方自然条件好 南方地域辽阔 中原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A B C D 6查理先生对中国的瓷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他来中国的时候,你应建议他去访问()A洛阳 B景德镇 C西安 D宜兴7如果评选1013世纪世界百强行业的话,宋朝的()将领列榜首。 A种植业 B丝织业 C造船业 D棉纺业8媛媛是生活在南宋的一位小女孩,就要过年了,她要陪妈妈去临安选购年货,因为那里是南宋() A最重要的产粮地 B最大

    3、的商业都市 C最著名的贸易港 D棉织业最发达城市9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是当时文明世界的两大商港。 A广州和泉州 B开封和杭州 C天津和上海 D厦门和宁波10某博物馆举办世界古钱币展,如果按出现的时间顺序的话,最先展出的纸币应是()A开元通宝 B美钞 C交子 D人民币11“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反映的是宋代()风气盛行。A喝腊八粥 B饮茶 C吃鱼 D饮酒12假如给宋代民居拍一组照片,镜头里可能会出现()茅屋 瓦房 四合院 私家园林 A B C D 13宋朝交通比较发达,街上见到最多的交通工具是() A马车 B轿车 C牛车 D驴车14爷爷问亮亮:“宋代东京城内的瓦子指的

    4、是什么?”亮亮应告诉爷爷的是() A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B建筑工地 C夜市 D剧场15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A李白 B文天祥 C岳飞 D辛弃疾16某年,北方发生旱情,元朝政府可通过下列哪条线路实现南粮北调?()A洛阳大都 B广州大都 C刘家港直沽 D福州直沽17()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A吏部 B户部 C行中书省 D中书省18小刘和小张是进京赶考的秀才,他们分别来自湖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种省级行政区的划分,始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9老师布置七年级一班同学搜集元朝民族关系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搜集到了不少相关资料。请你帮助

    5、他们整理出能够反映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资料,它们是() 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 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 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国的外国人 回族开始形成A B C D 20某简历工作业绩一栏写有“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一定是()的简历A杜诗 B毕升 C沈括 D郭守敬21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等航海活动得益于由中国传入的()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22今天石油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北宋科学家()就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A沈括 B宋应星 C祖冲之 D徐光启23后人可以从()一书中吸取战国至五代这段历史中的经验教训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后汉书24剧院上演一部古典名

    6、剧,舞台上“血溅白练,六月飘雪”请依据此情节找出这部剧的原著()A红楼梦 B窦娥冤 C西厢记 D汉宫秋25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哪幅图观赏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A步辇图 B秋郊饮马图 C清明上河图 D游春图二、非选择题26大鹏正在饭店和朋友们聚会,只见这家饭店的正厅悬挂着下面这幅画像(1)大鹏问:“这个人是谁?”大鹏的一位朋友说:“听说他还有个尊称,你知道吗?”另一位朋友又问:“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此人的孙子在()年建立政权,国号为(),定都()。意大利旅行家在()一书中描述了此城的繁荣景象。请你帮助大鹏和他的朋友解答上述问题,好吗?27同桌因事缺席一节课,请你以下面这首诗和问题

    7、为线索,帮她补上这节课好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1)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2)该民族建立政权后,曾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最终双方议和,史称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3)与该民族并立的还有哪些政权?请你设计一张图表(内容包括政权名称、建立者、都城),然后和你的伙伴们交流交流,看谁的设计更准确明了,更受欢迎。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从此材料中,你感受到了哪个节日的气氛?(2)这个节日在宋代被称作什么?(3)今年的这个节日你是怎么过的?你认为怎样过会更有意义?29近日,有关方面组织了一次中美两国中学生

    8、互访的文化交流活动。在美方的欢迎致辞中,美国中学生引用了近代科学家培根的话:“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1)猜一猜:这三种发明是()、()、(),加上(),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2)想一想:这四大发明的影响是什么?(3)动一动:你对哪一项发明更感兴趣?请发挥你的想像力,写一篇小短文畅想这项发明的未来。30某男,北宋人,著名史学家,编有一史学巨著。有知其下落者,请速回答下列问题:(1)启事中要寻找的人是。 (2)“史学巨著”指的是。(3)此书的体例

    9、是。(4)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综合测评(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列题干后的括号内)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A靖康之难B陈桥兵变C玄武门之变D沙丘之变2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同学们哄堂大笑。你知道小强说的对方是谁吗?你认为交战的对方是()A辽B夏C回鹘D金3历史上有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

    10、掠”的英勇之师,他们的交战对方是()A金军B匈奴军C契丹军D辽军4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去江南贩运棉布B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C经运河到杭州游览D去琉球旅游5上地理课的时候,同学们在讨论关于省级行政区的时候,有同学问:“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在什么朝代?”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在什么时候?()A秦朝B汉朝C宋朝D元朝6现代社会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多,可在宋代人们就会集中在()里。A夜总会B瓦子C书场D会馆7“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这是流传在我国()的一句俗语。A汉朝B元朝C明朝D唐朝8现代人搬新居,朋友们前去祝贺,叫“燎锅底”,一般送贺礼。那

    11、么在宋代开封,流行的方式怎样呢,请你猜一猜。()A送烟酒B送水果C送鲜花D献茶9一首青藏高原引起了无数人对西藏的向往,你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什么时候成为我国行政区的吗?()A元朝B明朝C唐朝D汉朝10假如你生活在战国时代,要去原始森林探险,为了不迷路,你可以凭借什么仪器?()A罗盘针B司南C指南针D磁针11关于资治通鉴正确的一项是()(1)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2)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写的(3)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4)是一部纪传体通史A B C D 12元朝时候,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小华的同座,吃清真饭,家长信仰古

    12、兰经,你认为他是()A满族B回族C维吾尔族D苗族13李清照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真正寓意是()A赞美项羽死的悲壮B对项羽的死表示同情C借赞美项羽来嘲讽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自保的行为D借赞美项羽劝南宋统治者要重视人才14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你认为哪项属于宋朝科举制的规定()A有“奇才异行者”可应举B所有商人可以应举C特别富有的商人可以应举D妇女可以应举15“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契丹族B女真族C匈奴族D汉族16小红是满族人,她知道她的祖先是女真人,勤劳勇敢,擅长狩

    13、猎,但她不知道他们的祖先在唐朝时叫什么,你知道吗?()A突厥B回纥C南诏D黑水靺鞨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A讽刺金统治者的醉生梦死B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赞美东京的热闹D赞美临安的繁华18认真阅读下列叙述,请把完全正确的一项找出来() (1)元朝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2)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3)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代的繁华景象(4)“妇女缠足”的陋习是在元朝时开始流行的A(1)(2)(3)(4)B(1)(2)(3)C(1)(2)(4)D(2)(3)(4)19宋代春节风俗习惯很多,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王安石的

    14、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你认为下列没有的一项是()A年画B桃符C守岁D斗鸡20假如我们回到了宋代,我们准备去东京旅游,除了随身衣物,我们还要带足()A英镑B银票C交子D人民币21北宋时,丝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假如我们生活在宋代,那我们去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当地的“号为冠天下”的丝织品()A蜀地B江浙C杭州D泉州2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指()A怀仁可汗B成吉思汗C忽必烈D阿骨打23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词有相同之处,你能总结出来吗?()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B都善于用口

    15、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24“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对世界文明起过重要作用的科技发明。我们不能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向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时期的先人学习,奋发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A宋元B唐宋C西汉D秦朝25如果你有海外的亲戚,来祖国大陆来探亲,想买中国的瓷器,那你一定要带他去()A邢窑B哥窑C越窑D景德镇二、非选择题26连线题(6分)A苏轼 a梦溪笔谈B李清照 b窦娥冤C辛弃疾 c念奴娇赤壁怀古D关汉卿 d清明上河图E张择端 e如梦令F沈括 f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7识图题(8分)一次,历史学习小组,来到学校的展室,看到墙上的一幅画

    16、像,组长问大家一些问题,假如你是历史小组成员,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你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吗?(2)你知道他有什么发明吗?(3)他的贡献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吗?(4)后来哪些国家受益了?比欧洲早了多少年?28阅读下列资料(12分)在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有个人静静的躺了八百多年了。他的墓门上的对联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1)你知道“忠骨”是指谁?“佞臣”是指谁吗?(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说明此人有什么高尚品格?你知道此人是谁吗?(3)网上出现一种观点:“秦桧是英雄,岳飞是千古罪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观点认为:“宋朝被吞并是历史的必然,秦桧的妥协政策有

    17、利于太平,是替百姓着想,而岳飞是好战分子,他想立战功并升官发财,为个人野心所左右,全不为战乱中的老百姓着想。”许多人纷纷回帖,如果你回帖,你将如何阐述你的观点呢?29阅读下列诗句(6分)位于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院内有一棵苍劲的古枣树,树干倾斜指向南方,与地面成45度角,使人们联想到下面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1)你知道诗中歌颂的人是谁吗?(2)忽必烈赏识他的才华,亲自劝降并许以高官,他仍不动摇,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诗云:“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作为他的姊妹诗篇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后两句,你还记得吗?把它写出来,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30阅

    18、读下列资料,请分析:(10分)(1)“顶上之瓦,皆红黄蓝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2)“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请回答:(1)这些话出自哪部书?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人?(2)材料中的“此城”是指哪座城市?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31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一下宋代的春节,然后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试着体验,写一篇我的东京春节见闻。你如果感兴趣,那就动笔吧。(8分) 据梦粱录的记载,人们要“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东京梦华录记载:“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翁牖闲评中评论说:“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士庶自早相互庆贺皆结彩棚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 “贵家妇女,纵赏关睹,入场观看,入市店饮食,惯以成风,不相笑讶。”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