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7727460       资源大小:30.0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4、简析孟子的文学观。 (1)“与民同乐”:对俗乐的态度 (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知言养气说 5、简析孟子“养气”说的基本内涵。 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所谓“知言”即是能够写出(和说出)美而正的言辞。所谓“养气”就是要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能够做到“养气”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这里的“养气”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 6、简析老子的文艺思想。 (1)对“象”的论述 (2)

    2、“虚静”、“物化”的审美状态 (3)达到“虚静”、“物化”的体道途径 7、简析庄子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 (1)音乐上的“天籁” (2)绘画上的“解衣般礡” (3)文学上的“言意之表” 8、谈谈庄子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庄子哲学本身崇尚自然,主张清净无为。这种哲学观点反映在文艺美学方面,就形成了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后世受庄子影响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也都把这种境界作为对文学创作进行文学评价的一个标准,特别重视那种无人为造作之迹的合乎天然的艺术创造,他们反对雕琢堆砌,主张淳朴无华;反对矫揉造作,主张天然化成。这是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对后代

    3、文学艺术家艺术创造影响的主要积极方面。 9、简析庄子的文艺观。 (1)“心斋”、“坐忘”。 (2)言不尽意论( 3)“得意忘言”论 10、简析庄子“心斋”、“坐忘”的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 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功功利影响的经验观照就是“心斋”、“坐忘”。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必须达到物我两忘、虚静空灵的精神境界。“庄周梦蝶”即是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11、简析庄子“得意忘言”的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 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庄子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

    4、“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得意”与“忘言”是艺术形象审美特性的两个质的规定,它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的统一。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的审美创造,以期达到“荒唐之言”与无形之道妙契无痕、自然弥合的艺术境界。 12、怎样解释(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庄子提出用“得意忘言”来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又不拘泥于语言文字,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于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

    5、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引起人们更为丰富复杂的思维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 13、简析老庄的道家文艺思想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影响到后世含蓄、尚简的审美趣味,这也是中国古代占主流地位的审美理想;(2)崇尚自然,反对人力的创作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相当一部分作家所追求的境界;(3)虚静的理论对后世文艺心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道家的文艺思想由于更多地涉及到艺术的内部规律,所以它有不少思想潜移默化为中国古代传统的审美好尚。它与儒家文艺思想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两大集团,相互遏制,又相互补充,对于组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主干起了重要作用。14、简述汉

    6、代文论的历史发展阶段。 汉代文论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西汉中期以前。这一时期尚黄老之学,思想较自由,文论明显受道家思想影响。特别是淮南子,尚无为,重虚无,体现出突出的道家色彩。司马迁也表现出不拘一格的文论观,“发愤著书”说就与道家的愤世嫉俗思想一致。 2、西汉中叶至东汉。这一时期在思想上“独尊儒术”,文论受其影响,表现为“依经立论”的思维模式。儒家所要求的文艺“教化”论、“讽谏”论及文艺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等问题成为阐释热点。 3、东汉时期。此时谶纬迷信思想流行,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使文论依经立论的倾向愈加严重,并出现了白虎通德论及众多纬书以神学迷信阐释诗乐的荒诞文论观,使文论进入

    7、神秘化的困境。但也出现了王充这样的反神学迷信的思想家、文论家,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15、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成熟。 (一)产生了一批极具体系性和理论深度的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典论论文、文心雕龙、诗品。 (二)开始注重文学内部规律研究 1、文学创作论;2、文学技巧论;3、文学体裁论;4、文学风格论。 16、简析史记中实录精神的体现。 (1)史记仿照春秋“别嫌疑,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现实,真实记载历史事实。针对帝王将相,敢于大胆揭露,“是非颇谬于圣人”;对那些属于被否定的历史人物,也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不因其否定方面而抹杀他们的值得肯定的方

    8、面。 (2)史记在实录原则指导下,又运用文学创作手法,使史记不仅具有“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性,而且又具有“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的传记文学特点。 17、简析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及其影响。 “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最先提出的,他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

    9、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 18、简析司马迁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1)指出离骚的性质是“怨愤”。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 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司马迁之所谓“离骚”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 (2)对屈原的思想及人格作了高度评价。 (3)对屈原作品讽谏意义的肯定。太史公自序云:“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议,离骚有之。”屈原贾生列传指出,屈原之后的作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19、简析诗大序基本理论。(1)确立了“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文艺审美原则 (2)确立了文学创

    10、作的基本作用和方法:讽谏说 (3)提出了诗经“六义说” (4)认同情志统一说 20、浅述毛诗大序关于文学和社会现实关系的论述。 毛诗大序认为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两个方面:首先,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是现实政治、社会生活的反映。文章中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这就是说,社会政治状况不同,所产生的诗歌便又不同的情感内容和风格特点,那么,反过来,从这不同的音乐(诗歌也是一样)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好坏和治乱得失。又如,它还提出“变风”、“变雅”,认为这是“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衰败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当然同样包括诗歌

    11、)上的反映,对文艺和现实关系作了明确的论述。 21、浅述毛诗大序关于文学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作用。毛诗大序很重视文学对于社会、政治的教化功用和诗歌的谏劝讽喻作用。认为文学特别是诗歌有教育人民的作用,同时肯定了诗歌的讽刺社会、批评现实的作用,这就为后来进步文学家干预生活、批判现实、揭露黑暗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观念为杜甫、白居易等许多现实主义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2、简析毛诗大序“情志统一”说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情志结合的思想应起于荀子,并指出音乐中包含着人的情感,并以情感来感化人。“情志统一”说是诗大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诗歌本质观并吸收了乐论

    12、对音乐本质的论述所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但乐论说的是音乐,而诗大序首次正式将“诗言志”的内涵扩大到了“情”,并已然是说诗的文字了,它明确地指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也多集中在情和志上。23、简析扬雄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1)对屈原“如其智”为人的批评认为他缺乏儒家明哲保身的态度,不够明智,不应该对朝廷采取弃绝态度,自沉汨罗江。他从儒家君臣之道出发,认为遇不遇是命运决定的,臣下不应该对君上表示不满,并自恃才高而以死表示抗议,因为,这是一种跨越臣道的言行,即不合“止乎礼义”的标准。 (2)对屈原作品的批评认为屈原作品“过以浮”、“

    13、蹈云天”。所谓“过以浮”,就是文辞华丽,不质实。所谓“蹈云天”就是屈原作品中上天入地的夸张描写、神话传说题材等,并不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精神。(3)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肯定扬雄同情屈原的遭遇,肯定他品德的高洁;他虽反对文章华美,但只反对华美无实者,而认为屈原作品“丽而有则”,是诗人之赋,而非“丽以淫”的词人之赋。扬雄对屈原及其作品评价的矛盾性,正典型地体现了儒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与对文学功利性强调的矛盾性评价。即一是求质而又不能无文,求文而又有害于其质;讽谏而又违礼,循礼而又不忠。24、简析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 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异常激烈的批评,明确表示对刘安、司马迁评价的不同意见。这

    14、是班固作为正统儒家思想家在文学批评方面的典型表现。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也有肯定方面,认为屈原“离谗忧国,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 但是: (1)批评屈原“责数怀王”,是“露才扬己”,是对君不敬;“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乃“狂狷景行之士”所为。 (2)批评屈原的作品“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 25、简析班固对赋体文学的批评。 (1)班固对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赋者,古诗之流也,不歌而诵为之赋。古者,合乐曰诗,不合乐曰赋。”认为赋“或以杼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孝忠,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2)班固对汉赋形式的华丽淫靡则作了批评。但认为其讽谏作用

    15、是第一位的。 (3)班固还总结了赋的产生的特点:一是文辞华丽,二是有讽谕之义,三是多识博物,有可观采。 26、简析班固对诗经及汉乐府的评价。 班固对诗经和汉乐府的评价,着重论述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强调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儒家的传统观点作了新的发展。 (1)提出了诗经成诗中的采诗说 (2)提出诗经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各言其伤。”(后何休在公羊传解诂中总结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3)提出汉乐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7、简析王充“疾虚妄”精神对于他的文学观念的影响。 王充提倡真实,反对“虚妄”,他自述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论衡佚

    16、文)。就是要求一切文章和著作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反对虚假妄诞的“奇怪之语”、“虚妄之文”,批判“好谈论者增益事实,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论衡对作)。一方面,王充在解释尚书、诗经等先秦儒家经典和其它个别著作的“增益之辞”时,看到了文学创作中夸张、修饰的用心,认为这是“妥增”,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但另一方面,王充又没有把这种正确的理解贯穿于对所有书籍和文章的夸张描写之中,对浪漫主义创作、神话、传说等也予以否定和批判,认为这是“妄增”,即说假话,这就忽略了艺术真实可以想象、夸张、虚构的特殊性,体现了他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缺点。 28、简析玄学观对

    17、文学观的影响。 1、玄学关于言象意关系的论述,启发了作家对言外之意、文外之旨的追求。 玄学的发展对文学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以“无”为本的正始玄学强调“得意忘言”的认识方法、注重把握实质、反对执着于言。 2、在玄学清谈中,往往设立主客之间的往复辩难,这种风气大大促进了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此外佛学(包括因明学)的融入,也使玄学的理论分析更为精致细密,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家的思维已上升到很高水平,逻辑的精致周密都远超前代, 3、经过玄学的推广,易老庄三部玄典中的许多观念,如自然、通变、本末、有无、虚静、言意、形神等都被运用于文学问题的分析,因而丰富充实了文学创作理论,而更重要的是,玄学提供了方

    18、法论的武器,帮助文论家增强了理论思维的能力 29、简析佛学观对文学观的影响。 佛学东渐以来,汉译佛典自身的文学价值、因明逻辑的缜密、奇妙的音韵转读和译经文体等,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1、表现在与文人的关系上,即是与自己固有的孔孟之道,老庄思想融合,并在文字上多有借鉴。 2、表现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也成为文学创作丰富的营养。(1)在散文领域,汉译佛典韵散结合,通俗灵活的句式对魏晋骈文具有消解作用,而且它重缜密的论说,概念的辨析,驳论与立论相结合,比喻的运用。这对后世散文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2)在诗歌领域,佛经的偈颂通俗易明,不重声律对偶,后世诗人如王梵志、寒山等也多以偈为诗,丰富

    19、了诗歌的表达方式,偈颂又多表达一定佛理,这对后世哲理诗有很大影响。(3)在小说领域、佛经灵异故事突破了“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樊篱,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想象力。 3、表现在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上,佛教的因明正理对文学理论体系的完整建构大有影响。中国古代文论的几部以体系严整著称的著作,其作者无不或多或少的与佛教方法论发生关系,如刘勰、严羽、王夫之等,借用佛教思想和用语以论诗的风气更是历久不衰。佛学的传入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有所丰富发展,如“言意之辨”、“境界”、“妙悟”等等。 30、简析“四声八病”说的得失。 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讲求诗歌语音规律,为唐代格律诗准备条件,对于中国古代格律诗的形成和

    20、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讲求诗歌韵律的和谐优美,对于陶冶情性,把人们的目光引向文学的审美研究也做出了不容否定的贡献。但“四声八病”论规定过于繁琐严格,造成了诗歌创作的诸多禁忌,不仅有伤自然之美,而且不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钟嵘在诗品中就批评说:“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31、简析典论论文关于作家才性与文体特性的关系 (1)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文非一体”说明到了魏代文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不仅从六艺和诸子中分离出来,而且本身有了细密的分类。文章的体裁是如此众多,一个作家很难兼善各体,作家都各有偏胜。 (2)夫文本同而末异,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两汉时期,文学体裁得到不少发展,曹丕正是在理论方面的

    21、最早探讨者。他提出了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八种文体,并注意到了不同体裁的特点,对八种文体进行了分类概括,以“雅、理、实、丽”(雅:典雅平实,理:严密周详,实:真实客观,丽:藻饰夸张。)四字对应之,虽然过于粗略简单,但基本上还是道出了每类文体的特点。32、简析典论论文关于作家才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1)文以气为主 这段话中的“气”似乎既指文、又指人,其实二者都统一于“文气”中,所谓“文气”,无非是指作家在作品中的个性表现,也可称之为文章风格。 (2)气之清浊有体,不可

    22、力强而致。每个作家的气质表现形式不同,“气之清浊”也就各有其“体”,因而各人的作品风格也会出现差异。“文气”说对于探讨作家气质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他过分夸大了先天气质的作用,无疑又带有某些局限性。 33、简析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说。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的关系出发,认为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又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风貌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

    23、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是父子也不能相传授,这就说明了作家创作的独特个性和不同作家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34、简析典论论文对文章价值、意义的认识与评价。 曹丕之前,古人对文章的作用亦很重视,左传鲁襄公二十四年中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之事,荀子、扬雄、王充等亦很重视文章的价值。但他们所说的文章往往是指今天所说的实用文章,而把文学视为点缀升平,吟咏唱和的工具。曹丕的文章是包含了纯文学在内的,如在评价王粲、徐干时所举的初征、登楼、玄猿、团扇等即是辞赋。他把包含了纯文学在内的文章提升

    24、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位置,不仅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对促进文学的蓬勃发展亦有积极影响。 35、简析典论论文对文学批评态度的阐述。 曹丕在对文体的认识的基础上又引申出他的文学批评的原则,曹丕的批评论的基本观点是:要看到各个作家不同的长处,不要求全责备。曹丕反对那种“自古而然”的“文人相轻”的积习,他认为“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是不公正的,针对这一弊病,曹丕提出了“审已以度人”的原则。曹丕并不苛求作家在文体上兼擅全能,却重视作家的创新独造,他仅对“贵远贱今,向声背实”,即崇古薄今,慕虚名而不求实际的偏见。36、简析典论论文的文学理论意义。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

    25、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是第一篇,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2)不仅扩展了周汉文论的范围,还是后世文论中许多基本命题研究的开山。 (3)宣告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经学时代文学理论的暂时告终,与以玄学思想为主导的新的文学理论时期的开始。 37、简析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其中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与物的关系,包括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

    26、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 38、简析文赋的中心论点。 文赋的中心论点,亦即创作目的,见于序言: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1)“意称(chn)物”如何使创作中作家的主体情意和创作客体的物象彼此相称而融合; (2)“文逮意”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心中孕育出来的具体生动的文意(意象)及时地把握住并且准确地表现出来。 39、简析文赋是怎样阐述艺术构思的?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序言中所说的“意称物”阶段,主要是指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它又包括: 1、

    27、构思前的准备(艺术体验) 艺术构思之始,一定要进入一种用志不分的虚静的精神状态,具有这样的创作构思前提条件,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章作品。 (1)“伫中区以玄览”,指要深深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进入老庄那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使人不受外物和各种杂念干扰,统观全局,烛照万物,思虑清明,心神专一。 (2)“颐情志于典坟”,指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的心胸,具有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 2、构思中艺术想象的构成及特点(艺术构思“胸中之竹”) 首先,构思中的想象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广阔性。其次,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其三,构思中的“意”是高度活跃的、无定规的一连串想象与联想,可上重天,可下九泉,绝不是枯燥的理性思索。 40、简析陆机“诗缘情而绮靡”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比先秦的“情志”说和汉代毛诗大序的“发乎情,止乎礼仪”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感的成分。陆机只讲诗歌的“缘情”而不讲“言志”,更强调其审美特性,客观上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加符合诗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