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7743504       资源大小:421.2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2)召开:1956年9月,北京。(3)内容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于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3)人民公社化: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4)影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2、,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3纠正失误(1)措施: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劫难“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

    3、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考点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思想、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一)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和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二)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物质生活: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总体生活水平

    4、低。(2)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2交通事业的起步(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3)航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3.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创办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2)电影: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教与文化1科技(1)“两弹一星”目的:打破美

    5、、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成就(2)农业概况: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教育(1)奠基确定方向制定方针: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意义(2)动乱中的教育表现危害3“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

    6、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5)贯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a主题: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b代表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c意义: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曲折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a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b表现: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c影响: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四)选修部分1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选修4)(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工农运动:19251927年,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7、,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展开。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19271928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2)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长征胜利: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红军胜利

    8、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建立新中国全面抗战:毛泽东抓住全民族要求抗战的历史机遇,实行战略转变,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论:全面抗战期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人民解放战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用三年多时间,打败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至1956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5)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9、道路1956年春,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选修4)(1)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的萌芽。1945年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1948年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20世纪60年代初的地质力学概论成为地质力学研究的代表和里程碑。(2)在其他科学

    10、领域的研究成果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创立虫筳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被国内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冰川学研究方面,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3)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根据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研究地震的生成和预测,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巧学妙思构图解史 新中国“过渡时期”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构图解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构图解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数据证史 社会

    11、主义工业化建设图示为“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农、轻、重投资比例失调。 概念辨析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图示历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概念阐释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弹,氢弹

    12、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弹。图证历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意义:经济上,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因素;国防上,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政治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际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构图解史 动乱中的教育图解历史 理解“双百”方针易错易误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误区警示 “神舟”五号飞船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975年

    13、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和返回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误区警示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 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因此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1史论概念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

    14、济政策。“统购”即“计划收购”;“统销”即“计划供应”。后来,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逐渐僵化,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历史现象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的一次严重失误。对“三面红旗”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思想进行再认识,吸取历史教训,是有现实意义的。3史实概念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1964年,刘少奇主席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即:半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制

    15、度,工厂、机关的8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19641965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积极兴办半工(农)半读学校的热潮。1965年,半农半读的小学在校生已达2 500多万人,占全体小学生的21.7%。实践证明,这种制度不仅能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且通过全日制和半工(农)半读“两条腿走路”形式,还能发挥农村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主题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新中国的“一五”计划史料研读史料一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

    16、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史料二(摘自2013年福建高考T3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史料一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内容和特点。

    17、根据句号对史料进行简单的分层,前一句强调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说明。2史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阅读时注意省略号的分层作用,逐层分析每一层的含义,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答案(1)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2)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设想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史论归纳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

    18、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主题二探

    19、索与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史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史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

    20、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史料一体现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严重问题,解读注意材料出处的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去分析材料中的现象。2史料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严重问题。3史料三是一则图表材料,从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曲折发展,有增长也有下降。1如何认识史料二中的现象?答案扩大公有化规模、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形式,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2据史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20世纪60

    21、年代中期恢复。(2)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561976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经验教训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生产关

    22、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主题三现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指南针”“双百”方针史料一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史料二这一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三“许

    23、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1964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1史料一强调文艺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2史料二要求文艺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调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3史料三反映“双百”方针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反映了1964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结合史料,“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全

    24、面认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就无法实现“百家

    25、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真题研析考法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考题1】 (2015课标全国,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选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

    26、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背景。具体解读如下: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据题干“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为19531957年;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反映出空间观念史料实证题干图文反映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中美英三国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数据,体现了史料的真实性考法2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特点【考题2】 (2015课标全

    27、国,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项正确。答案D【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背景。唯物史观解读题干开设俄文课程与中小城镇学习俄语的热潮,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28、识的关系角度进行客观评价历史解释题干叙述了1952年底中国大学、中学开设俄文课程及中小城镇掀起的学习俄语的热潮等现象连线历史专家【命题素材】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在今后三年内开展“大跃进”运动,号召在1958年钢铁增产19%,电力增产18%,煤增产17%。毛泽东提出要在十五年内(即1972年前)赶上或甚至超过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乐观主义的鼓动下,浮夸的计划者们在随后数月里不断提高生产指标,希望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徐中约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伟伦讲座教授。代表作是中国近代史,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解读观点】 材料主要指出了“大跃进”运动的出现及表现。


    注意事项

    本文(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