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代文学作品分析Word格式.docx

    • 资源ID:7788006       资源大小:77.62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文学作品分析Word格式.docx

    1、“一的一切”,指由本体演化的万物,这是郭沫若对泛神论思想的独特表达方式。表现自我同宇宙万物的融汇,这是泛神论思想在诗中的艺术体现,是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生动反映。4、分析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特色。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强调表现自我,注重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追求美妙的想象,展现革命的理想。一、以火山爆发式的革命诗情,和大胆绮丽的想象,来表现革命的理想。二、以神话传说为题材,使诗作的构思富有浓烈的幻想色彩,便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5、凤凰涅槃的自由体形式及意义。凤凰涅槃不但在内容上燃烧着“五四”精神,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彻底的革命。它冲破了一切旧格律、旧程式、旧传统和新“

    2、套子”的束缚,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郭沫若:“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做到形式自由奔放;诗的划分、诗行的长短,都服从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泻,没有固定的行数和字数;压韵自由,没有固定的规律,做到“大体压韵”;诗作还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迭句和对偶的手法;诗作采用了诗剧的形式。意义凤凰涅槃采用自由体的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使全篇感情汹涌澎湃,起伏回荡,节奏明快流畅,细致悠远;句法活泼多变,层次清楚分明。为新诗奠定了基础,开拓了广阔的道路。我是一条小河作者:冯至1、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构思新颖、意境优美的爱情诗。它的主要手法是以人拟物,借景抒情。诗作把“我”比作柔波

    3、荡漾的“小河”,这是诗人心灵的映象,也是诗作的中心意象。抒情作用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2、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我是一条小河以小河的流程为全篇的抒情线索。全篇五节,可分为三个感情层次。第一层次(第一节),一对男女青年“无心”相遇,却一见钟情。第二层次(二、三节),“小河”一腔柔情的拓展和抒发,充满了爱的愉

    4、悦和甜蜜。第三层次(四、五节)风云突变,情势陡转。年轻人的爱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爱的甜蜜转为无奈和悲伤,委婉表达了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怨中见执著。3、简谈诗作的自由体形式和语言特点。我是一条小河是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的爱情诗。她的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一定形式的约束。语言特点注意遣词用字,喜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迭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反复,表现得韵味悠长。死水作者:闻一多1、死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象征手法。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是他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短诗死水创作于1926年4月诗人从美国回国

    5、之后。死水通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中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创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象征。诗人以美写丑,充分发挥主观想象,透过第二、三节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众多色彩斑斓的意象,在美的外衣下、以反讥、反衬手法、,写尽了死水的腐朽、恶臭等丑的本质。又以“青蛙”的“歌唱”讽刺了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颠倒黑白,以丑为美的无耻嘴脸。正如鲁迅先生讥讽复古主义者的“国粹”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一样。爱国主义思想强化了这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的结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丑恶现状的彻底否定。这是一种批判的绝望的悲愤之情,是一个爱国者心

    6、中深沉的爱火。2、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必须具有新格律诗三个美。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听觉要求。闻一多最重节奏,认为“节奏便是格律”。他要求每个诗句中音节的数量应相等(音乐也成音尺、音部或顿)。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视觉要求。他认为好诗必须有“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他要求借助富有色彩的词藻来创造“浓丽”的意象,以此增添画面的生动。建筑的美,主要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即美要建筑在音节、句子之间一定的比例上。3、死水对新格律诗理论的“三美”体现。音乐美死水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构成,其间又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韵脚也精心安排,基

    7、本上是二、四压韵(隔行压韵),以双音节来结尾,因此读来音调和谐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绘画美死水的词汇绚丽、多彩而又富有表现力。建筑美死水每节四行,每行九字,视觉上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感觉。发现作者:1、发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时的心情略同于死水,都表现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落痛苦的心情。发现是闻一多1925年回国之后的诗作。当他满怀“抗彼美人”,奋发图强的激情,回到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时,看到的却是满目创痍、遍体鳞伤、生民涂炭的惨象,诗人炽烈的爱国之心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于是他追问青天和大地,上下求索。爱国主义的深情在悲愤难抑的痛苦发现中燃成烈焰。2、简析发现诗题的

    8、双重含义及精巧构思。发现的诗题有双重含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发现”。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指诗人满怀报国宏愿与热情踏上祖国的大地时,“发现”的却不是如花的祖国的现实,而是一场恐怖的挂在悬崖上的噩梦。这个发现使他失望痛苦。对主观世界的“发现”,指诗人面对黑暗的现实,上天入地,寻找祖国变成“噩梦”的缘由,“总问不出消息来”,终于在痛哭中“呕出一颗心来”时,才“发现”心爱的祖国原来“在我心里”。发现诗题的双重含义点明了诗作的爱国主义思想题旨,使读者见到一颗蹦跳在诗人胸膛的火红的赤子之心。“发现”的双重含义也表现了诗作的构思的精巧。全篇以痛苦的“发现”起笔,以惊讶的“发现”作结,首尾呼应。自始至终

    9、,紧扣“发现”题旨。两种“发现”意义的重合,深化了主题,构思精巧,感人至深。3、发现的比喻和征询艺术手法。发现采用比喻和征询的艺术手法。比喻手法将祖国的黑暗现实比作恐怖的“噩梦”,并且是挂在“悬崖”上的“噩梦”,把诗人回国后极度失望痛苦的感受具象化。诗人不能接受“噩梦”般的现实。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寻根究底,于是他以征询手法追问青天、大地和八面来风,以抒发内心的痛苦。4、发现与死水艺术手法的比较。死水和发现相同点都是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代表作,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望痛苦的心情,燃烧着爱国主义的激越之情,皆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不同点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特点:一、死水通篇用象征手法,发现则采用比

    10、喻和征询的写法,以挂在悬崖上的恐怖的“噩梦”来比喻黑暗的现实。死水以象征手法突现旧中国的污秽、腐朽和丑恶。发现则以比喻和征询手法强调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时的主观感受。二、死水以“死水”意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铺排,在客观、形象、看似冷静的描绘中,蕴含深沉的感情。发现以“发现”为抒情线索展开题旨,在希望和现实、“心爱”和“噩梦”的鲜明对照中,突现感情的爆发力量。雨巷作者:戴望舒1、分析雨巷中“我”的形象及诗篇的思想。雨巷是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发表于1928年8月。诗中“我”的形象是抒情主体,是一个青年孤独者的形象,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思想联系诗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雨巷中我的形象以低沉的调

    11、子抒发的,正是孤独伤感的诗人的沉重情绪,寄寓着因前途受挫而感到失落的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痛苦,和对未来的悠长期盼。2、雨巷以及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很深,重视以形象的暗示隐喻等手法来表现内心瞬间的情绪变化,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追求意象的朦胧,用象征手法抒情。作为象征形象,它隐喻着诗人身处的沉郁、压抑、阴霾的现实生活境遇,这是诗人营造的抒情意境,它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我”的哀怨、彷徨又惆怅的情绪。作为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我”的失落、迷茫、孤寂、伤痛和渺茫的希冀等因时代的震荡而激起的复杂情怀。忽近忽远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诗人理想的化身,希望的象征。这些并非真

    12、实生活具体写照的虚幻形象,都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暗示和隐喻着诗人的一种情绪,也拓展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形成了梦幻般令人忧伤感怀的旋律和意境。3、简析雨巷的音乐性。雨巷的音乐性强,曾受到叶圣陶先生的赞誉,说它“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各行虽长短不一,但相间大致匀称。每节押韵二至三次,押韵的诗行都是以双音收尾(如“悠长”“雨巷”“姑娘”“彷徨”等),且一韵到底(用ang韵),大体在诗行一定间隔中出现。诗人巧妙使用了词语的重迭、复沓、首尾两节重复,强化了诗作营造的凄婉迷茫、冷漠的气氛和抒情主人公“我”的孤独彷徨的情绪律动,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的美感。再别康桥作

    13、者:徐志摩1、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和再别康桥抒发的情怀。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

    14、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以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所以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的那种热切依恋。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2、分析再别康桥融情入景,创造意境的艺术手法。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诗歌重点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他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

    15、“彩虹”“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使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3、简析再别康桥首尾两节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情绪。在语言上喜用迭字强化感情,营造了一个宁静、沉郁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篇感情的基调,产生了一种轻灵柔和和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把诗人理想幻灭后的失望、无奈的伤痛、孤寂、落寞的感情表现的更为真切、深切和动人。4、简述再别康桥作为现代格律诗的特点。再别康桥章

    16、法整齐,诗行齐整,形式多变,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悄柔美,意想明丽流转,富有音乐与动态美。除此之外,诗作采用的生动的口语,新颖的比喻,古诗中常用的顶针修辞法,丰富了新格律诗的内蕴。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一、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思想意义。诗人已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追忆,对劳动人民品质的赞美,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诗人把爱和恨、赞美和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当时罪恶社会的愤慨和不平。二、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及其意义。形象大堰河是一个贫苦的农妇。诗人赞美了她勤劳善良的崇高品质和灵魂。映现

    17、出她坚毅顽强的生活意志和纯朴善良的个性特征。大堰河的形象是千千万万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也是养育人类的母亲。意义诗人通过大堰河和他一家的悲惨命运,深切感受到广大农民的痛苦和社会的不公。他赞美劳动人民的品质,愤怒的诅咒旧世界的同时,勇敢的宣告和自己的阶级决裂,唱出了一曲叛逆之歌,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三、简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对比、排比、反复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艾青提倡自由诗,主张要有散文美,但反对散文化。对比:比如大堰河一生和凄凉死后的对比;她的希望和残酷现实的对比;农民贫困和地主奢侈的对比等。在对比中表达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叛逆思想和反抗精神。反复(复沓)和排比:这两种手法的结合

    18、,创造出诗作独特的章法。既形成回环的美感,又呈现出在变化中求统一,参差中求和谐的辨证艺术效果,读来一唱三叹,富有音乐性。四、简析诗作借助联想进行铺排、构成意象的艺术手法。诗人善于捕捉瞬间的感觉,产生众多的意象和丰富的联想。在本诗中借助联想,进行铺叙,形成生动的画面,构成丰富的意象,已成特点。在铺陈的排比句中,诗人采用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构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创造了诗的意境。手推车作者:1、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

    19、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全篇分两部分: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航作者:辛笛1、航所传达的思想情绪。写于1934年8月访友途中。诗人面对暮天大海,涌起对人生遭遇的思考与感喟。诗人感悟到,人生就像

    20、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生命航程茫茫不可测,大海茫茫不可测,在悲哀无奈中透出豁达洒脱。形象的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这样一种哲理感悟的人生态度。2、航的情感方呈现方式特点。诗作注重呈现主题的心理现实(访友忧思),又格外注重捕捉、再现真实感觉印象(落日帆影)片段,使二者互相渗化,形成一个既真切又朦胧有如月晕的意识境界。航是一种现代派诗。辛笛所属的九叶派追求“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强调主观感受深入客观现实,把感觉、思想、情感寄托于从视觉与听觉上能具体感受到的意象。航从表现上来说,则是把对生命的一种抽象而难以言述的感知,转化为一个水天茫茫的可视可感的广阔审美空间,体现了“思想知觉化”的创作特色。断章作者:卞

    21、之琳1、断章所表达的哲理观念和人生体验。断章表达的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哲理观念,一种对于宇宙万汇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和人生体验。2、断章的艺术特点。断章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以鲜亮明美的生活形象表现抽象的观念。生活是多么广阔作者:何其芳1、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1941年,是何其芳在延安时期诗歌的代表作。它视野开阔,是生活的赞歌。整首诗格调明朗开阔,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表现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2、排比手法对本诗表达感情的作用。这是一首自由体诗,不注重压韵,以朴素流利的口语形成节奏。十行排比诗句联翩而下,有力地传达

    22、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可喜。铸炼作者:陈敬容1、铸炼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陈敬容是九叶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1945年5月,正是八年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转折时刻。这首诗里,诗人鼓励生活在暗夜里的人们去掉叹息和悲伤,投入到为希望实现而奋斗的生命熔炉生活中去,铸炼那金色的希望民族解放的日子。诗题“铸炼”,即此意。全诗在平静的抒唱中汹涌着感情的波涛。2、铸炼怎样以意象暗示表达思想感情的?铸炼注重意象的暗示表达思想感情,而避免直白的陈述和感情的直接抒发。这就是九叶派诗在艺术上追求的“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在这首诗中,黑夜、星辉、月光、松涛、钟声、曙光等,都是能使人对某种感情唤起

    23、联想与共鸣的意象。这种间接性的意象暗示表现方法,加上不求规范但求突出感觉的新异的语言组合,使作品具有一种深沉幽眇的诗美。星星作者:臧克家1、简析星星的思想。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被称为农民诗人或泥土诗人。后期诗作题材扩大星星写于1946年,是后期代表诗作。星星借对星星的赞颂,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品格、价值、力量、意义。对星星的真挚歌唱,显示了作者对人民在历史上作用的新认识。在诗歌对星星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可以看出他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人民的新世纪的热切向往。2、星星怎样以暗喻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星星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暗喻手法抒情。以星星暗喻人民群众。暗

    24、喻、赞颂了人民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团结精神的品格。诗作只是描绘了星星、银河、没有点明这些自然界的形象比喻着什么,有什么意蕴,所以是暗喻。但读者可以从诗作以精练、朴素的语言所作的拟人化的描写中,可以分析领会作者的寓意。孤岛作者:阿垅1、孤岛的思想。孤岛写与1946年成都。其时正是解放战争开始之际。孤岛一诗表现了诗人(以及和诗人相似情况的人)当时的处境,以及在这处境下诗人与革命、正义力量及其事业不可或分的血肉联系的告白。作品采取了暗喻手法,因而诗歌还包含有某种抽象的更为深奥的含义,例如:把诗歌理解成现在的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也是非常贴切的。2、孤岛的艺术特点。孤岛在艺术上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采取暗喻手

    25、法,不正面写出题旨。诗人选取自然界中的孤岛,予孤岛以人格化,成为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第二,补充式的复句,排比的句式,散文式的自由抒唱,使诗具有一种明丽豁达的意境和回肠荡气的力量。散文寄小读者(通讯七)作者:冰心1、寄小读者(通讯七)的主题。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美期间所写。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冰心早期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即歌颂母爱(及亲人、朋友之爱)、童真和大自然。寄小读者(通讯七)也鲜明表现这一主题。上半篇主要写海景,有空灵妙景,有海空夜色,有月、星、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下半篇主要写慰冰湖:写岸上树叶在湖里的倒影,写柔和不胜桨的湖水,写落日映照下

    26、的湖色,处处和海景形成鲜明对照。倾注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真切爱心。流贯于景物描写中的是作者离别家乡、亲人的离愁别恨和怀念亲人的沉重感情。在作品下半篇中,作者把母爱和对大自然的爱融合。通篇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姐姐对小孩子的亲切交谈。流露的是对童真的赞美。2、寄小读者(通讯七)的抒情特色。作品的抒情色彩主要表现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充满人间情怀。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

    27、文与众不同的特点。秋夜作者:鲁迅1、枣树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蕴。秋夜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作者当时在北京,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它的主要特征是:“最长最直的几枝(树干),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的发白”,“一意要制他(指天空)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的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是枣树形象特征的核心。其次的特征是“欠伸的很舒服”,“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再次的一个特征是“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意蕴枣树(形象)饱经沧桑,坚实挺拔,憎恶黑暗现实,顽强抗击黑暗势力,他善于战斗,也注意在战斗中保护自己,他坚韧不拔,不受反动势力任何蛊惑,(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枣树就像一个历经战斗洗礼的老战士。这个形象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士的热情歌颂,也是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文学作品分析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