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究.ppt

    • 资源ID:7839305       资源大小:247.50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究.ppt

    1、专题四: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究,引言一、“所”字的词性演变二、所字结构的形成三、“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四、“所+动”的语法特点五、“所+动”的发展式及内部结构关系结语,引言(一)分歧与问题1、分歧马氏文通:“所”为“接读代字”;陈承泽国文法草创:“所字乃助字之含有指示作用者”.这两种观点形成了今天代词说和助词说的对立。,2、问题上古汉语独用“所”和所字结构的“所”有无关系?“所+动”、“所+介+动”、“所+动+者”、“所+动+名等怎样形成?如何分析内部结构?“者”的词性和作用是什么?所字结构为何能形成“为+名+所+动”被动式?,(二)我们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从语法发展出发,考察上古“所”字

    2、的词性演变,各式所字结构的形成及其内部结构关系和语法特点,试图弄清楚所字结构和独用“所”的关系及上述其他相关问题,使“所”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归于一个有序的发展系统,并对代词说和助词说提出不同的看法。,一、“所”字的词性演变名词“所”指示代词“所”(一)实例分析观察对比金文和先秦早期典籍中“所”的用例,“所”字的词性是由名词向指示代词发展的。,1、独用“所”字例分析例:(1)孚人四百,啚于荣伯之所。(敔簋一)(2)公归无所,于女信处。(诗豳风九罭)(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4)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2、所字结构例分析例:(5)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周易解卦

    3、)(6)泰山严严,鲁邦所詹(瞻)。(诗鲁颂閟宫)(7)惟此惠君,民人所瞻。(诗大雅桑柔),(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9)百尔所思,不如吾所之。(诗经鄘风载驰),(二)名词“所”向代词“所”的演变1、王克仲先生的研究王克仲关于先秦汉语“所”字词性的调查报告:名词(所1)代词(所2)助词(所5)例:(10)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庄子庚桑楚)七日七夜至老子之居所。,(11)诚以其国为王者之所,亦王;以其国为危殆灭亡之所,亦危殆灭亡。”(荀子王制)为王者之所:为王者之所为为危殆灭亡之所:为危殆灭亡之所为,王先生的进一步分析:名词(所1)代词(所2)虽然所1和所2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但

    4、是二者仍然有其内在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引申和被引申之间的关系。所1表示具体的空间,而所2则由表空间的所1引申为表事物发生时相关联的空间,或者表示在某一空间所发生的事物。这种引申是很自然的,因为任何动作行为总是不能离开空间而单独存在。,2、黄盛璋先生代词来源的观点黄盛璋先秦古汉语指示词研究:是:表示人正立时太阳正在其上相值,以此表时间的“今”。“今”即时间的“此”,于是作近指代词。,时:甲骨文上从之下从日(下文用“时”代),义为“今日”。孙海波古文声系:“时,是日也。从日之声。”是日就是今日。引申作近指代词。,其:义为“将要”,如:“癸酉卜,乙亥不风?乙亥其雨?”(甲2999)利用将来的观念,发

    5、展出远指代词。兹:甲骨文以来,既表时间又作指示代词。卜辞:兹日、兹夕、兹月=今日、今夕、今月“兹”即“今”,也即“此”。,此:甲骨文和金文从止从人。黄盛璋先生:“人开始行走尚未离地,后足留止之处表这里。”按:黄说是。留止不动属空间观念;指留止之处转为指示代词。说文:“此,止也。”段玉裁注:“于物为止之处,于文为止之词。”彼:说文:“往有所加也。”字从彳,与走路前往他处有关。前往属空间移动,由此及彼。由此引申为远指代词。,3、其他例证(12)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诗经召南甘棠)(13)溥彼韩城,燕师所完。(诗经大雅韩奕)(14)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4、“所”的两

    6、个词性“所”经过发展演变以后,获得了名词和指示代词两个词性;两个词性都可以进入所字结构。因此,所字结构的“所”除指示代词外,有时它是一个名词。,二、所字结构的形成(一)两种成说及其问题 1、由“动+所”发展为“所+动”王克仲:(动+)所1 所2(+动)所5+动(所1,名词;所2,代词;所5,助词)问题:“所5+动”(东周初),“(动+)所1”(春秋末),前者比后者出现早。,2、理解差错说俞敏经传释词札记:古人对“无所不知”一类句子分段理解有差错形成:第一阶段:无所不知=没 地方 不懂 第二阶段:无所不知=没 不懂的地方问题:上古汉语“无所”以及“有所”句,内部层次是“无(有)/所不知”,而不是

    7、“无(有)所/不知”。,例:(13)鉴者之臭,于鉴无所不鉴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墨子经说下)(14)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孟子告子上),(15)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16)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庄子大宗师),(二)所字结构形成所字结构在独用“所”后加动词形成。即:所所+动1、左传例证:(17)九年春,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使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左传襄公九年)奔火所,杜预注:“使随火所起,往救之

    8、。”,2、其他例证荣伯之所荣伯之所居勤而无所勤而无所勤各得其所各得其所得,3、古注证据(18)公归无所,于女信处。(诗经豳风九罭)郑玄注:“公西归无所居。”(19)赫赫炎炎,云我无所。(诗经大雅云汉)郑玄注:“言我无所庇阴处。”(20)今罪无所。(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晋罪无所犯也。”(21)车马有所。(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杜预注:“有所处。”,4、同类例证(22)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左传襄公二十年)去所去所坐(席)。(23)郑先宋,不失所也。(左传二十六年)不失所不失所先。(24)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居其所居其所居。(25)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吕氏春秋权勋)莫知其

    9、所莫知其所往。,5、受早期逌字和攸字结构的影响(26)余无逌具寇。(舀鼎)(27)隹苟(敬)德,无逌亡。(班簋)(28)君子有攸往。(周易坤卦)(29)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尚书禹贡),6、另外两种所字结构的形成 A.春秋以后:所动+所例:(30)施父曰:“曹太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左传桓公九年)(31)敬如君所。(左传闵公二年)孔颖达疏:“其敬如君之处所。”(32)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史记晋世家),B.汉代以后:动所+动(33)胡能有定?(诗经邶风日月)郑玄笺:“何能有所定乎?”(34)若不生得以戮于群众,犹未得请也。(国语齐语)韦昭注:“犹未得所请也。”(3

    10、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论语公冶长)邢昺疏:“前有所闻,未能及行。”,小结:所字结构最早是在独用“所”后面加动词形成,后来又有加动词于“所”字之前和加“所”于动词之前两种情况。上古独用“所”和所字结构之“所”属同一类“所”,有同样的词性和作用,其间没有绝然的界限。,三、“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一)两种成说1、代词说及其不足代词说的观点: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所”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代词说的不足:“对象”说意味着“所”是动词的前置宾语,“所+动”结构是动词性结构。无法解释下面的用例:孟子腾文公上:“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动词“事”有宾语“孔子”,“所”不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诗经小雅小宛

    11、:“无忝尔所生。”“所”不指代“生”的对象“尔(你)”,而是指施动者“父母”。,2、助词说及其问题助词说的观点:助词说大都笼统地说“所”改变后边动词的性质,使之变成名词性结构,并强调助词“所”“在句子中起代词的作用”,“助词所有一定的指代作用”。,助词说的问题:助词“所”何以又有指代作用?所字结构的名词性是“所”的指代作用表现出来的,还是动词变成名词性结构以后表现出来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动词是怎样转变为名词的?转换机制是什么?理据是什么?这些问题难以回答,助词说都回避了。,(二)“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1、“所+动”为中定结构关系即:所(中心语)+动(定语)“所”作中心语前置,定语“动”后置

    12、,即后置定语。,2、证据A.独用“所”大都作宾语或名词谓语。在这种成分后边再加动词,一般是限定性成分。B.不及物动词可以加在“所”之前,如“死所”、“叹所”的“死”、“叹”,但同样是限定性成分。,C.居处义动词加前加后皆可如:居所所居;处所所处动词在“所”前是定语,可以证明在“所”后也是定语。,D.实例证据“所+动”产生在东周初年,那时期也存在着“中+定”语序:诗经周南葛覃:“施于中谷。”毛亨传:“中谷,谷中也。”鄘风柏舟:“在彼中河。”毛亨传:“中河,河中。”,诗经其他例子:“中+定”结构:中逵、中林、中露”等;“定+中”结构:泥中、桑中、丘中”等;两种结构语序不同,表义功能一样。,金文中有

    13、后置定语:(38)易女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大盂鼎)赐给你从驭(相当于周官诸驭之职或其属官)到庶人(指自由民或农民)的人鬲(民献)六 百五十人。(39)侪女十五匽盾生皇画内。(师簋)送给你十五只用良铜装饰并且里面画着生动的凤凰的大盾。,方言证据:在现代汉语方言中,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的有些偏正式双音词,形式上保存着上古汉语的“中+定”结构语序,其中定语有名词、有动词。如:闽南方言:鞋拖(拖鞋)、风颱(颱风)、物配(菜肴)、路用(用途、用处);客家方言:人客(客人)、菜干(干菜)。,同谱系少数民族语言的证据:与汉语同谱系的现代少数民族语言中,“中+定”语序很普遍。如:黎语、毛难语:名

    14、词、形容词、动词、代词作定语,后置;阿昌语:数量词组作定语,后置;彝语:量词、形容词限定名词,后置;土家语:数量词组、形容词、部分动词作定语,后置。其他如藏语、羌语、怒语、独龙语、水语、纳西语等等,也都有类似的后置定语。,小 结远古汉语或远古汉语的方言中存在着后置定语,发展到商周时期,绝大多数定语定位在中心语之前,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定语后置的“中+定”语序。“所+动”结构产生于东周初期,即按“中+定”语序组织起来。,3、形成“中+定”语序的原因 A.“动+所”是单义结构,只指处所;“所+动”是多义泛指结构(详后)。语言需要泛指结构。B.“所”字词义较虚,需要有修饰限定语。其中名词、代词作修饰语

    15、位于“所”之前,如“人之所欲”的“人”,“百尔所思”的“尔”等,动词作修饰语只能位于“所”之后。如果将动词移到“所”之前,将引起修饰关系的混乱。,C.所字结构中动词多为及物动词,用“动+所”语序,容易误解成“动+宾”。如:天子所予。(诗经小雅采菽)意思是天子赐予的东西(赤芾、邪幅);变作“天子予所”,容易误解为天子赐予地方。“死所”、“叹所”等结构不会被误解,是因为定语“死”“叹”等是不及物动词。,D.从形式、功能上与者字结构相区别 所+动动+者“者”加在动词后边,常指代施动者,如“见者”,指发出看见动作的人;“所”加在动词之前,常指代受动者,如“所见”,指被看见的人或事物。,四、“所+动”的

    16、语法特点(一)名词性“所+动”以“所”为中心语,定语动词不决定结构的性质。助词说认为“所”将后边的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实际上动词在结构中仍然是动词,“所”作中心语才是“所+动”为名词性结构的理据所在。,(二)多义性“所+动”可以表示7种意义:1、表示动作行为的地方(40)自东徂西,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2、表示动作行为意念上的受事对象或宾语(41)新庙奕奕,奚斯所作。(诗鲁颂閟宫),3、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4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4、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43)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5、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44)子之因遗苏代百金,听其所使。(战国策燕策三

    17、),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45)九月,非所用郊也。(公羊传成公十七年)7、表示动作行为的施行者:(46)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宛),代词说的问题:代词说认为“所”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这只是就上面第2种意义立说,不能函盖全部。而且所谓对象,只是意念上的,不是真正的对象。真正的对象是动词的宾语,意念上的对象是受动词修饰限定的中心语。这是必须要加以区别的。,(三)动词定语长短灵活自由性:(47)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辟(避)风雨:动宾短语。(48)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不知:壮动短语。,(49)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禀于天

    18、地:动补短语。(50)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长、短:形容词。,(四)被动性“所+动”是多义结构。当“所”指代意念上的动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要承受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所+动”具有被动性。例如“所爱”,“所”指代意念上的被爱的对象“人”,人接受爱,因而“所爱”具有被动性。注意:只限于“所”指代动词的意念上的宾语这一类,“所”指代地方、凭借、方式、原因、时间、施事等,意念上不承受动作行为,都不具有被动性。,五、“所+动”的发展式及内部结构关系(一)“所+介+动”1、用例(51)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

    19、公输)(52)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墨子非儒下)(53)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史记项羽本纪)(54)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2、介词的作用和句子内部层次介词的作用:进一步限定中心语“所”。内部层次:所/+介+动 用“介+动”共同限定“所”。如例(51)“吾知所以距子”,“所”指代“办法”,“以距子”意为“用来对抗你的”,作限定语。,(二)“所+动+者”形成:所+动 所+动+者(55)此寡人之所见者也。(庄子达生)“者”的作用:作所字结构结束的标志;复指“所”所指的内容。如例(55):所见:指看见的“鬼”;者:复指“鬼”,并取代“所”做中心语。意义:“所+动+者”=“

    20、所+动”,(三)“所+动+名”形成:所+动所+动+名(56)予所採荼,予所蓄租。(诗经豳风鸱鸮)(57)取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三)(58)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史记韩非列传)“名”将“所”字所指具体化;“名”代替“所”作中心语。意义:“所+动+名”=“所+动”,(四)“所+动+之+名”形成:所+动+名所+动+之+名(59)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孟子腾文公上)“之”,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六、结 语处所义名称“所”与空间观念有,引申指存在于空间内的人和事物,遂转化为指示代词;独用“所”和所字结构之“所”都是如此。

    21、“所+动”在独用“所”后边加动词形成,独用“所”和所字结构之“所”是同类“所”字,其间没有绝然的界限。“所+动”结构按“中+定”语序组合起来,有名词性、多义性、定语长短灵活自由性、被动性等语法特点。,“所+动”由此发展出“所+介+动”、“所+动+者”、“所+动+名”等新的形式。介词以定语身份进入所字结构,不改变“所”的中心语地位;“者”、“名”取代“所”的地位,使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思考题1、“所”是怎样由名词转化为代词的?2、最早的所字结构是怎样形成的?3、所字结构的内部结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证据可证明这一关系?4、所字结构有哪几个重要的语法特点?5、为什么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和多义性结构?,


    注意事项

    本文(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究.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