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2部分应考高分策略四考前必须掌握的18个强化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7877186       资源大小:94.9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2部分应考高分策略四考前必须掌握的18个强化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否:被动运输。(2)二看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判断属于哪种被动运输)。需要:协助扩散;不需要:自由扩散。2叶绿体常考结构(色素存在部位、光反应场所、合成ATP场所、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存在部位):类囊体薄膜。3细胞内物质与产生场所的对应关系(1)蛋白质核糖体。(2)核酸细胞核。(3)性激素(脂质)内质网。(4)乳酸、乙醇、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5)纤维素高尔基体。三酶和ATP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性质(1)一般性质:反应前后量不变;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2)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主要因素:温度和pH。(2)不同酶的最

    2、适条件不同。(3)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4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1)低温:降低酶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条件适宜时,酶活性恢复。(2)高温、强酸和强碱: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恢复。5ATP的产生与利用(1)产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场所真核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和内膜、细胞质基质。原核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3)利用:各种耗能反应。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有机物的合成。1. 常考验证或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两大方法方法一:同种酶不同反应底物;方法二:不同酶相同反应底物。2. ATP、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A”的辨析(1)

    3、ATP:“A”为腺苷。 (2)DNA:“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RNA:“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4)核苷酸:“A”为腺嘌呤。四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场所及物质和能量变化(1)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消耗葡萄糖,产生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2)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分解丙酮酸,释放CO2,释放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消耗O2,产生H2O,释放大量能量。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1)物质循环C:14CO214C314C6H12O614C3H4O3O:HO18O2C18O2C6HO6H:3H2O 3H CH12O6(2)能量变化光能ATP (CH2O)ATP各项生

    4、命活动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原理(1)CO2澄清石灰水混浊。(2)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酒精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酸性条件)灰绿色。4影响细胞呼吸的常见因素(1)温度:影响酶活性。(2)氧气浓度:氧气促进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3)含水量:自由水的相对含量会影响细胞代谢速率。(4)二氧化碳浓度:不常见,二氧化碳会对细胞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判断细胞呼吸类型6大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1产生CO2量消耗O2量:有氧呼吸。2不消耗O2,只产生CO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3释放CO2量吸收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1)若VCO2/VO24/3;有氧呼

    5、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2)若VCO2/VO24/3;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占优势。(3)若VCO2/VO2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占优势。4不吸收O2,不释放CO2:乳酸发酵或已经死亡。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6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五光合作用1滤纸条上色素带分析(1)最上: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2)稍上: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3)稍下: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4)最下: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光合色素的2大作用(1)吸收(捕获)光能。(2)转化光能。3光合色

    6、素吸收的光能有2大重要用途(1)分解H2O为O2和H。(2)合成ATP。4叶绿体的2大重要功能(1)吸收光能。(2)光合作用的场所。5光合作用2大阶段(1)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H2OO2H;ADPPi光能ATP。(2)暗反应(叶绿体基质):CO2C3(CH2O)C5。6叶绿体基质内C3的2大去向(1)转化为糖类。(2)再生为C5。7解读真正(总)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1)图示(2)解读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光合速率C点:称为光饱和点。1曲线图上限制因素分析(1)饱和点以前: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2)饱和点以后: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以外的因素。2高考常

    7、考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2大方法(1)对照实验法。(2)同位素标记法。3最常用计算公式净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总光合速率(O2产生量或CO2固定量)细胞呼吸速率(O2消耗量或CO2产生量)4物质变化模型分析(1)CO2供应不变 (2)光照不变5温度和pH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影响酶的活性。六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细胞周期(1)范围:连续分裂的细胞。(2)顺序: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远长于分裂期)。2减中染色体发生特殊行为变化的三大时期(1)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2)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细胞分裂过程

    8、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减半的时期(1)DNA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减前的间期。(2)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后期;减后期。(3)DNA和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末期;减末期;减末期。4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流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死细胞,不能看到连续分裂过程)。1由细胞质分配方式判断子细胞类型(1)均等分配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第二极体。(2)不均等分配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卵细胞和第二极体。2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1)形态相同:X、Y性染色体除外,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除外。(2)大小相同:X、Y性染色体除外。(3)来源不同: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表示)。(4)能

    9、够配对:最重要标准。3看染色体,巧记细胞分裂时期(乱、间、端、边)显散乱前期,在中间中期,到两端后期,已分边末期。4“三看法”判断细胞图像分裂方式5减数分裂与异常配子(1)减异常:配子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2)减异常:配子中会出现两条相同染色体或两个相同基因。七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1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1)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2)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类型不变。(3)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变,类型增多。2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1)细胞分化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普遍性。结果: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2)细胞全能性含有本物种全套遗

    10、传物质。a.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b受精卵配子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形成新的个体(标志)。3细胞衰老的特征:核大,色素多,体积小,酶活性低,运输慢,代谢缓。4细胞癌变的常考点(1)实质:基因突变。(2)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膜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3)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地增殖。(5)遗传物质:变化。而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时不变化。1牢记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5个条件离体、无菌、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适宜的外界条件。2细胞凋亡的用途及实例(1)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如蝌蚪尾巴的消失)。(2)清除

    11、衰老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3)清除体内有害细胞(如癌细胞)。(4)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如被病毒入侵的细胞)。3细胞分化的2个判断标准(1)是否有特殊基因(奢侈基因)的表达。(2)是否含有特殊(或特有)蛋白质。八孟德尔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传递规律。(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121: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

    12、比值(基因互作)9(33)196 1测交后代:121(93)311231测交后代:2119(31)3943测交后代:(933)1151测交后代:319(331)97测交后代:13(931)3133测交后代:1性状显、隐性的2大判断方法(1)根据性状分离判断: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新表现出的性状一定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2验证遗传两大定律常用的2种方法(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测交法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13、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九遗传的分子基础1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DNA分子的结构(1)DNA片段:有2个裸露的磷酸,在整个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三者的数目相等。(2)氢键:配对的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用高温断裂。(3)磷酸二酯键:连接磷酸与相邻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可用限制酶或DNA酶切断,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1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1)常用公式:AT;GC;AGTCACTG50%。(2)“单链中互补

    14、碱基和”所占该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和”所占双链总碱基数比例。(3)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2依据碱基数判断核酸种类(1)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一般为双链DNA。(2)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一般为单链DNA或RNA。3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用同位素标记的物质不同,标记元素在子代出现的情况不同标记元素标记对象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32P和35ST2噬菌体部分含有32P标记;均无35S 标记宿主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C、H、O、N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有标记元素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 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的6个常考点(1)时间:细

    15、胞分裂间期、DNA病毒繁殖时。(2)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真核生物)。(3)模板:DNA的两条链。(4)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5)酶:解旋酶、DNA聚合酶。(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2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的表达)的4个常考点(1)场所:转录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翻译核糖体。(2)模板:转录DNA的一条链;翻译mRNA。(3)原料:转录4种核糖核苷酸;翻译20种氨基酸。(4)酶:转录RNA聚合酶。1中心法则有关过程分析(1)分析模板模板是DNA:DNA复制或DNA转录。模板是RNA: RNA复制或RNA逆转录或翻译。(2)分析原料、产物和生

    16、理过程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过程为DNA复制或逆转录。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过程为DNA转录或RNA复制。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过程为翻译。2有关碱基和氨基酸数目计算的技巧(1)图示对应关系DNA(基因)mRNA(密码子,64种)tRNA(反密码子,61种)。(2)推导:基因表达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1/3 mRNA中的碱基数目1/6基因中的碱基数目。十一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1)XY型:X只能传给女儿,Y则传给儿子。(2)XX型: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2伴X染色体显性

    17、遗传病的特点(1)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世代遗传。(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隔代交叉遗传。(3)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2大方法(1)已知性状显隐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子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雄表现型不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正交、反交实验判断结果相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结果不同,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存在位置的技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1)若子代雄性为隐性性状,则位于X染色体上。(2

    18、)若子代雌雄均为显性性状,则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3遗传方式判断口诀(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2)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十二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基因的非编码区域发生突变。(2)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3)纯合子中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2可遗传变异的3大类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1)真核生物:减数分裂3种可遗传变异类型都存在,有丝分裂无基因重组。(2)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3)病毒:基因突变是其唯

    19、一可遗传变异的来源。3真核细胞不同分裂时期发生的变异不同(1)基因突变:发生在所有分裂过程中。(2)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染色体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1判定染色体组数的3大方法(1)看体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数目:有几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2)看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2常规基因频率的2大计算方法(1)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2)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3特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

    20、源区段时,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十三植物的激素调节1生长素发挥作用的实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解读: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举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3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1)幼嫩细胞衰老细胞。(2)根芽茎。(3)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4常考植物激素的作用(1)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生根,促进果实发育。(2)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发芽。(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脱落酸:抑制细

    21、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5多种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共同调节:相互促进或相互拮抗。1判断植物生长趋势小窍门(1)长不长有没有:有生长素才生长。(2)弯不弯均不均:生长素分布不均弯曲生长。(3)均不均光和力:单侧光、重力会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 (4)感不感尖不尖:有尖端才感光。2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促进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拮抗作用: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十四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变为动作

    22、电位兴奋产生。2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1)膜外: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膜内: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兴奋的传递(1)特点: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5与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1兴奋传导方向的“三看”法(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2)看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3)看灰质:传入神经入后角(窄),传出神经出前角(宽)。2与兴奋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时K外流:协助扩散。(2)产生动作电位时

    23、Na内流:(3)恢复静息电位时通过钠钾泵排Na进K:主动运输。(4)释放神经递质:胞吐。3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递的3种类型(1)不能形成突触小泡。(2)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3)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十五内环境稳态中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2血糖调节(1)相关激素胰岛素: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与胰岛素为拮抗关系,与肾上腺素为协同关系。(2)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反馈调节)。3体温调节(1)冷觉形成:大脑皮层。(2)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相关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骨骼肌和肝脏。(4)调节机制:神经体液

    24、调节。4水盐调节(1)相关激素:抗利尿激素。(2)渴觉中枢:(3)主要调节器官:肾脏。1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1)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2)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2激素分泌异常情况分析(1)分泌激素的囊泡不能形成。(2)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3)激素不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3酶、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关系(1)区别:产生部位不同;运输途径不同;酶可反复利用,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2)联系: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均与特定分子结合起作用;都不供能,不组成细胞结构。十六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高考常考的两大免疫过程3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抗原结合体。(2)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3)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4)浆细胞:分泌抗体。(5)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使之裂解。(6)记忆细胞:分化为效应细胞。4关注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长期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1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2)抗原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2部分应考高分策略四考前必须掌握的18个强化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