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

    • 资源ID:8007132       资源大小:38.6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

    1、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教学目标:感受命题类型,体会解题思路教学步骤:一、例题感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章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

    2、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

    3、一点加以探究。(5分)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设题推测材料-围绕已学经典中提及的概念和思想,组织一段浅易文言文或文白夹杂的文字。题目-设置两个小题。分值-9分。三、知识储备了解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已出现的思想概念。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规范答题,探究题题型的答题方法。四、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孔子曰:富

    4、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荀子曰:义与利也,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3分)(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6分)(1)义利兼顾(义利并重、义利并举)义以生利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见利思义)(2)示例:当今社会,儒家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

    5、律和法治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事件、郑州双汇猪肉事件等,都是企业见利忘义自毁前程的典型例证。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

    6、;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委上)【注】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1) 孔子和孟子认为应该怎样侍奉父母?(4分)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2) 请结合孟子的观点谈谈应该怎样修身? (5分)修身的根本是守护好自身。守护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就能侍奉好父母,反之就不能侍奉发父母。侍奉父母是所有服侍工作的根本。守护自己而使自己归于仁义礼智,就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守护自己是人一切操守的根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曾子说

    7、: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请你谈谈对材料中所讲的自省问题的理解。此处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注】贤贤易色:看重贤德而轻视表面的姿态。致其身:致,献出

    8、,尽力。这里指把生命献给国君。体现了孔子教育以德为先的观点。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子夏继承孔子的思想,认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及其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看他的道德修养、这是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思想之具体体现。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9分)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

    9、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人性问题提出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理解?认为人性本善,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被私欲所蒙蔽,所以人应该放弃私利,保存仁义。(也可从性恶论、人本性无所谓善恶等角度来谈)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

    10、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

    11、到合理的满足。(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4分)在朱熹看来,人求饮食、男女结为夫妻,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并不违反天理。但如果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求,一味地去要求美味和三妻四妾,就是过分之求,属于人欲之列了,就应该加以否定。他认为天理作为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而人欲则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只顾一己之私欲的思想行为。在朱熹看来,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保存着天理,人欲就会消亡;相反,人欲如果旺盛,那么天理就会消亡。天理和人欲是不可能混杂在一处的。为此,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认为只有彻底消灭人欲,才能恢复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导作用。(2)

    1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5分)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而顾炎武无疑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下面选择了几段相关文字

    13、: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著书)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凡(顾炎武)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全祖望神道表)当明末年,(顾炎武)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潘耒日知录序)(1)结合选段,可见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新学风,主张治学须、。(3分)(2)有学者认为,经世致用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有一致性。结合选段,请举出你熟知的一位湖湘名

    14、人的具体事例对两者的一致性加以探究。(6分)(1)示例:关心国事 致力创新 有用于世 志向远大 勤勉严谨 重考察求证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示例:经世致用,强调务当世之务,关注民生国命,合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传统;经世致用,致力创新,强调有所自树,合乎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传统。(4分)如魏源一心为国,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率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2分,举谭嗣同、毛泽东等人事例言之成理亦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练习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5、。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硁硁(kn):浅薄固执的样子。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1)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之人,请你解释其含义。(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

    16、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注】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在孔子看来,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2)子曰:

    1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圃:音p,菜地,引申为种菜。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襁:音qin,背婴孩的背篓。(1)由上文可见,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那么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什么呢? (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18、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教育目的的理解。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宪问第十四)【注】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1)孔子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请从上文找出反映这三种观念的句子。 (2)理解下面选段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孔子在义方面思想的理解。子曰:君子义以为

    19、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 阳货第十七)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

    20、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离娄上)【注】圹:同旷,旷野。爵:同雀 。 鹯:一种

    21、像鹞鹰的猛禽。(1)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这两个比喻阐述了什么道理?(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自孟子尽心下,反映的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请你结合上面选段,谈谈自己的认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2)孟子说民为

    22、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1)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出使各国时,能不辱君王使命的人。(2)不矛盾。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参考译文】(1)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

    23、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2)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2、(1)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2)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置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

    24、卑秩序和等级制度。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

    25、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3、(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参考译文】(1)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

    26、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2)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4、(1)礼、义、信(2)孔子的观点有他的合理性,因为教育既要普及也要培养精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社会是要有分工的。【参考译文】(1)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

    27、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2)学习好了就去做官。5、【答案】(1)B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应为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2)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人应该见利思义,而不应见利忘义。有勇力者也应秉承义的原则,否则会成为祸害。【参考译文】(1)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孔子又说:当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

    28、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2)孔子说:君子以为义是最高尚的。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做强盗。6严己宽人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分)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1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1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参考译文】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有事无事就粘在皇帝身边,离受辱也就不远了;有事无事就粘在朋友身边,离分开也就不远了。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与人争,合群

    29、但也不结成帮派。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7(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1分)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8 (1)两个比喻阐述的是施行仁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上面选段,孟子强调的是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孟子更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都反映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

    30、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桀和殷纣王。当今之世,如果有哪位诸侯喜好仁德,那么,其他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来。就是他不想统一天下,也会身不由己了。9、(1)箪食壶浆(2)孟子主张一切以民为贵,攻打一个国家能否胜利关键要看百姓是否能得到利益。帮助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摆脱出来就会得到百姓的欢迎,攻取就能成功,国家就能稳定。所以在孟子看来,社稷、国王都依赖于百姓。【参考译文】(1)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指导与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