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鲁科版第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总汇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第四.docx

    • 资源ID:8025979       资源大小:67.7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鲁科版第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总汇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第四.docx

    1、鲁科版第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总汇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第四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鲁科版第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总汇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第四部分化学实验澄迈中学 任课教师:叶斌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二)物质的分类(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四)氧化还原反应(五)离子反应(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七)物质的量(八)溶液和胶体(九)原子组成与结构(十)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变化规律(十一)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十二)化学平衡(十三)电离平衡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二)卤

    2、族元素(三)氧族元素(四)氮族元素(五)碳族元素(六)碱金属(七)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一)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二)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三)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四) 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五)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七) 蛋白质第四部分化学实验(一)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二) 仪器的装配和拆卸(三)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四)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第二部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概述1、 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3、2、 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1 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2 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3 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4 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

    4、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1 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2 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3 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4 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一)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

    5、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题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1 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及难易程度;2 氢化物的稳定性;3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4 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5 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6 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现的化合价;7 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相对

    6、高低(如在HClO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则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氯强)等。(二) 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I)单质颜色逐渐变深,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卤离子还原性增强;与H2化合,与H2O反应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水溶液酸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元素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2、卤化氢 均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氟化氢(HF):很稳定,高温极难分解,其水溶液是氢氟酸,弱酸,有剧毒,能腐蚀玻璃。氯化氢(HCl):稳定,在1000以上少量分解

    7、,其水溶液为氢氯酸,俗称盐酸,强酸溴化氢(HBr):较不稳定,加热时少量分解,其水溶液为氢溴酸,酸性比盐酸强,HBr还原性比HCl强,遇浓硫酸被氧化为单质溴(Br2)。碘化氢(HI):很不稳定,受热分解,其水溶液为氢碘酸,酸性比氢溴酸强,HI是强还原剂,遇浓硫酸易被氧化为单质硫。3、卤素及其化合物主要特性氟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1 卤素单质Cl2、Br2、I2与H2化合都需要一定条件,惟独F2在黑暗处就可与H2化合爆炸。2 卤素单质Cl2、Br2、I2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 H2O HXHXO(I2与水反应极弱),但F2与H2O反应却是:2F22H2O 4HFO23 氟无正价,其他都有正价4 H

    8、F有毒,其水溶液为弱酸,其他氢卤酸为强酸,HF能腐蚀玻璃;5 CaF2不溶于水,AgF易溶于水,氟可与某些稀有气体元素形成化合物。溴的特性 溴在常温下为红棕色液体(惟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极易挥发产生红棕色有毒的溴蒸气,因而实验室通常将溴密闭保存在阴冷处,并在盛有液溴的试剂瓶内常加适量水。盛装溴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腐蚀橡胶)。碘是紫黑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易升华(常用于分离提纯碘),遇淀粉变蓝色(常用来检验碘的存在),碘的氧化性较其他卤素弱,与变价金属铁反应生成FeI2而不是FeI3。(三) 氧族元素1、氧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次外层O为2个,S为8个,

    9、Se、Te均为18个电子。氧通常显2价,硫、硒、碲常见的化合物为:2价、4价、6价,都能与多数金属反应。氧化物有两种RO2和RO3,其对应水化物H2RO3、H2RO4均为含氧酸,具有酸的通性。它们的氢化物除H2O外,其余的H2S、H2Se、H2Te均为气体,有恶臭、有毒,溶于水形成无氧酸,都具有还原性。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而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单质的状态由气态到固态,熔沸点也依次升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氧化性依次减弱。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2、硫酸根

    10、离子的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检验SO42时会受到许多离子的干扰。Ag干扰:用BaCl2 溶液或盐酸酸化时防止Ag干扰,因为AgCl AgCl。CO32、SO32、PO43干扰:因为BaCO3、BaSO3、Ba3(PO4)2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溶于强酸中。因此检验SO42时,必须用酸酸化。如:BaCO32H H2OCO2Ba2但不能用硝酸酸化,同理所用钡盐也不能是Ba(NO3)2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SO32、HSO3、SO2等会被溶液中的NO3氧化为SO42,从而可使检验得出错误的结论。为此,检验SO42离子的正确操作为:被检液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有无SO42)

    11、由此可见,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氧化性,但产生氧化性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其氧化能力也有强与弱的差别,被还原产物也不相同。(四) 氮族元素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有很大毒性,在常温下极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2 2NO2二氧化氮: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 2HNO3NO 4NO2N2O4(无色)注意:关于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的计算方法。1 NO2或NO2与N2(或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2H2O 2HNO3NO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2 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4NO22H2OO2 4

    12、HNO3 可知,当体积比为 4:1,恰好完全反应V(NO2):V(O2) 4:1,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4:1,O2过量,乘余气体为O23 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总反应式为:4NO2H2O3O2 4HNO3 当体积比为 4:3,恰好完全反应V(NO):V(O2) 4:3,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 4:3,O2过量,乘余气体为O2NO、NO2、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先按求出NO2与H2O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的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方法进行计算。2、硝酸的化学性质HNO3具有酸的通性。

    13、1 HNO3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能与多数金属、非金属、某些还原性化合物起反应。要注意,由于硝酸氧化性很强,任何金属与硝酸反应都不能放出氢气,在与不活泼金属如Cu、Ag等反应时,浓硝酸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还原产物为NO,(但不能认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2 在溶液中NO3几乎与所有离子能大量共存,但注意,当溶液的酸性较强可形成硝酸溶液,具有还原性的某些离子则不能与其大量共存,如NO3、H、Fe2 中任意两者能大量共存,但三者则不能大量共存。即: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表现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氧化性。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

    14、H2O 不能用NaOH代替Ca(OH)2,因为NaOH吸湿后容易结块,产生的气体不易逸出,并且NaOH对玻璃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装置:制NH3的气体发生装置与制O2、CH4的相同。干燥氨气不能选用浓H2SO4、P2O5,也不能选用无水CaCl2,应选用碱石灰。收集NH3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容器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以保证收集的NH3比较纯净)。检验: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实验室还常根据浓氨水的强挥发性,向浓氨水中加入NaOH或CaO得到氨气。NaOH或CaO的作用是吸水和吸水后使溶液温度显著升高,二者都能减少氨气的溶解。(五) 碳族元

    15、素1、碳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碳酸正盐与酸式盐性质比较在水中溶解性:正盐除K、Na、NH4等易溶于水外,其余都难溶于水;而只要存在的酸式盐都易溶于水。一般来说,在相同温度下酸式盐的溶解度比正盐大,如CaCO3难溶于水,Ca(HCO3)2易溶于水,但也有例外,如NaHCO3溶解度比Na2CO3小。热稳定性:正盐中除K、Na等受热难分解外,其余受热易分解;酸式盐在水溶液或固态时加热都易分解。如 Ca(HCO3)2CaCO3CO2H2O一般来说,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为:正盐酸式盐多元盐(盐的阳离子相同,成盐的酸相同)。可溶性正盐、酸式盐都能发生水解,但相同阳离子的相同浓度时溶液中CO32的水解程

    16、度比HCO3大都能与酸作用,但相同条件放出CO2的速率酸式盐比正盐快。(六) 碱金属1、碱金属性质递变规律结构决定性质,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所以其化学性质也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a、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c、均为强还原剂。递变规律(锂铯)c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结构越来越复杂a、 与水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增强b、 还原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2、NaOH的性质物理性质: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是一种白色固体,极易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磨口玻璃瓶,使瓶口与瓶塞粘结。化学性质a、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

    17、变红。b、 与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c、 与酸作用,生成盐和水d、 与盐作用,生成新碱和新盐。(要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参加反应的碱和盐一般是易溶解的碱和盐)e、 与一些单质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Cl22NaOH NaClONaClH2OSi2NaOHH2O Na2SiO32H2制法: 2NaCl2H2O2NaOHH2Cl2Na2CO3Ca(OH)2 CaCO32NaOH(七) 几种重要的金属1、铝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现象及图象分析1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所示。2 现象:白色沉淀逐渐增多达最大值,继续加NaOH溶

    18、液沉淀逐渐溶解,直至完全消失。Al33OH Al(OH)3Al(OH)3OH AlO22H2O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直至过量,如下图所示。现象:开始时无沉淀,接着产生沉淀。达最大值后不增减。Al34OH AlO22H2OAlCl33AlO2Al36H2O 4 Al(OH)3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直到过量,如图所示。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完全消失。AlO2HH2O Al(OH)3Al(OH)33HAl33H2OHCl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所示。现象:开始无沉淀,接着产生白色沉淀。AlO24H Al32H2O3AlO2Al36H2O 4 Al(OH)3Na

    19、AlO22、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镁和铝的氧化物比较MgOAl2O3物质类型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熔点高(2800)白色固体,熔点高(2045)化学性质跟水反应缓慢溶解于水生成Mg(OH)2MgOH2O Mg(OH)2难溶于水跟酸反应MgO2H Mg2H2OAl2O3 +6H 2A l 33H2O跟碱反应不反应Al2O3 +2OH 2A O23H2O4、Fe2与Fe3的相互转化Fe2的还原性:2Fe2Cl2 2Fe32Cl4Fe(OH)2O22H2O 4Fe(OH)212Fe23O26H2O 4Fe(OH)38Fe3(Fe2露置空气中,易被氧化)酸性条件下:4Fe2O

    20、24H 4 Fe32H2O4Fe2H2O22H 2 Fe32H2O5Fe2MnO48H 5 Fe34H2OMn2Fe3强氧化性一般氧化性:Cu2Fe3Ag Cl2Br2Fe3I2SO2S2Fe3Cu 2 Fe2Cu22Fe3Fe 3 Fe22Fe32I 2 Fe2I22Fe3H2S 2 Fe2S2 HFe3水解显酸性:2Fe33H2O Fe(OH)33H所以配制FeSO4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粉(或铁钉)防止氧化,配制Fe2(SO4)3时常加少量H2SO4,抑制水解。5、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及方法 绝大部分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金属冶炼的实质是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

    21、单质。由于金属的化学活泼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的能力也就不同 ,按金属活泼顺序对应金属阳离子氧化性KAg逐渐增强,金属冶炼也由难变易。一般有三种冶炼方法:热分解法:适合于冶炼金属活泼性较差的金属。如:2HgO2HgO2 2Ag2O4AgO2热还原法,用还原剂(CO、C、H2、Al等)还原金属氧化物,适合于金属活泼性介于ZnCu之间的大多数金属的冶炼。如Fe2O33CO2Fe3CO22AlCr2O32CrAl2O3WO33H2W3H2O电解法:适合冶炼金属活泼性很强的金属(一般是在金属活泼顺序表中排在铝前边的金属)。如:2Al2O32Al3O2MgCl2(熔融)MgCl2第三部分 有

    22、机化学基础(一)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和同一种物质的比较内涵比较的对象分子式结构性质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核素(原子)符号表示不同,如H、D、T电子排布相同,原子核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同素异形体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称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单质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如石墨与金刚石、O2与O3单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有机化合物不同结构相似,官能团类型与数目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

    23、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相同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同一种物质分子式和结构式都相同的物质相同相同相同(二)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类型:碳链异构是指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次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位置异构是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碳链或碳环上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官能团异构是指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所含官能团不同的异构现象。包括以下几种:环烷烃和烯烃;二烯烃和炔烃;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氨基酸与硝基化合物等。判定:分子式相同;主碳链结构或官能团位置不同;可以同类,也可以不同类;联想空间结构(三)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1、有机反应的重要条件有机反应的条件往往是有机

    24、推断的突破口。能与NaOH反应的有:卤代烃水解;酯水解;卤代烃醇溶液消去;酸;酚;乙酸钠与NaOH制甲烷浓H2SO4条件:醇消去;醇成醚;苯硝化;酯化反应稀H2SO4条件:酯水解;糖类水解;蛋白质水解Ni,加热:适用于所有加氢的加成反应Fe:苯环的卤代光照:烷烃光卤代醇、卤代烃消去的结构条件:C上有氢醇氧化的结构条件:C上有氢2、醇、酚、羧酸中羟基的活性比较羟基种类重要代表物与Na反应与NaOH反应与Na2CO3反应醇羟基CH3CH2OH酚羟基但不放出气体羧酸羟基放出CO23、有机物结构的推断 有机物结构的推断主要依赖于:实验现象;有机物的性质;计算等事实,更多的是由性质去推断。现列出一些性质

    25、与有机物结构的关系如下表:有机物性质有机物可能有的结构1、使溴水褪色CC、 、CHO、酚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C、 、CHO、苯的同系物、某些醇3、与Na反应放出H2OH、醇、酚、COOH4、与Na2CO3 反应放出CO2COOH5、与新制Cu(OH)2 反应COOH、CHO6、与Ag(NH3)2反应CHO(包括葡萄糖、果糖)7、与H2加成CC、 、CHO、RCOR、苯环8、遇FeCl3显紫色酚类9、消去反应醇或卤代烃(邻位有H)10、连续4个C原子加Br原子共轭二烯烃类11、能水解卤代烃、酯、多糖、多肽、蛋白质、酰胺等12、能酯化有OH或COOH(四) 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 1、烃

    26、CxHy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x+y/4) O2xCO2y/2H2O2、有机物每增加1个CH2多耗O2 1.5mol3、若烃分子组成为CnH2n(或衍生物CnH2nO、CnH2nO2),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里完全燃烧、其燃烧所耗氧气物质的量(或体积)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或体积)相等,则有机物分子组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5、烃燃烧时,决定消耗O2量的因素有:在等物质的量时,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O2消耗越多(芳烃有例外)。在等质量时,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分配的氢原子越多,O2消耗越多。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混

    27、合物的质量一定,它们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总量为常数。7、不同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相同,则它们的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8、气态烃CxHy与O2混合后燃烧或爆炸,恢复原状态(100以上),1mol气态烃反应前后总体积变化情况是:y4 总体积不变,V0y4 总体积减小,V1y/4y4 总体积增加,Vy/41(五)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可用于质量比、质量分数的求算。提示:含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

    28、碳原子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含有 n 个碳原子的烷烃与(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以上规律可用于有机物的推断。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数,余数为最小的氢原子数。例如某烃相对分子质量为42,则其分子式为:36,即:C3H6 。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就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例:求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烃的分子式108分子式为C10H8或C9H20 。(六) 葡萄糖(C6H12O6)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特点:多羟基醛。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化学性质: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H2AgH2O4NH3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已六醇


    注意事项

    本文(鲁科版第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总汇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第四.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