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些芦苇,在这个布局精巧、匠心独具的人文空间里,无声无息地散发着超脱尘俗、宁静自甘的气息,为这座古老的园林带来了旷逸、淡远的韵致,释放出笔墨难尽的意味。芦苇,不经意间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有芦苇生长的地方,总会洋溢着暖意和温情。芦苇是我们生命的形象代言人。(选自人民日报 ,有改动)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三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相 遇地 点感 受初次相遇洪泽湖畔A再次相遇新疆鸭泽湖清静无忧第三次相遇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B最近一次相遇颐和园昆明湖C【答案】(3分)A.生命家园 B.生存依靠 C.超脱尘俗2.请发挥想象,在第段横线处补一段话,将水鸟们活动的场景生动地描写出来。(50字左
2、右)(4分)(4分)示例:那些生性活泼、喜欢扎堆的水鸟,热衷在湖面上、苇丛间,欢快地追逐、打闹;有的水鸟依傍着苇丛,静静仰望天空的流云,露出一副满怀心事的憨态。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段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丹顶鹤拟作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解析】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歌,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是拟人的手法,“尽兴”“戏耍欢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赋予丹顶鹤人的情态,然后结合句子“在它们的生命深处,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
3、可以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4.结合文意,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置身于古典建筑之间、原本就充满了沧桑感的它们,在被夕阳勾勒出形态有致的轮廓的同时,又被湖面泛动的光影所晕染,悄然营造出一片温暖而质朴的意境。晕染:(3分)指湖面反射的夕阳光影把芦苇映成了金色,别具风韵。5.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链接材料】【材料一】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选自帕斯卡尔思想录)【材料二】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选自余亚飞咏芦苇)【材料三】芦苇易生易长,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及
4、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翌年,春风吹过,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选自安谅芦苇)(4分)人如芦苇一样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又不同于芦苇,不甘脆弱,会思想,敢思想。人生应该像芦苇一样坚韧顽强,朴实无华,永远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解析】解答此题,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芦苇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们既可以扎根在沼泽、滩涂、湿地不管水味酸咸,都可以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等,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可以体会芦苇的质朴、生命力强,材料一告诉我们人与芦苇的异同,最后把这些结论进行概括提炼
5、。二、(2017原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我与那一片树林儿时,家的前院儿是一片树林。我常常在这片树林中玩耍。春天,看杨絮飘飞若白云,看杨树爆青,折枝吹笛儿;夏天,看蚂蚁穿梭其间,看树下丛丛雨后小伞,用竹棍小心地敲下枝干上的金蝉壳;秋天,飘落的巨大树叶不仅可以弄出爽脆的声响,还可以用来跟小伙伴玩拉绳儿游戏;冬天,偶有鸟儿、猫狗的足迹,我便循着它们在林中打圈儿渐渐地,我长大了。我在书中看到作者们因自然景物而发出引人深思的感慨。林清玄从西双版纳的舞草中看到了植物比人类有着更高深的智慧,联想到“人或许有能力主宰万物,但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破坏万物”;由开放在海峡两岸的银合欢抒发了对乡愁的慨叹
6、:“是此岸的种子落到彼岸还是彼岸的种子被吹到此岸呢?”余秋雨看到苗寨人种下的一棵棵象征生命的树,明白了“人即是树,树即是人”的道理;游览西湖,领悟了大美之处不宜安家的人与美的蹊跷关系我心生羡慕,这些平凡的景物在作家眼中蕴含着无数对人生、社会的反思与哲理,我也想写出那样的话来!于是,对着林子“格物致知”成了我十二三岁时的一大乐趣。然而,我坐在地上拼命地想,这里也终是春天树绿、秋天树黄的一片普通树林而已。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心生疑惑:这片树林给了“我”什么?仅仅是玩耍的快乐吗?在伤心与失望中,我的“致知”之路结束了。这些难过马上被地黄的开放驱散了。我悄悄地摸着那绒毛,不时摘一朵吸出蜜汁,心中就充
7、满了快乐。在这片树林中,我认识了头上能立起三根羽毛的戴胜鸟;认识了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蜂鸟的咖啡透翅天蛾,那绿色的身体倒还真的像是一只鸟;认识了看起来“萌萌哒”、身上自带两只大眼睛的夹竹桃天蛾幼虫,一受到威胁,它会放出一股涩味,有时还伸出黄色的“舌头”;用了一个下午见证了一只蝉努力挣脱束缚着它的旧衣;对蝈蝈的学名感到好奇,“优雅蝈螽”让我曾经一想到就会笑出声音来;看被人扔在林边的甘菊开成重瓣、弯曲,产生奇奇怪怪的变种就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动植物。树顶儿上的喜鹊窝年年都有新的,树下的我,也在一年又一年中慢慢成长。而“老师”也开始教授给我新的知识。这片树林在我眼中,不再是仅仅有观察、玩耍的乐趣了,“老
8、师”是充满智慧的。地上的蚂蚁,有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但是却能很好地运作起来发现食物,就多一些搬运工,少一些清洁工;巢被破坏了,就多一些维修工,少一些守卫者。蚂蚁在工作的时候,总是那么认真细致,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能自觉自律,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做事。可是,“敬业”却是当今社会中缺失的美好品质。看一只蚂蚁从这一棵草爬到另一棵上,这两棵草即便不同科,也并未见它们会介意挨在一起生长。而人类呢?因为肤色、民族、地域等等的差别,总有歧视穿插其间。自称为“智慧”的人类却不明白一株草都知道的道理,真是惭愧!在树林中这一只虫与那一朵花,这一只鸟与那一棵草,各得其所,静静地、静静地生长着,即便是难缠的菟丝子,也少
9、有夺光了树的营养的。无比激烈的生长与掠夺,在树林中,也化为了静谧的分享,一切是那么和平。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人类在自然面前,有时是渺小又很愚蠢的,他们曾经妄想征服自然,却抵不过自然无声的反抗。自然严密又合理的秩序,是容不得人来破坏的。人能做的,就是尊重自然,从自然的法则中汲取到养分,来建设更好的人类社会这些有关于树林的智慧,自然的智慧,便是这位“老师”默默告诉我的。那一片树林,让我爱上了自然,有了自己的快乐;使我结识了我终生的老师,让我能得到智慧的滋养。我始终感谢自己走进了它,了解了它,也感谢那片树林接受了我的心愿,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自然。(有改动)1.选文以“我与那一片树林”为题有何作用
10、?(3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请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那一片树林给了我玩耍的快乐 (4分)那一片树林给了我很多动植物知识 那一片树林给了我自然的智慧3.选文第段中的“智慧”与第段中的“智慧”含义一样吗?为什么?(3分)不一样。第段中的“智慧”意思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第段中的“智慧”则是讽刺人类不尊重自然、妄想征服自然,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4.选文第段写到“我”在树林里看蚂蚁,发挥你的想象,描绘蚂蚁搬运食物的场面。(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100字左右)(4分)成群结队的蚂蚁从洞里走了出来,一个大蚂蚁在指挥队
11、伍,一只中等蚂蚁在队伍中间,它不时转过头向后望去,好像在叫后面的蚂蚁跟上来,可壮观了!它们在我撒下的米粒前,六只一组搬运。不一会儿,就把米都搬进洞里了。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你获得的启示。【链接材料】蚕说,用一生的情丝,结一枚浑圆的茧吧;树说,为荒凉的岁月撑起一片绿荫吧;煤说,在变成灰烬之前尽量燃烧自己;野花说,让你的生命开一朵美丽的花(节选自李汉荣 我们活着做什么)(3分)示例: 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要懂得感恩,努力创造,以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回报大自然的恩泽,以加倍的创造去回报同胞们的创造。三、(2017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拜访安石榴他越来越不耐黄昏
12、了。每天,这个时刻一到,他低烧,肉皮痛,心热,简直就是灼热。他有时候会暗暗对自己的心说:浇上一杯冷水兴许你就“兹”的一声腾起一大团白水汽了吧?黄昏成了一个艰难时刻,一个坎儿,一个大事件,不好应对,由不得他不忧惧。他都揣测过,一个人如果能好好的度过每一个黄昏,才算是功德圆满吧。他其实还有更深切的悲戚,却不能说出口。就在这个当口,他的一位老朋友故去了。太阳还没有初升,天空悬着一个薄纸剪出似的淡月亮,雪野与天光互衬下的世界是个黑白片,就连唯一的常绿松树也黑黪黪的,一株,或者一片,在没有冰霜的车窗边缘闪过。然后,他迈开步子,没有去吊唁大厅追悼会要在八点进行,他沿着路继续向前走去。前面是墓园。墓园的围墙
13、掩藏在松林里,墓碑密密麻麻地林立在整个山坡,按着山坡的形势一直排了上去,陡然一见,“轰”的一个震撼。要说他并不是第一次进入墓园,却依然觉得森然肃穆。他调整了一下自己,走上一段沥青坡路,就必然地置身于墓地中了。这里没有他的已故亲眷,否则很难说他是否能够那么怎么说呢毅然走进墓地。他站在第一块墓碑前,墓碑的中间镌刻着三个很大的字:门清钗。他心里一暖,被这个名字迷住了。他猜测这不是个东北名字,尽管他并不知道其中缘由,就是觉得东北女人不大有这样的名字吧。果然,碑文上的小字表明这是位来自山东的老人。他的心就突然的一动,涌起一阵潮汐。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有些什么样的命运?他任由着想象力信马由缰地奔驰了一会儿
14、,恍然明白这里沉默着的每一个墓碑都是一本无法打开展读的大书。他不忍再往下想,离开了这座墓碑。站在墓碑中间仔细端详这块墓地,他发现那阵仗有如高楼林立的城市。碑林之间的石板小路,横竖笔直地将所有墓碑串联在一起。他像个巨人站在每一个陌生人家门前,低头看着一座座碑文。各种姓氏,各种年龄,男人女人有的墓碑上镶嵌照片,他看着,仔细看,竟觉得无论是笑的还是不笑的,都透着浸人的隔世悲凉。他抬起头,发出一个喑哑的声音,近处一棵十几米高的樟子松上突然飞出一只鸟乌鸦,他竟然听到了它蹬离树枝时翅膀发出的“噗”声,它没有叫,无声地飞走了。他低下头继续拜访这些他永远陌生的住户。沿着小路,他一层层上去,渐渐地把虚妄的故事和
15、揣测完全丢开,注意力只集中在那些姓名上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姓氏,这么多名字。有的名字很雅致,有的就相当纯朴。他见到过几个重名的死者,他竟然重新寻回去,暗暗比较他们的籍贯年龄性别。这有什么意思呢?他不知道,也没有深想。但是,当他碰到一个名字和自己活着的同事,亲戚,或者朋友重名时,就禁不住莫名其妙的笑了。“呀”乌鸦叫了一声,还是那只乌鸦么?他回望了一下,身后留下大片墓碑,身前的墓地也还有大片。有一个念头在心底存了有一会儿了,他没有将它滤出来,他都不知道这事儿是否可能出现,也没有想假如出现了那又有什么意味。他继续他的拜访,看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然后,毫无征兆地,“王德”两个字在一座墓碑上出现了
16、。他目不转睛地看了至少两分钟,突然大笑了起来。这时候他几乎走到了最后一排墓地,已经站在山顶上了。他听着自己的笑声,心中那些拥堵好久的块垒消失了,轻松得仿若重生。他转个身,将右臂肘支在“王德”的墓碑上,直立的两腿叉出最舒服的姿势。太阳出来了,墓地现出他不能想象的壮丽美景。他也叫王德,不是墓碑上的王德。(有删改)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情节开端他不耐黄昏,不想让人知道心底的悲戚。发展高潮他读墓碑,或信马由缰或感慨良多或哑然失笑。结局 。(4分)他参加追悼会,却进入墓园,拜访墓地;他读到墓碑上自己的名字,开怀大笑,豁然开朗。【解析】阅读全文,故事的开端发生在第段,高潮发生
17、在第段,所以故事的发展应该在文章第段,从“他的一位老朋友故去了”“追悼会”“前面是墓园”“毅然走进墓地”可知故事的开端交待他参加追悼会,却进入墓园,拜访墓地。结局在文章第段,从“王德两个字在一座墓碑上出现了”“突然大笑了起来”“心中那些拥堵好久的块垒消失了,轻松得仿若重生”“他也叫王德,不是墓碑上的王德”可知他读到了墓碑上自己的名字后顿时豁然开朗。据此总结表述即可。2.文章以“拜访”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拜访”是全文的线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显示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突出了文章主旨。【解析】“拜访”,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想,“拜访谁”,自然就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
18、时,根据全文内容可知,文章内容的推进是随着他的拜访之路展开的,全文主体部分主要介绍的是他拜访墓园,读墓碑上的名字,那些都是已逝去的生命,这里的“拜访”显示出了他对已逝生命和灵魂的尊重。3.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1)他其实还有更深切的悲戚,却不能说出口。(2)他听着自己的笑声,心中那些拥堵好久的块垒消失了,轻松得仿若重生。(4分)(1)“悲戚”是悲痛哀伤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他生命中不好应付的坎儿和难以度过的艰难时刻。(2)“仿若重生”意思是就像重新活了一遍。这里指的是他拜访墓地,看到那么多沉睡的灵魂之后,豁然开朗的状态。【解析】(1)阅读全文,“悲戚”在文章第段,结合前文的“
19、一个艰难时刻,一个坎儿,一个大事件,不好应对,由不得他不忧惧”可知这里的“悲戚”指的是他生命中不好应付的坎儿和难以度过的艰难时刻。(2)“仿若重生”发生在他拜访墓地,读了墓碑上刻的名字,并读到自己的名字之后,虽然墓碑上的“王德”不是他,但此时此刻的他想到可能有朝一日他也会长眠地下,想到可能生命最坏的结果也不外乎如此,所以他豁然开朗、瞬间释然。4.文中的墓地是“森然肃穆”的,为什么结尾却说“墓地现出他不能想象的壮丽美景”?(3分)在看到那么多沉睡于地下的生命,以及墓碑上自己的名字后,他终是释然了,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以前的坎坷和烦恼算什么。所以他看到了“不能想象的壮丽美景”,比喻“他”从此走出心灵
20、阴霾,重新振作,过上幸福生活。【解析】“不能想象的壮丽美景”有两层含义:一指自然景色中的太阳高照,晴空万里;二是比喻义,指他豁然开朗,放下那些生命中沉重的东西,墓碑上的“王德”不是他,但是终将刻上他的名字,这才是生命最终的形式,心胸开阔了,之前墓地的“森然肃穆”也就变成了壮丽的美景。5.谈谈你对“一个人如果能好好的度过每一个黄昏,才算是功德圆满吧”的理解。(3分)每个人生命的尽头都是死,所以活着有什么可怕的呢?烦恼算什么,坎坷算什么,难以应付算什么,人应旷达敞亮,没有什么郁结是解不开的。唯此,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更美好。四、(2016牡丹江2428题12分)阅读最美的照片,回答15题。最美的照
21、片李滨芝 九岁那年,因为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不想让他一个人留守在家里,于是就让他跟着来到城里,父亲托了很多的人,说了很多好话,他才得以在一所城里的小学借读。刚到学校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土里土气的,不大喜欢跟别人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有一次班里举行了一个活动:评选最美的照片。班主任希望同学们将自己认为最美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张贴在班级的文化角进行展览,并最终投票选出最美的照片,活动刚布置完不久,同学们便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我去年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去欧洲旅游,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我们照了一张照片,绝对是最美的照片!”有的同学说:“我今年去香港迪斯尼乐
22、园,我的妈妈给我拍了很多张照片,我觉得其中有些照片绝对能获得最美的照片!”还有的同学说:“我爷爷家里养了几株昙花,那次开花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拍了好多照片呢,昙花一现的照片恐怕独一无二吧!” 正当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不语,他把头埋在桌洞里。在那时,他恨不得立刻离开教室,他不想听到同学说的那些话,因为从小到大他的照片也不过三四张。家庭条件不好,他从小很少照相,仅有的那几张照片也是很小的时候照的,他觉得跟其他同学的照片相比,自己的照片简直就是相形见绌。 到了第二天,同学们依次将自己的照片贴到了班级文化角里,可唯独就是没有他的照片。班主任看了之后没有说什么
23、,只是说本来今天要对所有的照片进行评比。但唯独缺少了一张照片,所以推迟一天进行评比,他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不敢抬头正视大家,仿佛几十双眼睛像是利剑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又过了一天,当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缺少他的照片的位置贴上了一张图片,大家定睛一看,图片上一个学生在帮一位老人用力地推着三轮板车上斜坡,而这个学生恰恰就是他。原来有人目睹了这一幕并拍摄了下来,被投到报社并刊发了出来。看到这张图片的同学们都目瞪口呆,啧啧赞叹,这一张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图片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张图片才是“最美的照片”,并且推举他为这学期班级的“最美少年”。 就这样,原来默默无闻、不善言
24、辞的他一下子被同学们包围了起来,一时间所有的同学都来主动找他做朋友,他也开始渐渐地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是有一个疑问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那张照片的来历,是谁拍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多年后他终于找到了刊发那张照片的那期报纸,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 他倏地明白了一切:那次班里举行的“最美的照片”评比,是班主任提议,然后和其他所有同学一起策划的,他们想通过那次活动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选自做人与处事,有删改)1. 阅读全文,体会题目中“最美”的含义。(2分)(2分)一是“他”帮一位老人用力地推着三轮板车上斜坡的行为美,二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爱美。(表层意1分
25、,里层意1分)2. 请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目瞪口呆”的表达效果。(2分)“目瞪口呆”是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看到图片后惊讶的样子。(描写方法1分,作用1分)3. 请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2分)示例一: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他”内心中的孤独与自卑(或没有存在感)。示例二:运用动作(或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内心中的孤独与自卑(或没有存在感)。(表现手法或描写方法1分,作用1分)【解析】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去赏析。表现手法:把“他”和“同学们”的表现作对比,如“热烈地讨论着”“默默不语”,突出的表现了“他”内心的自卑和孤独;表达方式:如词语“默默不语”“埋”,属于神态
26、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侧面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自卑感。4. 文末说“他倏地明白了一切”,请说说“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原来那次活动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策划的,是为了让“我”战胜自卑,快速地融入这个班级里,“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我”非常感动。(每点1分)5.生活中,有许多关爱是用心良苦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经历:初一时,我家庭贫困,在每次考试后,老师和同学们把私下里捐的钱以奖学金的方式发给我。感受:这既没挫伤我的自尊心又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可谓用心良苦,这份感动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经历1分,感受1分,语言流畅1分)五、(2016 达州)阅读钟蝶最温暖的你一文,完成15题。(12分)最
27、温暖的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分明还是个孩子。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有一次,她随口讲了一个故事,当我们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就说忘记了后来,她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对此,我们愤愤不平,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我们上去就一阵疯抢。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就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吗?”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在争抢中,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就顺畅了很多。那次被学校推荐去县里参加作文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赛。比赛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