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8092557       资源大小:31.0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虽然这些研究否认或回避了汉语中时制的存在,但在对时间词的研究中已出现了“现在”、“过去”、“将来”等有关时制的概念2(221)34(215-233)。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于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更加全面、更加趋向于系统化。陈平6(401-422)提出了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个主要部分,即句子的时相(phase)、时制(tense)和时态(aspect)。龚千炎14(1-6)15在陈平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时间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作了进一步阐述,得出了三个部分之间相互配合使用的结构网络。李向农16则就汉语中表示时点和时段的时间词和时间结构的构成、表义功能及相互搭配关系作了详细分析。尚新17通过比较英

    2、汉两种语言中体范畴的差异,提出了“时体相交理论”,认为汉语语法体范畴具有“时间指向功能”,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孙英杰18则将汉语体系统扩展为“动词词汇体”、“述谓体”和“语法体”三部分,提出了包括时制、语法体、述谓体和动词词汇体在内的汉语“时-体阶层”,并将其作为汉语成句的运算公式。此外,对于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视角也从单纯的理论研究扩展到了机器翻译192021、方言研究22(76-84)23(131-134)、英汉互译24(95-100)、英汉语言对比研究1725262728(64-89)等多个领域。同时,有关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受到了不同理论的影响,如Comrie、Reichenbach、Ven

    3、dler等人的思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2529、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1830(10-20)3132等。本文将分别从体、时制、时相等汉语时间系统构成成分的角度回顾前人的研究,以发现其中的可取与不足之处,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二、汉语中的体汉语言学界普遍认为汉语中存在体范畴,但对于体的定义、内涵及分类却有着不同的见解。综观不同学者对于汉语中体的研究,关于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狭义的体和广义的体。其中,狭义的体主要研究动词或动词短语带有语法化标记的情况,即通常意义上的语法体,在语义上体现为主观的“说话者对情状内部时间构成的不同观察方式”17(20);而广义的体则既包括动词或动词词组

    4、带有语法化标记的情况,也包括动词或动词词组本身及其它附加成分所包含的意义,涵盖了语法体和词汇体两个范畴18。(一)狭义的体早期汉语言学家们研究“情貌”5、“动相”4、“体”2时偏重于研究动词或动词短语带有语法化或半语法化标记的情况,但对于语法范畴和非语法范畴的区分不够明确,而且不同的语言学家对于体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方式。王力将“情貌”从正面定义为“凡时间的表示,着重在远近、长短、及阶段者”5(211-223),后又从反面将其定义为“在语言里,对于动作的表现,不着重在过去现在将来,而又和时间性有关系者”5(211-223)。在情貌的分类上,王力划分了普通貌(common aspect)、进行貌

    5、(progressive aspect)、完成貌(perfective aspect)、近过去貌(recent aspect)、开始貌(inchoative or ingressive aspect)、继续貌(successive aspect)和短时貌(transitory aspect)七种情貌。其中,普通貌不同于其它六种情貌,指的是不带情貌成分的动词,因而王力认为普通貌“不表示情貌”。他5(211-223)明确指出了区分情貌的界限,即“情貌应该以有特别的形式表示者为限”,从而将情貌界定为一个语法范畴。这些“特别的形式”包括“着”、“了”、“来”、“起来”、“下去”、动词加数量末品等。吕叔

    6、湘把“动相”定义为“一个动作的过程中的各种阶段”4(227-233)。他将动相划分为“方事相”、“既事相”、“起事相”、“继事相”、“先事相”、“后事相”、“一事相”、“多事相”、“短时相”、“尝试相”、“屡发相”、“反复相”等。他认为汉语中除了应用“将”、“方”、“已”等限制词外,还发展出一些专门用来表示动相的词,如“着”、“了”、“起来”、“来着”、“去”、“来”等。这些词“本身的意义更空洞,已经近于词尾”。高名凯2认为“体”“着重于动作或历程在绵延的段落中是如何的状态”。他将体看作语法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即进行体或绵延体、完成体或完全体、结果体、起动体、叠动体、加强体。而对于体的实现

    7、形式,高名凯的界定要更加宽泛。除了“着”、“了”、“来”、“起来”等词之外,还包括了“在”、“正在”、“正在”、“过”、“好”、“完”、“住”、“得”、“到”、“中”、“刚刚”、“方”、“才”、“恰”、“意义相似的两个动词”等。这样,体的范畴得到了扩展,研究的对象从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范畴扩展到半语法化及词汇语义范畴。可以看出,早期汉语言学家主要侧重于对语法体的研究,而且对其进行了分类。但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够明确,不同语言学家的分类方式各不相同,对于体的实现形式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汉语体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汉语中的语法体被放在了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陈平6、龚千炎15先后提

    8、出并阐释了由“时制”(tense)、“时相”(phase)、“时态”(aspect)等构成的汉语时间系统。这里所谓的“时态”实际上指的是狭义的体,而“时相”则指的是动词或动词词组语义层面的时间意义,涉及动词或动词词组的情状类型。陈平6认为时态(狭义的体)“表现情状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特定状态”。对于时态的划分,陈平并未给出详细分类,但却通过时间轴上的情状和不同点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时态(狭义的体)的划分标准(如图1所示)。图1 情状在时轴上的不同发展阶段6 图1中时轴上的字母代表情状的不同发展阶段,B为情状的起始点,D为情状的终结点。陈平6(420)认为,从不同的视点观察情状,可以得出不同的时态种类

    9、。当说话人“对其(情状)内部结构不加分析而把它表现为一个整体性的情状”时,可以得到“完全态”(perfective);当说话人将其视为“一个正处于持续状态或进行过程之中的情状时”,可以得到“不完全态”(imperfective);当说话人以B点为界对情状进行观察时,B之前的状态为未然态,B之后的状态为已然态;当说话人以D点为界对情状进行观察时,D点之前和D点之后又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时态。龚千炎15认为,时态(aspect)“表现事件处于某一阶段的特定状态,是深入过程内部观察其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的结果”。与陈平6的划分方法类似,龚千炎15的时态划分也是建立在对时轴上情状发展阶段的不同视点之上的。

    10、不同的是,龚千炎将时态明确划分为“完成、实现态”,“经历时态”,“近经历时态”,“进行、持续时态”,“起始时态”,“继续时态”,“将行时态”和“即行时态”等八种时态(如图2所示)。图2 汉语时态系统时态(aspect)链15(110)戴耀晶8的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研究语法体的专著17。在其著作中,戴耀晶将体定义为“观察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的方式的观点”。他认为体应当是由一定形态形式表达的语法范畴,“体意义不具有时间上的指示性,体所涉及的时间是事件构成中含有的抽象时间”8(5)。他将体分为完整体和非完整体两大类,其中,完整体包括现实体、经历体和短时体,非完整体包括持续体、

    11、起始体和继续体。这六种体的实现形式分别为:“了”、“过”、动词重叠形式、“着”、“起来”、“下去”。一方面,戴耀晶强调了体的研究应当“从句子表达事件的角度立论”,另一方面,他又把体的研究局限于严格意义上语法体的范畴。明确提出汉语中“语法体”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入对比研究的应当是尚新17。在其著作英汉体范畴对比研究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中,尚新将语法体定义为“说话者对处在时间绵延中的情状的内在时间结构进行观察、反映的方式”。与其他语言学家的观点不同,尚新17(73)认为汉语体标记具有“时间指向”功能,在研究汉语体标记的过程中,他提出了“独立语境”和“条件语境”的区别。“独立语境”指的是“仅包含

    12、单一主语和谓语的句子环境”;“条件语境”指的是“对独立语境进行时间框架性限定的复杂语境”。他认为,在独立语境下,汉语体标记的“时间指向”决定于“视点(V)在参照时间(RT)与情状内在时间阶段(SitT)的相交特性”。根据视点对情状内部时间构成观察方式的不同,他将汉语语法体划分为三大类:对情状的结尾进行观察的完整体、对情状的核心(即情状的起始和持续阶段)进行观察的非完整体、依靠语境语用条件方可确定完整与否的无标记形式中性体。其中,完整体包括接续体“了”和间断体“过”,非完整体包括进行体“在”和持续体“着”。如图3所示,不同的体之间存在着广域的“均等对立”关系和狭域的“缺省对立”关系17(180-

    13、181)。图3 汉语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体系17(182)此外,尚新17(183-245)对语法体对立双方互换、替换、共现等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汉语语法体“中立化”问题,并分别对“共现性中立化”和“替换性中立化”进行了探讨。(二)广义的体赵世开28(73)认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在语言中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汉语语法体的研究,许多汉语语言学家意识到,除了严格意义上语法体标记,如“着”、“了”、“过”、“起来”、“来着”等,句子中其他成分对于整个事件体意义有着重要影响151718333435,如助词、语气词、副词等词汇手段。龚千炎15(51-52)把汉语时态(aspect)表达系统的层次构造

    14、描述为:副+(+助)+语。各种时态的实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语法化成分,而是扩展到了“综合考察时态助词、时态副词、时态语气词等各种表达形式”15(71)的“时态表达系统”(如图4所示)。图4 汉语时态系统时态成分15(109)通过研究时态助词、时态副词、时态语气词及动词共同作用,实现时态(体)意义的情况,龚千炎15(108-109)认为,汉语时态系统是一个“以动词为核心”、“有层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时态助词跟动词联系最紧密,虚化程度也最高;时态副词在时态的表达上最具丰富性;而时态语气词的覆盖面则是最大。虽然没有对时态(体)作出狭义和广义之分,龚千炎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把时态(体)的范畴从狭义

    15、的语法体扩展到了小句层面的广义的体。孙英杰18(42-48)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汉语体的内涵。他认为“任何一个理想的句子在时体信息方面都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动词本身的特征;二是它所构成的述谓的特征;三是讲话者观察或陈述这个述谓的角度;四是述谓在时间上的位置”,例如:(1)他昨天赢了我一盘棋。动词:结果动词(赢)述谓:结果述谓(赢我一盘棋)语法:完整体(了) 时制:过去时(昨天)这四个特征之间存在一定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时-体阶层”,即:时制语法体述谓体动词词汇体。同时,孙英杰18(43)将该“时-体阶层”视作汉语成句的运算公式,即“时-体代数”。他明确提出了汉语“三分体系统假设”,即

    16、由动词词汇体、述谓体、语法体构成的汉语体系统。三分体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又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如图5所示。图5 汉语三分体系统18由此可见,语言学家们对于汉语体关注的视角正从语法体的分类转向对体本身内涵的思考。体的研究正从语法层面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词汇-语法层面。传统意义上词汇层面上的“时相”(关于汉语时相的研究情况,将在本文第4部分进一步论述)也被归入动词词汇体和述谓体的范畴,成为广义的体的一部分。三、汉语中的时制汉语中有无时制?如果有,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的?如果没有,汉语时间意义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汉语时制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不同汉语言学家对其持不同的观点。关于汉语时制的有无,大致分为

    17、两大类:有时论和无时论。(一)无时论认为汉语中没有时制的语言学家们把时制理解为一个严格的语法范畴。他们认为,汉语中缺乏表达“时”的形态标记,因而汉语中没有作为语法范畴的时制25817,而汉语时间概念的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上下文、语言环境等来实现。王力5(221-222)认为汉语中“就语法的形式上说”是没有时制(tense)的;而汉语中“乍看起来”可以表示过去现在将来意义的“已”、“方”、“将”等副词分别对应其“情貌”(aspect)分类中的完成貌、进行貌和近将来貌。其理由为,“已”字表达的是“回顾的现在”,“将”字重在“近”,“方”字既可以表示现在的进行貌也可以表示过去的进行貌。高名凯2(2

    18、21-223)将汉语中“将”、“要”等可以表示将来意义的虚词称为“表示未定事素的特别的语法成分”,但是由于这些虚词并不仅仅作为表示将来意义的成分,还可以用来表示“条件式”和“虚拟式”,因而不能称之为“将来时”的标记。 尚新认为时制“是语言系统中存在的一个语法子系统,属于语法范畴”。语法范畴的时制区别于功能范畴的“时间指向”17(73)。“汉语是体范畴突显的语言,其他语言中需要时制表达的时间概念,在汉语里可以在体范畴内加以解决”。他提出了“体义相交理论”,认为“汉语中的时间概念可以在语法体范畴中得到隐含”,并将这种隐含性称为语法体的“时间指向功能”17(65)。在他看来,“在独立语境下,汉语体标

    19、记时间指向功能的获得,根源于视点(V)在参照时间(RT)与情状内在时间阶段(SitT)的相交特征”17(72)。下面图中给出的是体标记词“着”和“了”的视点原型图式(如图6、7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认为汉语中不存在时制的语言学家们把汉语的“时间指向”功能或是归结为词汇手段,或是归结为汉语中体的一部分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体的意义一般表示的是情状的内部时间特征。语法学家们把带有“时间指向”功能的标记归入体的范畴就意味着或是扩大了体的范畴,或是混淆了体和时制二者的功能。以尚新的视点原型图式为例,视点V被作为参考时间,在时间轴上占据某一个点。而所谓的体的“时间指向”功能则是取决于视点(V)同情状

    20、内在时间阶段(SitT)的相交情况。视点显然是位于情状之外的客观的一个时间点,二者之间的“时间指向”关系与语法体的定义“语法体是说话者对处在时间绵延中的情状的内在时间结构进行观察、反映的方式”17(9)相左。此外,尚新对于体的研究限于对“独立语境”(如前文所述)的研究,而没有考虑“条件语境”情况。在独立语境情况下,小句中仅包含单一主语和谓语,不包括其他时间环境成分。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视点(V)同说话时间(S)是重合的。当句中出现其他时间环境成分时,说话时间和视点(或参考时间)必然会发生偏移。遇到这种情况,是从说话时间和参考时间中选其一作为视点,还是二者同时出现在时间轴上,作者在其著作中并没有提

    21、及。(二)有时论1.时制的实现认为汉语中存在时制的汉语言学家对于“时制”的理解各有不同。由于汉语中缺少明确的语法标记,一部分学者避开时制的语法范畴,从时制的功能上对其实现形式进行研究。这些学者包括吕叔湘4、龚千炎15、方霁36、林若望37、马庆株38、孙英杰18等。另一部分学者则遵循时制作为一个语法范畴的标准,探讨汉语时制的语法实现形式,如张秀39、陈平6、张济卿1112、陈立民40、李铁根414243等。前一类关于时制的研究扩展到了语义层面,涉及的语言现象也远远超过了语法范畴,囊括了时间词语、上下文、情状类型、体、广义的虚词等内容,如:龚千炎15(4)认为时制“指示事件(句子)发生的时间,表

    22、现为该时间同说话时间或另一参考时间在时轴上的相对位置”。时间词语,包括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时间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等词汇手段主要用于表示另一参照时间,而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则常常包含着说话时间15(34)。林若望37对汉语时制功能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认为影响时制的因素包括了时间副词、上下文、情状类型、体、个别单字的语意或句法关系等。马庆株38(9)则认为,“由于汉语狭义形态成分很少,就很难根据狭义形态来讨论时制的问题。可行的办法是把对形态的理解扩大一些,即不仅重叠算形态,助词、语气词、副词,总之虚词(广义虚词)都可以算是形态”。孙英杰18(2)把时制定义为“情状发生时间和说话时间或和另外一个参

    23、照时间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他认为现代汉语的时制既可以由词汇成分表达,也可以由语法成分来表达,这些成分包括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情态动词、体标记词等。后一类研究则把时制限制在语法范畴之内,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一些特定语法形式上,如:陈平6(401-422)将时制定义为“情状的发生时间、说话时间和时轴上的另外一个时间(又称为参照时间)三者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作为时间系统的一部分,时制既包含着语义成分,也“伴随着相应的语法形式特征”。他着重讨论了“V+了”、“V+了+V”等语法形式同句子时制特征的关系。张秀39、陈立民40、李铁根414243、张济卿1112等人则一方面承认汉语中语法范畴时制的存在,另

    24、一方面认为“着”、“了”、“过”等公认的体标志既能表达体意义,又有表时功能。这一类研究被某些学者称为“时体混合论”1744,即他们坚持了汉语时制的有标记性,把“着”、“了”、“过”等通常意义上的体标记同时看作了时标记。2.时制的划分认为汉语中有时制的学者们对汉语时制的划分也呈现出较大分歧。学者们划分的标准有两种,即横向的划分方法和纵向的划分方法。横向的时制划分是沿着时间轴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区间,通常的划分方式为三分法,即过去、现在和将来(或先时、当时和后时),偶尔也有学者采用二分法和四分法;纵向的划分则是看参考时间是否为说话时间,参考时间为说话时间则为绝对时制,参考时间为说话时间之外的另外一个

    25、参照点则为相对时制。a.纵向时制划分从纵向时制划分的角度来看,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汉语中既有绝对时制又有相对时制;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中只有相对时制。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吕叔湘4、陈平6、龚千炎15、方霁36、李铁根42、马庆株34等;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则包括张秀39、尚新17等。吕叔湘4虽然避开了汉语中有无时制的问题,但在研究汉语时间的过程中以过去、现在、将来组成的“三时”为基础,认为除了以说话时间为基点外还可以把基点放在过去和将来,提出把三时的内涵扩展为基点时、基点前时和基点后时。其中,“基点包含说话的此刻,就称为绝对基点;基点不包含说话的此刻,就称为相对基点”4(219-220)

    26、。陈平6和龚千炎15则以过去、现在、将来作为基点,根据事件发生时间同参考时间在时轴上的关系,得出了先事过去时、先事现在时、先事将来时、后事过去时、后事现在时、后事将来时、当事现在时、当事过去时、当事将来时等九种基本时制形式。两人的研究中虽然没有提及相对时和绝对时的概念,但已经包含了分别以说话时间和参考时间为基点的时制划分思想。马庆株34(11)在对前人时制划分的结果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采用了是否以说话时间为参考点的标准,提出了参考点为说话时间和非说话时间的两大类时制。第一大类包括主观进行时体、主观过去时、主观过去进行时体和主观将来时;第二大类包括客观进行时体、客观过去时、客观过去进行时体和客观将

    27、来时。马庆株的时制划分方法实际上同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的划分标准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马庆株在相对时制的划分上没有局限于先时、后时、当时使用的一次性,而是将时制的划分变得更为灵活,提出了主观过去进行时体和客观过去进行时体等更加复杂的复合时制。李铁根42则认为相对时制和绝对时制并存于汉语中,且同一标记如“着”、“了”、“过”等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意义,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意义。汉语句子“从绝对时角度可分已然和未然两类”,“从相对时的角度分类,汉语的时制可分同时和异时两类”42(10)。这样一来,纵向时制的划分和横向时制的划分被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方霁36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汉时制的差异,认为汉语中的“

    28、主导时制系统是依赖事件时间E和参照事件时间R在时轴上的位置关系建立起来的相对时制系统,由先时、同时和后时构成”,汉语中虽然也存在绝对时制的情况,但“说话时间S在汉语时制系统中只起辅助作用”36(57-63)。这样一来,方霁一方面承认了汉语中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的并存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了汉语以相对时制为主、绝对时制为辅的特点。b.横向时制划分从横向时制划分的角度来看,学者们有的采用三分法,将汉语时制划分为现在、过去、将来三个部分,而后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先时、当时和后时615;有的采用两分法,将汉语时制划分为已然和未然或同时和异时42,将来时和非将来时1112;还有学者将汉语中的时和体结合起来形成“时

    29、态”40并划分了四个时域过去1、过去2、现在、将来。将汉语时制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部分的学者615在他们的时制研究中既体现了绝对时制也体现了相对时制的意义,参考点既可以是说话时间,也可以是说话时间之外的另一个参考时间。三分法的概念在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中都得到了体现。而对汉语时制采用两分法的学者在划分标准上则存在一定分歧。李铁根42(1-13)认为“从绝对时制的角度分类,汉语的时制可分已然和未然,从相对时角度分类,可分同时和异时”。从绝对时的角度来看,“事件在说话之前或说话之时易发生(过)或存在(过)的句子为已然句,事件在说话之时尚未发生的句子为未然句”。时态助词“了”、“着”、“过”在表达绝对时的过程中,都表已然。李铁根将绝对时制划分为已然和未然的理由是“汉语中已然和未然的对立比过去、现在、将来的对立在语法形式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从相对时的角度来看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