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7讲城市化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12421       资源大小:405.3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7讲城市化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1、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所处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提示:前者主要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比重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快慢,发达国家

    2、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2如何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所处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或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城市化起步的早晚;出现的城市化问题。3怎样从城市化水平上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上,70%以下。城市化进程的判读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由乡村

    3、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迁往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1(2015高考广东卷)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

    4、多解析:选D。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015高考重庆卷)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23题。2图中第一

    5、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3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大约是1965年,此时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60%70%),乡村人口比重最小,为30%40%。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其城镇化水平低,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很快,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提高。答案:2.B3.A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年2考

    6、)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建筑景观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原因:城市发展历史

    7、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2)影响建设格局杭州: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形成山水城市。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1.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导致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城市化对水循环有何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使蒸发和蒸腾减少,地面

    8、硬化使地表径流增大,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2003年到2009年

    9、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故选项A中“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选项B中“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错误;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选项C“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第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

    10、;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1.D2.C(2016高考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

    11、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5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C D第3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最为平衡即职住比在1.00左右。读图例,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第4题,20世纪80

    12、年代以来,随着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第5题,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3.C4.B5.A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以下几种类型:图1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

    13、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图2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3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1读图名,明确图像内容如图1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2读纵、横坐标,明确图像含义如图1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为江苏、贵州两省,其图像含义为两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图2纵坐标分别代表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横坐标代表年份,其图像含义为安徽省不同年份的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3读图例,明确各图例的含义4读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

    14、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如图1的城市人口比重,2010年江苏省为60%左右,贵州省为35%左右,大致为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5读变化幅度,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根据柱状图变幅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如图1中江苏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快于20002010年。根据曲(折)线斜率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如图2中19851990年城市化速度较慢,19952010年则较快。6读数值变化,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从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速度等方面的数值变化分析比较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如图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贵州省,发展速度快于贵州省。(高考四川卷)下

    15、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地是()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1)D(2)D(2017江淮十校联考)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图甲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乙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读图,完成(1)(2)题。(1)19652005年,我国属于图乙中的()A型 B型C型 D型(2)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说法正确的是()

    16、A19652005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B19752005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C19851995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D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第(1)题,从图甲可以分析,无论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还是人均GDP标准值都为负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应属于图乙中的型。第(2)题,196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都在变化,但并非完全同步;197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因此我国城市化进程要快于世界平均水平;19851995年间和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是否快于经济发展要看图中线的倾斜程度。(1)C(

    17、2)D九江模拟)下图为某石油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据图回答13题。1该城市在()A1958年人口总量达到最多B1975年人口机械增长率超过自然增长率C1993年人口总量开始下降D2014年人口基数达最大值2该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资源枯竭 B产业升级C环境改善 D设施完善3为了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A鼓励移民迁入,引进外部投资B提高居民素质,加强教育投入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D建设经济特区,减免各项税赋第1题,一个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1992年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而1993年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约为3,人口自

    18、然增长率约为6,故1993年人口总量开始减少。选C。第2题,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是资源枯竭,资源枯竭会导致人口迁入量减少。选A。第3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1.C2.A3.C广东中山六校联考)读下列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45题。主要指标人口增加数的差异发展阶段城区郊区整个都市区12345停滞期67910:人口增加:大幅度的人口增加:人口减少:大幅度的人口减少4表中、依次表示()A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B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C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城市化D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5城市郊区化是一

    19、个()A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B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C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D城区人口逐渐增加,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第4题,阶段城区人口增加,为城市化过程;阶段郊区人口增加较快,城区人口有所减少,人口由城区向郊区转移,为城市郊区化过程;阶段城区与郊区人口均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大幅度减少,城市人口比重降低,为逆城市化过程;阶段城区人口再次增加,为再城市化过程;阶段城区人口继续增加,仍属于城市化过程。第5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区

    20、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4.A5.B6(2017邯郸馆陶一中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甲)。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乙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

    21、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_。(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第(1)题,读材料一及图甲、图乙可知,改革开放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从环境污染、资源、生态、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第(3)题,从城市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3)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任答3点即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昆明模拟)2014年11月起,国家要求武汉等14个城市划定城市边界,对“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加以遏制,下图为武汉城市边界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对于武汉城市边界规划的说法,错误的是()A抑制城市空间低密度扩张B保护周边基本农田C预留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D延缓城市化进程2武汉新城组群规划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东部新城组群宜发展港口物流业B西南新城组群为水源保护区C南部新城组群严格划为防洪区D北部新城组

    23、群宜发展汽车工业3“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A解决交通拥堵 B吞噬自然景观C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D提高城市环境容量第1题,依题意,划定边界的目的是减少“摊大饼”式发展,即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土地的浪费,而不是延缓城市化进程。第2题,东部新城组群沿长江分布,具有发展水运的优势,故宜发展港口物流业。新城是集中发展区,不可能为水源保护、防洪等功能区;北部新城组群紧邻机场,具有高速交通优势,可发展依托机场的“轻薄短小”类工业,不宜发展汽车工业。第3题,该模式大量占用土地,会吞噬原有自然景观;同时会使城市环境、交通问题更严重。城市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有关,与交通建设有关,与城市布局方式相关度不大。1.

    24、D2.A3.B中山模拟)读19972007年上海市大型超市数量变化图(注:核心区和边缘区合称为中心城区),回答45题。42007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数量大约为()A18个 B50个C60个 D120个5上海市近郊区大型超市数量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A近郊区服务种类多B中心城区交通拥堵C出现了人口郊区化D中心城区人口少第4题,中心城区包括边缘区和核心区,2007年超市数量核心区约为8个,边缘区约为52个,合计约60个。第5题,随着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大量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郊区城市化,导致郊区市场广阔,超市数量增加。4.C5.C“在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剩下的钱再买辆车”的双城生活理念得到

    25、越来越多在深圳工作的人们的认可。据此回答67题。6“在深圳上班”的主要原因是()A深圳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深圳工作体面,声誉好C深圳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达D深圳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7“到东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东莞()A环境质量较深圳好B气候条件较深圳优越C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D交通位置较深圳优越第6题,深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因此人们选择“在深圳上班”。第7题,受经济等条件影响,东莞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因此人们选择“到东莞居住”。6.A7.C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高度之和被称为“城市个头”。下图为四地“城市个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城市个头”排名变化说明()A芝加哥楼高已降低 B纽约城市面积扩大C香港土地成本下降 D重庆建设用地紧张9“城市个头”的增长体现了()A逆城市化现象蔓延B城市空间结构变化C城市环境问题改善D城市服务范围缩小第8题,芝加哥排名下降是因为其他城市的个头在继续长高,故A项错误;同理,纽约城市的排名下降也可能与其他城市个头长高有关,城市的面积不一定扩大,故B项错误;“城市个头”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价上涨,故C项错误,D项正确。第9题,“城市个头”增长说明城市地价在不断上涨,城市化水平在继续提高,但还未出现逆城市化,故A项错误;“城市个头”增长主要表现为商业区和住宅区楼层高度的增大,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故B项正确;“城市个


    注意事项

    本文(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7讲城市化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