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8250701       资源大小:28.4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

    1、李健莹同学今天的演讲不错,透过当代女性在服装、房地产、汽车、化装品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消费力这个经济现象,来说明现代女性经济和思想的日趋独立和崛起,很深刻。的确,女人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道甚为亮丽的风景线,孙中山就曾说:“世界上少不了女人,如少了女人,这个世界将失去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七十的善,百分之一百的美。”呵呵,我们在座的各位女同胞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另外,提一点建议:能多点感性,语言可以更生动有感染力点就更好了。二、 基础知识复习巩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郑伯克段于鄢,昨天我们已经将课文的文字疏通了,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检查一下,看大家掌握情况如何。我们来个小比赛好不好?(有点好

    2、奇和期待)好。那么我们就以组为单位来进行抢答,要说出答案,讲明理由。每小题10分,对了加分,错了倒扣10分。看看哪一组同学答得最好。好,做好准备,开始了啊。(出示题目: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 祭仲(zhi) 共叔段(gng) 缮甲兵(shn)B.廪延(ln) 滋蔓(mn) 城颍(yng) 繄我独无(yC.百雉(zh) 自毙(b) 泄泄(y) 不义不暱(nD.亟请(j) 虢叔(gu) 遂恶之(w) 具卒乘(shng) 生看题思考,很快第四组有人举手,师示意。生1:答案是C。A是“gong”错,应该念“gng”;B是“y”错,应该是“y”D是j错,应该念q师:很好,

    3、完全正确,第四组加10分(转身在黑板上注明)。下一题。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B、相传左传是由刘向所著。C. 左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学生举手多,第二组抢先。生2:B。左传应该是由左丘明写的正确,加10分。(转身在黑板上注明)下一题,一三组的同学要加油哦(出示题目: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 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颖考叔,纯孝也

    4、,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 D. 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第三组抢先。生3:C“施”是“推及”的意思。大家说正确吗?(齐)正确!好,(转身在黑板上注明)下一题。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D.谓之京城大叔学生竞相举手,第一组抢先。生4:答案是B。A是“辟”通“避”,躲避的意思;C是“阙” 通“掘”;D是“大”通“太”好,请坐,大家说对不对?对!(笑)好。第一组加10分。(转身在黑板上注明)我们继续。现在四组平分秋色,下面还有两道题,要抓住机会啊。5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姜氏何厌之

    5、有!B 君何患焉?C 其是之谓乎!D 颍考叔,纯孝也.马上,第二组有同学举手抢先。男生5:答案是D(没听清楚是B还是D,追问)boy还是dog?(生笑)dog。D。ABC都是宾语前置,D是判断句。什么表判断?(生说“也”)对了,“也”表判断。温勇平掌握得很好。请坐。下面剩余最后一道题了。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庄公寤生,惊姜氏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今京不度 亟请于武公生竞相举手,气氛热烈。第一组抢先。哪个字没有词类活用?生5:是C(笑)确定吗?小心哦,要特别谨慎,答错是要扣分的哦(急)啊!不是。(兴奋地小跳着)嗯。第一个是使动用法,第二个是名词做动词,第三个。嗯。(生不知道

    6、解释了)(笑)是不是C呢?错了要倒扣分的哦。第二组同学可以补充回答,回答不出来就其他组回答了。(第二组同学着急,举手多,其他组也争相举手,急着回答。师示意第二组同学补充回答)生6:我来补充一下,C的度(du)是“不合法度”的意思。度(du)还是度(d)?呃。度(d)。嗯,对,应该念度(d很好(微笑).度在这里是“不合法度”的意思,名词活用做动词.那么答案就是-?(开心地)D,D没有活用。好。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优胜组就是(第二组学生自己热烈鼓起掌来,师笑)是第二组!三:课文结构好,通过刚才的竞答环节,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来分析课文的内容,挖掘一下“郑伯克段

    7、”这一历史事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上次,我们讲解释春秋的有三传,是哪三传?(生大声回答: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对,我们讲了左传和其他两传的特点不一样。左传重在(生:叙史),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重在(生:义理)。对,但我们看本文即左传的首篇却不完全符合这个特点,它明显地有两段议论的文字,在哪里?(学生看书,标注段落序号,找议论段落,不少人说是7和9段)对,很明显,是第七和第九段。那么,我们根据这两处议论文字,就可以将文章分为两个大块的内容。第一块是16自然段,主要是讲什么内容?(生:讲郑伯克段,郑伯和段之间的故事)而第八段主要是讲?郑伯和他妈妈姜氏)对,讲母子两个人和好如初。(出示投影)第一:(1-6

    8、)郑伯克共叔段于鄢中间(7)议论第二: (8 )郑伯姜氏和好如初末尾(9)议论四.分析第一部分内容好,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大块内容。这篇文章的标题为“郑伯克段于鄢”,同学们,如果要你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侧重写什么内容?(生思考一小会儿。我会主要写战争的场面。我会主要写战争的具体经过。(边听边点头)很好,但我们看本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具体写战争场面和战争经过的是哪个地方?(很快地)在137页,只有一段,也就是课文地第6自然段。很好,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略写战争地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而前面主要详写的是兄弟两个矛盾不断激发的过程。所以,醉翁之意不在战争,而在于刻画人物,揭示引发战争的社会原因。那

    9、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郑伯和共叔段本是血肉至亲但到最后却挥戈相向,这一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内容讨论一 、郑伯克段: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我认为是_之过,理由是 _,从文中_可以看出.下面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注意要扣住文本来说,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我认为是_之过,理由是 _,从文中_可以看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分组,热烈交流讨论,师走动,倾听参与小组讨论)好,请同学们停下来。(生停,重新正坐)经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应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哪位来先说?女生1:(主动举手)我们小组认为是姜氏之过。其实这场兄弟

    10、间的战争说到底是因为姜氏的私心导致的。她想立共叔段,但最终由郑伯继位,使姜氏和共叔段一次次的反叛,干违背礼法的事。讲的很好,你认为是姜氏偏私,爱一个讨厌一个,就是有私心才导致这场战争的(在黑板上板书:姜氏 偏私),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其他一些具体事情来说明你的观点吗?(低头看书,有些紧张)呃。暂时还没想好。好,谢谢。下面哪位同学能补充一下她的说法?女生2:(举手)我来补充一下张懿的说法。我觉得姜氏主要有以下的“罪状”:首先,是请制不成,然后请京,从祭仲的话可以看出京的规模不符合制度。(点头)呃。不符合当时分封的法度是吧?是。然后又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很好,还有吗?没有了。嗯,很好,请坐

    11、。其实,有一个方面同学们刚才没有说到,就是姜氏“请立“的问题。姜氏“亟请于武公”,想立共叔段,武公为什么没有答应呢?因为共叔段不是长子。对,按照西周时期的宗法继承原则,应该是要立?嫡亲的长子。对,西周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宗法继承原则,那就是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师在黑板上板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按照当时的法度应该是立长子郑伯的。那么姜氏也是应该知道的。可是姜氏却这样做,那么她是?违背礼法了。对,她是违背了“礼”(板书:违礼干政)正是因为姜氏的偏私和违礼干预政治,引发了郑伯和共叔段的君位之争。姜氏是有过的。好,除了姜氏,还有谁也有过错呢?哪位来谈谈?(师微笑环视)女生

    12、3:(举手)(微笑,伸长手臂示意)好,叶婧,你来说。我们组讨论过程中有两种观点,我说下我的观点。我认为是郑伯之过。(点头)恩。你认为郑伯也有过(板书:郑伯),具体说说你的看法和依据。我觉得郑伯是个狡猾奸诈极度虚伪的人。是他放纵他的弟弟共叔段反叛,并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从文中看出,郑国大夫屡次劝郑伯铲除他的弟弟,但郑伯却回答:“子姑待之”,他一直在等待共叔段走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以达到铲草除根的目的。另外,郑伯表面上对共叔段将城邑收为己有,他却没什么行动。恩。郑伯一直按兵不动。(激动)对,他表现得自己如何怜爱自己 的弟弟,但其实是收买人心,制造自己仁义的假相。总的来说,我认为是郑伯的放纵和虚伪,造

    13、成了共叔段最后的叛变。很好,叶婧讲得很有条理,表达能力强。她认为是哥哥郑伯故意放纵弟弟,以养其骄,最后一举连根拔除。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首先来看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这个事情。郑伯说了三句话。哪三句,同学们找出来。(生找,明确三句话。教师出示投影)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姜氏欲之,焉辟害?“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从这三句话里,我们来揣摩一下郑伯的心理。第一句话:郑伯为什么不给共叔段制这个地方?因为很险要。很险要,“岩邑也”,东虢虢的国君都是在那里死的,表面上看来是担心弟弟的安危。但是我们想想,作为一国之君,他实际上考虑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担心他的弟弟占据这

    14、么险要的地方,万一叛乱起来,他控制不了。大家觉得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有。恩,对。他是怕共叔段恃险作乱。好,我们来看第二句话。当弟弟共叔段请京这个地方时,祭仲都觉得不可以忍受,而郑伯却说:”可以看出,好像是母亲要这样做,我也没有什么办法,表现出对母亲的一种顺从和不忤逆。是不是真的是为了顺从自己母亲的意思呢?我们看他对母亲称呼什么?姜氏。对,姜氏。同学们想想,从这个称呼里能不能看出什么文字之外的意思来呢。按道理,我们尊重自己的母亲的话,会不会直接称呼她为某某氏?不会。所以,我们看他对他母亲这种做法还是有怒气的。他完全有理由拒绝他们这种违礼的要求,为什么他没拒绝呢?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在大臣面前表现自己

    15、爱弟孝母的这一面,而把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置于不慈不义的境地。我们从第三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再来看最后面听到共叔段要攻打自己时候,郑伯说的一句话:“可矣”。大家认为这句话里面显示他怎样的隐秘内心?(生思考)(举手)我觉得,这句话说明,他以前做的那些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就是一种。等待时机。对,有道理。经历长久等待而即将得到的喜悦和压抑已久而行将爆发的愤怒全浓缩在这“可矣”二字之中了!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郑伯也是有过的,过在什么呢?过在“纵弟不爱”(板书:纵弟不爱)好,这两个人都有过错。其实还有一个是最明显有过的,是谁?(齐答)共叔段!好,哪位来说说,共叔段过在何处?

    16、(生多举手)(示意一女生),王琦,你来说。我以为是共叔段之过。理由是他不义。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来。第一是他擅自违背国家法规,扩大自己的守地。恩,请京这个地方居住。请京)女生1:然后他“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师边听边板书:收贰)再就是,他最后“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想篡夺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袭郑)说的很好。条理十分清楚。我们看到共叔段先请京,然后收贰,然后想要袭郑,表现出来的是作为一个弟弟是不悌的,而作为一个臣子,是不忠心的。所以,共叔段过在不义不悌(板书:不义不悌)(总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看到,他们之间是母子兄弟的关系,但是

    17、又是完全错位的,为母不慈,为兄不爱,为弟不悌。西周以来的礼法规范在这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郑伯克段这个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向东周过渡的时候,实际上进入 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有学生小声说:礼崩乐坏)对!(教师激动,板书:礼崩乐坏)而孔子也好,左丘明也好,对这样的一个事实,是持什么态度的?不赞同。对,是持贬斥态度的。贬)五 、分析第二部分内容刚才我们分析了第一大块的内容。昨天我看课代表收集的关于本课问题的时候,两个班级的同学都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文章的题目为”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在文段末尾还要描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按我们的理解,郑伯克段这个事件到第7段也就结束

    18、了,后面不写,这个事件也是完整的。那么为什么要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呢?大家看,其实,郑庄公和母亲在隧道和好的这个事件其实就是在探讨哪方面的问题?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孝!对,就是讲有关“孝”的问题的。我们看,在最后的文段里出现了几个人物?三个。庄公 、姜氏、颍考叔对,颍考叔的孝顺是没有争议的,左丘明是怎么评价的?“颍考叔,纯孝也”对(板书:颍考叔 纯孝)那么对于庄公和姜氏来说,他们本是母子反目,最后又冰释前嫌,在这个事件中,庄公是不是真的孝顺,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也来讨论一下,庄公是到底是真的孝顺呢还是别有用心。庄公:真VS假)讨论交流二、 和好如初:庄公真孝还是假孝?(学生讨

    19、论交流)好,我们来听听大家的看法。(举手)我觉得郑伯的孝顺是另有目的的。首先,郑伯拒绝了姜氏为共叔段请的“制”这个地方,但对于共叔段因为姜氏的请求而得到“京”这个地方,却是说“姜氏欲之,焉辟害?”其实他不是没有办法,他可以象拒绝“请制”一样拒绝“请京”,但他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他知道在当时由共叔段管理“制”和姜氏“请制”是不符合礼乐制度的,不正确的。他故意让世人认为他很仁义又孝顺,而姜氏氏不仁不义的,在这里,他一点也没有念及母子之情。(仔细听)哦,故意让她陷入不慈的境地。继续。(不急不慢)再看后面,他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而后又说后悔。他后来与母亲的和好,我觉得是因为有颍考叔的劝说,他需要一

    20、个途径吧,“中介”吧,或是台阶来让他展示自己的孝心,他需要颍考叔来提醒劝告他,这样他既不会被说违背誓言也不会被说成是不孝顺。在隧道里相见也是颍考叔教他的。(有点迷惑,求证)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他真想尽孝的话,就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也不用管要不要有台阶下,或者是到底采用什么形式了 ?对。我觉得,他就是想等一个人来劝告他,让他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表面上既尽孝又守了誓言。嗯,好。这是李国榕的看法,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呢?(生争相举手,师伸手示意一生。我认为是真孝。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从之前郑伯说:“姜氏欲之,焉辟害?”的伪孝,我认为是因为在权利和孝顺两者中,他选择了权利。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孝顺却

    21、不能孝顺,因为姜氏一直偏爱弟弟而厌恶他。第二,郑伯在不久之后就后悔软禁姜氏了,而在这时颍考叔又给了他台阶下,所以才又挖隧道相见。我甚至认为,郑伯会与弟弟争得那么厉害,也是为了引起母亲的注意。(全体哄笑)(大笑)呃。这种说法很有意思,涉及到心理学的范畴了。看来大家的观点不一啊,还有没有同学发表意见?(生举手,师示意回答)我的观点和徐瑜的观点是一样的,我略作补充。第一,在文中第八段有“既而悔之”,这就说明郑伯是孝顺的。姜氏的行为已经十分出格了,他本可以杀死姜氏,但他却只是将她软禁在城颍,这说明她对自己的母亲还是有爱的。也许他当时是在气头上,所以不久就后悔了。(认真听,打断)很好,抓住“既而”二字来

    22、分析,不是很久才后悔,而是不久就后悔了。读书要这样读才真正有意思,可以读出其中的味道来。好,你继续说。(很高兴)嗯。还有就是郑伯和颍考叔吃饭时,看见颍考叔把肉留给自己地母亲,郑伯很自然地说出:“尔有母遗, 繄我独无!”我认为不是一个真正孝顺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叹的。从生活中一件普通小事情就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可见郑伯的确是真情流露。嗯,有道理。还有,刚才,李国榕说郑伯挖隧道与姜氏相见,是他虚伪的表现。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如果郑伯不是真的孝顺,而是做给世人看的话,他大可以风光地迎接姜氏,昭告天下,来说明自己对姜氏昔日的行为已经宽恕。也就是说以德报怨。对,那样的话更能体现自己的孝,而他没有这么做,说

    23、明他是真的孝顺。(班上学生有人深思,有人点头)嗯,很有道理。庄公到底是真孝还是假孝呢,其实。(见一男生高高举手)你有话说,好,我们来听听。我认为庄公其实是伪孝的。就当时的时局而言,内患已除,对自己王位的威胁已经消除,但民心所向仍然是个大问题。老百姓会想,你对自己的弟弟和母亲都这样,会不会又是一个暴君纣王呢?恰好遇到颍考叔吃饭为母亲留肉这个机会,庄公就萌生巧计,伪装成“孝子”来稳定民心。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角度来说,“孝纲”应十分盛行,后来孔子推崇的思想“礼乐”也正是周礼沉定下来的。孔子主张施仁政,可以看出,历史上成功的君王应该以仁义来笼络人心,以德治国,则可安天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他的这个“计谋

    24、”的确十分完美:既给后世留下好名声,又有助于当时的政局稳定。(学生深受启发,有人点头议论)嗯,很好。能够从政治文化的高度去分析问题。很好 !好,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都各有道理。我个人觉得庄公是真假皆有,说他真,是因为发誓之后,没有别人的指责,也不久就后悔了;另外只是受颍考叔的感染就能和母亲和好如初,说明血浓于水,他天性未泯;说其假,是因为他的孝还是参杂了政治因素,的确可以为自己捞政治资本;还有就是要涉及到人性的心理学这个范畴了。我们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二人积怨已深,要在短时间内冰释前嫌也是不符合人们的惯常心理的,所以二人出隧入隧赋诗而其乐融融的情景就显得有几分尴尬和不真实

    25、。(总结)好。其实,不管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庄公做出了行孝的举动。而我们的左丘明对这种行为也是持褒扬态度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一段,左丘明假借君子的议论。对,哪一句呢?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以纯孝赞扬颍考叔,寓意也在此。褒)六:关于春秋笔法我们看到对前部分的礼崩乐坏的现象是贬的,对后面的庄公行孝的行为是褒扬的,但是春秋和左传里面实际是没有明白说出来,而是在把褒贬暗含在描写和叙事之中,我们通过分析看出来。这样的一种在文笔中曲折地意含褒贬的写法叫?(很快就能想起来,齐应)春秋笔法!n 师:对,这就叫春秋笔法。 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夏五月,郑伯克

    26、段于鄢”)“孔子作春秋儿乱臣贼子惧”。师分析:“郑伯克段”,只有三个词语,就将庄公的“失教”,对共叔段的“不弟”,对兄弟如同陌路仇敌,批评得入木三分。这种春秋笔法也被后来的史学家们所借鉴。七 总结升华刚才我们说孔子左丘明用春秋笔法的方式对庄公和共叔段的不爱不悌作了贬斥,而对孝作了褒扬,在这一贬一褒当中,其实反映了孔子的一种政治理想。那就是“克己复礼”。“礼崩乐坏”的时代与“克己复礼”的理想 礼崩乐坏的时代 从“礼乐”至“法”的过渡 从“义”(“先秦理性精神”)到“利”(“政治实用主义”)的过渡 孔子的理想 “克己复礼”儒家提倡:“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其实呢,这种礼法文化后来有了不断的变迁和发展。有“内圣外王”、“外法内儒”等。这八个字可能同学们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由于时间关系,没办法展开讲。那么


    注意事项

    本文(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课堂实录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