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8422081       资源大小:39.5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讲课时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

    2、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概括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xx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xx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

    3、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由此导入新课。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近代报刊业的起

    4、步:(1)外国在华办报:(19世纪中期前后)1)代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备课资料2】侵略中国喉舌的中国丛报中国丛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它是由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裨治文主编的月刊。主要发行地点是广州。1832年5月创刊,1851年12月停刊,首尾整整维持了20年。该刊物的读者主要是在华的西方商人传教士为主,但也有及于其他在西方对中国有兴趣的人以及能通英文的中国口岸商人,内容以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地理等相关知识,对於当时西方人对於中国的认识及中国形象的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被称为“侵略中国的

    5、喉舌”。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2)内容:介绍中国、时事述评、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侵略中国喉舌等;(2)国人自办报纸:(19世纪70年代起)昭文新报(1873年):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这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初为日刊,后改为5日刊,该报是仿照香港、上海的模式办的,内容以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虽然也有一定的读者,但销路还是没能打开,出版不到一年便停刊。循环日报(1874年):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

    6、最早的中文日报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主要报纸:循环日报)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想;时务报、国闻报等)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新青年)3)作用: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2、中共领导下报刊的繁荣:(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2)建国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综合性报刊: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3)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

    7、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xx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xx年的8725种。3、报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基本职能:报道新闻、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主要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1)基本线索: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步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

    8、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2)主要代表: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1905年),标志中国电影的诞生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获奖)率先吹响抗战号角的影片:风云儿女(

    9、1935年)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1)电视的出现:1)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特点: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 节目单调。(2)电视的普及:1)原因:(参见教材P74“学思之窗”)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到xx年中国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3。7%。2)特征:电视作为信息媒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新闻类节目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一

    10、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可现场直播;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具有极大吸引力。3)表现:观众人数增多:到xx年,全国电视观众总人数达到10亿以上。电视品质提高:人们最早使用的黑白小电视,如今已被大屏幕高清晰彩色电视以及液晶电视所取代。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化等等。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各电视台在节目上推陈出新,创办了一批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的名牌栏目。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大本营、4)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三、互联网的兴起:1、兴起和发展:(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xx年6月,中国网

    11、民人数已达到1.23亿。2、网络的优势:【合作探究】互联网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而言,都具有哪些优势?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集声、像、文字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便于沟通;使人们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3、互联网的影响:(1)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2)但也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加上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课后研讨】当互联网正大踏步走进人类生活的时候,人们对网

    12、络作用的认识似乎还是模糊不清。一种意见认为,作为中学生,他们上网的机会很多,互联网向他们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所以他们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绿洲.但部分中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因为网络-这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是他们放松自己的最佳场所。同时也许正基于这一点,家长和师长才会对中学生上网出现不同程度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网上娱乐分

    13、散了他们过多的精力,会对学业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害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不利。实际上也确实在中学生中,出现了“网络综合症”等一系列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这一事件的?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思路:对青少年上网应积极引导和积极加以管理。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也不会因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相对集中;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电视:受众面广

    14、,权威高,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教学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也揭示了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出现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比报纸更具冲击力,在内容上比报纸更具时效性,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15、;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它以互动高效、双向传受,使人们更主动、更快捷的获取信息。教后记:本节内容由于一方面较为零乱,一方面理论性也不太强,所以我们认为根据高一学生已有水平,由学生经过充分准备自己来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要求,同时更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有下面几个方面要注意:(1)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同学们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从效果上看还是稍显仓促,如图片资料运用、线索整理、重难点突破等学生理应都能够很好完成的,只是准备的时间不够,所以这也是本课的最大败笔;(2)理论上讲学生在历史知识的运用上,还是存在着很大

    16、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引申,即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逐步养成随时随刻运用历史知识的习惯;(3)互动性不够,特别是讲的同学不敢、不愿也不能回答听的同学的质疑,这样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希望同学们在下次学习时,尽量逐步改正这些缺点和提高水平。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秉承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理念,用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在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中初步实现了历史课堂“严谨、激情、思辨、生动、活泼、对话”的理想,在教学风格上有报刊业部分的严谨,电影业的凄美,电视业的精彩,网络的活泼,教学效果另人满意,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有所突破,

    17、有所创新。问题解答【学思之窗】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答案提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网络媒介与于其他大众传媒媒介相比,有哪些优势?参考答案:网络的优势:(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18、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同步训练 岳麓版选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抗战时期中共实行“三三制”原则,政权中各占1/3名额的代表不包括A代表工人和贫民的共产党员 B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C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 D与共产党二次合作的国民党人员答案:D2“三三制”原则推行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是A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A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的是A“三三制”原则 B广泛的普选制度C政治协商 D第二条

    19、战线B四个选项中只有广泛的普选制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过,“三三制”原则只在抗战时期存在,政治协商和第二条战线则在解放战争时期存在,故选B项。4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召开国民大会 D召开政协会议B5重庆谈判前夕,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这段材料表明全国

    20、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国民党想利用谈判进行内战准备国民党企图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A B C DA由材料信息“国内有厌战情绪”可知正确,“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可知正确,“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可知正确。6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A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B揭穿了美蒋发动内战的阴谋C教育了全国人民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7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决议,其本质意义在于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C改组国民政府,制定宪法 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8抗战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其实质是A限制官僚资本 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C建立抗战的物质基础

    21、D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D抗战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实际上是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限制其对农民的剥削,有利于团结地主抗日。9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D针对抗战刚结束人们厌战的情况,中共在这一阶段进行政治斗争的史实有参加重庆谈判、召开政协会议,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10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消灭地主阶级联合地主阶级抗日A B C DD抗日根据地

    22、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团结地主抗日,而非消灭地主阶级。11决定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A和平建国纲领 B五四指示C中国土地法大纲 D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1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不同点在于A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D推动民主革命的进展13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实行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A B C DD实行减租减息只适合于抗战时期。14“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密不可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

    23、的是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 B土改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C土改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D通过土改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C15正式提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权的是A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B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16下列时间与重要文件或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A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B1948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C194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C项应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7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属于A中共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

    24、反蒋爱国运动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18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斗争,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斗争方式有反蒋宣传收集军事情报策动蒋军起义在前线直接打击国民党军队A B C D.B19宣告“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是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0下列对第二条战线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它泛指国统区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人民民主运动B它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推动的结果C它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形成的D它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故称为“第二条战线”D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前线的反蒋斗争,故称为“第二条战线”。二、非选择题(第21题13分

    25、,第22题15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材料二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2)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权利作出了哪些重大努力?结局如何?(5分)(1)特点:适合普通群众;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影响: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努力: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协会议,促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结局: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争取民主权利的努力未能实现。22(xx宁夏高考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材料二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