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练习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8449102       资源大小:168.5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练习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1、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湿地总面积/hm2湿地比率/%19762 25188 89342.9919863 721 39 63919.17xx1 97319 2309.30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xx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7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2、,图2是“洞庭湖1825xx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的分析能力。具体考查洞庭湖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湖泊湿地的主要价值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任选两项)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任选两项)(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能力提升1材料中提到的“湿地”和我国东北平原的“湿地”分别是指

    3、()A.沼泽和草甸 B.滩涂和沼泽C.湖泊和沼泽 D.浅海与草甸2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主要是指()A.净化空气和水的功能B.提供渔业资源的功能C.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的功能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第1题,荷兰的湿地是位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滩涂,我国东北平原的湿地为沼泽。第2题,湿地上的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和水的功能。1.B2.A读图,完成第34题。3湿地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调蓄洪水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A. B.C. D.4关于造成甲、乙两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

    4、甲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泊面积缩小第3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第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甲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小;乙湖泊面积缩小是由围湖造田造成的。3.C4.D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第57题。5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6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

    5、因是()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7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第5题,从材料中鄱阳湖“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可以得出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类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湖滩面积大,湖水浅。第6题,鄱阳湖冬、夏季水面景象的变化本身就说明了水位季节变化明显,而材料中“冬季一条线”表明其湖底有线状洼地。第7题,鄱阳湖湿地面积缩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泥沙淤

    6、积,人为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而围湖造田则是过去50年鄱阳湖萎缩的主要原因。5.A6.C7.B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图,完成第810题。8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 B. C. D.9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10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

    7、的时期是()A.12月 B.35月 C.69月 D.1012月第8题,本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此该地区多湿地。第9题,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鸟和水禽的栖息地,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第10题,湿地对城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城市降水量最大的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69月降水量最大、径流量最大,因此该时期湿地对城市环境的调节能力最强。8.A9.D10.C读表,完成第1112题。某区域xx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转化来源湿地类型旱田城镇用地工矿草地其他河渠489-723548海涂43-155-2 027

    8、17 627水库坑塘25 657-33-2115 694926水田76-793-1 053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12与xx年相比,xx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第11题,认真对照数据,不难选择。第12题,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由表格数据可知,总体

    9、而言,该地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11.B12.C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约2 600公顷,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第1314题。13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14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潮流搬运能力增强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 B. C. D.第13题,黄河的含沙量大,泥沙在河口堆积,从而形成湿地。第14题,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应为入海的泥沙减少所致,都是其原因。两种情况不可信。13.D14.B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

    10、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据此完成第1516题。15下列关于沼泽地开发的正确做法是()A.大规模开垦为商品粮基地B.提高地下水位改良沼泽地C.沼泽地含水多,肥力低,不宜开发D.开垦沼泽地与保护沼泽地应同步进行16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立商品粮基地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第15题,开垦沼泽地应与保护同步。第16题,A、B两项的做法会丧失湿地的生态功能,C项会导致鱼类数量减少,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15.D16.D17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

    11、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近期调查发现,在环青海湖地区仅存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少,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给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简述青海湖入湖水量减少的原因。(2)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3)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进一步恶化?第(1)题,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河流两岸过度利用河流水有关。第(2)题,主要考查湖泊的作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灌溉、调蓄洪水等。第(3)题,在回答措施时,针对原因分析。(1)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2)

    12、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部分河道干涸,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环青海湖流域草场退化的趋势。(3)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退耕还草等。18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中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图。材料二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是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天然湿地面积达8.64万公顷。材料三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 500米。(1)比较图中A地区和B地区湿地形成的原因。(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图示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3)以三江平原为例,请你为该地

    13、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A、B两地湿地成因不同,A地区位于黑龙江,纬度高、地势低平是形成湿地的原因;而B地海拔高,气候寒冷是形成湿地的原因。A地区现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过度开垦是其湿地减少的原因;而B地区为我国重要的牧区,过度放牧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三江平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从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角度分析。(1)三江平原纬度高,气候寒冷,蒸发弱,地势低平;若尔盖海拔高,气候寒冷,蒸发弱,地势平坦。(2)三江平原:过度开垦。若尔盖湿地:过度放牧。(3)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及相关加工业;退耕还湿等。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新人教

    14、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完成第12题。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2.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大范围地区降低风速的效果最明显的中密防护林。第2题,工矿区的大气污染

    15、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1.C2.A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地区分布图”。3.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兴修水利毁林开荒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A. B.C. D.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 B. C. D.第3题,在历史上,人类生产活动越深入的地区,

    16、植被遭到的破坏也越严重。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即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和西北地区的绿洲地带,是当时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其中毁林开荒、营造宫殿和陵墓等行为是使当地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第4题,图中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地区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而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3.B4.A读下面“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57题。5.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

    17、.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C.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风蚀洼地D.农牧业活动较多,地表植被破坏6.在乙地区,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迹象的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7.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第5题,甲地有水井,牲畜饮水和农牧业过度用水导致植被死亡,土地沙化。第6题,绿洲萎缩说明气候干燥、蒸发作用强烈,土壤中盐分被带至地表,土壤盐碱化。第7题,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仅有的

    18、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地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5.D6.C7.B读下面“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完成第89题。8.与1950年相比,xx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加剧A. B.C. D.9.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D.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第8题,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

    19、。第9题,湿地面积减少,使该区域蒸发量减少,影响局部气候,但不会带来土地荒漠化。8.A9.C云南的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下图)是我国新增四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完成第1011题。10.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11.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B.停止挖沙、打坝蓄

    20、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都不濒临长江,A、B、C三项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第11题,山区因地形崎岖,不应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这样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应以发展林业生产为主。10.D11.A12.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40公顷,每年4月、7月、11月要锄草三次,可是时间一长,茶园不肥反而消瘦了许多,尤其是在7月份除草后,茶园“消瘦”最为明显。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锄草时宜锄死茶树B.缺少枯枝落叶,土壤呈酸性C.锄草后,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21、锄草导致土壤疏松,易被雨水冲刷,土壤肥力下降。D为避免白洋淀干涸,缓解湿地退化,河北省在xx前完成投资80.5亿元,彻底改变白洋淀及其上游脆弱的生态环境。为解决白洋淀极度缺水的状况,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多次从周边调水上亿立方米补充白洋淀,对维系白洋淀现状发挥了重要作用。13.白洋淀的生态效益主要得益于()A.白洋淀是湿地,对周边地区能够起到环境保护作用B.白洋淀是湖泊,主要作用是储水,能够为农业、工业提供水源C.白洋淀是湖泊,主要作用是补充地下水D.白洋淀是湿地,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芦苇、鱼类14.近年来白洋淀有面积萎缩趋势,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的是()A.抽取地

    22、下水补充B.“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生态补水C.植树造林D.人口外迁第13题,白洋淀作为湿地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第14题,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引岳济淀”工程将漳河水注入白洋淀。13.A14.B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价值远远高于人工湿地,而近年来,我国天然湿地在减少,人工湿地在不断增加,这种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读图,完成第1516题。中国主要湿地分布15.关于我国湿地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类型多样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分布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高山到平原均有分布山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无湿地分布16

    23、.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三江平原多荒地,可开垦为耕地B.鄱阳湖、洞庭湖面积广,为长江径流的调节系统C.崇明岛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D.湛江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第15题,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且分布广泛,未在图上标注的山西、甘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也有湿地分布,因此说法正确,错误。我国的湿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位居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之后,因此说法也不正确。第16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把湿地当成扩大耕地和扩建城区的对象,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A、C项错误;D项所提到的红树林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

    24、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还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要注意保护,不应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因此D项错误。15.C16.B读下面两幅“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718题。17.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18.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营造速生薪炭林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第17题,首先判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第18题,黄土高原地区虽有

    25、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营造速生薪炭林只适合于东南丘陵区;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17.B18.D下表为我国某区域xx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xx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第1920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104 hm2沙地468.7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9.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0.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第19题,考查提取信息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练习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