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8623788       资源大小:27.3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n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n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n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n50。2)以皮损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证候积分减少70%。证候积分减少50。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 2、评价方法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

    2、(表1)表1:PASI评分表鳞屑(D)浸润(I)红斑(E)皮损面积(%)0无表面无鳞屑可见皮损与正常皮肤平齐无红斑可见1轻度部分皮损表面上覆有鳞屑,以细微的鳞屑为主皮损轻微高于正常皮肤表面呈淡红色102中等度大多数皮损表面完全或不完全覆有鳞屑,鳞屑呈片状中等度隆起,斑块的边缘为圆或斜坡形红色10293重度几乎全部皮损表面覆有鳞屑,鳞屑较厚呈层皮损肥厚,隆起明显深红色30494极重度全部皮损表面均覆有鳞屑,鳞屑很厚堆积皮损高度增厚,隆起极为明显红色极深506957089690100PASI评分=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I+E)0.1+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0.2+躯干面积分

    3、躯干严重程度分(D+I+E)0.3+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0.4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表2.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证型中医主要临床症状0分3分5分7分血热证皮疹颜色皮疹灼热感无灼热感自觉轻度灼热感自觉灼热感较著自觉局部灼热难耐瘙痒程度无瘙痒轻度瘙痒瘙痒轻,少量搔抓但不影响睡眠瘙痒严重,多数搔抓影响睡眠心烦易怒程度无症状偶有发生常有发生,易缓解常有发生,不易缓解燥鳞屑程度口干舌燥程度轻度口干瘀暗红色皮疹浸润程度皮损轻微高于正常皮肤表面。舌下络脉不明显曲张,青紫偶见曲张,青紫较著

    4、曲张粗胀,紫黑3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皮损变薄,红斑颜色变淡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3例患者中皮损消退70%的11例(84.6%);70%皮损消退50%的2例(15.4%),未改善0例。总体有效率100%。案例1:于某,男,48岁。主因“全身红斑脱屑反复发作30年,加重1月余”入院。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后累及四肢、躯干,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于治疗,病情缓解,患者自述本病冬重夏轻,1月前因过敏导致本次病情加重,皮疹泛发于全身,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

    5、及点状出血,双小腿及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皮科情况: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双小腿皮损呈斑块状,中度浸润,上覆糠白色鳞屑,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指、趾甲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白疕(血热证)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进入路径后立即复方甘草酸苷静滴,中药熏洗,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给以犀角地黄汤口服,治疗17天后皮损消退80%以上,仅有双胫前小块皮损。案例2:(略)案例3: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入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1102048于男482013-8-132013-8-30

    6、2102433陈女392013-8-202013-9-513104527张602013-10-12013-10-19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白疕临床治疗难点分析银屑病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皮肤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临床医生颇感棘手。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人力物力都投入不少,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突破。难点之一:病因方面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路径最后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但迄今为止,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难点之二:治疗方面银屑病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抗肿瘤药物、免疫抑

    7、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药物等。部分药物疗效好,但存在极大毒副作用而临床无法推广用之。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但疗效缓慢,疗程长,且缓解病情者多。总之,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药,没有根治手段。难点之三:复发问题银屑病不是不治之症,不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我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很快能够达到临床治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预防银屑病的复发。这是本病难点中的难点。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进一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深入研究,只有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到治疗上和预防复发的突破。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8、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复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饮食调节,工作量力而行。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避免感染因素,避免用药不当、不慎而造成红皮病或脓疱型银屑病等的发生,合理恰当用药,力求简单有效,仔细观察病情,避免诱发因素。实验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即使在临床治愈后,其实验室检查亦存

    9、在异常,如免疫方面仍存在表皮内免疫复合物沉积;皮肤损害消退处的微循环虽有改善,但仍未恢复正常;电镜发现治愈病例个别棘细胞核仍较大,线粒体聚集仍存在,线粒体嵴模糊。所有这些都说明经过临床治愈的病例,表皮组织的显微结构仍保留着治疗前病变细胞的特点,表明表皮细胞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这可能是本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皮肤损害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凉血消斑,迅速改善进行期的症状,防止皮损进一步蔓延。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速度,进入本路径的

    10、血热证患者经过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配合清热解毒消斑的中药湿敷,紫外光照射,5-7天阻止皮损扩散,无新发皮损。2活血化瘀,促进斑块消退。在银屑病进入缓解期或是静止期,皮损基地已不是鲜红色,再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治疗已基本无疗效,这时需加入活血化瘀或是破血逐瘀药物,改善皮肤微循环,加快皮损消退,对于斑块型银屑病尤为明显。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自拟“康银胶囊“的临床应用情况患者长期寒凉中药,损伤脾胃,以致银屑病经久不愈,我科根据老中医经验,以凉血活血,健脾除湿为治则,创制协定方“康银胶囊”,能有效缩短静止期和缓解期的时间,延长复发周期。附协定方“康银胶囊”地黄20

    11、g丹皮15g赤芍15g知母6g拳参15g紫草15g玄参15g白茅根15g槐米12g大青叶15g土茯苓20g茯苓10g防风6g蒺藜6g苍术12g白术15g党参10g当归6g白芷6g山药15g丹参6g萆薢12g白鲜皮15g甘草6g黄芩12g陈皮12g枳壳9g板蓝根15g牛膝12g双花炭15g。共10付浓缩提纯后灌胶囊,共服用2个月。 2013年10月25日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例,完成9例,平均住院日5.5天。

    12、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半导体激光照射、针刺、拔罐、中药湿敷、火针等。完成临床路径的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2%,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例(2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针刺2例(22%),半导体激光照射15例(100%)。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半导体激光照射等;针刺和其他疗法。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

    13、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刺方法,适用于疾病后期疼痛较重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完成临床路径的9例患者中,100%患者痊愈后出院,疱疹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临床痊愈占病例总数的100%。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皮疹结痂,疼痛消失, n95。皮疹大部

    14、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n70。皮疹部分结痂,疼痛减轻,30%n70。症状基本无变化,n30。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疗前积分(三)评价方法1、时间指标:新丘疱疹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丘疱疹水疱完全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问、疼痛完全消失时间。2、症状指标(1)丘疱疹/水疱0分:无丘疱疹水疱。1分:丘疱疹/水疱数目50个。(2)糜烂无糜烂。13处糜烂,或糜烂直径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10mm,重度渗出。(3)红斑/水肿正常肤色。皮肤淡红。皮肤潮红,中度肿胀。明显的潮红、肿胀。(4)疼痛程度:采用

    15、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四)疗效分析以疼痛改善、皮损消退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9例患者中疼痛消失、疱疹消退100%,疼痛、疱疹未改善0例。刘某,男,53岁。主因“右下肢疱疹伴疼痛5天”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无腰痛,无腿麻,诊于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腰部CT检查示无明显异常,未处理。继而右下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疱疹,伴阵发性刺痛,影响患者工作. 既往身体健康,患胆囊结石3月。否认高血压

    16、、糖尿病病史。右下肢内侧见散在红色丘疱疹,呈带状簇集性分布,无糜烂、渗出。蛇串疮(肝经郁热)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进入路径后立即复方甘草酸苷静滴,半导体激光照射,中药涂擦,给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治疗9天后疼痛消失、疱疹消退,仅留有褐色素沉着斑。102102刘532013-8-142013-8-23103791622013-9-182013-9-22105995682013-10-312013-11-06五、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蛇串疮临床治疗难点分析蛇串疮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

    17、,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中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蛇串疮的病因较明确,是由于人疱疹病毒3型感染引起。中医方面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但我们通过临床发现年老体虚发病者较多,而且往往引不起足够认识,病程拖延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下一步重点观察体虚年老患病者病因形成机制。蛇串疮气滞血瘀证(相当于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维生素类、营养神经类及止痛药等。药物疗效甚微。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针刺、拔罐也有较好疗效。但疗效缓慢,

    18、疗程长。总之,本病本证型的治疗缺乏特效药。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辨证准确,用药要灵活。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休息。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让患者重视本病,得到及时的治疗,才能有较好的疗效。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及

    19、早消除了患者疼痛,改善了临床症状。1清肝火解热毒,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进入本路径的肝经郁热患者经过中药清肝火解热毒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配合针刺及半导体激光照射,3天内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2理气活血,重镇止痛。由于很多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导致病情拖延,来院时疱疹已消退,但疼痛不止。西医已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用活血化瘀、重镇止痛的中药配合针刺拔罐治疗,疼痛改善明显,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六、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本方案治疗比较全面,效果比较理想,我们在临床上未采取本方案以外的中医诊疗技术 2013年10月28日粉刺(痤疮)中医诊疗方

    20、案粉刺(痤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门诊患者共有76例,完成73 例,肺经风热证平均治疗时间28天,脾胃湿热证平均治疗时间56天,痰淤互结证平均治疗时间84天,冲任不调证平均治疗时间皮疹消退率7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2度以上好转:70皮疹消退率3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l度以上皮疹消退率总评分降低率30 总评分降低率30%2.评价方法(1)、皮疹评分方法:皮疹类型无;仅见粉刺4分:粉刺、丘疹、脓疱并见6分:粉刺、丘疹、结节并见8分:粉刺、丘疹、结节、囊肿并见皮疹数量30分31-50个


    注意事项

    本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