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1,回答12题。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并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南 西 北 东南 西北 A B C D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34题。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
2、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B C D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7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
3、区化阶段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89题。8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9图4五地中 A地纬度高于地纬度B地位于赤道附近C地、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D地位于极圈之内图5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5,完成1011题。10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 B C D11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
4、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6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
5、希望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17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回答1820题。18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
6、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重新划分根据地的阶级成份 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20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保留富农土地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
7、农业集体化时期23图6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 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 C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25经过多年发展,某地初步形成了汽车生产的完整配套网络,从而吸引了
8、众多汽车厂商进入该地。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厂商选择该地的直接原因在于,进入该地能够 A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C提高市场占有率 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6假定债券市场上一年期债券的利率有2.25%、2.50和3.0%三档。一般来讲,与此三档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债券的发行主体分别是 A政府 金融机构 工商企业 B金融机构 政府 工商企业 C政府 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 D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 政府27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下列经济活动中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形式的是 A某公司赊购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以所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款 B某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
9、产品后再出口 C某公司与外国的一家公司相互购买对方等价的商品 D某公司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洽谈生意、进行进出口交易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829题。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B C D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
10、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质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
11、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的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热”的感觉由“火”引起,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A B C D32美国、日本和德国老师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这表明 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一国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
12、不重要A B C D33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A B C D34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
13、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 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A B C D3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享有独立的立法权依法管理内部事务 依法行使自治权A B C D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36(36分)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该国地形、地
14、势特点。(4分)(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12分)(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10分)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
15、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材料三 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年 份棉纱棉织品191372
16、 537109 882191467 091111 168191568 41580 885191663 97772 705191766 50193 449191855 57395 807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后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
17、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 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12分)(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
18、起了社会各界是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方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1)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
19、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16分)(2)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自发挥的作用。(8分)(3)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8分)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
20、人口统计略表时间户数口数(每户以5口计算)隋11 67358 365唐中期12 63563 175北宋初期21 386106 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换寰宇记等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
21、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计划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活斯特尘暴(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步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10分)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0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8),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
22、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9),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0分)(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10分)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
23、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8分)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诊断: 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
24、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12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23456789ACDABDCAC101112131415161718DCCADACDD192021222324252627BCABBCDAA2829303132333435BADCBBBC选择题:1A 【解析】本题考查判别天气系统的位置和类型,属于基础知识。B项中北半球反气旋,在M点处的
25、风向为西北风;C项中南半球气旋,在M点处的风向为东北风; D项中南半球反气旋,在M点处的风向为西南风。北半球气旋或反气旋中气流的运动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气旋或反气旋中气流的运动受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此可以知道A为正确选项。2C 【解析】本题考查北半球气旋中心气流的移动方向,属于基础知识。由于北半球气旋中气流逆时针旋转,该气旋中心会向西、向北、或西北方向移动。北半球气旋和南半球反气旋中气流逆时针旋转,其中心会向西、向北、或西北方向移动;南半球气旋和北半球反气旋中气流顺时针旋转,其中心会向东、向南、或东南方向移动;由此可以知道C为正确选项。3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农牧交
26、错带国土整治措施,属于基础知识。A项中增大坡耕地面积,会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B项中大量开垦荒地,会使土地荒漠化加剧;C项中受到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制约,在该地区建立商品粮基地是不可行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农牧交错带上退耕还林,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同时该交错带有丰富的饲草料可以进行舍饲养殖。由此可以知道D为正确选项。4A 【解析】本题考查在治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可取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功能,属于基础知识。农牧交错带的植被覆盖良好,是东部农耕区的稳产和高产保证;并由图可得,草原牧区供农牧交错带待育肥家畜,然后在此地育肥后进行畜产品深加工,最后供给东部农耕区,因此该地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
27、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农牧交错带的降水相对草原牧区好,水源相对丰富,同时从图上可得该地供给草原牧区饲草料,所以该地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由此可以知道A为正确选项。5B 【解析】本题考查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和地理图像的判别,属于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在1982年城镇人口约为20000万人,乡村人口约800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总人口20000万/(20000万80000万)*20。由此可以知道B为正确选项。6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像变化趋势的相关知识。属于重点知识。A项中60年代初期,城镇人口比重没有上升反而下降;B项中70年代中期,城镇人口比重也是下降的趋势; D项
28、中80年代中期,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有所加快,但农村人口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城镇人口比重没有较大程度的增长。观察本地理图像的变化趋势需要看图像的斜率,斜率大的增长相对较快,同时乡村人口的减少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以知道D为正确选项。7C 【解析】本题考查城镇化总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属于基础知识。A项中乡村人口在90年代后期,呈现下降趋势; B项中城镇人口增长出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D项中此图并不能看出该地区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图像总体变化趋势为城镇人口上长,乡村人口下降,由此可以知道C为正确选项。8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属于重点知识。B项中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
29、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但在a点时刻不同地区不可能为昼夜平分;C项中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但在a点时刻以后,位于北半球的地昼长大于夜长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D项中冬至日时,不同地区的昼夜长度不可能为昼夜平分。全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大于夜长;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夜长。由此可以知道A为正确选项。9C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知识。A项中地终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地昼夜长短有变化,不为赤道地区,故地纬度低于地纬度;B项中地昼夜长短并不是终年昼夜平分,所以不为赤道地区; D项中地如果位于极圈以内就会出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上可以看出地昼夜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