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观潮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8998895       资源大小:26.9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观潮教学设计.docx

    1、观潮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

    2、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欲望。过程与方法:2、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欲望。 2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教学难点:1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2能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课时安排: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鸟的天堂2课时 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 3课时 单元测验2课时 测验评讲 1课时 单元教学课时:12课时1观潮一、课题:观潮

    3、二、课型:精讲课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过程与方法: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五、教学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六教学用具:课件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八、教学课时:2课时(12/97)九、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圈生字,组词,标自然段)2、1)作者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

    4、)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并一边做标注写一些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卡片。(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

    5、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设计: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6、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7、,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

    8、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略)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

    9、、四自然段。2、抄写生字。板书设计 1、观潮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1观潮一、课题:观潮二、课型:精讲课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过程与方法: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五、教学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六教学用具:课件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八、教学课

    10、时:2课时(12/97)九、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圈生字,组词,标自然段)2、1)作者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并一边做标注写一些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卡片。(1)出

    11、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

    12、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设计: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

    13、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

    14、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

    15、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略)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抄写生字。板书设计 1、观潮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题:2 雅鲁藏布大瀑布二、课型:略读课文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

    16、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五、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六、教学用具:课件、资料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八、教学课时:1课时(3/97)九、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预习课文并思考: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2、作者是用和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的。 3、作者从和两个方面来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景观的。画出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一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2、学习生字穆玛涓滔脉卉罕三、小组合

    17、作,理解课文内容1. 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思考:(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思考:(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2. 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1)丰富的语言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例:“堪称”“号称”“美誉”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2)特定作用的句子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

    18、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四、总结全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五、资料袋的学习六、作业设计:小练笔: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抄写生字。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一、课题:3.鸟的天堂二、课型:精讲课文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课后练习

    19、题3的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过程与方法: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四、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五、教学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六、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合作的形式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2、投影仪。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八、教学课时:2课时 (45/97)九、

    20、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大榕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课文中进行批注。并用简单的词语将它的特点写下来。(2)画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3)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谈话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2、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二、整体感知课文。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

    21、一句话来说。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一)学生思考讨论: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3、独立默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集体交流: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归纳并板书:(3)师生共

    22、同朗读7、8、9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美丽景象,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五、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师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学生齐度课文第10、11、12自然段,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4)交流感受:作者第二次

    23、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思考讨论课文中写了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你喜欢那一次?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的原因。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五、作业设计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预习新课火烧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4火烧云一、课题:4火烧云二、课型:略读课文三、教学目

    24、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过程与方法: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1、按要求背诵第三自然段。2、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五、教学难点:热爱大自然六、教学用具:投影仪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八、教学课时:1课时(6/97)九、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1. 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红彤彤金灿灿笑盈盈一模一样恍恍惚惚威武 2在文中,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的 变化,让人产生一种

    25、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然后写了火烧云 的变化。4.把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一、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晚霞,看看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思考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练习背诵这一段。(2)学生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小组合作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

    26、,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思考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学习过程:(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练习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练习题(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试写,教师个别指导。(3)、

    27、表扬优秀。五、课堂小结(略)六: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2、 小练笔:试写一处自然景观。2、预习新课语文园地一板书设计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过程与方法: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同时

    28、培养说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重点: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教学难点: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培养说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 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79/97)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进行口语交际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汉代长城、阳光、茫茫戈壁滩、连绵起伏的群山,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

    29、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 指名学生上台发言。师对其他同学提出要求:a、 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3、 学生逐个上台发言。4、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5、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过程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三、作业设计继续预习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


    注意事项

    本文(观潮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