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333教育综合考研提纲.docx

    • 资源ID:9006817       资源大小:96.57K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33教育综合考研提纲.docx

    1、333教育综合考研提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精华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的学科。2、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二、教育的概念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5、教育的基本

    2、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6、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7、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8、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9、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10、古代教育的特点:(一)原始的

    3、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二)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三)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四)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11、现代教育的特点(一)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二)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三)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四)教育制度逐步完善1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

    4、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3、人的发展的含义:一般有两种释义。一种是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本章主要讨论的是个体发展问题。个体发展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14、人的发展的特点(一)未完成性(二)能动性15、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简答版: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整体性。论述版: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1)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

    5、展。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四)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个别差异非常明显。要求教育必须

    6、深人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五)整体性。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16、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能动性)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生理前提,制约,差异性,可塑性)(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

    7、征(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外部条件,给定选择性,内在动力,影响)(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17、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

    8、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一)知识的认识价值(二)知识的能力价值(三)知识的陶冶价值(四)知识的实践价值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四、教育与社会发展18、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9、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20、简答: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生态、文化。一、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力,生产力,生产率)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 现代教

    9、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社会化,政治人才,文化素质,舆论)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 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三、教育的生态功能1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2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3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四、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选择,发展)1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2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0、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做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2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

    11、人社会流动的基础。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保证了人口与人才的调整、转换与供应。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2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2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还意味着肯定人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所谓教育的

    12、基础性,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所谓教育的先导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所谓教育的全局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25、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科教兴国战略是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国兴科技,关键在国兴教育,教育为本。(一)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巨大成绩1 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2 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3 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4 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二)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1 教育公共投人严重不足2 ,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三)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1 普及和

    13、巩固义务教育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3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五、教育目的26、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7、教育目的的意义:(定向,调控,评价)28、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四是教学目标29、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30、教育目的

    14、的社会制约性:(一)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二)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3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个人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1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 2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二、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

    15、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社会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1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都受到社会的制约;( 2 )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3 )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无疑是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的社会化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借鉴价值的。但是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而抹杀了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32、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

    16、义观点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每一代人都面临着现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现成的思想文化。他们总是在现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从事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交往,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没有社会的充分发展,如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就没有人的发展的更加完善,当然,人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统一的。33、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二)坚持全面发展(三)培养独立个性34、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一、体

    17、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二、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三、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四、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五、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关系:对于普通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上述教育的五个组

    18、成部分,既各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缺一不可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六、教育制度35、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36、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37、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前者

    19、从纵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3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9、双轨学制在18 一19 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人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

    20、、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40、单轨学制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和在美国这种没有特权传统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美国原来的双轨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就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湮没,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简称单轨制。美国单轨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41、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

    21、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4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七、课程43、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44、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

    22、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订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45、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自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46、教科书: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明晰而系统地按教学科目分别编写的教学规范知识。47、1949 年,泰勒出版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48、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

    23、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49、活动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50、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订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51、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 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52、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53、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它是人类认识的基本

    24、成果,间接经验具体包含在各种形式的科学中。54、直接经验是指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其需要直接相关的个人知识、技能和体验的总和。55、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一、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二、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

    25、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三、逻辑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八、教学(上)56、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

    26、发展的个性。57、教学的意义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58、教学的任务(一)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59、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60、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

    27、传授接受教学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亦称接受学习。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如下。1 引起求知欲2 感知教材3 理解教材4 巩固知识5 运用知识6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二、问题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间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并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简言之,它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与个性发展的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问题探究教学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学生获取知识仍要经历

    28、下述基本阶段。1 明确问题2 深人探究3 作出结论61、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1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 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3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三)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1 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2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1 发挥

    29、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62、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63、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0、教育。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 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4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三、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

    31、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4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四、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木要求如下。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人3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 ,发扬教学民主五、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问题3 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注意事项

    本文(333教育综合考研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