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docx

    • 资源ID:9152549       资源大小:32.0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docx

    1、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虫害:一、稻螟虫类稻螟虫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它们的性质大同小异,它们都钻蛀危害,在水稻分蘖期造成枯鞘、枯心和枯心团,在孕穗至抽穗期造成白穗和虫伤株。防治方法也大体相同。1、三化螟危害特点:分蘖期危害形成枯心苗;孕穗至抽穗期危害稻株形成白穗发生规律:三化螟在我县年发生一般3代,特殊高温年份4代。我县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5月中旬,一代6月末7月上旬,二代在8月上中旬,三代在9月上中旬;幼虫均在稻桩内越冬。一般每株只有1条幼虫,转株13次。三化螟各态历期:卵716天,幼虫2335天,蛹723天防治适期:卵孵顶峰期。防治时间:

    2、正常年份,一代三化螟防治时间为5月下旬,二代防治时间为7月上中旬,三代防治时间为9月中下旬。影响因素:越冬基数越大那么发生越重。稻株的抗性: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最感虫,如这时和幼虫孵化顶峰期相遇,那么危害严重。栽培措施:早稻、中稻、单晚、双晚混栽的地区,三化螟发生期都有充足的食物,发生严重。偏施氮肥的田块,稻株生长嫩绿,吸引成虫产卵,易招致加重危害。2、二化螟危害特点: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穗期造成白穗和虫伤株。发生规律:二化螟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不同地区因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差异发生时间不一致,同一地区也因各年气候差异,各代发生的顶峰时间有一定变化。一般越冬代成虫发生顶峰在4月下旬5月中旬

    3、,一代成虫在6月末7月下旬,二代成虫在8月上旬9月上旬。防治时间:一般一代二化螟发生顶峰在5月中下旬今年由于温度偏低,防治时间为5月28-29日、6月4-6日,二代成虫在7月上旬7月下旬,三代成虫在8月中旬9月上旬。防治适期:卵孵顶峰期至转株为害前3、大螟成虫体型粗短,偏黑灰色;危害特点:根本同二化螟。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大螟为害的蛀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且大局部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有别于二化螟。发生规律: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别于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一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中旬至5月份,第1

    4、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二代8月中旬至10月中旬4、稻螟虫类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冬耕杀蛹:由于螟虫在稻桩内越冬,冬季不种庄稼的空白田应翻耕,将稻桩翻入土中,可有效减少越冬虫源。栽培避螟:调整播期,使水稻易感生育期与蚁螟盛发期错开,可有效降低蚁螟存活率;连片种植,在同一地区种植同一熟期品种,减少桥梁田。2物理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压前、控后、保苗、保穗防治枯心苗:螟卵孵化顶峰期枯心苗刚出现时用药。丛枯心率2%3%的田块定为防治田。预防白穗:对破口抽穗的稻田用药一次,早破口早施药,晚破口晚施药。如果发生量大或水稻抽穗期长,需在齐穗时再用药一次。4主要药剂:水胺硫磷、三唑磷、毒死蜱

    5、、二嗪磷、乙酰甲胺磷、Bt、杀虫单/双、50杀螟丹乳油等。注意,此类药内吸性强,应喷粗雾,不宜使用弥雾机。兑水量不能低于60公斤/亩,施药时田中一定要有1寸深的水层,否那么防治效果不好。新品种有:氟虫双酰胺垄歌、氯虫苯甲酰胺杜邦普尊等药效长,效果好,宜喷细雾,最好做到整个稻株都有喷到药剂。二、稻纵卷叶螟危害特点:啃食叶肉,只留表皮,造成白叶。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我省虫源是从南方飞来的。我省年发生46代,多发代为2代和4或5代,发生时间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底9月中旬。我县第1代发生在6月底主要为害单季稻和迟熟早稻,2代发生在8月中下旬,3代发生在9月中旬。大多世代交替,

    6、子孙重叠。防治方法:选用抗耐虫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化学防治:防治适期为卵孵化至1龄幼虫顶峰期。采取“狠治2代、巧治3代、挑治4代”的综防措施。药剂同二、三化螟。三、稻飞虱类稻飞虱类主要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它们都体型微小,躲在稻株下部吸食水稻汁液,造成稻株枯死;它们除吸食水稻汁液外,还传播病毒病,如灰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传播南方黑条矮缩病。它们发生规律各不相同,防治时期也不相同。防治药剂大体相同。1、灰飞虱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灰飞虱在我省稻区年发生56代,是3种稻飞虱中发生最早的一种。灰飞虱在本地杂草或小麦上越冬,当小麦逐渐成熟不适于生存时就迁飞到早中稻秧苗上危害。本

    7、田稻苗分蘖期是一代的危害期。除成虫假设虫直接刺吸稻苗危害外,造成的间接危害是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有时其传毒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为害。灰飞虱的防治:以治虫防病为目的,采取狠治1代,控制2代的防治策略。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机要抓住1、2代成虫迁飞顶峰期和2、3代假设虫孵化顶峰期,将灰飞虱集中消灭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参见条纹叶枯病局部。2、白背飞虱危害特点:除直接刺吸水稻汁液外还传播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白背稻虱亦属长距离迁飞性害虫,我省初次虫源由南方稻区随气流迁入,其迁入时间一般早于褐飞虱,一年发生56代。白背稻虱在稻株上的活动位置比褐飞虱和灰飞虱都高。假设虫一般都生活在稻丛下部,位

    8、置比褐飞虱高。白背稻虱的温度适宜范围较大,在30高温或15低温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大发生。3、褐飞虱发生规律:褐飞虱长翅型成虫有随气流远距离迁飞的习性;7月上中旬从南岭稻区迁入我省,常年发生45代,江淮3代,*2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向更南地区回迁。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适宜褐飞虱大发生,主要为害时间在每年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初。稻飞虱类的防治科学用药:采用“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防治指标:穗期常规稻百丛10001500头,杂交稻百丛15002000头防治适期:

    9、抓准在低龄假设虫盛发期用药防治。稻飞虱类的防治常用药剂有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每亩50克和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它们对假设虫效果好,对成虫效果差或无效,因此应在飞虱发生的早期使用。当飞虱大量迁入造成田间成虫量特大时,应选用叶蝉散20%乳油每亩100200毫升或敌敌畏80%乳油每亩200毫升快速杀死成虫,同时参加噻虫啉、吡蚜酮、噻嗪酮等,以防治以后孵化出的假设虫。另外烯啶虫胺不仅能杀成虫,同时迟效期较长,一季稻可用1-2次。由于噻嗪酮和吡虫啉已经长期大量使用,飞虱已经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药性,一些高效、低毒的有机磷如毒死蜱、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丁硫克百威、扑杀威、速灭威仍是不错的选择。只是

    10、因药效期较短,在大发生时需屡次用药。但低浓度的有机磷类农药有刺激飞虱产卵的作用,它们不宜在水稻生长的前期使用,而应在季节的后期使用。比拟好的农药有:吡蚜酮、噻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等,药效长,暂时还没有抗性。四、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综合防治: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相辅相成,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对象综合:不是单一的防治某一虫、某一病,而是要通盘考虑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的所有虫、病、草。方法综合:各种防治措施协调使用,某一措施对另一措施与负面影响。如应防止有机磷防治螟虫造成飞虱大发生考虑经济阈值:不是要将害虫消灭得一

    11、个不剩,害虫造成的损失小于等于防治本钱时就不能防治。考虑生态环境:考虑经济阈值的同时还应考虑生态恢复的本钱。农业措施:统一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水稻收获后及时处理稻草、犁耙沤田,降低虫源基数。培育无病虫壮秧,推广抛秧技术,提高稻株的抗逆性。实施平衡施肥,防止稻株徒长、稻叶过绿和提前封行。科学管水,做到前期浅水分蘖,够苗及时露晒田,中期回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减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的发生为害。物理防治:使用频震杀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性外激素杀虫。生物防治:Bt、杀螟杆菌、颗粒体病毒、赤眼蜂、枯草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保护和利用天敌:稻田天敌种类丰富,寄生蜂、蜘蛛、黑肩

    12、绿盲蝽、蜻蜓和青蛙等,对害虫有较强的自然控制作用。创造良好的天敌繁殖生境、使用对天敌平安的杀虫剂或生物药剂,维护稻田生态平衡,发挥自然控害作用,减轻病虫的发生。提倡秧苗带药下田,移栽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保存田埂杂草,改善天敌渡夏环境。在分蘖期防治螟虫时,尽量采取捉枯心团的方法,防止全田施药,这样未施药的地方的天敌就不会被杀伤。农药的使用技术选准农药:一种农药,商品名有很多,如吡虫啉就有两三百个,如大功臣、蚜虱净、一遍净、虱千灭等,但通用名只有一个,即吡虫啉。因此,要认准通用名。剂量应根据农作物的群体大小有所增减。选准防治适期:“防病不见病,防虫初见虫。”用水量要足,喷雾要均匀周到。如防治

    13、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就要每片叶、每个稻穗都要喷到药,喷不到就会发病、生虫,效果就不会好。注意喷药的方式。防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就要用粗雾,让药液到达植株的下部,防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就要用细雾,让叶片充分接受药液。反之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重点种子处理:强氯精、咪鲜胺等浸种防细条病和恶苗病;秧田期:防治蓟马和灰飞虱;分蘖期:防二、三化螟;拔节期:防稻纵卷叶螟;剑叶叶环抽出时破口前1015天:防稻曲病,兼治纹枯病;破口期:防二、三化螟、穗颈瘟,兼治纹枯病、稻曲病和飞虱。穗期:防稻飞虱。病害一、稻瘟病本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在全国各稻区,我

    14、省大别山区和*区发生频率较高,受害较重,其余稻区偶发,受害较轻。本病在苗期大发生可引起植株生长受阻,矮小发僵,甚至全田枯死,需翻耕重种。穗期大发生时可引起稻穗在穗颈处枯死或折断,造成大量空瘪粒,损失20%7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以下几类:1、苗瘟:水稻幼苗期发病;2、叶瘟:水稻叶片上发病;3、节瘟:水稻节上发病;4、穗颈瘟:水稻穗颈处发病;5、枝梗瘟:水稻穗枝梗发病;6、谷粒瘟:水稻稻谷发病。一病症1、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1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至典型的菱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15、,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2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典型的菱形病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那么大斑,这种病斑开展较慢,叶背有灰色霉层。3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产生急性型病斑,遇烈日病斑迅速退绿发白,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该病斑不产生孢子。4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叶瘟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成大斑,造成叶片枯死,植株严重矮化,最后整株枯死。2、穗颈瘟初在穗颈部形成褐色小点,开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严重的造成枯白穗,易折断,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

    16、穗不实。穗颈瘟是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型。常造成严重损失。二病原1、形态病原为PyriculariaoryaeCav.称稻梨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grieaHebert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常有2个隔膜,2、生理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分生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分生孢子68小时就可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3、病菌的生理分化该菌生理分化强,我国曾用TeTep、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18和*新团黑谷将该菌分做7群

    17、,128个模式生理小种。凡使TeTep感病的菌株就定为ZA群小种,不能使TeTep感病但能使珍龙13感病的菌株定为ZB群小种,依此类推得出ZC、ZD、ZE、ZF和ZG群小种。该生理小种分类法目前仍在应用。目前我省优势流行小种为ZB13和ZB15。四流行因素2不同生育期的抗性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前、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组织幼嫩期发病重,所以出新叶最多的分蘖期是叶瘟发生的顶峰期。穗期以始穗时最感病,6天后抗病性逐渐增强。3、栽培管理1肥料氮肥加重发病。氮肥施用过迟或过量,引起植株贪青徒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加重发病程度。钾肥和磷肥,可提高稻体内钾、氮

    18、比值,并使氮的代谢正常,可提高稻株抗病力,2灌溉长期深灌水稻根部发育差,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抗病力低,加重发病。孕穗期抽穗期缺水或烤田过度,也易诱发穗瘟。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可使稻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五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如早稻有:*8号、*稻61、*早籼3号、中优早81号等。中稻有深两优5814、*稻149、优明86、两优华6、天协5号等。晚稻有培两优98、培两优288、晚粳22、安选晚1号、*粳杂1号、当育粳2号等。2抗病品种的合理使用采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品种插花种植,从而降低单一品种对稻瘟病菌过高的选择压力,减少该菌的群体组成

    19、的变化,到达控制该病的目的。另一方法就是进行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品种轮换使用,某一抗病品种种植23年后,不等其抗性丧失,就换另一遗传背景不同的抗病品种种植,也可防止该病的大发生。2、合理肥水管理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不要偏施氮肥,有条件时增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应分蘖前期浅水勤灌,分蘖盛期适时排水搁露田或烤晒田,抽穗后湿润灌溉,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即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那么3、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叶瘟在发生的早期开始防治,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破口期防治一次。重发区齐穗期再施药一次,如阴雨连绵,灌浆

    20、期最好还要施一次。如施药后遇雨,应及时补施或缩短二次施药的间隔天数;如施药后连续晴天,以后可不施或拉长间隔天数。3、药剂防治(1)浸种分别在播种前处理水稻种子和插秧前处理秧苗。用70抗生素“402”液剂2000倍液,每50升药液浸种3035千克稻种,浸48小时。用40异稻瘟净乳剂500倍液浸种20小时。用40敌瘟磷克瘟散1000倍液浸种48小时。用45咪鲜胺3000倍液浸种48小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即200克药加清水100升搅匀),浸种6070千克,浸48小时。以上药剂浸种后涝起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2)浸秧秧苗移栽时,先洗净秧苗根部泥土,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50倍液中

    21、浸秧12分钟,然后堆置30分钟再插秧,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3)*防治常用药剂有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2%春雷霉素100毫升、0.15%四毒素水剂5060毫升、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100克、40%稻瘟灵100毫升、40敌瘟磷乳油100150毫升、40%异稻瘟净乳油100150毫升等。75%肟菌酯戊唑醇NATIVO10克效果很好,可大力推广。上述药剂也可添加40mg/kg春雷霉素或加展着剂如有机硅效果更好。考前须知:施药用水量要足,不得少于50公斤约3喷雾器,必须喷雾均匀周到,如某1片叶未喷到杀菌剂,该叶就可能发生叶瘟,某1个稻穗喷不到杀菌剂该穗就可

    22、能发生穗颈瘟。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病害中发生面积最大,发病频率最高的一种病害,几乎所有水稻都发病。虽然大局部发生区产量损失不是很大,一般为5%15%,但由于发生面积大,所以它是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该病的发生与水稻的生产水平成正比。本世纪80年代前,该病的发生面积在20万公顷以下,1980到1985年发病面积逐渐上升到80万公顷左右,1995年以后呈曲折式的上升,最近两年维持在120万公顷左右。一病症俗称花脚秆、烂脚秆。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尤以抽穗期危害最烈。主要危害叶鞘,其次为叶片。病斑初期在近水面处产生水浸状暗绿色边缘模糊的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大斑,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

    23、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云纹状大病斑,呈不规那么状斑,常致叶片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会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易脱落。二病原有性世代属担子菌亚门真菌Thanatephorucucumeri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olaniKhn。水稻上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菌丝分枝兴旺,分枝呈锐角,分枝处明显缢缩,离分枝不远处具分隔,此为该菌的典型特征。幼嫩菌丝无色,老熟菌丝黄褐色。菌核由菌丝纠结而成,幼嫩菌核呈白色疏松绒

    24、球状,老熟菌核呈茶褐色萝卜籽粒状。该菌寄主范围极为广泛,在自然情况下可以侵害15科植物,其中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大麦、粟、稷、黍、甘蔗、花生、大豆、甘薯、黄麻等。该菌在人工接种的情况下可以侵染32科188种以上的植物。三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春耕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生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并向临近扩展。再侵染主要靠病叶与健叶的搭接传播和病斑上的气生菌丝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病斑。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四发病因素1、菌核数量菌核是

    25、初侵染源,上年留下的菌核越多那么发病越重。如每公顷有90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2、气象因素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开展迅速。高温枯燥那么抑制病情的开展,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从而减轻发病。3、品种特性该病虽然没有非常抗病的品种,现在种植推广的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但品种间发病的轻重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品种发病轻,有一些那么发病重。抗病1号、IR20、IR42、TeTeP、IET4699较抗纹枯病。另外品种的高矮对病情的影响很大,高杆发病轻,矮杆发病重,但影响远不及品种本身

    26、抗性的影响大。五防治方法1、选用耐病品种水稻对纹枯病抗性高的资源较少。生产上应淘汰高度感病的品种,选用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早稻耐病品种有博优湛19号、中优早81号。中熟品种有豫粳6号、辐龙香糯。晚稻耐病品种有*粳14号、花粳45号、辽粳244号、沈农43号等。2、保健栽培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的“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那么。3、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药剂有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10%己唑醇乳油3050克、80%戊唑醇、12

    27、.5%井枯草、12.5%井腊芽、30%苯醚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12%井冈烯唑醇50-60克等。孕穗期是药剂重点保护时期,发病重时或阴雨天多时应施药二到三次,中间间隔710天。鉴于纹枯病都从病株下部向上延伸,喷药应着重喷在稻株的中下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稻曲病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由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稻曲病不但破坏病粒本身,而且使病粒附近的稻谷千粒重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降低。一般产量损失约35%,重的可达5070%。稻曲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含有毒的物质C9H6O7,对人、畜、禽的健康也有不良影响。二病

    28、原病原为稻绿核菌。病原菌在病粒上形成的黄褐色或墨绿色孢子座灰包,灰包中央为菌核,其余为厚垣孢子黄粉。厚垣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尖端产生分生孢子,在营养充分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再萌发产生芽管形成三生分生孢子。菌核翌年在土表萌发产生子座,可产生丝状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单胞,线形,大小24.386.5某0.64m。三侵染循环病菌以落入土中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菌核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或者由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初侵染发生在开花早期,侵染子房,但花柱、柱头、颖片保持完好,但随后以上组织为病原菌所分解吸收,最后整个谷粒被病原菌所取代和包围。厚垣孢子在再侵染中起决定

    29、作用。四影响因素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播期发病有很大差异。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矮秆、大穗、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粳稻重于籼稻,晚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早稻。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如7001、N5088及其配组父本秀水04、R187等,易感稻曲病。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化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假设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会加重病性的开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五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Y两优1号、深两优5814等。2、农业措施:改良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

    30、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3、药剂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水稻破口前1014天左右5%剑叶环抽出为药剂防治稻曲病的最正确施药时期。药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200克+50%多菌灵100克、36%多酮150克、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5%井冈霉素水剂200克兑水50喷洒。三唑类药剂如己唑醇、戊唑醇、烯唑醇、丙环唑、甲醚丙环唑等也有较好的效果。四、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一病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病症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病症略有差异。1、典型病症1发病

    31、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2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外表有乳白色大小约12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2、秧苗期病症病株颜色深绿,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小而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那么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及正常株的1/3,后期不能抽穗,常提早枯死。3、分蘖期病症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4、抽穗期病症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实粒少、粒重轻,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二发生规律与危害该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毒,不能经种传播,植株间也不互相传毒;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1、传毒媒介和传


    注意事项

    本文(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