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doc

    • 资源ID:9295169       资源大小:5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doc

    1、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长宁嘉定】山花 (唐)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12. 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一联 B.二联 C.三联 D.四联13. 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A. 落魄才子 B.隐居高士 C.被贬官员 D.山村思妇14.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12.(1分)B13.(2分)B评分说明:选A给1分14.(5分)答案示例: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

    2、陶醉沉迷。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四个点答出任意三个即可);与“怎样表现”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概述2分。【崇明县】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宋)曾 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2 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

    3、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2.律诗13.B14.本诗把五更时听到的雨打梧桐声说成最好的声音,一改前人借雨打梧桐抒发愁闷的惯例(1分)。本诗写了作者秋夜梦中醒来,凉雨打湿衣襟,但他却不因“屋漏床湿”而忧愁(1分),而是由此联想到溪流满注,进而千里稻田因雨欣欣向荣,借雨打桐叶寄托此时内心的欣喜(1分)。这一切源于作者将己心比农人之心,表达了与民同喜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由此拓展了诗境(1分)。【青浦区】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4、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注】 离开洛阳去南方 赊,遥远。 槎(ch)木筏。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含蓄委婉 B. 沉郁顿挫 C.高亢豪放 D.平淡质朴14.结合全诗从内容和形式角度赏析“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两句。(5分)内容: 形式: 【答案】:12. B (1分) 13. D(2分)14.(5分)内容上:描写了作者在水路上看到的南方早春的美丽景色(1分):河边的青草已经抽芽生长,河面上的水上植

    5、物也已经开花了并且就在自己乘坐的木筏边。(1分)/这一派美丽的春景初看令人欣喜,但是一想到这不是家乡的美景,自己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禁不住离愁上心头,再好的风景也无欣赏的兴致了。 /(1分)形式上: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1分)。/用美丽的早春景色,反衬出游子的孤寂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1分)【松江区】送蔡侍御赴上都(唐)刘长卿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 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注】上都: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个B

    6、三个C四个D五个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细密委婉 B雄起瑰丽 C清新质朴 D明快俊逸15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答案】:13. (1分)C14.(3分)A15(5分)答案示例:本诗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送别画面,“迟迟”既描摹出当时诗人立而不行的情态,表现了离别之难。(评分说明: 手法:借景抒情(对应第三联)、用典(对应第四联)2分,情感:1分 ) 【普陀区】狂夫(唐)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

    7、都之时。筱(xio):细小的竹子。13.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三个 B. 四个 C. 五个 D. 六个14. 对画线部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联以“含”字写风,仿似微风有情,悉心护竹。 B. 下联以“浥”字写雨,倍显细雨润物,轻柔无声。 C. “娟娟”“冉冉”都是叠词,突出竹的挺拔、荷的茂盛。 D. 运用互文,上联风中有雨,下联雨中有风,凝练而巧妙。15. 本诗题为“狂夫”,前三联却全不见“狂”字,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答案】:13. C14. C15. 前三联描述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状况,不见“狂”字,而暗含以疏放自处之意。首联运用典

    8、故,作者漂泊西南,客居小小草堂,却能思接万里,伴百花潭水如沧浪旁的隐世渔父,展现出不拘于物的狷狂放达。颔联颈联写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情景,一面是“风含翠筱”“雨浥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全家食不果腹“色凄凉”的人生困境;如此落拓潦倒,窘迫至极,却依然能细赏美景,苦中作乐,更加衬托出作者贫困不能移的疏狂不羁。【宝山区】 拟咏怀其二十六南北朝 庾信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注】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出使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悒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

    9、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亭障:边境的堡垒。白狄:古民族名。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1分)A.咏史 B.怀古 C.怀人 D.羁旅 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2分)A.纯一混茫 B.凄惨萧索 C.苍凉壮阔 D.清幽凄冷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答案】:12. 1分 D13. C,2分;B,1分。14. 5分答案示例一 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

    10、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答案示例二 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

    11、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杨浦区】念奴娇(北宋)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 ,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注释】: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金荷:金制酒杯,状如莲花。醽醁:酒名。 老子:老夫。12.文本

    12、画线处填入的正确一项是( )(2分) A.诗词 B.散曲 C.豪放词 D.长短句13.能表现作者处逆境而不屈的句子是( )(2分) A.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B.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C.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14.上阙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月色的?(4分)【答案】12. D13. D14. 词人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首先用桂影婆娑,侧面写出月光之明亮;其次诗人别开生面地想象嫦娥驾驶玉轮,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驰骋长空。旧典翻新,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最后,正面写月光,但却说月光

    13、为谁照在美酒上,月光显得如此主动,似乎为词人而来,表现词人的洒脱。【徐汇区】 题上卢桥(宋)辛弃疾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注】此为作者闲居带湖之时所做。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陵谷:高山深谷。12. 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1分)A. 清平乐 B. 天净沙 C. 破阵子 D. 西江月13. 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2分)A. 因小见大 B. 借古喻今 C. 对比映衬 D. 托物言志14. 这首词是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答案】

    14、:12. B(1分)13. A(2分)14. 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5分)【金山区】归洛道中(宋)陈与义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道路无穷几倾毂,牛羊既饱各知家。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注】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毂(g):车

    15、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15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3个 B.4个 C.5个 D.6个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B颔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17.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4分)【答案】:15(1分)C16(3分)B17.(4分)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1分),诗人借景抒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1分),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1分),更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

    16、箭(1分)。(画面描述1分,手法1分,结构1分,情感1分)【虹口区】咏怀诗(其四十三) (三国魏)阮籍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纤实,夕宿丹山际。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注】阮籍(210年一263年),三国魏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12.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体诗。(1分)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1分)A.时代 B.韵脚C.句数D.平仄13.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17、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14.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4分)【答案】:12.(1分)答案:古体诗(古诗) (1分)答案:B13.(2分)答案:C(不是现实习性,而是写出了传说中鸿鹄精食高居,以象征鸿鹄之高洁)14(4分) 要点:阮籍这首咏怀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整首诗寄托遥深。6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