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总结.docx

    • 资源ID:9363852       资源大小:55.51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总结.docx

    1、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2、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

    3、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16、实用主义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17、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著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

    4、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1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1)蔡元培: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对教育方针的意见;(2)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著中国教育改造;(3)杨贤江: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新教育大纲;(4)徐特立。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德国瓦根舍因1951年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

    5、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21、前苏联凯洛夫1951年出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诞生。22、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1)实验法: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基本特征:有理论假说、有控制、有变革、可重复操作。(2)文献法:是人类用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载下来的人类的认识成果。(3)行动研究法: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

    6、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勒温(1944年)。23、行动研究的进行步骤:发现问题、计划、实施、观察、反思。24、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P22)(1)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2)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3)依靠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呼

    7、唤社会。2、行动研究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为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2)强调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3)重视及时反馈,特别是正反馈。(4)可变性。行动研究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3、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功能及意义。(P22)功能: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意义:(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

    8、用。三、论述题1、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P15)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他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使“智育、体育、德育、苏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1)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德育,认为道德是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包括学

    9、生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性格、信念、自尊心及爱劳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看法是:体育首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他认为,美育通过其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5)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6)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选择题1、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撰

    10、写的著作动物界的教育。2、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3、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4、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5、学校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同时,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6、中国出现了官学、私学、书院三种类型;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12-13世纪出现了行会学校和商人学校。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8、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9、

    11、严格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显著特征。1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魏玛1619年)。1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12、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3、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点。14、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有哪些?(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3)教育形式多样化。(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

    12、素质的现代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54)(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3、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

    13、高。4、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2)社会主义教育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精神文明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社会主义教育比资主义教育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平等。(4)社会主义消除了民族和种族歧视,国家尤其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的发展。(5)教育与宗教分离,不受宗教影响。5、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44)(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

    14、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6、简述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的区别。(P38)(1)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2)人类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3)人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4)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的适应,而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5)劳动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促使从猿到人转变的最终完成。7、简述古代社会的教育及特点。(P43)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教育,这两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

    15、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剥削阶级社会性质,类似的落后生产工具,手工操作的劳动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两个社会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名词解释)(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8、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

    16、服务的。(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5)原始社会末期的教育目的更加明确了、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了。9、简述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2)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4)教学内容日益丰富。(5)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6)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7)广泛的宗教教育在学校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8)民族和种族歧视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国家里变成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三、论述题1、阐述教育起源问题的认识。(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以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

    17、教育家沛西能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因此,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以美国教育家孟禄为代表,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多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18、,不懂得人的工切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同生物起源论的观点一样,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因而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A、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B、教育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C、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2、为什么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规律。(P5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规律。(1)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19、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生产力的提高已不再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数量的增加,而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2)社会政治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资本主义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但可以对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灭旧分工以及旧的传统思想意识。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要使全体国民既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有相应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

    20、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就需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去培养。(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然是一条重要途径。尤其在当代,国际上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都市化生活更需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章教育的本质一、选择题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特性。2、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是教育。3、夸美纽斯“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

    21、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育”作此解释是许慎说文解字。5、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6、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8、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在有明确目的且独立进行的自学活动中,教育

    22、者就是受教育者本人,他自己承担着教育自己的责任。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教师。9、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二、简答题1、教育的质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71)(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特质)2、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为什么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P88)(1)从教育活动产生来看,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发展或延续的需要是教育活动的前提,而在教与学之矛盾两方面中,教的一面先行地理解和体现着这一需要。(2)从对教育规律的理解、把握和利用来看,教的一面更有自觉性、

    23、主动性和创造性。(3)从主体的结构关系来看,教的主体对学的主体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处理上,还是在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上都是如此。3、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P7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而不是什么动物界的一种普遍的活动;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人作为动物所具的生存活动。(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的活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因此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类的教育之生发基础不是本能的需要,而是人主体性所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尽管人也有自然的生物本能,但是教育活动的产生动力不是个体在自然中生存的需要,而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以及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2)由

    24、于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动物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授,也不能将个体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富。(3)所谓动物的“教育”,其最好结果不过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而人类的教育却不相同。由于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建立在人的意识基础上,所以从一开始就不只有适应环境的价值指向。(4)社会性和意识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活动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P85)作为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者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概括起来说,这种联系集中体现于教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间的关系。(1)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间的联系。教育者与受教

    25、育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者间又联结成复杂的双向互为主客体的关系。A、教育是由“教”与“学”复合构成的双边交互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教”。B、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包括在教育者的“教”的过程中,他不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木偶,他有自己的意志、情感和需要,具有认识能力和能动精神,对外界环境能够能动地把握。C、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说,我们的教育无疑应该发展人的主动精神,培养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不是培养唯唯诺诺、低眉顺眼、被动消极的奴隶。D、教育实践也证明,随着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提高,他的能动性不仅愈益明显地体现在接受教导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现在对“教”的活动的

    26、积极参与和能动影响中。(2)教育活动之主客体间的联系。在教育者是主体的“教”的活动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在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学”的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上)一、选择题1、社会: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的各种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4、自然环境与教育:具有直接

    27、和间接影响。(1)直接影响的表现: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主要价值取向是适应自然);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上。5、复式教学多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使用,这说明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组织形式。6、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1)人口数量: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受教育程度来表示的;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3)人口的结构:有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7、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社

    28、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8、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9、文化发展与教育: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10、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理解:(1)法国塔德: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2)美国派克: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3)法国迪尔凯姆:社会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上的独立实体。11、体现教育价值与功能的标准是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形成。12、导致近代学校增设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简答题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P102)(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

    29、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10)(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3、现代社会的特征。(P95)(1)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2)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3)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4)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4、简述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影响的双向性。96(1)现代社会的总体特征预制教育的状

    30、态和走向;(2)现代教育的发展不断强化或复制着现代社会的特点。5、为什么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不同性质?(P94)(1)物质资料的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保障;(2)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社会的基本制度、阶级构成以及政治、法律、价值规范等都是由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的;(3)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取代的时候,依附于原来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制度也必然跟着改变。三、论述题1、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P105)(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这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教育最明确地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了精神生产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对教育领导权的把握主要表现在:A、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行控制或管理。统治阶级总是利用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