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文学资料整理 大二.docx

    • 资源ID:9377476       资源大小:29.3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文学资料整理 大二.docx

    1、中国古代文学资料整理 大二中国古代文学资料整理 大二(下)1、名词解释1. 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主要特点:体例一般是一本四折。每折只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杂剧的角色较多,有旦、末、净、杂四大类。唱词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著名的杂剧有感天动地窦娥冤等。2. 南戏 P335-337也称戏文、南曲戏文,是一种温州地方戏,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以南方乐曲为曲调,没有严密宫调结构,音乐效果舒缓柔和。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第一场称作“副末开场”

    2、或“家门大意”,介绍该剧创作意图和剧情梗概。角色一般分为七种:生、旦、净、丑、外、末、贴;每个角色都可以唱,有对唱、接唱甚至合唱。真正代表南戏水平的作品是高明的琵琶记和宋元四大南戏。3. 台阁体 P26成祖至英宗前期,诗坛上出现了以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派。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三杨中,成就较高、影响亦大者是杨士奇,其从游西苑可代表台阁体诗的主要特色。4. 茶陵派 P30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文流派,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茶陵派。成员有谢铎、张泰、石瑶等人。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主

    3、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台阁体”诗风;在散文创作上,则与台阁体没有太大的差别。代表作品有白杨行等。5. 前七子 P33明朝中期出现宦官专政,文人学者对于现实日渐不满,对于朝政多所抨击。文学上的“七子”之“复古”,实是政治上不满现实。 “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其中,以李、何最著名。他们反对台阁体,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走上盲目复古之路,模拟剽窃。6. 后七子 P41嘉靖、隆庆年间,外患更甚,明王朝统治日益腐败,文学上出现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另有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其诗文复古主

    4、张,基本是前七子的继续,且影响过之。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7. 公安派 P57是万历年间出现的一大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为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派。其中以宏道成就最高。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前后七子之拟古,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代表作有徐文长传孤山等。8. 竟陵派 P64晚明时期继“公安派”之后兴起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因都是湖北竟陵人,故名。他们的诗文主张,既反七子之弊,亦纠公安之失,主张独抒古人之性灵,刻意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但也题材狭窄,句法拗折,意绪跳跃,意思晦涩。9. 吴江派领袖沈璟的戏曲理论主张 P144明代后期的

    5、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他主张“本色论”和“声律论”: 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沈璟说:“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使协,是曲中之巧。” 强调语言本色,沈璟自谓:“鄙意癖好本色。”10. 汤显祖临川四梦临川派 汤显祖的传奇创作,有著名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汤显祖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为一些传奇作家所推崇、认可和效法。汤显祖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认为不必“按字摸声”,于是明代后期就出现了与吴江派相对立的所谓的“临川派”。与吴江派不同的是,汤显祖实际上并没有组织起一个派别,

    6、后人所谓“临川派”不过是指那些在创作中接受了汤显祖的影响而艺术风格相近的传奇作家。11. 桐城派 P241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始于方苞,成于姚鼐。方苞、刘大櫆、姚鼐被称为“桐城三祖”。方苞主张“义法”论,即“言有物”、“言有序”;姚鼐则讲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并重以及文章有阳刚阴柔之分,提出“古文八要”等主张。代表作有姚鼐的登泰山记。12. 神韵说 P26013. 由王士禛提出。士禛论诗,崇尚严羽,尤以神韵为高,以“神韵”说诗,列举者多是清空淡远之句,看似脱离人世,实又不然,这样的理论在乾隆盛世正符合政治需要。其神韵之作有秦淮杂诗等。(秋柳)【蚕尾续集序说:“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

    7、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酸威之外者何?味外味也;味外味者,神韵也。”】13. 性灵说 P269清朝乾隆年间袁枚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观点。主张“性灵”,自由抒写,不拘格套,和公安派的主张相似。主要成就为诗歌,尤以七律和七绝为佳。2、简答 关汉卿窦娥冤 P352 【艺术成就】1. 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窦娥这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因此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8、2. 语言特色 无论唱词还是道白,都属元杂剧中的上乘。窦娥冤的语言,直白而有意蕴。3. 人物性格刻画 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此剧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窦娥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窦娥的形象】随着一系列不幸遭遇的逐层出现,窦娥的性格,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从一个严守妇道的善良的普通妇女,发展成为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敢于痛斥官府、控诉天地的女性。深刻的悲剧性,使这形象蕴涵着丰富的审美价值。 王实甫西厢记 P381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作品而论,有两座高峰,王实甫西厢记和曹雪芹红楼梦,赵景深称之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故事内容】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

    9、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恒 。张生本来是去普救寺欣赏美景,无意间看到了崔莺莺和红娘,后来他和崔莺莺又在后花园里吟诗相会,互生爱慕之情。之后,孙飞虎将普救寺包围,要劫莺莺做压寨夫人。相国夫人声言不管是谁能杀退贼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在好友杜确的帮助下解了普救寺之围,而夫人却悔婚了,让张生必须取得功名。崔莺莺为他长亭送别,后来张生考得状元,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

    10、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深刻思想】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

    11、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艺术成就】1. 人物塑造 西厢记中的人物并不多,但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王实甫在刻画时,严格地掌握了分寸。张生热烈追求爱情,为莺莺的美丽而倾倒,但他并非轻薄子弟;莺莺多情而执着,反抗老妇人的管教,可她毕竟是相国之女,种种局限在所难免;而西厢记中的红娘,更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敢于斗争的形象。王实甫使他笔下的人物既非某种概念的化身,也不是某种类型的脸谱,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 作者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很多抒情唱段脍炙人口,例如

    12、长亭送别,唱出了莺莺的悲哀、焦虑、挂念与自怜。 作品时时给痛苦中的人物以喜剧性的动作,使形象呼之欲出。2. 结构安排 五本二十折,大型连台杂剧,情节丰富生动,开阖自如,首尾照应,结构严整,“首身尾”完整。 巧妙设置“悬念”,“赖婚”至“酬简”是一个悬念,“哭宴”至“团圆”又是一个悬念。3. 语言特点 西厢记的语言在本色之中时见典雅和富丽,“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堪称文采派典型代表。 西厢记善于吸取前代名作佳句,再加以点染成妙曲。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等等都是经改造而来,这样大胆的兼收并蓄,使西厢记的语言更加典雅清丽。 西厢记大量使用白描口语状物写情,例如

    13、“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白话口语和文学语言巧妙结合,使西厢记的语言既具有生动活泼又雅致清新的显著特点。西厢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大量的叠字,巧妙的排比,剧中俯拾皆是,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的充分个性化,即什么人说什么话。例如,红娘与莺莺的语言差别,正是丫鬟与小节身份差别的体现。对于全剧的人物性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 戏剧冲突 西厢记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老妇人(包括郑恒)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线。这两条冲突线,前者是主线,后者是辅线。互相制约,交错展开,形成西厢记特有的戏剧性。 高明琵琶记 “南戏之祖”

    14、P426【剧情】以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等为题材来源,故事讲述了蔡伯喈在与赵五娘结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强迫他去应试,一举中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伯喈坚辞,后又奉旨招婿。伯喈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家乡遭遇饥荒父母双亡后,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主题】三不从 【艺术特色】1. 情节。双线交错发展,即所谓“苦乐相错”,这是琵琶记最大的特点。一为蔡应试高中、招亲、行孝;一为赵五娘服侍双亲,遭天灾人祸,后上京寻夫,并故意使两条线索交相辉映,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一边洞房花烛,一边请粮被劫;一边饮酒消夏,一边糟糠自咽;一边中秋良宵赏月,一边麻裙包土筑坟。将繁华富贵与饥

    15、寒交迫交相辉映。2. 形象塑造。琵琶记的最大成就还是体现在其塑造的赵五娘形象。赵五娘在饥荒岁月尽心尽力奉养公婆,苦苦维持生计,表现她是一个完全符合封建妇道标准的好妻子、好媳妇。她具有忍辱负重、敢于负责、不怕艰苦、自我牺牲等优秀品格,集中反映了我国妇女的传统美德。3. 深入人物内心写戏。尤其是第20出“糟糠自咽”的心理描写历来为人激赏。4. 语言风格。语言通俗而有文彩,高明把宋元南戏质朴通俗的风格与文人精练优美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两相对照,对比强烈,有极好的艺术效果。 明代章回小说(哪四大类、每类特征、代表作品)1. 历史演义 P85 历史演义小说用小

    16、说笔法叙述描写一朝一代或几个王朝的兴衰更替,其人物、事件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比较注重史实,但又因此融入了一定虚构或传说,因此不完全等同于历史。 代表作有三国演义。其思想倾向是抒发政治理想,表明拥刘反曹的实质;艺术特色为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叙事虽然依时序渐次展开,但事件往往交叉平行,线索繁复,语言则典雅而不深涩,通俗而不鄙俚。2. 英雄传奇 P103 英雄传奇不要求有历史事实作为根据,主要是以虚构为主,编造情节,创造人物。 水浒传,思想倾向为“忠义”。艺术特色方面:人物塑造同中求异,各具风采,以及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有卓越的细节描写;结构艺术,单线纵向,上半部以人为单元,

    17、下半部以事为顺序;语言上全用通俗口语,明快、洗炼,生动、准确。3. 神魔小说 P164 得名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受道教影响较大。显著特点是人物形象中很大部分并非作者独立设计或虚构,而来自于社会中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著名道教仙真。 西游记,形象具有象征性。艺术特色:寓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情节构思上,戏笔与幻笔相兼,真实感、奇异感、生动感兼容;形象塑造上则追求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4. 世情小说 P181 又称人情小说,指明清时期以家庭生活和婚姻爱情为题材,反映社会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 金瓶梅,思想内容上揭露了官、商、恶霸三位一体的罪恶,写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官商一体的特色。在艺术上,

    18、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同时刻画了典型的人物性格。 汤显祖牡丹亭 P156【杜丽娘形象与作品思想内涵】牡丹亭的情节奇异到了怪诞的地步,却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就因为牡丹亭刻画“至情”形象,否定程朱理学,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造成了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杜丽娘如痴如醉的深情,和当时千百万青年男女的感情息息相通;杜丽娘生生死死的追求,对当时人们的爱情向往和理想追求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因此,杜丽娘的形象,成为人们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个性自由的艺术象征。然而最后,剧中柳、杜的婚姻,落入了“奉旨完婚”的窠臼,恋爱自由、个性自由的追求,步入了“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的旧途。这种悬殊的反差,反映

    19、出作家思想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也反映出作家大胆地挣脱传统的束缚而终竟又落入束缚之中的必然思想归宿。【艺术成就】1. 表现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关雎篇公然咏叹男女之情,古今同怀;梦中爱情的甜蜜,激励她追求理想;“游园”时春光春色催发了青春的觉醒。2. 刻画“至情”形象,否定程朱理学。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冲破生死和礼教。3. 体现浓重的浪漫主义特色。现实中通过闺塾、游园唤起青春的觉醒;然后在梦幻和幽冥中通过惊梦、情死、冥判、幽媾、还魂表现她对爱情的执着;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争取到爱情的胜利。全剧让杜丽娘经历了现

    20、实梦幻幽冥现实四个阶段。牡丹亭题词:“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用超现实手法表现现实真情的实现。既是幻想的,又是合乎人情、符合逻辑的。4.牡丹亭的语言。牡丹亭的语言文采与本色相兼。重抒情,重意境,典雅蕴藉。总体上看是文学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是剧诗而不是口语。惊梦之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等用华丽含蓄的语言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场面,用抒情诗的手法,把写景、抒情和心理刻画结合起来。 孔尚任桃花扇 P317主题:总结历史教训;抒发兴亡之感【主要内容】1. 揭示明王朝覆灭原因。2. 展示正义与邪恶的博斗。3. 表现深沉的感伤情怀。 【艺术成就】1.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2. 借离

    21、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侯李爱情为主线,政治斗争南明兴亡是支持主线发展的动力;3. 建构崭新的人物体系。所写人物30个,“左右分明、奇偶得体,全部人物总系经纬”的人物结构,在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次出现;4. 浓重的悲剧气氛。可以余韵中苏昆生所唱【哀江南】为代表。 吴敬梓儒林外史 P355【讽刺艺术】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1. 采用原型模仿的方法。 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史有原型的,如马二先生的原型是冯粹中,庄征君的原型是程绵庄,这增加了文学形象的真实感,而作为文学形象,这些人物又以巨大的概括性反映了时代的真实。范进,科举考试几十年,一再落第,而一旦

    22、中举,惊喜得发疯,这是合理的。王玉辉一面鼓励女儿殉情以青史留名,一面又在女儿死后悲伤落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真实”获得了“讽刺的生命”。作品在描述的时候,全然没有褒贬扬抑,让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处于自然流动的状态,在这流动中,“情伪毕露”,讽刺寓焉。2. 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在时弊”。 讽刺不是对个人的针砭,而是对整个科举制度的揭露。其讽刺风格不是剑拔弩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具体的写法是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例如对夏总甲和周进的不同描写将两人的身份、地位、修养等一笔写尽,内在的讽刺

    23、与同情,已在含蓄的笔锋下委婉地流露出来。3. 采用矛盾的手法加强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通过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以及表里不一造成讽刺的效果。胡屠夫对范进态度的前后变化,最典型地反映了市井小人的市侩习气,具有深刻的讽刺性。另外,范进在汤知县处打“抽丰”时从不肯动箸到大吃大虾元子,正是由表里不一而产生了讽刺。【结构形式】 儒林外史兼具长篇和短篇的特点。全书五十五回,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而是自成起讫,独成单元。以一回或几回写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故事,在这些人物退场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故事。全书把若干个完全可以独立的单元连接在一起,总体上是长篇小说,分开来看,是若干个完整的短篇。这种方法,在每个单元里,人物

    24、不多,故事发展也明快、简洁,充分显示着短篇小说的优越性;而连接起来,又以众多的人物形象,广泛反映社会面貌。【语言特色】 儒林外史是一部通俗长篇小说,其语言几乎全为白话。 语言主体是当时的官话,穿插的方言是经过提炼而较为规范的。 语言极为简练,全书仅用30余万字,描绘了众多人物,复杂关系,交错情节,清晰明白,绝无含混。在通俗白话中有时会有浅显的文言句式,这出自儒林之口是恰如其分的。 全书语言以叙述、描写为主,绝少抒情、议论,绝不点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一切思想观念。 曹雪芹红楼梦 P364【思想内容】1. 写出了“无可挽救的衰败” 曹雪芹写贾府无可挽救的败落,是他对时代脉搏的深切感受。贾府虽处于

    25、“盛世”,但又有其衰败的必然性。首先,这个“赫赫扬扬已历百年”的旺族已后继无人。其次贾府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主子们养尊处优,无所用心;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凤姐中饱私囊。最后,贾府奢侈浮华,出多入少。修建大观园奢华糜费、秦可卿之死盛大排场、贾母的螃蟹宴等。2. 道出了“彻头彻尾的悲剧” 红楼梦中有爱情婚姻悲剧,“有爱无婚”的木石前盟,“有婚无爱”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也有女性悲剧,“千红一窟”、“万艳同杯”,黛玉葬花是诸艳悲剧序曲,大观园被抄检,小姐的悲剧,婢女的悲剧;红楼梦更是写出了人生的悲剧,宝玉是典型代表,“重情不重礼”,“情急之毒”,当理想终归幻灭时,宁可弃绝尘寰,不愿与世随

    26、波逐流。3. 赞美了“依稀可见的光明” 红楼梦写贾府的衰败,是人生黑暗的一面,而写具有叛逆性格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众多心地善良的女子,则表现了时代的希望和人性的真善美。【悲剧性】1. 人生悲剧。2. 爱情和婚姻悲剧。3. 女性悲剧。4.家庭和社会的悲剧。【理想性】1.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是理想化的才貌之爱。2.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是建立在长期了解基础之上的知己之爱。3.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纯洁真挚、专一持久,一改以往爱情描写中的俗滥内容。4. 红楼梦描写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艺术性】1、情节结构1多线交叉,网状平展。红楼梦内容丰富,人物关系复杂,前

    27、后有千丝万缕的网状联系;2“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一事多义,转换自然。3小矛盾凝聚大矛盾,小事件积累大事件,波澜起伏,连环勾牵。4全书情节以甄世隐、贾雨村起结,首尾圆通;贾府兴衰以刘姥姥三进府串联,匠心独运。二、人物刻画1.红楼梦以精彩的人物出场艺术,给读者最强烈的第一印象。一些重要人物的出场,大都集中在第三回,薛宝钗和史湘云除外,而且人物一出场,就被赋予鲜明的个性,例如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出了她管家奶奶的地位,她的干练挥洒、巧言令色等;2.红楼梦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往往把人物置于重大矛盾冲突之中或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例如王熙凤,先写她料理秦可卿的丧事,表现她的威重令行、逞强好胜

    28、;再写她害死两个年轻人,坐享三千银子,表明她的贪婪与狂傲;3.红楼梦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成功运用了比较的艺术手法。有从整体上形成对比的,例如黛玉和宝钗;也有在细节上用比较手法突出个性的,例如刘姥姥引起的大笑,每个人的笑态都不一;4.红楼梦还在不同的条件下,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表现某种性格特点。例如宝玉毫不客气地对待劝他进去功名的人,表现他的叛逆;5.红楼梦以多种形式的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例如描写人物居室,展现人物的特点;或是从旁观者的叙述中让人物的性格更丰满;6.红楼梦写人物心理活动富有民族风格。或是用点染的手法,以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来表现心理活动,或是以“自白”的形式表现心理过程。3、语

    29、言艺术 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叙述语言: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 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同是小姐语言,黛玉机敏、尖利;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PS:1. 四大南戏 P430元末明初,南戏作品中影响较大的所谓“四大传奇”,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其中,拜月亭成就最高。四大南戏反映了元末明初南戏发展的状况,标志着这一时期南戏作品在思想艺术各方面达到的水准。【拜月亭是一部爱情戏,赞美了蒋

    30、世隆与王瑞兰坚贞不渝的爱情,批判门阀观念;荆钗记写王十朋不易妻和钱玉莲坚贞不渝;白兔记以刘知远发迹为故事线索,塑造了李三娘的苦难命运;杀狗记写民间故事】2.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具有“万花丛里马神仙”之誉的马致远是全真教徒,在其现存杂剧作品中,神仙道化题材占了相当大比例。马致远现存神仙道化剧有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等,主要是敷演全真教度脱成仙的故事,基本上是依据全真道统而结撰的一组系列戏。另有杂剧陈抟高卧虽非直接叙述度脱成仙的故事,但陈抟也是一位道士,不受美色和功名诱惑,隐居乐道。马致远借神仙出世,否定现实,批判元代贤愚不分,是非颠倒的现实,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情,正是有元一代知识分子心理历程的写

    31、照。【黄梁梦全名开坛阐教黄梁梦,写钟离权度脱吕洞宾;岳阳楼全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写吕洞宾度脱柳精;任风子全名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写马钰受了王重阳点化之后便去度脱任屠。】P385-3893. 白朴梧桐雨 P394 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是一本以唐明皇为主要角色的“末本戏”,由一个楔子、四折组成。主题众说纷纭,或歌颂爱情,或讽刺玄宗朝政得失,或是抒发沧桑之感、盛衰之叹。 洪昇长生殿P308主题: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伤感【艺术成就】1. 强烈的对比艺术 长生殿构思巧妙,排场紧凑,它的情节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主线又以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始终,在结构上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两部分互相依存,同时宫廷欢乐和离别凄苦形成鲜明的对比。2. 突出的性格特征 成功地塑造了李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文学资料整理 大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