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docx

    • 资源ID:9440552       资源大小:27.8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docx

    1、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内容提要:聊斋志异是一部抨击现实社会黑暗、吏治腐败,讽刺封建礼教和世俗婚姻的“孤愤之书”。换句话说,就是蒲松龄借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抒发内心的思考,而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也是他心中一种理想状态的呈现,所以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蒲松龄对于各具千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本篇论文将从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入手,之后对写实型和理想型两类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蒲松龄塑造出此几类女性形象的原因。关键字: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封建礼教 世俗婚姻 The theory of liao zhai zh

    2、i yi the female imagesAbstract:Liao zhai zhi yiis a realistic social darkness, attacked the bureaucracy corruption, irony and secular feudal marriage anger book.In other words,Pu songling borrow liao zhai zhi yi the female images express my thinking, and shapes of female image is his heart a kind of

    3、 ideal state present,So liao zhai zhi yi as a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novels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works, is pu songling with different years for women image of the mold.This paper from the liao zhai zhi yi of the creation of the background, and then to realistic t

    4、ype and ideal type two kinds of female image analysis, finally write pu song-ling model a this a few kinds of female image reason.Key words:Liao zhai zhi yi female images feudal worldly marriage 目 录1、解读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42、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4 (一)写实型的女性形象5 1、妓女鸦头和细侯5 2、女性经营者黄英5 3、丑妇乔女6 4、悍妇江城7 (二)理想型的女性形象7 1、天真烂漫之婴

    5、宁和小翠7 2、红颜知己娇娜8 3、侠义之红玉9 4、才女颜氏9 (三)写实型与理想型女性形象比较93、蒲松龄塑造此类女性形象的原因10 (一)避世之中的自然天性10 (二)反叛之中的思想映射10 (三)孤愤之中的辛辣讽刺10 参考文献:11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一、解读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聊斋志异所述皆梦,是一个落魄书生编织的幻美的白日梦,它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当时现实的反映。其创作者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淄博人。十九岁初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

    6、此后屡试不第,始终难达青云之志,直至71岁时才破例增补为贡生。其一生热衷科举,穷困潦倒,并以毕生精力舌耕笔耘,完成聊斋志异一书,近491篇短篇小说,共约40余万字。 蒲松龄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一方面社会的动荡不安加上蒲氏一族的败落,使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民不聊生的疾苦,为今后创作聊斋志异的刺贪刺虐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小说表现在现实性更强,描写更加生动细腻,题材内容空前丰富,世俗生活展现全面以及对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例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在铸就中国古典文学辉煌的同时,皆展现了人权意识的觉醒和对封建统治的反叛,这从另一个层

    7、面上为蒲松龄的创作提供了空间和条件。故此,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横空出世更加在情理之中,它不仅仅是唐宋传奇的延续和发展,而是一次升华与再创造,标志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登上了艺术的高峰。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形象”一词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它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出各具千秋的女性形象,大都温柔多情,纯善可爱,栩栩如生,具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情爱欲望,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这些女性有的是现实社

    8、会背景之下的大家闺秀、市井女子,有的是作者蒲松龄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加以合理的文学创作而产生的,是他心中对于女性期待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呈现。无论哪种形象的塑造,蒲松龄大都赋予了她们脱离时代的独特个性,自主意识的萌芽和觉醒,摒弃封建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胆追求爱情和幸福;打破“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桎梏,多处表现为“女强男弱”,借此对世俗婚姻与封建礼教进行辛辣的讽刺与批判。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两大类:写实型和理想型。(1)写实型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有些是写实的,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赋予她们特定的地位和身份,体现出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她们对封建礼教和世俗婚姻的反叛,追求

    9、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从而揭露出其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1.妓女鸦头和细侯鸦头是处于社会下层的青楼女子,生活悲苦,但是性情刚烈执拗,大胆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初见王文,已“秋波频频,眉目含情”;再见王文,便决定托付终身,主动请求与他私奔,易作男装而去。书生王文正如鸦头悲苦生活中的一株救命稻草,是她脱离风尘的理由,在随他私奔之后,鸦头并没有依赖于他,而是自力更生,“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而“王自是不着犊鼻,但课督而已”,体现了“女强男弱”的格局和鸦头的独立。小二中也有类似场景,小二随丁紫陌离家,开办琉璃厂后,“女自持筹,丁为之点籍唱名数焉”,表现出丁紫陌不如小二

    10、精明能干。鸦头在被母亲和姐姐捉回之后,生活更加悲惨,由于她对于爱情的忠贞,违背了母亲奢淫的意图,被囚禁于暗室之中,遭受鞭打和折磨,哪怕“鞭创裂肤,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也从未妥协,宁愿独自默默忍受煎熬,也要坚守自己的爱情。而细侯同样也是风尘女子,但为了惩罚恶人富商,为了掩盖自己过去的污渍,为了坚守与满生纯粹的爱情,竟狠心杀掉自己的亲生骨肉,“杀抱中儿,携所有以归满生”。这是西方美狄亚式的悲剧,将细侯的阴狠毒辣揭露得淋漓尽致,无疑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即使是处于社会下层的青楼女子,哪怕违背伦理道德,也要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这也是在女性的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被压迫之后的极端反叛。同

    11、鸦头一样,她们虽处于社会下层,地位卑微,但对于爱情都是执着而炽烈的,又如晚霞中的吴宫美姬晚霞,“端于众中遥注晚霞,晚霞亦遥注之”,“故遗珊瑚钗”,已表现出她不似平常女子的矜持,和对待爱情的大胆。 2.女性经营者黄英黄英是菊精,而菊花自古就被赋予高洁、淡泊的节操;黄英亦是女性经营者的典型代表,善种菊、卖菊,并以此致富,她赞同”自食其力不为贫,贩花为业不为俗”的观念。但丈夫马子才爱菊、惜菊,不以经商为荣,反以为耻,二人鲜明的思想反差表现出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急剧上升,从而导致儒家传统理念与新兴商品意识之间的交锋。黄英不被丈夫理解,但仍坚持自己经商赚钱,“陈仲子毋乃劳乎?”,陈仲

    12、子是战国时齐人,以气节著称,却照样劳作生存,而黄英亦如此,本是傲骨如菊,仍然以经营菊花谋生,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将家里把持得井井有条。此话一出,马子才羞愧难当,靠女人经商,使家致富。但这不光是士人与商人之间的矛盾,也是男性与女性地位的颠覆,由“男尊女卑”引入到一个“女强男弱”的时代,表现出女子地位的提高和自主意识的萌芽,也打破了封建思想的禁锢。黄英曰:“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卿为我家彭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床头金任君挥去之,妾不靳也”“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黄英精明能干,自食其力,新兴商业意识滋生,造就全新的人生观念

    13、,有气节并不意味着必须忍受贫穷,也就是说士人的气节与商人的经商理念并不一定相互对立。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商人的地位终究无法战胜士人,所以在封建之下的蒲松龄安排了这样的结局:黄英的弟弟陶郎被马子才亲手治死,而黄英的女儿也最终嫁于士家。3.丑妇乔女乔女是蒲松龄笔下难得的丑陋女性,开篇便写道:“平原乔生,有女黑丑:壑一鼻,跛一足”,到了二十五六还未能出嫁,后来虽然勉强嫁给一个四十余岁的男人并在三年后生一子,但不久丈夫就死了。又一孟生想要娶她为妻,乔女却说出:“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娶焉!”这段话中表现出乔女的思想被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牢牢束缚着,并且更多地反

    14、映出当时现实社会的残酷和社会风气的恶劣。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和卑微,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对于女人则是“烈女不事二夫”。并且,乔女因为自己相貌丑陋,所以竭力保留内心的美德和忠贞,她宁愿做一个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人,无论孟生怎样心生爱慕,百般殷勤,她终未相许,也表现出乔女的固执。在孟生暴卒之后,乔女感于孟生的知己之恩,前去吊唁,这又冲破了传统的封建枷锁的束缚。其实乔女根本就不应该去,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去吊唁一个陌生男性是不被接受的。同时,乔女为替孟生讨回公道,“挺身自诣官”“哭诉于缙绅之门”,从这里可以看出乔女不畏强权的一面,最终赢得官司,孟生的家具田产悉数归还。并且,

    15、乔女甘愿抚养孟生的遗子乌头长大成人,视如己出,宁愿“抱子食贫,一如曩日”,也不愿取用孟家的东西;在乌头成亲之后,乌头家境富裕,想要接乔女一起生活,但是乔女不愿凭借自己对乌头的养育之恩而过上不劳而食的日子。至始至终乔女都保持着封建社会下,一位劳动妇女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心灵。蒲松龄之所以要塑造乔女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就是为突出她的心灵美,不愿她的心灵美被外貌美而掩盖。乔女在聊斋志异中诸多美丽女性里,显得十分独特。 4.悍妇江城江城之悍,在于她性格暴躁,多疑善妒,“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于耳”,并且几度忤逆公婆,殴打丈夫高蕃,甚至当着公婆的面殴打丈夫,“翁媪方怪问,女已横挺追入,竟即翁侧

    16、捉而箠之”。被丈夫休掉以后,经岳父帮忙调和,又重新和他在一起,但并未痛改前非,而是变本加厉,当丈夫爱上妓院李云娘时,江城化妆成李云娘,来到丈夫床榻,当面揭穿之后,“女摘耳提归,以针刺两股殆遍,乃卧以床下,醒则骂之”;在丈夫留恋烟花场所时,江城改易男装,亲自去青楼将他带回家后严刑鞭打,并将他禁锢起来,不让他与朋友结交;最恶毒的是,在误认为丈夫与自己的婢女有私情时,将二人捆绑起来,从他们的肚子上各切下一块皮交换贴上。江城的悍妇形象,将高生一家闹得鸡犬不宁,但江城之所以如此,是有因果缘由的。前世江城是静业和尚所养的一只长生鼠,而高生前世是士人,误将长生鼠击毙,因此今世得此恶果。江城的外貌美丽,但是内

    17、心丑恶,与乔女外貌丑而心灵美的特点完全相悖。江城打丈夫,骂公婆,用她的悍排除异己,维护自己在家中的地位,甚至地位高于丈夫,高于公婆。又如珊瑚里的臧姑,“母或怒以色,则臧姑怒以声”“役母若婢”“臧姑无所用虐,虐夫及婢”,和江城一样,都是奇悍无比的泼妇形象,她们以这样的方式来体现女性的独立意识,以及“女强男弱”的局面。但是,像江城和臧姑这样的女性,最后都洗心革面,孝奉翁姑,也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之下,只能存在“男尊女卑”,而“女强男弱”只是南柯一梦。 (二)理想型的女性形象 蒲松龄将聊斋志异的一些女性形象,赋予了她们极其浪漫的色彩,她们更多的是存在于作者的理想之中,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文学

    18、创作,刻画出一个个饱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内心理想的化身。1.天真烂漫的婴宁和小翠“婴宁”之名,取自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这里的“撄宁”,就是指得失成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这也是蒲松龄理想的一种境界,不受世俗拘束。他将这种境界赋予婴宁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上,文末异史氏曰:“我婴宁殆隐于笑者也”。一个“我”字,饱含了蒲松龄对婴宁深深的赞赏与喜爱之情;一个“隐”字,道出了婴宁的真性情,可谓藏“大智”于“愚”者;一个“笑”字,则概括了婴宁最突出的个性。全文随处可见婴宁的笑,又处处以花映带,“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

    19、绝代,笑容可掬”“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同时,婴宁毫无顾忌的大笑、狂笑、憨笑,打破了封建社会女子“笑不露齿”的桎梏,是对女性个性的解放,也是女性地位的提高,率性而为,不受封建礼教的拘束。然而这样纯粹的性格是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婴宁独居旷野,远离世俗,不食人间烟火,“按李贽的说法,婴宁拥有的,是一颗绝假纯真、未被俗尘沾染的童心”。但婴宁来到王子服的家中,从自然环境回归人类社会后,显露出狡黠的一面,最后不会笑,说明世俗社会压抑了她的自然天性,抹煞了她作为一个自然之子纯真、自然的笑,小翠也如婴宁一般单纯可爱,有着同样嬉不知愁的憨态,用布刺作蹴鞠玩耍,在丈夫元丰的脸上涂抹脂粉,并与元

    20、丰扮演“霸王别姬”、“昭君出塞”的嬉戏场景;且天性纯善,足智多谋,不受凡人封建礼教的束缚,只遵循自己的心性,可从小翠戏弄王给谏,将痴傻的元丰扮作皇帝的模样看出。然而小翠恣意妄为的性格不被长辈接受,数度受到责骂,但只笑不言:夫人怒斥小翠,“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女惟憨笑,并不置一词”“女笑应之”。面对封建礼教的桎梏,小翠并非不敢抗拒,而是为报恩忍辱负重。最终忍无可忍,离开世俗社会,居住在村外的公家亭园,再不愿回去,她不愿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愿墨守成规,若是作一只笼中鸟,她便再也无法真正快乐起来。与婴宁的不同之处是,小翠从一开始便置身于世俗社会之中,她天真烂漫的

    21、个性要在世俗社会里存活,结果证明是很艰难的,所以她选择回到自然环境中,回归天性。婴宁与小翠天性纯真烂漫,都是蒲松龄对自然向往,不受封建礼教拘束的理想化身,成败亦不动心,只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2.红颜知己娇娜娇娜的美丽,用“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八个字就可以概括,而她也是俏皮可爱的,女笑曰:“宜有是疾,心脉动矣”,她直言不讳地说出孔生的病是心病,见到香奴弹奏湘妃之后心脉所动而致。蒲松龄将娇娜称为“腻友”,即美丽亲密的女友,她与孔雪笠之间是超越爱情与亲情的第三种关系,是精神恋爱,“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颠倒衣裳矣”。娇娜两次救孔生,一是用口中红丸为孔生治病,“才一周,觉热火蒸腾;

    22、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经红丹的净化,两人的感情亦变得纯粹起来,可以看作是情欲的净化;二是孔生为救她被雷击中后,她又以红丸救活孔生,“自乃撮其颐,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这里的红丸,可以看作是两人关系维系的媒介,而两人的关系也随之被提升到了生命相维系的高度。又如宦娘中的宦娘与温如春的知音之情,香玉中的绛雪与黄生保持一种良友关系,都是写男女之间超脱情爱的精神交流。柏拉图认为:“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道德的”。然而精神恋爱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的桎梏之下,完全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男女双方在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23、之前,是素未谋面的,因而精神恋爱没法产生。这也是蒲松龄理想中的一种境界,能有一个如娇娜、绛雪一般的红颜知己,精神伴侣,以此抒发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挣脱,同时表现出男女感情的多样性。 3.侠义的红玉红玉的出场,本身就富于浪漫和诗意,“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手,不来亦不去”,一个温婉而鲜活的少女跃然纸上。不仅美貌,而且固守礼教,当冯相如的父亲发现他们在一起,并痛责红玉后,红玉感到十分羞愧,资助聘金,让冯相如娶卫氏女为妻,后决然离去;当冯相如家破人亡,报仇之后陷于人命官司,被邑令派人追杀时,红玉又暗中替他抚养儿子,“听儿啼谷口,抱养于秦”;当冯相如沉冤昭雪

    24、之后,红玉又带着他的儿子与他团聚,并帮他操持家业,之后又帮助他取得功名。红玉一直对冯相如的无悔付出,令人感动,也体现出女性的独立意识,她可以不依附于他,离开他照样可以好好生活,而冯相如显得相对弱势,处处受红玉照拂。红玉也是蒲松龄理想中的女性形象的化身,在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和官吏腐败的同时,也体现出红玉的侠义,在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的社会之中,不屑于婚姻和名分,无嫉妒之心,精明能干,操持家业,无私帮助自己所爱之人。又如侠女中冷冰冰的侠女,不求名份只求婚姻实质,“枕席焉,提汲焉,何必复言嫁娶乎?”,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是不存在的,女性往往很在乎名份,会为“大”“小”之分勾心斗角,因而红玉与侠女

    25、这类不为名份的女性形象,只存于理想之中。 4.才女颜氏颜氏是士人的后裔,从小聪慧,父亲教她读过的诗书,过而不忘,并且才十来岁的时候,就学父亲吟咏诗词。父亲称赞她为女学士,只可惜不是男子。后来,颜氏嫁给某生,某生文采浅鄙,颜氏便“朝夕劝生研读,严如师友”。但某生屡试屡败,于是颜氏自己扮作男子,自言:“妾请易装相代”,对外称是某生胞弟,日夜苦读,与丈夫某生一同参加科举,而某生再次名落孙山,颜氏中举,“授桐城令,有吏治”,又升迁至御史的官职,富比王侯,门庭若市。在改朝换代之后,颜氏怕被天子召见而暴露身份,于是将其官衔让给某生,缙绅都以御史的礼仪拜见某生,某生因如此得来官职并受到尊敬而感到羞愧。在“男

    26、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性一直霸占着政治舞台,而女性被认为“无才便是德”,这是儒家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压抑。在古代也有木兰从军,祝英台作男儿装去书院读书的传说故事,而现实的封建社会中也有蔡文姬、薛涛、李清照等才女形象,但她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有在相对开放的唐朝,薛涛被授予“女校书”的官衔。而聊斋志异中,颜氏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缺,她饱读诗书,改易男装参加科举,官至御史,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也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文中多次写到她的丈夫科举不中,更加突出了颜氏强于男性的地位。这也是作者蒲松龄理想中的女性形象,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三)写实型与理想型女性形象之异同在聊斋志异中,写实型与理想型的女性

    27、形象,归根结底都是当时明清时期,打破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束缚的新女性,她们具有女性独立的意识,摒弃“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思想的压迫,处处表现为“女强男弱”,不畏强权,不受拘束,大胆追求和执着坚守自己的爱情,向往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无论是女性经营者黄英,悍妇江城,丑妇乔女,还是大笑的婴宁,扮男装做官的颜氏,侠义相助的红玉,都以自己的方式,捍卫女性的尊严和地位。二者对比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身份的不同,写实型的女性形象多是现实社会中某一女性,有具体的身份和地位,如鸦头和细侯是妓女,乔女和江城是社会中的市井女子,而理想型的女性形象多是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加以合理的文学想象,多是飘忽不定,如婴宁生长在自

    28、然旷野、红玉行踪不定;其次在于作者赋予的理想情结不同,写实型的女性形象更多的只是冲破封建的牢笼,追求人身自由与婚姻自由,体现女性的独立,而理想型的女性形象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如婴宁和小翠是蒲松龄不受拘束,崇尚自然天性的理想,娇娜和红玉是红颜知己、精神伴侣的理想,颜氏是女性也可以从政的理想;最后是所象征的社会意义不同,写实型的女性形象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比如悍妇江城的“悍”,丑妇乔女的“丑”,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长河之中有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而理想型的女性形象,如婴宁、娇娜、红玉之类的女性,则完全是在被压抑的封建社会之中,作者蒲松龄对于女性形象的美好幻想。三、蒲松龄塑造此类女性形象

    29、的原因(一)避世之中的自然天性 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多数是花妖狐魅,如狐女娇娜、青凤、莲香,鬼魅林四娘、连琐、小谢,花妖黄英、葛巾、香玉等等,她们的出身本就是脱离现实轨迹的,不受世俗伦理所束缚。再看她们的居住环境,或是居住在郊野山谷,如婴宁住在“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的地方;或是居住在深山洞府,如翩翩的居住环境“入则门横溪水,石梁架之。又数武,有石室二,光明彻照,无须灯烛”;或是寂静村田,如粉蝶住的地方是“村中寂然,鸡犬无声。一门向北,松竹掩蔼。时已初冬,墙内不知何花,蓓蕾满树”。这些类似仙境一般幽谧的地方,远离世俗,相对于作者蒲松龄在

    30、现实生活中的挫败和苦闷,正是他避世态度的呈现,灵魂栖息的港湾。而隐藏在避世之下的,则是蒲松龄追求的不受拘束的自然天性,不为世俗所困扰,如在婴宁与小翠的描写中,婴宁从自然环境来到世俗社会后,“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并且露出狡黠的一面,揭示了世俗法则对自然天性的扼杀,也是对人性的压抑,尤其是对女性;而狐女小翠正是经受不了这种世俗礼教的压抑,最终选择回到无拘无束的自然之中,守住快乐。(2)反叛之中的思想映射在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压制之下,古代女性的地位十分卑微,“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礼记曲礼下中:“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而明清时期,对于妇女的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更是极其压制,女性完全是男子的附属品。众所周知,古代“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普遍。女性被要求“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的“从”就是“从其教令”的意思;“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且“夫为妻纲”、“内外有序”,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桎梏女性的自由,可见女性地位之低下。汉代儒学女大师班昭所作的女诫七篇,至明末被列为女四书(即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之首。其次,当时社会的男女也没有婚姻自由,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若是不遵从“父母”、“媒妁”,则会被家人甚至国人所轻


    注意事项

    本文(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