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地位问题研究.docx

    • 资源ID:9506449       资源大小:82.2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地位问题研究.docx

    1、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地位问题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地位问题研究 罗正伟(贵州大学经济学院09经济3班 学号:0902010198)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工外出打工成为普遍现象。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却相对低下,解决好农民工地位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农民工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主要表现,分析了造成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地位;表现;原因;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打工已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民

    2、工的整体地位低下,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缺乏制度化的保障,不能享受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甚至有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在城市又没有合法的生存地位,他们处在农村和城市的边缘,生活状况让人担忧。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生存问题和城乡问题,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和长远之计。. 农民工地位相对低下的主要表现1.1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边缘化的经济地位农民工的经位较之于农民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明显的处于弱势地位。与单纯从事种植业的农民相比,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有了不同层次的改善和提升。农民到非农产业就业,说到底是出于经济利益,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考虑。一部分农民采取“离土不离乡

    3、”的兼业方式,这样可以亦工亦农,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能够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务工务农两不误。一部分农民采取“离土又离乡”的跨区域流动就业的方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把土地转租给别人或交给老人看管。还有一部分人;立足自身和当地优势,搞农业产业化经营。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农民工,其经济地位都因非农化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下面从两组数据来看农民工当前经济地位情况:表11 农村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年份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工资性收入71.71138.80353.70702.301174.53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18%20%22%31%3

    4、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第218页.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资性收入绝对量有了很大增加,而且其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表12 农民工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例年份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经营性收入295.98518.551125.791427.271844.53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例74%76%71%63%5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第218页.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经营性收入的绝对量虽然呈上升趋势,而其相对量则呈整体下降趋势。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年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长

    5、迅速且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农民工的非农打工收入对农民经济地位提高成效显著,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的工资与城市一般工人工资则相差很大,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据研究,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为1596元,比上年增长4.3%,而同期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6524元,同比增长6.8%。这说明农民工的经济地位虽然高于农村农民,但却远低于城镇居民,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处于边缘的经济地位。1.2 农民工的法律地位暧昧的法律性位置 这里的“法律地位”是指政府与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定位与定性。根据历来国家政策,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农民工的群体地位与我国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在20世纪80年代

    6、初以及更早的一些时间,我国政府是采取措施禁止和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这一时期的农民工被称为“盲流”。政府方面通用的“盲流”是指无临时户口、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无合法经济来源以及无生活依靠的人。因为只要符合条件之一就是“盲流”,对于农民工流动问题,政府政策经历了一个“禁止流动限制流动规范流动鼓励流动”的过程。与之相应,农民工群体地位 政策维度经历了一个“非法暧昧合法”的过程。当前,农民工群体的合法地位在政策层面上是明确的,但在事实层面上仍是含糊不清的。1.3 农民工的政治地位较低下的政治地位 民工阶层作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从庞大的农民阶级中分离出来的新兴社会群体,伴随着整个经济

    7、社会发展,既与经济社会相和谐的一面,成为经济社会中社会阶层发生分化的产物,又同时呈现出与经济社会不协调相冲突的一面,个人或群体的政治地位的高低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度、话语权的分量轻重、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能力和维护程度等。客观上讲,整体而言,农民工的政治地位低下,在有些时候,有些方面,有些农民工甚至无政治地位可言。很多农民工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表现在随意被克扣工资、基本劳动条件得不到保障、社会保障缺失、基本人身自由受限、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民主政治权、平等权的丧失 民主平等不仅意味着机会平等、社会参与平等,还意味着结果平等、公正。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农民工

    8、基本没有政治生活的待遇,更谈不上民主权利,他们不仅在选择职位上受到限制,而且在子女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无法与城镇居民享受同样待遇。1.3.2社会保障权的缺失 中国城镇居民享受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但对农民工而言,无法享受到这些保障项目,尤其是从事危险比较高的行业,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工伤保险。约85%的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签订劳动合同仅13,没有办理任何社会保险或不知道何为保险的占75%。1.3.3劳动报酬权和健康权、生命权的缺失 劳动所得是农民工在城镇的唯一生活来源,但工资水平低、工资无端被克扣拖欠现象十分普遍。农民工的健康权、生命权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据

    9、分析,2004年14月全国煤矿矿难发生1093起,死亡1589人,死亡的主要是农民工;同期全国建筑行业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86起,死亡605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建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80%以上,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受伤害的90%的也是农民工。在危险化学品行业中,我国每年发生职业中毒5万多起,其中化学性中毒1.1万多起,农民工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1.4 农民工的文化地位 文化一词往往与人的心里、人格、素质、能力、品位、眼光、思维方式等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文化能力的形成既受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更受学习文化、家庭文化、教育制度、与社会文化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其中后天因素是最主要的,有

    10、时甚至是决定的。尽管从农村流出的劳动力是农村的精英,但他们的文化地位仍远远低与市民,在城市处于文化的边缘地位。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教育文凭、技术资格证已成为社会流动的重要凭借手段,而对于农民工而讲,尽管他们是农村的精英,但他们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技术能力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图11:农业、非农业人群中文化程度的分布(单位:万人).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城乡差距 世纪难题求解.人民网2005年3月9日.图中显示:在农业人群中,绝大多数人口(占93%)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而在非农业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达到51.3%。另一组数据显示,城市人口中的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

    11、生学历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此可见,农民工群体首先从文化地位上就处于边缘地位,于是,即使按正常的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规则进行竞争,他们也已处于机会的边缘位置了。1.5 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较之于未流动的农民有一定的提升,但应当同时看到,从整体上,进入城镇的农民工其社会地位仍然十分低下。学者力强称农民工为“社会底层精英”。即对于农村和农民而言,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从就业上看,他们多属于非正式就业,就业不稳定,风险大;从职业上看,他们多就职于脏、累、险、苦的行业;从收入上看,收入不稳定,工资低,还经常被克扣;从劳动

    12、条件保障看,工作条件差,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缺口大,正当权益难以得到正当保障;从居住看,他们多居住在简陋的工棚和巷道,形成附着在城市边缘的城中村。另外农民工还在多方面遭到歧视:1.5.1称呼上的歧视 “农民工”这个词本身就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歧视。“农民工”在西方词汇里翻译成“YMT”,多指那些非法越境,没有合法身份的打工者。1.5.2就业歧视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虽然高于农村文化程度,但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文化程度,大多只能在城市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苦、险、累和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工作。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调查表明,农民工中,65.5%的人从事苦、累、脏、险的工作,80.5%的人每天工作1014个小

    13、时,47.2%的人没有休息日。1.5.3子女受教育歧视 2003年有近2000万名流动儿童随农民工进入城市,这些儿童失业率高达9.3%,由于经济收入差距,许多农民工家庭因无法承受高昂的暂住费、借读费,其子女被拒之于校外。2 农民工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2.1 农民工地位形成的历史原因2.1.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城市政策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曾在一定时期内,没有遵循产业转移过程中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客观规律。表现在:中国政府除了通过户籍政策阻止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外,还采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济性下放”等政策,推动人口有城市向农村的反向转移。造成了城乡差距大,为农民工问题埋下了隐患。2.1.2

    14、改革开放后一些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后的不均衡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和城市,致使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明显,形成了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另外,户籍制度的锁定,缺少户籍保障,使事实上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始终处于边缘状态。2.2 农民工地位形成的现实原因2.2.1农村经济远落后于城市是农民工地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由于长期以来经济政策的影响,形成了牢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务工务农收入的巨大差异。农村发展长期滞后,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53元,城乡收入比

    15、达到3.33:1。正是由于农村的严重落后才造成一系列的农民工问题。2.2.2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还不健全 意见的表达实质是利益的表达,一个没有表达自己利益的渠道,难以提出自己政治要求的阶层,他们的权益肯定会受到侵犯。同样的,政府如果没有与一个阶层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它的运作,特别是它针对这一阶层的决策和施政,往往会出现某些偏差。在我国民主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再加农民工多属于流动人口,由于户籍原因、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较低、工会维权职责缺失等造成了农民工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权、罢工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的严重缺失2.2.3农村教育的长期滞后农村思想观念的落后 由于农村经济的长期滞后,致使农村教育的严

    16、重落后。据调查,全国5.3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八成,全国99%的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据国务院2006年4月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等职业技术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占0.13%,还有约76.4%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可以看出由于农村教育的落后,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相对低下,这是农民工地位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2.4户籍制度不合理 户籍制度本质就是一种身份制度,其不合理处主要体现在不公正、非正义、不自由、低效率,而这种不公正、非正义必然导致公民身份差异、迁徙不自由、城乡差距拉大和

    17、社会发展不和谐等问题。虽然农民工是从事非农产业,但其身份是农民,就难免影响其社会地位。我过独特的户籍制度,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相关政策制度,是导致农民工地位低下社会根源。而农民工在城市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农民工的乡土生活影响其社会地位,而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2.2.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建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上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得到根本变化。城市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得到了很大完善,社会保障覆盖率已达90%以上。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除了医疗保险外,其他保险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

    18、社会保障覆盖率低。据统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只有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比例为22:1,城乡人均社会保障费比例为24:1 。另外,由于户籍、身份等原因,进城农民工不可能进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被排斥在城镇保障体系之外。3 解决农民工地位问题的建议3.1 政府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积极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的政策,从财政上、政策引导上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结构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这是最终解决农民工地位问题的根本之路。3.2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 农民

    19、工问题实质是就业问题,要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树立就业平等原则,彻底改变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政策,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国家就业计划,把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为构建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突破口,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3.3 开展宣传和教育培训农民工素质较低是制约其就业的长期因素。要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增强其竞争力,提升其整体素质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前进动力。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也是提升农民工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运用各种途径和场合,开展对市民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尊重农民,平等对待农民工

    20、的思想和风尚,以此提升农民工在的整体地位。3.4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权益保障缺失是农民工问题症结所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让农民工逐步享受失业、工伤、养老、医疗、生育五大保险。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农民工工伤和养老保险,确保其先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进而探索失业、医疗、生育保险。另外,要在全社会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试图探索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可以自由的迁徙和生活在其工作地,使子女可以在其工作地接受教育,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3.5

    21、改革户籍制度 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城乡分割的作用,改革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势在必行。但是,简单的把农民工由农民变为市民,弊大于利,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新的制度安排。比如,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模式,以农民工工作地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废除以社会出身为条件的就业和职业准入标准,以工作能力为资格,平等的提供就业机会。废除各种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限制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地流动,减小农民工的迁徙成本,降低农民工入户门槛。另外,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转移制度,减小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4 结语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降低

    22、城市化成本,加快城市化进程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民工群体整体地位的相对低下本质上有碍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也有碍于城市化的进程。提升农民工的整体地位、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农民工自身的长期、共同的努力。农民进城务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提升农民工的地位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参考文献:1曹宗平.中国城镇化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谢建社.新产业工人阶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严书翰,谢志强.中国城市化进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4赫广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漆向东,徐永新,刘利仄.中国农民非农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地位问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