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 资源ID:9509405       资源大小:117.6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1、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2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认为:“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主要反映了A统一逐渐成为共识B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C兼并战争过于频繁D人们渴望重建西周秩序3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

    2、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A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5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

    3、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6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7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B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

    4、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9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10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A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B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社会动荡不安加

    5、剧人口流动11陈旭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A西方商品B启蒙思想C民主制度D宗教信仰12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A“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B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C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D知识界

    6、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13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14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5“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

    7、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蒋介石A仍抱有和平解决战端的希望B尚未意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C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62021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17元和12902元,较之于1987年,分别增长了30.3倍和24.7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也正在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7抽签选举是雅典城邦的选官制度之一,随着多

    8、次雅典民主改革,抽签选举制度盛极一时。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度A导致了政局的动荡B彰显了社会的正义C高估了公民的素质D实现了绝对的民主18恩格斯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他们”是指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19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9、A倡导自由贸易B垄断了世界航运C鼓励海外殖民D放弃了重商主义2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当时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D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21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这些现象说明英国A

    10、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B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C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D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22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23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11、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4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

    12、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律博士”,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

    13、的种类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律家的人数与创造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摘编自何勤华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他们以兼通中西法律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以现实批判的精神,反思当时的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实际的改进方案。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以在朝官员或在野学者等不同身份,穷毕生所学投身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历届国家政权的主持下,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

    14、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摘编自刘宝东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于民国时代所处的复杂内外环境,尽管国家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步深化,但中央政府始终权威不足,使得这一时期的国家治理在“断而不裂”的总体背景下,缺乏足够的时空保障,也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撑,而且其相关政策往往在内外部纷争中走样变形,效能大打折扣。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国家治理一部分的民

    15、国边疆治理,自然受到的关注和支持就更小,也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员来推进具体的边疆治理,被动因循成例者多,主动调整改革者少。当然,抗战期间民国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尤其是西南边疆大为重视,主要还是地缘环境所迫,一旦抗战结束,国内对于边政和边疆开发的讨论也随即消歇。袁剑断裂政治下的边疆治理民国时期边疆政策实践的语境与维度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首先表现在经济开发方面,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长途跋涉向西推进的直接动力,当时美国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和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西进热情。在美国西部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建设与经济开发几乎同时起步,并始

    16、终交织在一起。西部精神是在西部开发中逐步形成的,而这种精神又同时成为西部开发的精神支柱,推动西部乃至整个美国继续向纵深发展。美国的边疆治理还特别重视整合族际关系,强调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影响我国边疆治理的不利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意义。三、论述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小说梗概如下: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

    17、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

    18、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参考答案1C【详解】“当于民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商周的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可知当时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故C正确;明末清初出现早期启蒙思想,A错误;材料反映了敬天的思想,无法体现神权色彩,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已经形成,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当于民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2A【详解】战国中后期,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

    19、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各派思想开的交流融合,排除B;材料反映人们形成统一的共识,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人们形成统一的共识,并非渴望重建西周秩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定于一”“乱莫大于无天子”,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依据是“孝廉”,根据“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说明推荐人才,总

    20、是以名门大族为先,七成以上官员是高门大户人家,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故B正确;察举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的限制,有利于选拔人才,A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并非依据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才的选拔问题,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察举制的影响分析解答。4B【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使南北经济逐渐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1、故B正确;决定经济兴衰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力发展,A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北方的农业技术比南方先进,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相反,农耕规模缩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联系所学江南经济开发的影响分析解答。5A【详解】材料表明,7世纪的中国即唐朝,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形成风气,说明唐朝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得益于唐朝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故A正确;近代以后中国人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

    22、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景象,并非反映社会风气不好,排除C;D表述太绝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联系所学唐朝的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分析解答。6B【解析】【详解】根据“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故B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A;材料反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不能得出社会矛盾趋向缓和,排除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并非行政能力降低的表现,D错

    23、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7C【解析】【详解】我国历史文献中的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朝鲜历史文献中的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说明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C正确;年代久远并非是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的主要原因,这和历史记述者的立场、观点等因素有关,排除A;材料表明中国历史文献和朝鲜历史文献的记述不一致,不能印证历史,排除B;历史叙述不一定客观,D表述太绝对,错误。8A【详解】“六经责我开生面”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

    24、,整体两句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呼唤“政治变革”,排除B;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与“人性本善”无关,排除C;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并非批判社会现实,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王夫之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即可。9C【解析】【详解】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减少了办事环节,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故C正确;除奏折制度之外,皇帝获取信息还存在其他途径,不能说明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25、排除A;奏折制度与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无关,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奏折制度减少了办事环节,无法体现对官员的控制减弱,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D【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可知,近代以来该乡居民迁居到城镇、国外的人数快速增加,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其主要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在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之下,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导致了人口流动加剧,故D正确;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在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之下,自然经济逐步解体,A项“瓦解”

    26、表述错误,排除;南京条约后五口通商,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排除B;材料数据只是表明该乡居民迁居到城镇、国外的人数快速增加,无法体现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C。11A【详解】根据材料“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西方的商品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要远远超过武力和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和材料相冲突,B选项排除;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中国影响有限,C选项排除;中国的信仰仍然以佛教为主,西方的宗教影响不大,D选项排除。12D【详解】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学者主张“全盘

    27、西化”,反对传统文化,陈独秀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说明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故D正确;材料反映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陈独秀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无法体现“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排除A;陈独秀批评“全盘西化”的观点,并不是思想认识落后,排除B;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分析解答。13D【解析】【详解】根据“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知,李大钊

    28、认为五四运动是人类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强调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国际意义,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是巴黎和会做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B错误;“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C错误。14B【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民族资本占有较大比重,外国资本也占有较大比重,并存在一定比重的官僚资本,这符合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快发展的史实,故B正确;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时期民族资本不可能占有较大比重,排除A;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摧残、破坏和吞并,

    29、民族资本不可能占有较大比重,排除C;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濒临破产,民族资本不可能占有较大比重,排除D。15A【解析】【详解】根据“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可知,蒋介石仍希望和平解决战端,有抗战的打算,但态度并不坚决,故A正确;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B错误;材料只是反映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没有涉及“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排除C;材料只是说明政府要特别谨慎对日开战,无法体现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D。16D【详解】结合所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30、推动了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故D正确;A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并非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排除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17C【解析】【详解】抽签选举制度使普通公民获得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但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高估了公民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弊端,故C正确;抽签选举制度不是导致政局动荡的主要原因,排除A;抽签选举制度使普通公民获得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但只是占少数的公民的民主,并非真正的社会正义,排除B;抽签选举制度使普通公民获得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但只是占少数的公

    31、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享受不到民主权利,“实现了绝对的民主”表述错误,排除D。18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教权、王权和特权,倡导“理性”,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故“他们”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故C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没有提出反对国家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不符合“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排除B;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不可能对“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排除D。19A【解析】【详解】英国政府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


    注意事项

    本文(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