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新疆哈密地区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 资源ID:9542632       资源大小:42.7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新疆哈密地区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1、学年新疆哈密地区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2016-2017学年新疆哈密地区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5题1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大意:水车动如鸦之衔尾,静如蜕骨之蛇;天旱盼雨,但下雨无望,因之老翁悲“泣”,靠天不能,只好自救,于是呼唤子女推水车抗旱。“阿香”本为神话中的女神,此处用来暗指推水车的农民(老汉的

    2、女儿);“雷车”是天神布云下雨的工具,这里用来指水车。材料中“雷车”的动力来自“阿香”;“农具自动化”表述错误,A项排除;如材料所述,天旱缺雨,老农最终通过“推雷车”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中的“雷车”需要“阿香”推动,可见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都没出现,“灌溉技术的成熟”夸大了材料中“雷车”的作用,C项排除;古代中国农业生产耕作技术落后,故“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2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

    3、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江南农村的状况。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农户都家给人足,居住有房屋,可以租佃田地耕作,可以获得木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婚嫁也能在乡村范围内完成,男耕女织,邻里和睦。通过材料的描述可知,江南农村的社会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体现的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模式,C项正确;土地过度集中主要是由于土地兼并导致的,有田者无力可耕同样表现的是土地过度集中,个人占有大量土地而无力进行生产的现象,地权是指土地的所有权,而材料中农民是租佃经营的,A、B、D三项都无法从材

    4、料中得到体现,均排除。3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材料文字“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B项正确;宋代经济没有严重衰退,A项排除;坊市制度崩溃,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中的土地政策调整无关,C项排除;宋代政府管理没有失控,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

    5、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B【解析】本题以阿拉伯人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题干列举了中国传入欧洲的众多发明、物种等。依据所学,古代中国与世界通商,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通往欧洲的道路必须经过中东地区,也就是阿拉伯世界,这是欧亚交流的主要途经。因此阿拉伯人往来于中西之间,充当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

    6、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徽商已经有所发展,黄宗德对棉布和粮食的经营体现了农产品进入到了商品流通领域,正确;商人在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仍然选择“购田置地”,体现了农本思想占主导地位,正确;政府允许食盐贸易体现了政府对食盐贸易垄断的放宽,但并不代表政府放弃了对食盐贸易的控制,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显著提高”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即错误。因此正确,错

    7、误,即A项正确;B、C、D三项均排除。6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奕、丁日昌、郭嵩焘三人因倡导洋务,而被国人施以“鬼子六”“丁鬼奴”等贬称,说明洋务运动的理念尚不能被社会广大群众所接受,其原因在于洋务运动的理念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A项正确;倡导洋务运动并不等同于“

    8、崇洋媚外”的行为,B项排除;材料并没有具体提到洋务运动的内容,C项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西方列强的侵略,D项排除。7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同时注意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正确;

    9、B项是19世纪末,排除;C、D两项都与洋务运动的内容不符,均排除。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一蹶不振”可知胡雪岩破产

    10、的主要原因是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B、C两项均排除。9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崛起,加强对华侵略,A项正确,D项排除

    11、;结合20世纪前期列强侵华格局演变,19世纪中期清朝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率先侵入中国,并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侵略优势,B项排除;法国对华转嫁经济危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德、日走上法西斯对外扩张的道路,通过战争转嫁危机,C项排除。10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

    12、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殖民者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即关注了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A项正确;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B项排除;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不是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是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项排除;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发现美洲,所以该会议讨论的并不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D项排除。1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

    13、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已形成。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D项正确;等级观念淡化与否材料信息不能体现,A项排除;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只是表象,不是实

    14、质问题,B项排除;贫富差距日益缩小材料信息不能体现,C项排除。12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海外殖民掠夺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的发展主要依靠商业资本,英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手工业资本,正确;荷兰和英国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代表国家,通过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正确,所以D项正确;英国是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

    15、工厂”,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错误,A、B、C三项均排除。1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材料中内容的时间是在19世纪初的英国,这是解题的关键。19世纪初,英国正值工业革命时期,由材料信息可知,手纺车、手织机已被闲置,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机器生

    16、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劳动,也就是说,在生产领域已出现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妇女不再使用手纺车和手织机不等于妇女获得解放,B项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不是重工业,C项排除;材料只能说明家庭纺织业衰落,不能说明其他家庭手工业的情况,D项表述不恰当,排除。14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

    17、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是到了1831-1841年却反而上升。结合这一历史时期,我们知道材料给出的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间,因此这是工业革命的后果。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31-1841年,这个期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期间,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结果,A项正确,B项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的生产水平足以供养人口的增长,排除;D项与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这一情况矛盾,排除。1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18、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材料中强调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增多,连偏僻的农村都“求之于市,必有所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外国商品涌入,但主动开放在这一时期尚未出现,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增多,连偏僻的农村都“求之于市,必有所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9世纪中期的中国商品经济还不能取代自然经济,B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火柴、洋布等日用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从中可知外来商品深入中国,日

    19、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关税主权丧失的信息,D项排除。1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但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有些西方人士”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C项正确,A项排除;集权制度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B项排除;当时清朝没有获得

    20、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排除。17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80年”和主旨“总产量增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农民的生

    21、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虽然耕种面积缩小,但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农业有了很大发展,A项正确;1980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机械化生产程度还不是很高,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革命性的改变,B项排除;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1984年才完成,C项排除;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实施32年之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D项排除。18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22、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结合材料中“1979年7月”、“80年代”得知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A项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B项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非公有制经济而非公有制经济,D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加强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国家以法律形式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C项符合题意,正确。19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 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 B.北

    23、伐故争兴起,局势动荡不安C.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 D.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221926年”,即“一战”后;“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卷土重来,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A项符合题意,正确;北伐战争兴起于1926年7月,B项排除;C项主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总特点,不是主要原因

    24、,不符合题意,排除。20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刚刚开始,人们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当然抱有极大的期望,所以各地

    25、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只能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D项正确;A、B、C三项都与题干主旨不符,均排除。21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具体考查对经济特区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都属于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

    26、管理体制的范畴,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经济特区仍归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独立”不符合史实,且管理体制包括政治体制,而经济特区是“特”在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错误,据此排除含有的选项,即A、B、D三项均排除。22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

    27、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因此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A项正确;人民公社强调的是平均主义,与题意不符,B项排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的措施,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排除;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而题干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项排除。23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

    28、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1953年10月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即经济已经恢复完成,A项排除;B项为无关项,粮食的统购统销与政权建设无关,排除;D项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953年至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时期,材料中内容正是这个时期现象的反映,C项表述符合改造时期的内容,正确。24有俄罗斯学者

    29、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题干强调了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结合史实不难发现二者发生的时代背景显然不同,“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也并未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以A、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实现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而中

    30、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正确。25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国初期,中苏友好,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基础薄弱,A项排除

    31、;“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苏关系逐步恶化,C、D两项均排除。二、综合题:共2题26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阎照祥英国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材料三(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新疆哈密地区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