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docx

    • 资源ID:9611786       资源大小:552.45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docx

    1、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 修复工程指南(试行)贵州省环境保护厅二一三年元月前言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1.2适用范围1.3贵州省铅锌采冶废渣污染场地污染现状1.4含铅锌废渣污染场地重金属迁徙原理1.5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1.6原位修复目标: 第二章 适用范围2.1铅锌废渣污染危害及生态环境破坏2.2指南适用范围第三章 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3.1指导思想3.2编制依据3.2.1相关法律、法规3.2.2技术标准3.2.3相关规范文本、文件依据3.2.4相关规范3.3实施原则第四章 原位修复的目标第五章 工程内容和技

    2、术措施5.1工程内容5.2原位治理流程5.3工艺线路5.4环境监测5.5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标准分级和标准值5.6污染区分类5.7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确定及设计5.8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措施5.9附属工程5.9.1观测井5.9.2渗滤液收集池第六章 招投标及施工组织管理6.1项目的招投标6.2施工组织管理6.3工程环境监理6.4施工管理 第七章 工程验收7.1工程验收7.2验收时间7.3验收依据7.4验收组织第八章 投资概算编制8.1投资概算编制依据8.2投资概算编制格式8.3实施方案编制格式8.4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实施指导价附件

    3、1 贵州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表 附件 2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内容附件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分级、标准值汇总表附件 4 各污染区划分及技术措施表附件 5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措施一览表附件 6 植被推荐表附件 7 植被恢复措施表附件 8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综合技术措施表附件 9 观测井剖面图附件 10 观测井平面图附件 11 观测井立面图附件 12 预算编制格式附件 13 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格式 附件 14 投资强度控制表由于我省矿产资源丰富且历史上长期采用传统采冶工艺, 由此形

    4、成的巨大且 类型多样的重金属废渣经扩散对周边土壤、 水体等形成严重环境污染风险, 对人 体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是我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部署,我厅自 2011 年起, 加大了涉及民生应急和环境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废渣区域的治理力度。 为探索适应 贵州重金属废渣治理的方式,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厅还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 的专家和公司来我省开展典型区域和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咨询, 建立了我省重金 属治理和土壤修复网及设立专家库,开展了修复治理的相关科研示范等工作。我厅污防处组织编制的 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 修 复工程指南,目的是结合

    5、国内外的相关经验,重点总结历年来在六盘水市、毕 节市区域内铅锌采冶废弃地上开展修复的科研成果和实践, 提出铅锌矿采冶废渣 污染场地以原位修复为主综合治理原理、 基本治理路径、 技术组合和相关工程技 术指标。各地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 对于其他类型重金属采冶废渣治理可作借 鉴参考。在编制过程中,我厅多次组织野外实地调研、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 并委托贵州绿纯环境开发有限公司梁兵总工程师牵头编撰。 在此,对梁兵总工程 师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对提出宝贵意见的下列专家表示感谢: 中科 院地化所冯新斌研究员、肖唐付研究员、王建旭博士;贵州大学吴攀教授;贵州 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徐海总工程师;

    6、中国轻工业环保研究所侠魏文侠副研究员; 昆 明勘察设计院贵阳办事处谢中高工; 毕节市环保局杨劲总工程师; 贵州环保产业 公司的苏黎燕总经理; 贵州绿纯环境开发有限公司杨凯董事长。 对环保厅相关处 室和六盘水、毕节市环保局的支持表示感谢。最后,期望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本指南。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 贵州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试行)1.2适用范围: 贵州省历史遗留铅锌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1.3贵州省铅锌采冶废渣污染场地污染现状 黔西北铅锌矿带, 水城赫章矿带是贵州铅锌的主要产地, 铅锌矿主要集 中在毕节市境内的赫章县、 威宁县、纳雍县、七

    7、星关区和六盘水市的钟山区和水 城县。 1998-1999 年,基本取缔了土锌炉,减轻了对环境大气的污染,但土法炼 锌遗留下来的大量废渣随意倾倒和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依然存在。废渣中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失, 并通过食物链直接危害人体, 是一种 长期持续的危害。受铅锌废渣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对照 点,土壤中的铅、镉、铜、锌不同程度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二级标准,铅锌采冶废渣污染不但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还将影响国家三 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危及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安全。我省铅锌污染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多种类污染(铅、锌、镉、铜) 、直

    8、接危 及下游饮用水源安全、 涉及民生问题严重,废渣堆场占用土地量大、 基本为历史 遗留问题。1.4含铅锌废渣污染场地重金属迁徙原理及治理思路 铅锌废渣污染的范围主要以铅锌矿采冶废渣为中心通过地表径流淋溶 (在碱 性环境下主要以 悬浮物形态) 向下游及周边扩散污染下游水体和土壤,在土壤中 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废弃物堆场中释放率的影响, 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 的含量逐渐降低。治理思路:一是通过 隔离、封存等物理方法 和碱性化等化学方法使其稳定和 固定;二是通过减少雨水或其它地表径流下渗总量, 以此降低 淋溶导致的重金属 污染物的对外迁移。1.5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 在污

    9、染的原地点进行的修复。 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土壤或抽 取地下水等方法。原位(综合治理)修复为主、散渣收集为辅;采用物理稳定、封存、隔离; 化学碱性化等方法固定 ;植物覆盖及相应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图 1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原理示意图1.6原位修复目标 : 增加重金属污染场地稳定性, 减少重金属淋溶和迁移,降低环境风险,恢复 生态。第二章 适用范围2.1铅锌废渣污染危害及生态环境破坏表 1 铅锌废渣污染危害及生态环境破坏一览表污染污类型渗滤液废渣堆 场直接传播途径下渗随地表径流淋溶雨水淋溶地表径流冲刷植物携带占 用 耕 地被污染物地下水下游水体, 土壤地下水、 下游水 体、土壤地下水、 下游

    10、水体、土壤淤积河床、 阻 塞河道、 破坏河道生境食品间接传播途径饮用水、食品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地质灾害人体健康表2贵州省铅锌污染特征表特征污染源种 类多土壤污染 面积广地质灾害发 生率高涉及民生问题严重直接危及下游饮用水源安全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堆场厚度 高说明以铅、锌为 特征性污 染物,伴有 镉、铜等污 染仅毕节、 六 盘水地区 废渣占地 面积达 1.5 万亩以上部分堆场落 差达数十米。 坡度达 45 以上,其安全 隐患较大污染区土壤重金 属、农作物特征污 染物超标, 直接危 害污染区人体健 康污染物随地表 径流向下游迁 徙,废弃物淤积 河道,严重影响 行洪安全钟山区大湾镇仅 有1 处污染场地

    11、为 有主堆场, 其余均 为无主废弃污染 场地六盘水地 区污染场 地每平方 米多达数 吨2.2指南适用范围本指南仅对贵州省历史遗留铅锌矿山开采尾矿库、 铅锌冶炼废弃场地、 废渣 堆场原位 (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具有指导性。 具体分 类及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见附件。 (附件 1:表 -1 贵州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 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表)第三章 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3.1指导思想: 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针对性地采用 经济高效的原位修复集成技术, 组织开展铅锌废渣堆场污染物综合治理工程; 以 铅锌污染防治、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3

    12、.2编制依据3.2.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水污 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 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 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 (环发 2005151 号)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 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等。3.2.2技术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93 )、

    13、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 清洁生产标准 粗铅冶炼业 (HJ 512-2009)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 2006-2005)、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64-2010)等。3.2.3相关规范文本、文件依据贵州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贵州省矿产资源规划 、贵州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 指导意见(国办发 200961 号)、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环发 20111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 “十二五”规划的批复 (黔府函 2011405 号)等。3.2.4相关规范1.矿山地质

    14、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 223 2009)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002002)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2200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484893)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DZ/T0239)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40)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

    15、22002)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1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 (DB45/T 701-2010 )3.3实施原则:减量化原则:以减少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排放量, 降低环境风险为治理目标; 经济高效原则:采用实用成熟有效的技术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统筹规划、因地分类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从具体治理项目的实 际出发,对涉及民生的和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优先治理。第四章 修复的目标表 5 铅锌废渣堆场原位修复的目标目标分类目标备注堆场工程提高堆场物理稳定性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降低堆场安全隐患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堆场占地面积比现堆场占地面积相对减小项

    16、目土建工程完成后环境特征污染物向环境的迁移量降低, 环境风险 降低项目生态植被等构建完成后逐年降低生态植被综合覆盖率 90%项目初验完成后 1 年生社会环境安全和民生安全提高项目生态植被构建完成后逐年提高第五章 工程内容和技术措施5.1工程内容 根据项目区内污染情况、污染因子、环境地形地貌因子、 区域植物概况等指 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结合项目点的综合环境条件及国内外重金属原位治理 技术等确定总体技术思路及工程内容。 见附件 2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 (综 合治理)修复工程内容5.2原位治理流程原始资料收集确定治理区域 现场调查 堆场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风险评价 堆场污染现状调查检测工程施工组

    17、织设计 修复技术路线设计 修复技术路线选择项目施工与管理 项目后期管理维护 项目验收 后评估管理、第三方监理、第三方审计图 2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剖面示意图图 3 林木种植配置立体构成图5.4环境监测: 按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9 号)执行5.5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标准分级和标准值。 (见附件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分 级、标准值汇总表)5.6污染区分类污染区分类以环境监测指数为主, 结合敏感区、非敏感区主要特征、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标准分级和标准值进行划分。 (见表 6污染区块划分表)表 6污染区划分分区主要特征非敏感地区(环境风险低)堆场下游无饮用水源地,

    18、无或有少量部分散居村民和农业生产用地。污染面积及堆 放量相对较小,没有安全隐患,环境风险较低。对周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敏感地区 (环境风险高)堆场下游有饮用水源地、附近有学校、村寨和基本农田生产区。污染面积及堆放量 相对较大,安全隐患高,有较高的环境风险。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5.7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确定及设计环境监测及调查资料,在对堆场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形成原位(综合治理) 修复技术,完成设计施工图件。5.8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措施见附件 4 各污染区划分及技术措施表、 附件 5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 (综合 治理)修复工程措施一览表、附件 6植

    19、被推荐表、附件 7 植被恢复措施表和附件 8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综合技术措施表。5.9 附属工程5.9.1观测井试验、示范项目设置剖面观测井。(施工图见附件 9、10、 11)5.9.2渗滤液收集池设置渗滤液收集池, 收集池设置在堆场下方最低处, 并堆放石灰用于处理渗 滤液。(施工图设计参见相关构筑物设计标准)第六章 招投标及施工组织管理6.1项目的招投标 项目的招投标根据国家相关的招投标法和招投标条列执行。6.2施工组织管理 由地方环保及相关部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有关部门在 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 切实采取有力措施,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护 工作,确保工程高质

    20、量、按期完成目标任务。6.3工程环境监理 工程实施过程中, 由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单位对治理区原位修复的全过程进 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6.4施工管理 按建设项目施工程序进行管理。第七章 工程验收7.1工程验收7.2验收时间 初验为项目竣工后一月内进行,主要验收土建工程内容。 复验在初验 12 个月后组织完成,主要验收苗木成活率、草坪覆盖率。7.3验收依据:1、工程合同书2、造林技术规程;3、项目可研报告、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工程合同;5、甲乙双方施工过程中签署的技术文件;6、GB50300-2001 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21、50203-2002);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10、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12、工程前后项目点对比监测检验报告;7.4验收组织 施工当年进行初检,第二年进行复检,合同期满进行验收。 工程完成当年由环保厅组织验收。 过程管控由市(州)环保局组织,县区环保局负责。 省环保厅组织验收,验收标准参照相关规范。第八章 投资概算编制8.1 投资概算编制依据1、贵州省 2004 计价定额;2、贵

    22、州省建设工程同期造价信息 ;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4、200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5、招标代理服务费收费暂行办法计价格【 2002】1980 号;6、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用有关规定价费字【 1992】479 号;7、关于发布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费的通知价费字【 1993】149 号;8、财建( 2002)3 标准 94 号及相关标准;9、项目实施地材料、人工市场价格;8.2投资概算编制格式严格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通用格式进行编制。 (参照附件 12 预算编制格 式)8.3实施方案编制格式见附件 13 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 制格式。8.4铅锌矿采

    23、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实施指导价投资强度控制表投资强度控制表 (元/ 亩)地 区5-8 年见效投资 强度3-5 年见效投 资强度1-3 年见效投 资强度备注敏 感 区植物 部分160002100026200每亩种 植乔木150 株、 灌木 200 株、草坪 种植含一年养护费 用及税收等相 关国家规费。 不 含种植土回填, 场地平整含一年养护费 用及税收等相 关国家规费。 不 含种植土回填, 场地平整苗木规 格说明一年生乔木 (柳 杉)苗、冠幅 20cm灌木二年生乔木 (柳杉)苗、 冠幅 25cm 灌 木三年生乔木 (柳杉)苗、 冠幅 30cm 灌 木非 敏 感 区植物 部分50

    24、001300018500每亩种 植乔木 150 株苗木规 格说明一年生乔木 (柳 杉)苗二年生乔木(柳杉)苗三年生乔木(柳杉)苗注:本投资强度控制表仅为植物部分投资, 土建工程部分投资按有关规范执 行。附件 1 贵州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表附表 -1 贵州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表类型生态修复堆场土地再利用堆场封存土地治 理用途复垦林地公共绿地景观设 施用地基础设施 建设用地项目建设用地用途分 类旱地、其他 农业生产 用地经济林、 用材林、 防护林水土保持林、 护路林、 其它 防护林环境保 护林、风 景林道路、停车 场、

    25、硬化广 场停车场、物流园、驾校等 硬化面积较大、 且不以土 地生产食品的建设项目附件 2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内容附表 2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内容序号主要工程内容子项目1现场调查堆场周边环境因子、植被、水源、人口、相关物理指标备注2堆场污染现状调查监测污染种类、污染指标、渗滤液、水体、土壤、农作物3堆场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4污染等级评价敏感区、非敏感区5原位修复技术路线工程技术、植物品种及配置6原位修复技术路线设计施工图设计8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保障措施、安全文明9项目施工与管理项目施工建设及业主管理10项目后期管理维护

    26、项目后期管理及维护11项目后评估项目治理目标评价附件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分级、标准值汇总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附表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分级、标准值汇总表土壤环境质量分类I类自然保护区 (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 、集中式生活饮用 水源地、 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 土壤质量基本上保 持自然背景水平类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类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 农田土壤 (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 危害和污染标准分级执行标准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

    27、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质量的 限制值I类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类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 pH 值项目自然背景7.56.5镉0.20.30.61铜 农田等3550100100400果园 150200200400铅35250300350500旱地90150200250300锌100200250300500附件 4各污染区划分及技术措施表附表 4 各污染区划分及技术措施表分区治理位置技术措施非敏感 地区原位修复 +散渣收集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 (挡墙固定、 排水沟截流地表水、 放坡稳定堆场等) 30cm 厚粘土防

    28、渗(可选项) 20cm 厚种植土回填(可选项)乔木植物修复敏感地 区原位修复 +散渣收集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挡墙固定、拦洪沟截流山洪、网格护坡固定堆场、锚固 等) 30cm 厚粘土防渗(可选项) 30cm 厚种植土回填(可选项)乔灌草 立体植物修复附件 5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措施一览表附表 5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措施一览表技术措 施工程防护物理治理固定剂生态植被恢复挡墙防护拦山沟拦截地表径流网格护坡及锚固混凝土封存排洪沟粘土防护生石灰种植土回填乔木种植灌木种植地被种植主要材 料毛石、水泥毛石、水泥毛石、水泥、钢制锚杆、混凝土水泥、 沙、碎 石毛石、水泥粘土生石灰种植土柳杉(1 年生 苗)、国槐(种 子)、华山松 (1年生苗)、 构树(1 年生 苗)火棘( 1 年生 苗)、小叶女 贞( 1 年生 苗)、蔷薇(1 年生苗)狗牙根、黑麦 草、白花三叶 草混播设计依据水工挡土墙设 计规范 SL379-2007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技 术规范 GB/T-16453砌体结构设计规 范 GB50003-2001建筑地面 设计规范 GB50037-96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技 术规范 GB/T-16453安全防范工程技 术规范 (GB50348-2004)推荐用 量根据具体项目设 计根据具体项 目设计根据具体项目设计根据具体项 目设计根据具体项 目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